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皇父摄政王,除了名称上好听有点,另外一个方面是由于多尔衮没有亲生儿子,多尔衮多少还是把顺治当自己的儿子的。###第49章 多尔衮之死2
当然,由于多尔衮这个人性格比较强硬,加上满洲人本来就是崇尚勇武出生,在教育方法上,多尔衮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育,经常以长辈的身份对顺治的谈吐行为的规劝,管教和约束,估计经常说是你必须干嘛干嘛,这样做是不对的、那样做是不对的之类的话。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之下,多尔衮可谓画虎不成反类犬,顺治反而养成了敏感的性格。
而且顺治这个人,这一生很富传奇色彩,他的性格上还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很叛逆,你让他干啥他一般就偏不干啥。
所以对于多尔衮,顺治并不领情,不仅不领情,由于长期感觉不到多尔衮对他的尊重,经常像孙子似的被多尔衮教育,所以顺治对于多尔衮,心里是有仇恨的。多尔衮对他的一切,即便是好心也变成歹意。比如有一次天花流行,多尔衮带着顺治匆匆去边外避痘,但后来顺治亲政后认为他为皇帝配备的侍从不足百人,所经过的地方流寇猖獗,对皇帝的安全草率行事。
但是孝庄总是教育他,小不忍则乱大谋。孝庄这个人,是非常精明的,她搞政治,最大的特点是,忍。不论是现在教育顺治,还是将来教育康熙,忍一时委屈简直成了孝庄的人生哲学。孝庄的想法很简单:你的年纪比我儿子大,从概率上来讲,你先死的概率远远大于我儿子。孝庄要做唯一的事情就是保住名位,保证生命安全。
孝庄这个心思,也导致顺治直接把多尔衮视为挑战自己地位的政敌,所以多尔衮死后进行清算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多尔衮病的很严重的时候,顺治也不愿意来看他。多尔衮就感觉更加孤单了,就对属下埋怨这个皇上为什么就不能像看看亲人一样来看他呢?
说完了,自己后悔了,对部下说赶紧都给我回来,谁也不能告诉皇上我发牢骚来着。
主子有这个需求,自然不缺少好事之徒,立马有人把这个事情告诉了顺治。
顺治一看,人家挑理了,就是自己不想去看,孝庄也得让顺治去看。毕竟多尔衮现在还是大权在握,狗急了还跳墙呢。于是顺治赶紧去看多尔衮。
顺治过来看了下多尔衮,多尔衮心理上勉强得到了点安慰,但是这个时候多尔衮已经属于病入膏肓的状态,基本上这也不是顺治能改变的。
多尔衮这个病,据考证,可能是风湿性心脏病,这病到了后期,就无法躺著;躺下来的话,就会喘不过气来;突发严重的高血压症状;譬如颅内高压,难以喘气,恶心呕吐之类的症状。
多尔衮实在受不了,等到稍微好了一点,能走能动,就决定出去搞他的业余爱好——打猎。
这一次多尔衮出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由于病没好,难免出现四肢乏力的情况,结果一下子坠马跌伤,野外的医疗条件比较有限,随行医生束手无策,多尔衮于十二月初九死于喀喇城,享年39岁。这一天是公历的1650年12月31日晚8时左右,再过几个小时,他就可以到公历的1651年了。喀喇城就在今天河北省的滦平县,属于今天承德市管辖,风景秀丽的避暑山庄旁边。
多尔衮这一辈子,入关前他是太宗皇太极的得力助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功无数,成为智勇双全的著名将领。他继承了皇太极入主中原、统一全国的遗愿,辅佐年幼的顺治帝建立清王朝,超越了父兄的成就,是清开国的第一大功臣。多尔衮摄政期间,在用人行政方面,他因时制宜,承明旧制,重用汉人,革除弊政,干活勤奋,使得国家机器迅速有效运转开来,?对满清立足中原积极作用。
作为少数民族首领,他强制推行圈地、投充、逃人、剃发、易服等一系列民族高压政策,给汉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并且在统一的过程中,血流成河,浮尸千里。并且经常上演屠城的野蛮行径。
虽然在统一过程中,人民的创伤和社会的破坏不可避免,但多尔衮的作为无疑加重了这方面的伤害。
无论如何,多尔衮之后,再无多尔衮。他的光芒和野蛮,将永远定格于史书之中。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不管怎么说,多尔衮是死了,无论生前多尔衮多么牛,但是他的身份,始终是权臣。
自古以来,权臣如果不是见好就收,一般都不会有好的下场。要么生前被清算,要么死后被清算。生前被清算的有严嵩,死后被清算的有张居正。
由于多尔衮实在太牛,生前谁也不敢清算,他自己把自己给折腾死了,那么死后被清算是必然的。
不过在清算他之前,有些事情还是必须要做的。由于多尔衮的功劳是很大的,要清算是必须要有理由的,多尔衮死的太突然,不喜欢多尔衮的人不可能把多尔衮犯罪的证据随时捏在手里。总需要点时间来收集。
而且多尔衮毕竟还有很多死党,狗急了还跳墙,你不能把逼人太甚。
在没有正当理由之前,多尔衮还是劳苦功高的,有些表面文章该做的还是得做。所以当多尔衮的灵柩运到京城,顺治亲自出迎,率领满朝文武集体哭灵。
虽然顺治不喜欢多尔衮,但对于多尔衮的猝死,顺治还是多少有点悲痛的,毕竟不管多尔衮生前怎么作威作福,自己是在他的扶持下当的皇帝,自己年纪也比较小,这几年国内的大事都是多尔衮来操劳的。时间长了多少有点依赖感。当然鉴于他对多尔衮的不满,要说非常悲痛,那也不太可能。
而且现在表示表示悲痛,也显得自己将来清算多尔衮纯属公事公办,不是为了个人私仇。
为了进一步把戏做的更逼真一点,顺治甚至把多尔衮追尊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追封多尔衮的元妃为“义皇后”。生前多尔衮没办到的事情,死后顺治帝都帮他办到了。以显示自己对多尔衮是十分有感情的。在短暂悼念之后,长期清算的时候就到了。
不过在清算多尔衮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件事情,就是有人妄图成为多尔衮第二。
这个人是谁呢?就是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
这个英亲王阿济格,?前面有过介绍,属于有勇无谋型的人。
而且阿济格太缺乏自知之明,他本事不大,野心不小,居然很想继承多尔衮的摄政王地位。
前面也已经说过,满清政府,大家的脑子比较简单,谁更能带领大家发财,谁更有能力,大家就服谁。大家都知道阿济格有几斤几两,你自己管你自己那一旗,可以,你想当摄政王?还是等下辈子吧!
要解决阿济格,基本上不需要什么行动。只要等他自己犯错误就行了。
事实证明,他犯错误的速度实在惊人!多尔衮一死,他就开始犯错。多尔衮生前为了“帮助”他曾经对他进行过训斥,其实也就是恨铁不成钢。不过阿济格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这个是多尔衮对他的不好。
于是多尔衮一死,他就干了一件让多尔衮集团都很不爽的事情:搞特殊化,唯独他不去哭灵。不仅如此,还摆出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说被逼迫欺压的反而长命(意思是说多尔衮以前屡次打击他,而他作为受害者却活得好好的,欺负人的多尔衮却早早归天),还说多尔衮的本意是要立劳亲(他的儿子)为睿亲王这一系的嗣子的,后来经过小人的撺掇,立了多尔博(多铎)的儿子。
阿济格成功把把所有的人都得罪光了,所以当他妄图搞阴谋,在顺治帝尚不知多尔衮死讯,阿济格“即遣300骑驰入京”,企图逼官夺权的关头,多尔衮的死党、大学士刚林“知其意,立策马行日夜驰700里”,向顺治和留守大臣告密,要他们做好准备,结果很明显,阿济格的部队被消灭。阿济格随着多尔衮的灵柩一抵达京城的时候,就立即被逮捕问罪。
而此时的阿济格还身带配刀,还真起了点作用:让他又多了条罪名。
一般人,到了这个时候也就消停了。
结果这位仁兄在幽禁期间,非常嚣张,在监房内私藏大刀,暗掘地道,声称要放火烧毁监房。
既然你找死,那就不能怪别人了,顺治八年十月十六日,连满清贵族都一致认为阿济格的行为非常恶劣,应立即处死。顺治顺水推舟,让阿济格自尽。阿济格就这样结束了他无脑的一生。
搞定阿济格之后,过了一个多月,多尔衮的罪名也收集的差不多了(或者说伪造的差不多了),该来算总账了。
这个时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东风很快来了。
在说这个东风之前,先说点题外话:股票。这股票是近代的新鲜产物,也是一特殊产物,于是诞生出了一批专业股民,没事天天在家研究股票:买哪支股票,涨得快。
其实往前说,在清朝,也有一批人,他们以研究股票的心态研究自己的仕途之路,当然他们选的不是哪只股——他们选的是主子。有人因为选对了主子,少奋斗十年二十年,有人呢,站错队了,少活了十年二十年。
而下面要讲的这个苏克萨哈就是顺治的东风,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股民”。###第50章 多尔衮之死3
苏克萨哈,叶赫那拉氏,和慈禧太后是同一家族,满洲正白旗,股民类型:嗅觉敏锐型。在多尔衮时期,他是多尔衮的亲信,睿亲王府的大红人。多尔衮一死,他嗅觉就立刻发挥了作用,他十分敏锐的意识到了顺治皇帝对多尔衮的不满。
于是苏克萨哈同志毫不犹豫地就把投资的对象转移到了顺治皇帝的身上。这时候,苏克萨哈主动揭发多尔衮生前蓄谋篡位,死后龙袍随葬。顺治皇帝龙颜大悦,苏克萨哈一步登天了,受到了重用。
一看苏克萨哈的投资发了大财,大伙纷纷过来想分一杯羹。其中最有权威性的,是济尔哈朗。同是摄政王,在此前的7年里,济尔哈朗在多尔衮面前,唯唯诺诺,加倍小心,装了好几年的孙子,还是免不了受排斥受打击的命运。他有充分的理由来清算多尔衮。
此时的济尔哈朗,是朝中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的亲王。济尔哈朗是个老江湖,具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如果说苏克萨哈是短线操作,济尔哈朗就是长线投资者,他一直是坚定的保皇派。
他比短线投资者苏克萨哈考虑问题要全面的多,他意识到,鉴于多尔衮在朝中经营7年,势力仍然非常庞大,要彻底清算多尔衮,那么对于多尔衮的势力必须要分化瓦解,有区别进行对待,既要拉拢一部分人,又要打击一部分人。
对于一些地位不太高(相对)又依附多尔衮的人,济尔哈朗采取坚决的手段进行打击。于是,固山贝子兼吏部尚书巩阿岱、曾经打小报告的何洛会、镇国公锡翰、以“党附睿王,媾陷忠良”等16条大罪被杀;依附多尔衮的两位大学士刚林、祁充格,在编《太宗实录》时,被认为有美化多尔衮丑化皇太极的行为,被杀,抄家;固山额真拜音图也受到牵连,被削爵、幽禁,黜去宗籍(废除宗室资格)。
该打击的要打击,该拉拢的也不能含糊,济尔哈朗深谙政治斗争的精髓。在坚决打击一些小鱼小虾的同时,济尔哈朗拉拢了当时的理政三王。
多尔衮生前是摄政王,大清朝实际上的一把手,一直做了7年。和多尔衮一起共事的二把手,一开始是济尔哈朗,后来多尔衮把济尔哈朗换成了多铎。多铎死了之后,多尔衮自己也不可能干完所有的活,所以多尔衮提拔了三个人帮着他干活,分别是: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 他们三个人被称为理政三王,这三个人排名基本不分先后,大致相当于并列二把手。
这三个人的权利很大,又是宗室,地位很高,要想一下子把他们给排斥掉,不太可能,说不定狗急了跳墙还得被反戈一击。所以济尔哈朗对他们三个人采取了拉拢的手段。
虽然这三个人都是多尔衮提拔的,但是要说明的是,这三个人绝对不是什么死忠分子,他们也是非常识时务的资深股民。他们深知多尔衮一派大势已去,就迅速转变投资方向。
济尔哈朗联合理政三王,一起参劾多尔衮。列举了多尔衮的十六条大罪。
其中主要是四点:
第一,顺治皇帝继位的时候,按规定应该是两个人共同辅政,但是多尔衮排除了济尔哈朗自己单独掌权,这不对。
第二个问题,多尔衮所用的仪仗、音乐、侍从与皇帝无异,多尔衮的王府同皇宫一样大小,并私用皇帝才能用的八补黄袍和大东珠,还用黑貂的褂殉葬。
第三,多尔衮私自散布皇太极称帝是违背太祖本意而自立的。这是谎言。
第四,逼死肃亲王豪格,迎纳豪格之妃。
而且他们说的非常可怜,“臣等从前俱畏威吞声,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人告。今谨冒死奏闻,伏愿皇上加速乾断。”
人家都死了,还冒死奏闻。这么说话也不嫌咬了舌头。。。。
有了苏克萨哈和这几个大佬的揭发,顺治皇帝非常高兴。多尔衮死后一个月,按照清朝的皇帝亲政制度,顺治皇帝已经亲政。所以现在顺治手上是很有权力的。
大家如此配合,顺治也不客气。
顺治这个人,前面说过,他很叛逆。十四岁,正是叛逆的年纪,多尔衮把他看成自己的晚辈,所以态度不太恭敬。而顺治这个人,自尊心还特别强,他很在乎自己的面子。
你指望一个十四岁的小屁孩有大政治家的心胸,是不太现实的。
所以,顺治对多尔衮的事情,做的很绝。
他不顾前面一个多月前刚刚封的这个义皇帝的称号,马上下令削去多尔衮亲王的爵位、撤掉他在太庙的祭祀牌位、取消睿亲王的谥号和宗室身份、抄家籍没财产入宫,就如同预先彩排的一样。
转眼之间,多尔衮从一个堂堂的大英雄就落得个身死名裂的下场。
这还不算,为了进一步发泄不满,他还下令毁掉多尔衮的坟墓(我认为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