《大清兴衰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兴衰录-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山西的情况远比多尔衮想的恶劣的多,阿济格、博洛、尼堪的大军毫无进展。
  自山海关战役以来,执掌清廷最高权力的摄政王多尔衮没有亲自统兵出征过。这次,多尔衮破了例,亲征!
  看来多尔衮这次是真急了眼了。
  进入北京之后,多尔衮百务丛集,难以分身,加上满洲贵族内部权力之争一直在进行,自己的健康状况也不是太好,所以如果不是生死存亡关头,多尔衮绝不会没事搞亲征这种活动。
  实在是迫不得已啊!山西全省一旦失陷,必然引起连锁反应,且不说南方大片地方尚未平定,在姜镶反清后不仅山西各地纷纷响应,陕西、甘肃等地反清运动势若潮涌,连畿辅和山东也竟然“山贼蜂起”。
  多尔衮带领八旗最后的精锐部队,直奔山西而来。多尔衮不愧是清军第一名将,虽然身体不太好,没法亲自上阵,不过还是很快攻克浑源州、应州和山阴县,眼看着就能取得阶段性成果之时,老天忽然帮了山西义军一个大忙——多铎感染天花,快要挂了。
  多铎对多尔衮有多么重要,相信不需要说太多,作为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始终站在多尔衮的一边,完全把多尔衮的事情当成他自己的事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是伟大的先人后己的牺牲精神。而且多铎入关之后,消灭了最难啃的李自成,打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南京,居功至伟。
  当然多尔衮对这个弟弟也特别好,屡次为这个弟弟加官进爵,最后甚至把济尔哈朗给撤了,换上多铎辅政。
  所以一听到这个消息,多尔衮二话不说,立刻班师回朝,怎么也要见这个亲弟弟一面。
  可惜老天不能随人愿,尽管多尔衮第一时间撤兵,但是到了居庸关,战争魔鬼多铎还是先一步挂掉了。
  多铎这一辈子,南征北战,立功无数,可谓智勇双全,武功之盛,用兵之强,当世罕有匹敌,但也积尸如山,流了多少孤儿寡妇之泪。他是满洲英雄,也是冷血的刽子手。功过是非,实在是很难说。
  不管后世如何评价,对于此时的多尔衮来说,多铎只意味着兄弟情深。多尔衮“换上素服,号哭奔往京城。”
  在多尔衮料理多铎后事期间,阿济格等贯彻多尔衮的方针,率领的军队围困着大同,并且挫败了来自长城外助马路(今助马口)、得胜路(今得胜堡)来援和姜瓖派出接应的军队,切断了大同和其他山西抗清力量的联系,而且调来了红衣大炮,但是大同的防守依然坚固得很,大同城下死伤累累。
  阿济格、尼堪毫无进展。
  除此之外,形势反而进一步恶化,到1649年四、五月间,山西的局势已经十分严重。清政府能够控制的只是省会太原、晋南平阳(今临汾)几座孤城。
  这这种情况之下,多尔衮料理完多铎的后事之后,立马决定第二次亲征。
  多尔衮抽调一切可用的满、蒙、汉军投入山西战场。
  多尔衮在山西的阵容堪称自入关以来最豪华的阵容,除了在湖南的济尔哈朗和勒克德浑、挂了的豪格和多铎之外,所有能打的王全部都到齐了,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多罗亲王满达海、多罗郡王瓦克达,还加上自己。阿济格、博洛、尼堪等人都曾经是独档一面的统帅,而在山西战场上扮演的只是前线指挥官。至于康熙初年专政的鳌拜不过是随军偏裨而已。此外,陕西方面还有平西王吴三桂、固山额真李国翰、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等人领军配合作战。只有刚从江西凯旋回来的谭泰、何洛会两名固山额真留守北京。
  这次山西的易帜,最大的特色是当地百姓广泛参与,上自文武高官,下至普通军民几乎都自愿地奋起反抗,可以这么讲,如果每个省都能有这样的觉悟,就凭满清那几十万人和二十万八旗兵,能达打到山东都算他本事。
  即使多尔衮亲自上阵,兵力占优,由于山西这次抵抗的广泛性,也还是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自己反从马上摔下断了腿骨;从此永远告别戎马。两个月后,鉴于天下未定,主少国疑,朝中也没拿主意的人,多尔衮匆匆返回北京。
  初步为多尔衮解决问题的,是接替宣大总督的佟养量。佟养量带领部队进攻代州一带的刘迁部,先后在平刑(平型关)、雁门关击败刘军,刘迁率领部众退入五台山区扼险据守。清军凭借优势兵力在降将引路下翻山越岭逐寨进攻,把刘迁部压缩到一个狭小的山区。最后在黄香寨激战,刘迁父子阵亡。代州地区复明武装的覆败,解除了围困大同清军的背面威胁,初步使山西战局变得对清方有利。
  就在此时,在清军的优势兵力面前,复明势力也终于招架不住了。大同城里的粮食消耗已尽,“兵民饥饿,死亡殆尽,余兵无几”。
  眼看形势危急,这个时候,有人挺身而出——投降清军。八月二十八日,杨振威带领六百余名官兵叛变,杀害姜瓖与其兄姜琳、弟姜有光,持首级出城投降。
  在明末清初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汉族人民从来不缺少投降派。
  大同被攻破,对于多尔衮而言,体会的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咬牙切齿的愤怒:如果不是山西的叛变,怎么会搞得自己连多铎的最后一面都见不到,怎么会把全国各地的兵调过来讨伐延缓统一全国的步伐。
  诸候一怒,赤血千里,帝王一怒,血流成河。
  多尔衮下令屠城,除杨振威的官兵家属外,大同城内的“官吏兵民尽行诛之”。由于围攻八月之久始终攻不下这座坚城,多尔衮传谕把城墙高度拆除五尺,借以泄愤——说明多尔衮真的怒到极点了,他也不想想,以后就是他守别人攻了这不是帮敌人忙么。
  这次屠城,是汉族有史以来最惨的一次屠城。惨到什么样的程度——你几乎在史书上找不到任何记录,正因为史书上没记载,才再次印证了这次阴深深的屠城之惨。
  唯一的档案,就是满清派来的大同知府的一份奏折,最后全城还有五个重案犯,大同知府上书顺治,称既然没有了苦主,就可以释放这5个人了。
  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不寒而栗。这个数字让我感到的是绝望和恐怖。就是说,全城的官吏兵民全部被杀,无一活口,没有一人看到过屠杀的过程,看到的全部被杀光了。
  相比而言,扬州十日,至少还有读书人能描述屠杀的经过。我想大同屠杀中间的过程,比之扬州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份奏折,可以说一字抵万金。而这次屠杀的发起者是——多尔衮!请大家记住这位摄政王的野蛮残酷吧!
  大同彻底变成了一个鬼蜮。
  随着大同的沦陷,山西的义军失去了信心,加上缺乏统一调度,面对优势的八旗精锐,被一块块地分割包围消灭。到1649年十二月,山西和陕西部分地区的火焰,终于被最终扑灭了。
  山西的易帜最终失败了,但是它告诉我们,清军不是不可战胜的,清军的实力也不是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强的,一个山西,并不算多,将不算广,但是只要发动群众的力量,即使清军倾全部之力,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平定,甚至还是靠汉奸的力量。
  相比之下,南明小朝廷,地盘并不小,军队也不少,却一败再败。
  在山西闹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清军几乎全部的力量都倾斜在山西的时候。南明继续奉行无为方针,可谓“能混一天是一天”,收复失地靠大家易帜,完全没有任何行动。
  永历朝廷虽然在口头上以复明自任,但情报不明,从来没有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计划。对清廷的精兵猛将全部调往山西、其他地方兵力单薄的窘境一无所知,还在纠结金声桓等人的遇难,甚至庆幸清军未乘胜直下广东、广西,却不知道这时正是清廷最吃紧的时刻。在将近一年时间里,朱由榔君臣又昏天黑地地过起太平生活,局促于两广之地勾心斗角。
  永历君臣的闭目塞听、得过且过,由此可见一斑。凭借这种朝廷要实现抗清复明的大任,无异痴人说梦。
  永历王朝之不作为,让人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对于这种王朝,早死早超生!
  江西、广东反正和山西易帜,构成了清军入关之后的第一次抗清高潮,而这个高潮,和永历无关。
  姜襄,虽然你易帜的动机不那么单纯,但是你造成的震撼,历史将会永远地记住!###第46章 三王南下
  多尔衮收拾了山西的烂摊子,发泄愤怒之后,总算可以喘口气了。
  由于清军八旗精锐在这次山西大战中大伤元气,为了继续统一事业,多尔衮不得不开始重用他的预备队——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
  为了激发这三位的作战热情,多尔衮决定对于这三人,搞“劳动竞赛”,孔有德经过湖南打广西,耿仲明、尚可喜经过江西进攻广东。
  满清的名将们基本上该出场的都走过场了,接下来,是汉奸们的成名之路。
  我们国家的汉奸们,向来不少,但是要特别出名的并不是太多,日本人打过来的时候,着实出了不少汉奸,但是真的要说到很有名气的,也就是汪精卫,陈公博之类。
  原因何在?汉奸的名气也是靠打出来的。投降很容易,立功很难。
  但是在明朝那个时代,由于永历的那副德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立功不是太难。
  由于对手太菜,这三个汉奸出了大名!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三位仁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都是山东老乡,且全都是挖矿的。
  关于这三位仁兄的投降经过,我就不多说了,毕竟已经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简单的说,就是崇祯年间,孔有德、耿仲明纵容部队抢了老百姓的口粮,结果闹得太大——闹成了造反,最后害怕之下,投降了满清。后来这两个人又写了封信给尚可喜,尚可喜毫不犹豫地也跟着当了汉奸。
  这三位仁兄的特点是投降特别早,而且是主动送上门,所以特别无耻。但是皇太极很高兴,这三个人都当过明朝的官,为了吸引大家都来投降,因此,皇太极把每个人都封了王,1636年,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就是所谓的“三顺王”。
  无耻归无耻,跟着满清南征北战,这三个人总算还是学了点打仗的本事。
  现在独挡一面,以南明的那个鸟样,自然不能挡其锋。一个人牛不牛,不仅要看个人素质,还要看他的对手。
  1649年,孔有德率军进入湖南,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济尔哈朗和勒克德浑已经在湖北把何滕蛟给干掉了。
  不过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孔有德能迅速打广西,还早着呢!
  济尔哈朗也就是搞定了南明的“正规军”,可是永历朝的政府军从来没有厉害过,倒是“游击队”和农民军经常很出彩。
  湖南的地方势力坚决贯彻敌进我退的方针,你军队在的时候我躲进山区,你的队伍一走,无数山大王从各地就冒了出来,今天抢你一下,明天抢你一下,搞得清政府不胜其烦。
  所以孔有德到了湖南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搞定游击队当灭火队员,而且这些非政府军,还个个不是菜鸟,比如永州的非政府军,非常厉害,孔有德打了一个月,才占领永州。
  在这种情况之下,孔有德想腾出手搞定广西,那是不太可能的。
  直到1650年2月,清军调集山东的部队到湖南来帮忙,孔有德总算可以干他的正经事。
  3月份,孔有德开始向湖南,广西交界处发动进攻。虽然南明政府军是比较菜的,但是广西湖南的交界处都不是太好走的地方,易守难攻。孔有德虽然比较会打仗,但也仅仅算是专业的,离名将的距离还差的比较远。所以打了几个月,也就拿下了几个城池。
  很快就到了夏天,按照清军的习惯,孔有德需要放暑假。放完暑假之后,孔有德兵分两路,进攻桂林。
  不出意外,孔有德节节胜利,很快对桂林形成了包夹之势。
  这时候镇守桂林的是瞿式耜老先生。早在孔有德包围桂林的时候,桂林的明军就已经一哄而散了,只有瞿式耜一个人坚守岗位。
  到了这个地步,瞿式耜已经对永历彻底断绝了希望。
  瞿式耜,是钱谦益的学生,江苏常熟人,东林党,1590年出生,26岁中进士,考霸级人才。还曾经加入过天主教,与西洋教士艾儒略很有交情。鉴于晚明时期,党争向来是对人不对事,钱谦益被罢官的时候,瞿式耜自然也逃不掉。只能在家搞文学创作。写了不少诗,而且在当时的江南文坛上还小有名气,几年时间,就整出了一顶诗人的头衔。
  明朝挂了之后,在家无所事事的瞿式耜逃过一劫,后来被弘光皇帝任命为广西巡抚。
  弘光也挂了以后,按照瞿式耜的想法,就应该立血缘关系最近的朱由榔,不过被人抢先了一步:鲁王监国于绍兴,唐王亦称帝于福建。客观说,瞿式耜不同于那些对事不对人的东林党,他还是想做事情的(也因为这个原因,他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
  所以在木已成舟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像其他人一样捣乱。相反,当时有个宗室,靖江王朱亨嘉 ,想浑水摸鱼,过一把皇帝的瘾,在广西总兵杨国威等人的拥护下,自称监国于广西。 瞿式耜坚决不奉朱亨嘉的召令,结果被幽禁在桂林。
  当时的两广总督丁魁楚正好要在隆武那边捞取政治资本,就发兵进攻。朱亨嘉兵败逃回桂林,释放了瞿式耜,希望瞿式耜能帮他守城。瞿式耜和守城官兵捉拿了朱亨嘉,并把他送到了福建,关于这位靖江王的结局,记载的比较多,有人说他是被隆武帝杀掉的,有人说得病死掉的,有人说他是自己被囚禁后郁闷死的。
  不管怎么说1646年,这位兄弟是挂了。不过,这位兄弟本来就不是什么好鸟,就是想浑水摸鱼,但是他的这次反叛,我认为是比较最值得的。如果被清军抓住,他基本上得被灭族。现在他一个人换了一家人的平安。树倒猢狲散,他被抓了以后,他的儿子自然也成了九等公民。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