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这人比较怂,吓得半死,回到厦门就将兵权都交了出来。郑成功又接收了郑彩、郑联大部分的部队,并且实际取得厦门、金门作为根据地。
夔东十三家和郑成功都是局部的抵抗力量。
朱由榔不经打,夔东十三家和郑成功都很小,顺治有理由相信,他很快就能做成多尔衮生前没能干完的事情,统一全国。
顺治是比较重用汉人的,所以在顺治八年(1651年)九月八日,给吴三桂颁发平西王金册金印,派吴三桂独立出征四川,准备经四川平定云贵。
应该说,如果没有孙可望的治理,顺治的乐观是有道理的。
数年时间便把云贵等地的军政事务治理的井井有条的孙可望绝对是实干派——不是以前遇到的只动口不动手的书呆子。
吴三桂后世名气实在大的可以,他也绝对不是浪得虚名,投降清朝之后的他越来越无耻,但他确实很能打。
加上顺治的“知遇之恩”,吴三桂的积极性非常高,很想好好表现。
吴三桂率领几万大军,自保宁(今天四川南部地区)出发,吴三桂无愧于猛将的称号,他不负顺治所望,横扫四川,陆续攻下成都、重庆,把孙可望在四川势力驱逐殆尽。
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到顺治那里,顺治自然十分高兴,觉得天下指日可定,他现在肯定没想到,这一天等到死,都没等到。
鉴于清军太过嚣张,孙可望决定给清军一点颜色瞧瞧,派刘文秀率领大军出征。
作为张献忠四个义子之一,刘文秀绝对称得上良将。在随张献忠和孙可望征战的过程中,刘文秀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进云南,第一次平四川,刘文秀立下了赫赫战功。
现在,刘文秀第二次平四川。吴三桂终于将遇良才、棋逢敌手。
刘文秀作战的特点是,注重气势、十分勇猛。加上经过整顿之后,大西军的战斗力相当强。
刘文秀率领四万大军,兵分三路,快速推进。三路大军同时秋风扫落叶!
吴三桂刚刚打下的这些地方,基本谈不上什么经营。
在大西军的犀利的进攻之下,吴三桂决定,撤!
看来狭路相逢勇者胜,在玩命的刘文秀面前,吴三桂也招架不住。吴三桂刚打下来的成果还没捂热,就又回到了孙可望的手里。
当然,对于吴三桂来说,这绝对不是什么诱敌深入之计,没有谁用几千公里来诱敌。最后吴三桂退回了他的出发地——保宁。吴三桂无论如何不能再退了。
不是吴三桂不想退,而是不能退。纵观清朝,在防御战中殉国的将领实在不少,比如说鸦片战争中,遇到英军的火炮,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是还是有很多将领宁死坚守阵地,他们当中固然有不怕死的,但是对大部分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作为主将,撤退也是死。清朝的政策是,守城将领如果失地,那也是要被问罪砍头的。横竖是个死,还不如战死,不仅光荣,身后老婆孩子还能得到优待。
所以吴三桂不得不坚守保宁。由于一路连胜,此时的刘文秀,自然比较骄傲。这也难怪,平西王被打的像个孙子一样,纵观过去十几年,还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现在四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光复,现在是时候毕其功于一役了。
刘文秀率领五万军队包围了保宁,攻城战向来不太好打,特别是在准备不太充分的情况下。要知道,虽然一路失地,但是算盘打得噼里啪啦的吴三桂很善于保存有生力量,他的军队损失并不大。刘文秀对吴三桂的兵马最多也就是2:1。
对于任何名将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正面攻下城池都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更何况他的对手是久经沙场的吴三桂。要知道,最后以战功而论,加上献山海关的“功绩”,吴三桂对满清的贡献仅次于多铎,排名第二。
保宁这个地方,三面环水,刘文秀把所有的桥都砍断了,断了清军的退路。
本来刘文秀此时最好的选择是牢牢守住唯一的通道,逼吴三桂出城作战,消灭吴三桂的有生力量
但是由于一路过来太过顺利,刘文秀很轻敌,要知道人一旦骄傲,就容易脑子发热,就不那么谨慎。此时的刘文秀,急于求成。断了吴三桂的退路之后,1651年十月十一日,刘文秀就对保宁发起进攻。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和刘文秀一样的想法,他的部将王复臣就提出了正确的意见。
但是刘文秀早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认为清军不堪一击,手到擒来。二话不说,排开阵势就开始进攻。
吴三桂就怕刘文秀长期围困,那他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现在刘文秀主动进攻,虽然声势庞大,但是对清军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了。
而且清军此时退无可退,可谓破釜沉舟,士气非常高涨。
吴三桂据城防守,多次打退刘文秀的进攻,同时观察刘文秀有没有死穴。要知道,当年在山海关吴三桂面对的是满清铁蹄,吴三桂最擅长的就是防守反击。
果然,吴三桂很快发现刘文秀大军中最薄弱的一环:张先壁部。作为机会主义分子,吴三桂自然不会放弃如此好的机会,他率领主力对准张先壁部,一举击溃,并发扬痛打落水狗的精神,穷追猛打,张先壁溃败,还冲散了毗邻的王复臣部。刘文秀大军一片混乱,吴三桂趁机左冲右突,刘文秀遭遇惨败。王复臣等人阵亡。
吴三桂以劣势兵力,抓住战机,一举击败刘文秀,确实是南明一个很厉害的对手。而刘文秀收集败军撤回贵州,被孙可望解除的兵权,打发回昆明养老。
刘文秀虽然撤退,吴三桂也不敢再像第一次那么嚣张,毕竟兵马就那么多,万一孙可望再整出个和刘文秀差不多的人来,那吴三桂就真要哭了。所以吴三桂不敢贸然扩大战果,先守住四川再说。###第55章 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动
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清朝首先发动平四川之战,孙可望也不客气,他决定在刘文秀出征四川的同时,派主力部队进攻湖南。
孙可望首先派将领冯双礼率领四万多人进攻作为开路先锋进军湖南,而且带上了孙可望在云南开发的秘密武器:大象。
相比刘文秀,冯双礼实在名不见经传,正因为没名气,他也没有刘文秀的傲气。
他打的波澜不惊,却是稳扎稳打,和清军在湖南形成了对峙的状态。
不过不要紧,冯双礼只是个先锋,本来也没指望他能把湖南打下来,能打成这个样子,孙可望已经很满足了。
进攻湖南真正的大杀器是——李定国。
孙子曾经曰过,优秀的将军必须具备五点基本要求:智信仁勇严。
智就是有智慧,能够临机决断; 信就是信用,言必行信必果; 仁就是仁爱,爱自己的兵士。;勇就是勇敢,打起仗来敢于身先士卒,身冒矢石,冲锋陷阵。在冷兵器时代,当大兵的里面总有人是有两把刷子的,要是将军没两把刷子,是不太能服众的;严就是军法严整,令行禁止。
如果以这五条标准来衡量,李定国就是名将的模型。未来李定国将多次向我们展示他的军事斗争艺术。
从湖南开始,李定国将成为继姜瓖之后第二个把清军给打哭了的人。
1652年四月,李定国率领主力进入湖南,李定国和冯双礼兵合一处,战场的力量对比悄悄发生了变化。不过清军显然没做好情报工作。
李定国出其不意,趁清军麻痹大意,派部队攻打靖州,清军也没在意,以为是冯双礼找茬,当时清军在湖南的最高军事长官是沈永忠,他派了手下的总兵张国柱率领8000人去支援。(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的路人甲乙丙丁,大家不必在意)。
这个仗,结果比较明显,李定国胜。不过张国柱还算逃得快,保住了一条小命。
这个时候他如果还意识不到是孙可望的主力,那他智商就有点问题了。幸好,他的智商并没有问题,所以沈永忠也傻眼了。
没办法,只能求援,他派人给桂林的孔有德送信,希望孔有德支援。
得到的答复是:没空!
倒不是孔有德绝情,实在是孔有德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当年孔有德南下,也就2万的兵,这点兵还去支援湖南?
要是小股部队也还罢了,问题是你沈永忠都把情况说的这么严重了,显然是主力部队,我干么去冒这个险?
打又打不过,逃了吧,按照大清的规矩,顺治也不会放过自己。不过大敌当前,保的了一天是一天。
不过顺治皇帝估计也比较明白胜负乃兵家常事的道理,四川的情况也说明,南明并不是不堪一击。吴三桂拥有4万人马,不也吃了个大亏。至拥有两万人马的沈永忠,如果遇到大西军主力,失败也是情有可原的。
顺治接到湖南的军事报告之后,为了不影响大家的士气,给沈永忠下了道密旨:不可浪战,移师保守。
对于沈永忠来说,没有比这更贴心的圣旨了。撤!大敌当前,沈永忠撤退的速度绝对不比南明的那帮人慢。大清朝在湖南的统治基础本来就比较薄弱,军队一跑,其他人也都纷纷跑路。
面对大礼,李定国自然不会客气,一一笑纳。一个多月之后,李定国已经收复湖南大部分地区。
李定国同志初步打响了在全国的名气。
湖南固然重要,不过清军在这边的基础薄弱,只能算开胃小菜。两广地区对此时的南明来说,也是非常迫切需要收回来的。
原因也很简单,要和全国的抗清部队连成一片,向郑成功靠拢。所以占领了湖南大部分地区之后,李定国决定向广西开刀。
谁都没有想到,广西战场上,李定国将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1652年6月中旬,李定国挥军南下,他兵分三路,由先锋冯双礼率左路取全州,张胜率右路攻严关(广西兴安县严关乡),自己亲率一路攻桂林外围据点,然后三路合攻桂林。鉴于自己兵强马壮,李定国在研究形势之后,决心继续发挥速度优势,打闪电战。
结果由于速度太快,全州的清军完全没有准备,冯双礼一举攻占全州。由于左路的胜利大出意外,孔有德十分震惊,严关不容有失,孔有德决定轻率部队增援严关。李定国无愧于军事天才的称号,对于孔有德的变化,李定国不拘泥于原来的作战方案,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勿入全州,与自己汇合,以压倒性的优势在严关和孔有德进行决战,消灭孔有德的有生力量。
严关要比桂林容易打得多,而且李定国还带着他的秘密武器:象阵。李定国充分发挥自己的兵力优势,“象亦突阵,王师大奔,死亡不可胜计,横尸遍野”,一举击败孔有德。孔有德重伤逃回桂林。
李定国决心痛打落水狗,紧追孔有德不放。孔有德连申请援兵都来不及。六月二十九孔有德才逃回桂林,六月三十李定国前锋部队就到了,七月二日已经完成了对桂林的包围。
孔有德此时几乎成了孤家寡人,七月初四,李定国攻破桂林。孔有德自杀。
值得一提的是,孔有德临死嘱咐自己的儿子:“苟得免,度为沙弥。勿效乃父作贼一生,下场有今日耳。”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回想起死在他手下的汉族同胞,恐怕他多少内心有愧吧。
孔有德的一生,天良泯灭、为虎作伥、作恶西南、残害同胞,逼杀瞿式耜、张同僘等,实为千古败类,人所不齿。最后死无葬身之地,痛快!
而李定国因此名动天下,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对清军作战的过程中,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有生力量,逐步掌握了战争的规律和打败清军的方法。
桂林之战,是南明第一次成建制的消灭满清的主力部队,彻底粉碎了满清不可战胜的神话,干掉了著名汉奸孔有德。他和孙可望一外一内,堪称南明的帝国双壁。在他们的率领下,南明终于第一次展现出可以抗衡清军的资本。
干掉孔有德之后,士气高涨的大西军再接再厉,继续收复失地。一个多月以后的中秋节,广西光复。有些地区的百姓,不等大西军到,便自动将清军驱逐,李定国“下令无妄杀,抚安孑遗之黎庶” ,明将胡一青、赵印选、马宝等相继归顺李定国。
彻底搞定广西消灭了大明朝在湘桂地区的有生力量之后,李定国以明巡抚徐天佑守桂林,自己又亲自率军北上收复湖南的其他地区,在李定国打击之下,湖南本来就没几个兵,李定国顺利收复了长沙、常德、岳州、衡阳等地,当年何滕蛟打了好几次没打下来的长沙,被李定国轻轻松松收了回来。
同时,李定国又命令命高文贵东进江西,连下永新、安福、永宁、龙泉,围攻赣西重镇吉安; 马宝带领南明地方武装部队继续占领广东西北部。
李定国大大出了风头,纵横数省,驰骋三千公里,无人可挡。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愁得自然是顺治同学了。李定国仅用四个月的时间,就收复了湖南广西两个省。顺治同学不用学习数学,用指头数也能数出来如果以这样的速度下去,不出三年,估计李定国就可以收复北京了。
为了扭转形势,顺治皇帝发挥他敢用汉族人的优点,启用在家丁忧了好几年的洪承畴,以他为五省总督(湖广、云贵、两广),节制这些地区的所有人马。同时又派敬谨亲王尼堪任定远大将军,率领三贝勒、八固山共十五万精兵朝长沙扑来。
尼堪,努尔哈赤的孙子,他是我们的老熟人了,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位仁兄的战绩,就从入关开始,多尔衮入关大破李自成,尼堪作为前锋参加了,因此被封为贝勒;多铎带领部队大破大破李自成,尼堪同志也参加了;之后清军定河南,尼堪是统帅;多铎南下攻破南京,尼堪还是参加了,并且俘虏了朱由菘;江阴八十一日,尼堪是统帅之一;豪格西征四川,尼堪是方面军司令员;天津土匪作乱,尼堪是副手协助阿济格,之后封为郡王;姜襄山西叛乱,尼堪任定西大将军,因功封为敬谨亲王。多铎死了之后,多尔衮把尼堪提拔为理政三王之一。
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尼堪这个人,身经百战,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