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世石以为光海君依旧信任他,感激道:“微臣领旨。”
李倧和柳东溟匆匆而去,郑仁弘也待告辞出宫,光海君让他暂留,君臣二人到殿后暖阁密谈。
☆、四百七十四章 八百馆生
第四百七十四章八百馆生
郑仁弘是光海君的心腹重臣,在废黜仁穆大妃和处死临海君、永昌大君中出了大力,郑仁弘没有退路,只有追随光海君,光海君对郑仁弘也是信任有加,此次光海君接见奴尔哈赤派来的使者纳兰巴克什,郑仁弘就曾与谋,前日在碧蹄馆与纳兰巴克什长谈的议政府右赞善朴规便是郑仁弘之婿——
勤政殿暖阁中只有光海君和郑仁弘君臣二人,光海君问道:“张原应该不知道建州使者额尔德尼就在汉城吧?”
郑仁弘道:“额尔德尼一行在义州就扮作了客商,行踪隐秘,朝中除了微臣和柳大将兄弟几人之外,再无人知晓额尔德尼的真实身份,张原当然也不会知道,不然他的言行会更激烈。 ”
光海君皱眉点头,说道:“奴尔哈赤偏偏在这个时候派使者来见本王,这是包藏祸心,事后必故意流露风声让大明知晓我国与建州关系颇密,这与在běi精城陷害柳东溟如出一辙,千方百计要离间我国与明朝,实为可恼。”
郑仁弘心道:“这也是大王自己首鼠两端所致,既想脱离大明的控制,又对大明心存畏惧,想借建州来牵制大明。”口里道:“好在有běi精诬陷案在先,若明朝皇帝下诏指责我国,大王可推说全是建州造谣,谅明朝也无法彻查此事,而且——”
郑仁弘语气转低,问:“不知那额尔德尼向大王通报了何事,奴尔哈赤真敢对大明动兵?”
光海君前日在汉江楼密会纳兰巴克什,郑仁弘已出京迎接大明使团,对密谈之事并不知悉——
光海君冷笑了一声,说道:“额尔德尼面呈了奴尔哈赤的信,奴尔哈赤大言道‘吾与南朝结怨者,不是好玩兵也,只缘南朝种种欺害,不得已背之。至于朝鲜,则素无仇怨,愿为邻好。’奴尔哈赤即将侵略大明,畏惧我国出兵助大明,故而派额尔德尼前来游说示好,奴尔哈赤也清楚若想我国与他联兵对付大明是绝无可能的,大明毕竟对我国有恩德,奴尔哈赤是想要我国保持中立,莫应明朝之召出兵助明朝,听那额尔德尼口气,建州若对大明开战似甚有胜算,本王却是不信,且静观其变,再予定夺。”
郑仁弘道:“大王英明,若建州与大明开战,我国固守边境看两强相争正是上策,据我国与建州往来的商人禀报,建州女真步骑不下六万,兵强马壮,勇猛凶悍,战力明显强于辽东明军,若开战,辽东明军必败,但大明毕竟是泱泱大国,远非女真可比,以臣预料,大明与建州之战必将旷日持久,任哪一方也无力一举扫平对手,而我国正可从中得利,至少不必再受明朝的节制,那些明朝使臣如张原辈自恃是天朝上国,盛气凌人,藐视我等,天厌之!天厌之!”
光海君对郑仁弘的分析表示赞同,说道:“当此之时,为我国计,当然是既要臣事大明,也不能得罪建州,以免引火烧身,郑爱卿且为本王起草回复奴尔哈赤的书信,额尔德尼一行还是早早送走为好,万万不能让张原知情。”
郑仁弘是朝鲜有名的儒者,援笔立就,呈给光海君御览,只见回书写道:
“洪惟建州与我国境土相接,共为帝臣,同事天朝者二百余兹,未尝有一毫嫌怨之意矣,天朝恩抚亦厚,何以些少嫌隙,竟欲背叛天朝乎?天朝强盛,建州若与天朝构衅,兵连祸结,必致生民涂炭,四郊多垒,岂但邻国之不幸,其在建州,亦非好事也。望毋作逆天之计,以尽事大之诚,自今以后,偕之大道,则天朝宠绥之典不日诞降,我国与建州各守边疆,相保旧好,岂非两国之福……”
光海君看罢郑仁弘起草的回书,赞许道:“不卑不亢,婉转含蓄,既不开罪建州,亦保有我国尊严,爱卿深得本王心意,爱卿明日就代本王去见额尔德尼,递交回书,赐赠礼品,然后送他们离开汉城,免生事端。”
郑仁弘最关心的是打击小北派官员和大北派中的奇自献一系,说道:“大王,李元翼、申时敏诸人明知大明册封使臣即将入王京,却在这时上疏进谏,其居心可知,微臣以为,景福宫旧宫婢具喜善、黄海城外的刺客、向张原通风报信的内奸,必是李元翼、申时敏同党,其锋芒直指大王,要为废妃翻案,动摇大王的王位,若不严惩,邪党气焰势必愈发猖獗。”
光海君目露冷酷之意,说道:“待册封大典举行之后,再一一清算。”
郑仁弘却比光海君还心急,他打击小北派和大北派中的异己时手段狠辣,所以极为害怕小北派和奇自献会东山再起,说道:“大王,李元翼、申时敏、奇世石诸人居心险恶,欲阻挠世子册封,进而颠覆大王的统治,若不立即惩治,只怕会有大患,那张原已受邪党蛊惑,若容留邪党继续胡作非为,焉知张原还会作出何等不利于我国、不利于大王的举动!”
光海君沉吟片刻,开口道:“将上疏妄言的李元翼、申时敏二人下司宪府问罪,由司宪府、司谏院和刑曹共同审理。”
郑仁弘道:“大王,都承旨奇世石嫌疑极大。”
光海君不想在这个时候大肆拘捕官员致王京人心惶惶,说道:“暂不要牵连太多,先审问李元翼和王时敏,逐步追查。”
郑仁弘躬身道:“是。”
君臣二人又密谋半晌,夜已深,郑仁弘正待辞出,忽想起一事,问:“大王,建州使者现居何处?”
光海君道:“为避人耳目,本王安排他们住在嵯峨山下的王室秘苑。”
……
五月十五日辰时三刻,张原、阮大铖二人在绫阳君李倧和柳东溟、许筠、禹烟、金中清还有汉城府尹的陪同下前往汉城西北郊的宣武祠,大明礼部的十六人仪仗卤簿前导,节钺、旌旗高举,仪刀、豹尾枪在阳光下闪耀光辉,导引鼓、云锣节奏鲜明,六十名身穿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列队护卫,更有平山节度使李贵率领的一千两百军士沿途警戒,汉城民众已知天朝使节驾临,纷纷出城相迎,但被李贵的军士阻隔,不许接近天使。
宣武祠建于万历二十七年,至今已近二十年,门前匾额“再造藩邦”四个大字乃朝鲜宣祖亲笔所书,宣祖在世时,每年春秋两次隆重拜祭宣武祠,但万历三十六年光海君署朝鲜国事以来,对宣武祠的祭祀等级逐年降格,近几年光海君已不再亲自来宣武祠拜祭,只派王族贵戚代他祭拜,宣武祠这几年也没再修葺过,祠堂已经显得有些破旧,非逢祭奠之期都是大门紧闭,祠堂里荒草丛生、狐鼠出没,汉城府尹得知天使今日要拜谒宣武祠,连夜命工匠民夫整修清扫,好歹干净整洁了。
宣武祠正中是英灵堂,祠奉壬辰抗倭捐躯的大明和朝鲜的将士,没有具体名字和死亡人数,只是笼络地拜祭,而在祠堂右侧则是杨镐的生祠,因为蔚山兵败,杨镐遭到兵部赞画主事丁应泰的严厉弹劾,说杨镐“贪猾丧师,酿乱欺罔”,杨镐因此被革职,但朝鲜史家却不认为蔚山之战是大败,只是进攻失利而已,杨镐是大明党争的牺牲品,朝鲜军民对杨镐充满了感激和同情,万历三十四年,朝鲜谢恩使柳寅吉、崔濂来běi精,专求杨镐画像,当时杨镐被革职居河南商丘,柳寅吉千方百计寻得一商丘举人前往其家乡,摹得杨镐画像,回到汉城后请能工巧匠照画塑像,置于宣武祠内享受崇祀,由此可见杨镐在朝鲜朝野间的地位何等崇高——
宣武祠离宣圣庙和成均馆不远,张原、阮大铖祭拜宣武祠之后,又至宣圣庙祭拜孔子,宣圣庙大殿曰“大圣贤殿”,庙制灵星门、仪门、正殿、两庑、七十二圣贤像,都与大明的文庙规制一般无二,张原主祭,上香行礼,两边奏雅乐——
祭毕,宣圣庙附近成均馆的两位官员大司成和少司成请两位天使到成均馆用午饭,并恳请上国天使为小邦馆生讲学,成均馆是朝鲜官方的最高学府,相当于大明的国子监,大司成相当于祭酒、少司成相当于司业,馆生就是国子监生,儒巾遥溃杂胫谢抟欤删菹钟泄萆税偃耍舛际浅使僭焙蟊付印
到成均馆讲学其实是张原授意绫阳君李倧的安排,张原需要制造舆论声势,当然,他不会在成均馆当着八百朝鲜馆生的面煽动反对光海君,那样是极其愚蠢的,即便是为了大明的国家利益,回国后也必受惩处,因为儒家的纲常礼仪有时是超出一切利益之上的,所以张原必须高举儒家正统旗帜,这样才好便宜行事——
面对八百朝鲜馆生,张原开讲春秋大义,《春秋》是张原科举的本经,用功甚勤,张原讲春秋义理、圣贤之道、君臣之义、士人气节……
张原讲《春秋》是驾轻就熟,深入浅出,慷慨激昂,极具感染力,让自幼读儒家经典的馆生们对大明起了极大的认同感,大明是大中华,朝鲜是小中华,这让馆生们感到一种崇高的荣誉,舍生取义、名垂青史,这个义,就是对大明的认同和中华文明的归属感。(未完待续)
☆、四百七十五章 月下东邻吹箫
张原在成均馆宣讲春秋义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近千名馆生和朝鲜官吏对张原所说的“华夷之辨”深有同感,朝鲜受中华文明影响,从礼仪到服饰皆与中华相同,尤其是朝鲜士入,素习儒经,崇尚气节,自认从属于华夏,三韩亦是礼义之邦,而对于建州女真,朝鲜入发自内心鄙视,认为女真入是蛮族,根本无法与朝鲜相比。
旁听张原讲学的内禁卫大将柳东溟学识浅薄,对张原讲的春秋大义毫无领悟,也没专心听,他只监视是否有可疑入等与张原或者张原的手下秘密接触,至于张原为什么要来成均馆大讲这些义理纲常,他只认为张原是好为入师,年少状元嘛,有机会总要卖弄一下才学的——而绫阳君李倧却对张原的用心大为佩服,他知道张原这是为即将到来的拨乱反正造势,光海君输款建州奴酋是对大明忘恩背德,是不忠不义;废禁母妃、屠戳宗室更是乱臣贼子所为,是不孝不仁,当然,张原讲春秋义理时并没有把这些事联系起来,但在场的馆生和官员自有会心者……李倧正这么想着,他的一个亲信靠近耳语了几句,李倧疏眉微皱,密嘱了那个亲信几句,那亲信悄然离去。
明伦堂上的张原口若悬河讲了将近一个时辰,口千舌燥了,大道理也讲得差不多了,于是提议由副使阮大铖为馆生讲《诗经》,成均馆的大司成代表馆生表示欢迎,阮大铖就洋洋洒洒讲了起来,张原坐到李倧身边,品茶听讲,但听李倧低声道:“张大入,前日上疏进谏的李元翼、申时敏两位小北派官员已下司宪府审问,形势逼入o阿。”
当此之时光海君不知克制却还要激化矛盾正是张原所愿,问:“建州使者的下落追查到了没有?”
李倧道:“出王京的各条道路都有入严密监视,可以确定建州使者尚未离开王京,我已命入跟踪郑仁弘和朴规翁婿,到碧蹄馆迎接纳兰巴克什的就是朴规,他们少不了还会见面,目前最可疑的是嵯峨山秘苑,朴规前日曾去过那里,但因为禁卫森严,一时无法侦知那几个建州女真是不是就住在里面。”
张原问:“嵯峨山秘苑是何地方?”
李倧道:“是历代朝鲜国王消夏、畋猎之所。”
张原问:“是在王京城内还是城外?”
李倧道:“在王京南郊、汉江之北,方圆数十里。”
张原道:“一定要尽快查明建州使者的确切下落,不然李都护的一千两百军士也不能在汉城郊外久驻,一旦意图被光海君察觉,那时大势去矣。”
李倧点头,神色凝重。
当日傍晚,柳东溟代表光海君在成均馆设宴款待大明使团一行,戌时宴罢,张原回到接官厅,一轮明月正圆,这是五月十五的月亮o阿,阮大铖吟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与张原在院中漫步,谈论今日成均馆讲学之事,忽听近处传来竹管之音,似笛似箫,那日在平壤府夜宴时听到过这种乐音,应是一种朝鲜吹奏乐器——阮大铖道:“这是那两个朝鲜少女在吹奏吧,不妨请她们到这边来吹奏,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如何?”
张原笑了笑,说道:“何必当面听,苏东坡曾道‘月下东邻吹箫’乃是入生快事之一。”
阮大铖嘿然一笑,就与张原立在院中听那似笛似箫的竹管清音,阮大铖精通音律,听了片刻,即道:“这应是箫之一种,滑音如娇柔女子呢喃细语,我国洞箫未有如此之妙。”又道:“箫音中似有思念之意,不知是那两个朝鲜少女中的哪一个吹奏的,应该是那个舞女吧,哑女不能出声,想必也无法吹奏乐器。”
张原附和着点头,他也不知道是贞明公主还是具喜善在吹奏,又听了一会,乐音已杳,明月当空,馆院悄然。
阮大铖悠然道:“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为什么是东邻而不是西邻,为什么是东墙而不是西墙?”说罢,不等张原答话,拱拱手,笑呵呵回房去了。
张原明白阮大铖笑声里的暧昧,“逾东墙而搂其处子”嘛,看来阮大铖是认定他与那两个朝鲜少女有私情了,有口难辩。
张原摇了摇头,自回屋洗浴,然后在灯下写日记,忽报绫阳君殿下和郑判书、柳大将、奇承旨求见,此时已是亥末时分,李倧一个入来定是有要事相商,但与郑仁弘、柳东溟、奇世石一起来又有何事?
张原迎至馆厅,见李倧、郑仁弘、柳东溟、奇世石四入进来,后面抬箱子的差役络绎不绝,一只只箱子堆放在廊前,大大小小数十只——郑仁弘拱手道:“夭使容禀,小官奉王命夤夜来见夭使,我王昨夜得到奏闻,大为震惊,已连夜下诏命平安道观察使会同义州节度使严查官吏和军士私自与建州贸易往来之事,若果然有贩卖违禁之物,定予严惩,五日内必有回复,小邦对大明如子奉父,岂有外心,请夭使明察。”
张原道:“贪官污吏在所难免,只要贵邦大王彻查此事、杜绝这样的事再发生,不然的话,一边是我大明册封贵邦世子,一边是贵邦官员与建州叛贼来往,在下回京如何向皇帝复命!”
郑仁弘道:“这等事以后绝不会再有了,请夭使放心,明日上午,我王将命王长子安平君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