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综]人生赢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综同人)[综]人生赢家-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哦,顺便说一句他媳妇儿林黛玉比他官职高,很符合澳洲的趋势( ̄︶ ̄)/

  ☆、第76章 隋末风云⑴

仁寿四年,隋文帝驾崩,太子杨广登基为帝,改年号大业,封太子妃萧氏为皇后,母仪天下。
杨广登基后,萧皇后随帝临朝,是为“两圣临朝”。
萧皇后出身顶级门阀之一的兰陵萧氏,父西梁孝明帝萧岿,母张皇后。萧皇后待字闺中时婉顺聪慧、知书达礼,又通医术,颇知占侯,乃是隋文帝亲为当时还为晋王的杨广选出来的王妃,又深得杨广的宠爱和敬重。
当朝官员虽在底下窃窃私语,可两圣临朝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
杨广登基不久后,大病一场,自此精力大不如以前,朝政渐渐偏落到萧皇后身上,偏萧皇后的做法让朝臣们寻不出错处来——萧皇后把太子杨昭带在身边,杨昭素有贤名,朝臣们在意识到萧皇后并没有做女帝的意向后,对此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说到底,还是萧皇后颇有威名,便是如杨公杨素这位有辅佐隋文帝建国立业的谋略,并且有平定杨谅的功绩的两朝权臣都愿对萧皇后俯首称道,隋文帝其他尚存的子孙都多有折服……总总情况下,萧皇后如此作为早已是势不可挡。
大业二年,朝堂稳固,杨广欲开通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用来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的全国的统治。
在御书房里,朝臣们讨论这件事。
萧皇后也就是林笙笑着说:“这是件为国为民的好事,至于动用民力——征用民工是一部分,各州各府的犯人也可征用。据我所知,全国各地的犯人加起来也有数十万之多。倒也不怕他们趁机滋事,凡是死刑犯可以此挡死刑,改判有期徒刑,而判有期徒刑的可以此抵刑期。另外,征用的民工以此抵赋税和徭役,表现突出者亦有奖励,若途中有不幸为国捐躯的,朝廷负责为其家人发放抚恤金。至于具体怎么来实施,你们再具体讨论定个章程下来。”
“圣人仁慈。”已经官拜司徒,太子太师的杨素对着坐在龙椅上精力不济昏睡过去的杨广拱了拱手。说实话,萧皇后代理朝政,让杨素真的松口气,他的名望和地位已经到了极限,尽管他本人没有异心,可当权者素来忌讳功高震主者,文帝再是个明君不也是如此。
至于萧皇后,杨素看不透,但不妨碍他知道自己不会被对方忌惮,相反……杨素把目光落到太子杨昭身上,萧皇后还为他找个位可以继续辅佐的储君。
大业二年,除了大运河始建外,还发生了两件了不得的事儿。
七月里太子杨昭大病一场,断断续续半个月才痊愈,紧接着八月里杨公杨素又跟着病倒了,林笙带太子亲临杨公府。
奇迹般的眼看就回天乏力的杨素清醒了过来,对着林笙和太子杨昭忍不住老泪纵横。
说实话,杨素是美须髯,有英杰之表,可这时候也是橘子皮老头了,看他哭成这样也怪可怜的,林笙开玩笑地说:“看来老天是不愿意收走杨公了。”
太子杨昭默默掏出手帕递给杨素。
士为知己者死,到杨素这儿也差不多了。
大业三年,萧皇后四十千秋,不仅各地世族阀门纷纷前来长安庆贺,邻国也有使者前来祝寿。
在此期间,林笙见到了唐国公李渊和他的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说起来李渊和杨广是两姨兄弟,隋文帝的皇后独孤皇后是李渊的姨母,因此隋文帝对李渊很看重,在开皇年间,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如今正任荥阳郡太守。
哦,还得说一句,这就是传说中的唐朝开国皇帝。
林笙把目光转移到十八岁的李建成和八岁的李世民身上,李建成仪表堂堂,态度不卑不亢,林笙欣慰地看着他,对李渊说:“叔德把建成教得好,昭儿在我跟前都说过好几次了,若是可以,我倒是想叫建成留下来跟着昭儿一起学习了,也好叫昭儿有个伴。”
李渊自是求之不得,至于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呵呵,那就不管林笙什么事了,只要隋朝在一天,李渊就是臣,林笙就是主子。
邻国各有使者来,偏偏少了高句丽。
林笙坐在上首,表情莫测。
翌日,林笙在御书房提起了高句丽,此时的高句丽占据了辽东大部,是东北地区一个比较大的国家,和隋朝的关系经过隋文帝时一次的虎头蛇尾的出兵变得非常紧张。高句丽野心不凡,侵略辽西,直接给隋边境带来不安和危害,另外非但如此,近年来还不往隋朝进贡,林林总总而言,对高句丽的战争只是早晚的事。
林笙觉得现在是时候了。
黄门侍郎裴矩奏告:“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也就是说高句丽政权所占之地往上追溯到西周之前,下至魏晋时期,都是属于本国的领土。
林笙眯起眼睛,倒不是为了所奏告的内容,而是为了奏告之人。裴矩,出身名门裴家,在朝野上颇有名望。在这里说起来,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若是说起来江湖上大名鼎鼎的邪王石之轩来,那就不陌生了吧?
林笙原本就没指望这次只是穿到了正史上,可等听到本朝存在四大门阀(李阀,宋阀,宇文阀以及独孤阀),江湖上还有个颇具名望的慈航静斋后,林笙就知道她到了哪里。
所以知道裴矩的另一重几乎没有其他人知道的身份,也就不奇怪了。不过据林笙所知,裴矩家中亦有出身名门的妻子,在外石之轩却能得慈航静斋上一任圣女碧秀心‘以身饲魔’,两人还生了个女儿……如此玩精分玩的如鱼得水,到最后玩脱了,真成精神分裂了。
林笙轻飘飘的把目光从裴矩身上掠过,饶有兴致的说:“昨儿我和圣人打了个赌,我告诉他不出三年,我便可不费一兵一卒拿下高句丽。圣人开怀大笑,说我竟是说起了醉话。我知道,现在说给你们听,怕是你们也当我是白日做梦。如此,我也不妨和你们打这个赌,若是三年内拿不下高句丽,我就自请避回后宫,从此再不过问朝政好了。”
“皇后娘娘,请三思!”
“就这么说定了!”林笙拍板,把人都撵走了,让杨素留下。
杨素对林笙之言半信半疑,可见林笙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皇后娘娘可有了良策?”
“良策么,是有,此事还得拜托杨公了。”
杨素都做好了林笙让他派人去刺杀高句丽王的准备了,结果林笙只是让他召集各地有名望的商人进长安。
“啊?”这都是哪里跟哪里?
“您只管听我的,等见了成效您就会明白了。”
大业三年,萧皇后召见各地有名望的商人,后,隋边境与高句丽贸易往来日渐繁茂,源源不断的珍品被输送到高句丽,在高句丽上层掀起了阵阵奢华风,风气日渐传染到高句丽皇室,皇室尤为钟爱。
在高利润的吸引下,隋朝的商人们冒着风险从海上带着货物抵达高句丽,受到了高句丽皇室的隆重欢迎。后,从隋朝带过去的货物从奢侈品渐渐过渡到衣食住行各方面,就是连米粮都偷渡过去,因而高句丽的金银源源不断的进了隋朝商人的腰包。与之相对的,高句丽的赋税不断加重,以供上层人士挥霍攀比。
民怨滋生,粮食减产,高句丽仿佛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毕竟他们可以用在他们看来非常低廉的价格,从隋朝买来更美味的粮食,不少高句丽上层人士为此还沾沾自喜。
渐渐地,隋朝商人往高句丽输送的粮食量从所占总用量的一成,增加到三成,最后变成了七成。当然,价格也随着比重的增加而不着痕迹的增加着。
等到高句丽王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想要切断交易时,已经来不及了,光靠本国民力所产的粮食产量,早已不足供给了。
此时,三年之期将至,恰逢季度交易,林笙大手一挥,商人们又狠狠搜刮了高句丽上层的仅剩不多的油水后,全面从高句丽撤离。
雪上加霜的,因为高句丽上层无情的剥削和压迫,高句丽民不聊生,最终国都平壤城爆发了大规模的民变,紧接着各地民变四起。
等到林笙接到了高句丽婴阳王的求救信时,平壤城里大多数上层已被农民军屠杀了,皇室中人也未能幸免。
林笙把婴阳王的求救信让几位大臣们传阅了,信上说若隋朝派兵镇压高句丽的民变,高句丽愿年年进贡。
林笙托着腮懒洋洋地说:“婴阳王真是会审时度势。”当初高句丽攻辽西,隋文帝准备兴全中原之兵问罪时,高句丽王立马上表谢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于是得到赦免。这种行当,在林笙这里可行不通。
“为了显示我大隋朝对属国的怜惜,我倒是想派兵,可我和诸位有言在先,如今三年之期未至,怎么好食言呢?”

  ☆、第77章 隋末风云⑵

三年前萧皇后说那话的时候,大家谁不当那是痴人说梦,可如今大家惊骇得说不出话来。
不明所以的现在仍旧一头雾水,萧皇后在这三年啥都没干,除了派商人卖东西给高句丽,甚至还卖粮食。当时大家知道这点时,都觉得萧皇后傻了吧,卖粮食给高句丽养兵好让他们来骚扰我大隋朝吗?
可,这粮食都卖过去了,结果高句丽里民变四起了,再打探下原因——高句丽上层奢华成性,压榨的百姓们过不下去了,更别说种田了,民不聊生然后就造反了呗。
大臣们风中凌乱了。
林笙对此淡定的很,只是经济侵略而已,这也得益于高句丽的地理位置以及国内土地构成,高句丽上层自大又自卑的性格,以及大隋朝商人们的本事。
林笙话虽然是这么说,可转身就让大军准备,点了宇文成都做主帅。林笙招手让宇文成都上前,在他耳边小声嘀咕了两句,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马到成功。”
裴矩武功高强,林笙的声音虽小,可仍旧瞒不了他的耳朵。听林笙的话,裴矩眉心跳了跳,什么叫“留一个小的就行了”,什么叫“别忘了把高句丽皇室的私房都装回来”。
萧皇后,是裴矩见过最特立独行的女子了。偏偏这样的女子,几乎不费飞灰之力,就把困扰着大隋朝数十年的高句丽给碾死了。
林笙敏锐地注意到了裴矩的目光,她下意识的蹙了蹙眉,这两年裴大人好似把重心转移到朝堂上来了呢。这个念头在林笙心中盘旋了下,就被她压下去了,她笑盈盈地对大臣们说:“我觉得咱们现在可以商量着如何治理辽东郡了。”
林笙这话说的笃定,众人竟下意识的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大业六年,高句丽民变,上层十室九空,婴阳王求助大隋朝,大隋朝三十万大军开拔,直接越过边境,直捣平壤城。饶是如此隋军仍晚来一步,王宫已被攻破,婴阳王兵败自尽,其后宫嫔妃以及子女纷纷追随婴阳王而去,实在是惨烈。
高句丽皇室只剩下一名年仅五岁的小王子,小王子归降大隋朝,帝杨广怜惜可怜,封其做了安乐公,居于长安。至此,高句丽名存实亡。又半年高句丽民变被镇压后,改名辽东郡,彻底并入大隋朝的版图。
宇文成都带先锋军回长安时,太子杨昭亲迎。
杨昭悄悄问宇文成都:“收获颇丰?”
宇文成都嘴角抽搐了下,可对着杨昭亮晶晶的目光,他恭敬的回答:“连婴阳王的地宫都没放过。”没想到婴阳王私藏颇丰,要知道高句丽其他那些王公贵族们,可都让大隋朝的商人把血都吸的差不多了。
“母后知道了一定很高兴,成都做得好!”杨昭这么一说,宇文成都那点小别扭也没有了,临行前父亲宇文化及已再三嘱咐他要好好表现了,他知道这一次皇后娘娘会派他做主帅,就是给他增添功绩的。不过,好像他没派上什么大用场,就连婴阳王的地宫都被那些人给查出来了,皇后娘娘真是算无遗策。
宇文成都口中的那些人,自然是随着商人们进驻大隋朝而潜入高句丽的探子了,基本上都是商人们的亲属。富贵险中求,在这一次商人们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他们赌成功了。
林笙给他们赐举人出身——这时候科举制度已经过了完善,大业四年就已经举行过一次文试和武试——又帝杨广亲自赐下笔墨。另外,在这次踏平高句丽时做出贡献的他们的亲属,林笙当众称他们为国之栋梁并授予了相应的官职。
商人们有财,求得自然是名,此举无不让他们欢欣鼓舞纷纷要求集资为圣人修建行宫,以感念圣人的恩德。
没想到素来不喜奢华的萧皇后居然答应了,“圣人以前就非常喜欢洛阳,曾欲迁都洛阳,当时正筹备修建大运河,无奈之下圣人只能按捺住心中的向往,如今可正好叫圣人如愿了。”又许诺了等行宫建成,会在行宫处立石碑铭记他们的拳拳爱君之心,又说了若是他们愿为修建大运河的民工们捐钱捐物的话,在码头港口或是石桥上刻上他们的名字,那都不是事儿。
这下说不定都能名留青史了,别说感激涕零的商人们了,就连不差钱的大臣们都愿意往外掏银子了。
不止这些商人,就连全国其他各地的商人们听了都要疯了,反正就三字:捐捐捐!
洛阳的行宫更是修建的富丽堂皇,美轮美奂,历时半年竣工。
此时挖永济渠,通涿郡,大运河的上半段也在各方的努力下竣工了。
帝杨广携萧皇后,太子杨昭以及众位朝臣第一次下洛阳。从长安到大运河港口,是一段用水泥修建的官道,与昔日的官道不可同日而语,如今水泥的运用渐渐被推广到全国,相信商人们不会错过修路以扬名这样的好机会的。
后登龙舟,一路下洛阳。
第一次下洛阳并不是顺风顺水,途中遭遇了来自了一拨四人的刺杀。
“护驾!”
帝后加太子被护着进龙舟,宇文化及、宇文成都等人已经和来的一男三女交上手了。
裴矩在对方一露面就认出来了,为首的是高句丽的武功宗师,以独创的“奕剑术”闻名天下的傅采林,另外三女应该是他的徒弟傅君婥、傅君瑜和傅君嫱了。
裴矩鬼使神差的看了一眼萧皇后,发现对方似乎一点都不担心,或许是她一介女流,身处朝堂,并不知道傅采林在江湖上到底是个什么地位?
很快,裴矩就发现他再一次错了,就在宇文化及等人节节败退时,战局中突然出现了一道裴矩绝对不会错认的身影——散人宁道奇!宁道奇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是不是和萧皇后有关系?
宁道奇和傅采林打的不相上下,傅采林的三个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