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业风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 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挣扎,垂死也要挣扎!

    高建武把目光,移向了靺鞨。

    新城都督拉洛,是高句丽的“叛臣”,自大业十年归附朝廷,一直是忠心耿耿。

    可是,再忠心的人,也有不忠心的时候。

    因为人总是要死的。

    去年冬天,拉洛死了,继任的,是他的次子拉胜。

    拉胜继位,当然是经过隋首肯的。

    但有人心里当然会不服,因为拉胜是有兄弟的。

    年幼的弟弟们倒还罢了,关键是哥哥心里,这个不满意………我是长子!

    鸡蛋有了缝,苍蝇就好叮了。

    大业二十年三月十五日,长子拉勇发动政变,杀死拉胜,暗中勾结高句丽。

    应该说拉勇发动政变,还是有群众基础的,拉洛传位老二,是因为宠爱拉胜的母亲,爱屋及乌。而拉勇的另外一个不利,是他的生母大夫人,是高句丽人,其实严格算,还该算汉人,大夫人崔氏,其祖上曾经是汉乐浪郡的太守,东汉末年,天下纷乱,崔某趁机割据一方,称乐浪国,后来为高句丽朱蒙所灭,崔氏一门,尚有幸存者,数百年下来,虽然不是贵族,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是高句丽的一家大户,并且已经很“高句丽”化了。

    虽然是高句丽人,但是没有做过对不起老拉家和靺鞨人的事情,拉洛反高句丽,这个大夫人出力不少,所以在新城部中,还是很有人缘。可是拉洛宠爱二夫人,冷落大夫人,终使得大夫人郁郁寡欢,四年前就病故了,很多新城官民,都对她很是同情。

    拉勇也是新城部的勇士,在拉洛起兵的时候,已经十七岁的拉勇堪称父亲的得力战将,以后历次与高句丽交兵,也都是先锋,尤其在新城部的将士们心目中,很有威望。

    而反观拉胜,起兵时不过八岁,成年后又被父母宠爱,从没有上过阵杀过敌,这样的“公子哥”,在尚武的靺鞨人心目中,是不可能有什么威望的。

    至于拉勇另外三个弟弟,老三和老五也是二夫人所生,老四是三夫人所生,最大的也不过十四岁,小的还只有五岁。

    拉勇“弑主”自立,一开始还瞒着朝廷,给李密的奏报里,只称拉胜病亡,暂以拉勇“摄政”。

    等到李密弄清楚真相,已经是将近五月了。

    而就在这时,靺鞨的第二个变故也发生了。

    高句丽的第二击,选择在哥勿部。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大业十五年八月,哥勿都督达非勾结高句丽密谋叛隋,被李密杀死,改立其弟达蓝。

    达非死了,可他的势力还在,经过五年,他的儿子达木耳已经成长为二十岁的青年。

    杀父之仇!

    四月二十七日,达木耳突然起兵袭杀正在狩猎的达蓝,自称“哥勿汗”,反叛隋朝。早有准备的高句丽三万大军在达木耳的协助下,开进哥勿部的辖地。

    五月初一,李密遣使责问拉勇,拉勇公开叛隋,自称“新城王”,高句丽军两万开进新城部。

    六月二十九日,东北军情传至嵩阳宫,朝廷立即召集在嵩高山的内阁大臣计议用兵东北,并命李密平定靺鞨反叛。

第一百六十章  拉勇的叛乱
    拉勇接连干了几件比较愚蠢的事情。

    第一件,是公开勾结高句丽。一开始他和高句丽只是暗中勾结,大家不知道,还都挺向着他,可是等高句丽军开进新城,许多靺鞨人便不满意了。

    新城的靺鞨人,当年正是因为不满高句丽人欺压才反的,而今新城的文武官员,有几个不是拉洛当日反高句丽的老部下?就是拉勇依仗的新锐军官,也是和高句丽人打着仗成长起来的。

    矛盾太深了!

    要知道,虽然拉勇弑杀拉胜自立事发,李密代表朝廷责问,但并没有兴兵讨伐,拉勇只要表示谦恭态度,加上新城官民拥护,朝廷多半也还是会承认既成事实。毕竟,只要新城不叛离大隋,谁来坐庄并不重要。

    可是拉勇却反了,不仅反了,还勾结高句丽。

    拉勇造反,只能和高句丽站在一起,这是理所当然的,以新城部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单枪匹马和大隋为敌。但是勾结了高句丽,就不可避免要丧失一大部分民心。

    第二件,是甫一扯起反旗,拉勇就做了一件令人发指的恶行………用毒酒杀死了二夫人和自己的三弟、五弟。

    你杀老二,大家还可以接受,毕竟是要篡位,你死我活嘛!一开始,拉勇将二夫人和她的两个儿子关在牢里,大家也还可以接受。可是现在,将三个根本不再可能威胁你的地位的人杀死,这也太过分了吧。

    要知道,二夫人的娘家曲达氏,也是新城靺鞨中比较有影响的大族,这口气怎么忍得下?拉勇当然也知道既然已经撕破脸,就得斩草除根,可是他到底勇武有余,心机不足,下手杀害二夫人母子早了些,消息走漏,二夫人娘家集合家族部属男女老幼数千人,逃亡至隋辽东郡。

    第三件,强娶庶母三夫人,将六岁的四弟拉成囚禁。本来,在少数民族,娶庶母的事情是很常见的,比如义成公主,就是一个例子。再说三夫人与拉洛成婚八年,此时不过二十来岁的少妇,与拉勇年岁倒是相当。偏偏这三夫人血性,竟然悬梁自尽。

    这样一来,不仅新城人内部议论纷纷,就是外人也不干了。

    拉洛的三夫人,是当时的铁力二任都督东哥的姐姐,算起来,这也是两部的一桩政治联姻。听说姐姐不甘受辱自尽,年少气盛的东哥当时就要起兵复仇。

    八月初七,李密集合其他七部靺鞨,誓师“讨逆”。

    李密决定,先打击新城的拉勇。

    哥勿的局势,是“混战”。

    达蓝死了,达蓝的旧部还在,他们推达蓝十九岁的儿子达春为首领,与达木耳抗衡,只要有支持,达木耳一时间就奈何达春不得。

    相比之下,新城表面上“铁板一块”,其实却人心不稳,这个时候,绝不可以给拉勇时间整顿内部。

    李密令渤海、安东等六部靺鞨,出动兵力,援助达春,自己则领一万五千安东隋军主力、五千契丹骑兵,三千奚族步骑兵、两千霫族步骑兵和铁力部八千骑兵,曲达氏部兵一千,打击新城,同时令黑水靺鞨和部分隋军袭扰高句丽边境,牵制高句丽。

    计划不错,却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拉勇的确是一员勇将,虽然做了些不得人心的事情,但还是有一支拥护自己的力量,而新城也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反拉勇运动”。

    新城人是忠于拉氏的,而拉勇,现在已经是拉家唯一现实的继承人,拉成毕竟只有六岁。

    况且,在新城,还有两万高句丽精锐,和拉勇加在一起,兵力与李密相当。

    哥勿方面,虽然渤海等六部号称有八万联军,其实不过四万多一点,加上达蓝旧部,比起高句丽………达木耳联军,人数稍微占优,却是各不统属,协同很差,也只能是勉强维持一个平手。

    黑水靺鞨各部出动了五千多人,加上两千隋军,袭扰高句丽东北边境,毕竟只是一支偏师,起不到什么大的作用。

    八月中,李密占据了新城靠近辽东郡的一部分地方,但是月底,高句丽派出两万援军,反将隋军逐出。

    九月初,右骁卫大将军薛世雄领所部四万由北京开抵辽东郡,而阿史那大奈的一万突厥精锐骑兵、李密从室韦征集的五千士兵,也开抵前线。

    新城,大体上就是“比较大的城市”………辽宁铁岭一带,哥勿,则在吉林通化一带。从地形上来说,新城一带更适合隋军的大兵团运动,而新城,也无法和内地的坚固城池相比。

    九月初十日,薛世雄的右骁卫在铁力部和契丹军的配合下,于新城以西大败拉勇主力,斩首千余,俘、降者三千,占去拉勇兵力的将近四成。十一日,李密所部和阿史那大奈的突厥骑兵在新城西南击败高句丽军,斩首三千。连着两次败绩,新城靺鞨内部终于人心浮动,反对拉勇的声音高涨起来。

    九月十五日,拉勇退出新城,撤往东部与高句丽接壤的山区(今长白山的西麓),薛世雄、李密等于次日进入新城安民。

    九月十七日,李密等突接哥勿急报,说是原在新城的万余高句丽军退到哥勿,于十四日与哥勿叛军、高句丽军一起,击败靺鞨联军,斩杀三千余人,各部已经溃退出哥勿,达春也已经退往渤海。

    李密当即和阿史那大奈领兵支援哥勿,留薛世雄领所部与铁力、契丹、奚、霫等部继续讨伐拉勇。

    十九日,薛世雄领兵出发,攻击拉勇。

    问题是,东北的这些“夷族”,对李密的帐是买的,当年对韦云起的帐也是买的………韦云起厉害呀,契丹人说起他的名字都发抖,可是对于初来乍到、从来没有打过交道的薛世雄,可就没有那么买账了。而薛世雄,统领军纪严明的“中央军”………禁军惯了,对于这些自由散漫的“夷族”,却没有什么经验。

    东哥正忙着把外甥拉成从牢里放出来,扶上新城部首领的宝座。

    在薛世雄看来,有没有这些“垃圾”部队助战根本无关紧要,自己有三万精锐(不包括一万后勤),而据可靠情报,拉勇只有大约七千残兵败将,助战的高句丽人,也不到两万。

    三万新胜的精锐对两万多初败的残兵,绰绰有余。

    然而薛世雄太过自信了,在山地作战,兵力也许并不能决定一切。

    二十一日,隋军中伏于太白山(即今长白山)中,薛世雄领兵力战,无奈敌军已经占据了地利。

    看着自己的部下一个个倒下,老将军须发怒张!

    进攻!

    其实以隋军在兵力上的优势,如果拼死想一个方向突围,还是有把握的。

    可是薛世雄已经被仇恨蒙蔽了,他策马驰突,倒也斩杀了不少敌军,可是身边的将士却也越来越少。

    属下右骁卫将军史祥、皇甫无逸劝薛世雄领兵突围,薛世雄不从:“我统兵数十年,大小上百战,今竟至此,不能斩拉勇渠首,何颜见皇上?汝辈可自去!”

    他这样说,别人还有什么话好讲?再说就成怕死鬼了。

    乱军中,薛世雄终于寻见了拉勇,当即策马上前,欲取拉勇的项上人头。

    可是拉勇不过二十多岁,又是有名的虎将,而薛世雄虽然身经百战,毕竟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了。

    几个回合之后,薛世雄被斩落马下。

    另外一个老将军史祥也苦战不支,被敌军射中,以身殉国,最后,还是年轻一些的皇甫无逸领着余部逃出,退守新城。

    这一战,隋军折损近两万精锐,更损了两员大将。

    虽然拉勇和高句丽的联军也损失了六七千人马,但拉勇还是打算乘胜收复新城。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得逞,因为新城毕竟还有两万多隋军,到了开阔的平地,隋军的弓弩还是占优势的。何况,新城毕竟还有契丹、奚、霫等部近万人马,还有一千对拉勇有刻骨仇恨的曲达氏,而东哥当然也不想拉勇再回来抢走外甥的位子。

    结果,拉勇和高句丽军损失了三千多人马,退回东部山区。

第一百六十一章 对高句丽的报复
    九月二十四日,在哥勿前线的李密得到了右骁卫惨败,薛世雄、史祥阵亡的消息。

    就在要不要回师新城的争论还在进行的时候,第二个消息又传来了:拉勇攻新城不克,败退。

    拉勇败退固然是好消息,但更让李密安慰的,是新城部的百姓,大都站在了隋这边,至少是没有几个支持拉勇的。

    李密决定,暂不回师,先打败哥勿的达木耳再说。

    李密已经整顿了靺鞨军,使得他们可以协调一致而不是一盘散沙。加上隋军、突厥军、室韦军,已经在兵力上大大超过哥勿的敌军。

    同时,李密已经请示朝廷,封达春哥勿都督,拉成新城都督。

    因为拉成年幼,以其族叔(拉洛的堂弟)拉野、曲达氏首领,二夫人的哥哥曲达平、铁力特使,三夫人的堂兄的忽而三人共同辅助。新城组织起包括曲达氏在内的新军五千余人,东哥又从铁力增调千人支援自己的外甥。

    至于右骁卫残部,则调回了辽西休整。

    东北已经到了冬天。

    而此时的高句丽,却无暇北顾了。

    南方,黄海等地的隋军八千、新罗军两万、百济军两万展开了“冬季攻势”。

    相比起北方,南线还是秋高气爽的时节。

    百济、新罗都还有相当的一部分国土被高句丽占领着,收复失地,对两国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高句丽不得不向南线派遣了六万主力,加上还有两万人被黑水牵制,北线一时无兵可援。

    而隋军却调来一支主力军………阿史那叱吉的儿子、诚顺可汗阿史那达。

    阿史那叱吉是让高句丽杀的。

    按照大隋的行事风格,阿史那叱吉如果被抓,基本上也就是个囚禁,如果是归顺,多半还会给予优待,赏个有名无实的爵位软禁起来,无论如何,也不至于掉脑袋啊!

    阿史那达主动请缨,朝廷很快就答应了,只是因为路远,阿史那达的七千骑兵,到十月才到了新城。

    而没有过几天,归义可汗阿史那钵苾奉旨领部众七千抵哥勿。

    可以打了!

    十月初九,李密等发起对达木耳的攻击,十五日,克哥勿城,达木耳………高句丽军损失六千余人,也退入山中,与拉勇等合兵。

    接下来,该对叛军最后一击了。

    李密却不这么想。

    隋军主力和拉成、达春所部,封锁进山道路,不使一粒粮食、一件寒衣入山。

    突厥、室韦、靺鞨、契丹等部及部分隋军,由南北两路攻入高句丽境内,不攻坚城,只掠村庄,断绝高句丽支援山中叛军的途径。

    抢劫,是这些少数民族军队最擅长,也是最乐于做的。

    所谓“知人善任”嘛。

    另一方面,发动“政治攻势”,让新城、哥勿的老百姓劝山中叛军投诚。

    十一月,山中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