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苍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决战苍龙-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小子,真了不起!开始考起爷爷和二大爷了?
  虽然,问题有点幼稚,可是他能把两篇文章对照,又不盲从前人,可见他是真动脑子了,这不正是读书人应有的治学态度吗?
  爷爷和二大爷不约而同地想到一块儿了。
  “杏儿,你说这天下人有没有忧愁?”二大爷开始点拨他了。
  “当然有了。二大爷。”杏儿哥回答。
  “这忧愁是现在才有的呢?还是原来就有的呀?”二大爷又问。
  “应该是原来就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有忧愁。”杏儿哥又回答。
  “那么,范仲淹先生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那能算是“敢为天下先”了吗?”二大爷又进一步的点拨他。
  听到这里,杏儿哥开始低头不语了。可是,嘴唇还在微微动弹,好像还在说着什么。
  知道杏儿哥又在思考了,爷爷和二大爷没有作声,只是相视一笑,耐心的等待着。
  过了不长的时间,杏儿哥把头抬了起来,轻声说道:“爷爷,二大爷,我知道了。
  范仲淹先生没有错,是天下人先有了忧愁,被范仲淹先生发现了。
  他要为人们分担忧愁,才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那是真君子的气度,不是“敢为天下先”,而是老子说的“三宝”中的“慈”。
  天下人对范仲淹先生的尊敬是应当的。”
  听着杏儿哥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两个长者乐了:这哪是给一个小娃娃考试呀?分明是在参加一场学问探讨嘛。
  虽然很累,两个长者心里高兴啊:刘家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聪明的娃娃了,祖先真是开眼,今天,竟然送来了杏儿哥。
  下午是考写文章,那又会怎样呢?两位老者那是拭目以待。###第十五章 说古道今   全凭家收藏
  一个上午,经过两个老者的点拨,杏儿哥有很多的感悟。
  下午是考写文章,此刻,这一提起笔来,可以说是文思泉涌,灵感顿现,笔走龙蛇,不到半个时辰,文章已经写完。
  爷爷和二大爷拿过来一看,题目是《刍狗与圣人》。
  文章大意是:因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就是天地的刍狗。
  又因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百姓就是圣人的刍狗。
  那么不管圣人还是百姓,因为都是刍狗,所以,都必须遵守天道,保持清静无为的精神状态。
  像秦时的万里长城,隋时的京杭大运河,虽然有用,可是太劳民伤财,不是圣人之举,只能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理应遭到后世的咒骂。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圣人治国,必须小心行事,不要招摇张扬,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两位老者,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孩子的文章,被深深的感动了。
  不讲他的思维敏捷,不讲他的博古通今,也不讲他的词藻华美。
  单凭着这小小的年纪,竟然有一副忧国忧民的心肠,已经可以使人心热。
  若不是祖上有训,不准刘家后代出山做官,这两位老者,此刻,真想把杏儿哥送出山去,另请名师点拨,说不准将来还真是国家的栋梁。
  自从第一次考完试后,在刘家,就意味着发蒙教育的结束。
  剩下的岁月,反正也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基本就是继续学习和自由阅读。
  继续学习和阅读的书,就是装在老爷子书房里的书柜里那些,大约也就是一千多本。
  书柜共分五层:在书柜顶层的书,按照祖训,凡刘家的子孙,必须在私塾里,在先生指导下把这些书都读完,并且要考试。
  这些书主要包括:各种发蒙书籍和诸子百家的论著,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易经》等。
  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儒家的《论语》、《孟子》、《春秋》、《荀子》;墨家的《墨子》。
  法家的《韩非子》;纵横家的《战国策》、《鬼谷子》;兵家的《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和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
  以及名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医家、小说家等的各种论说、集注、散文共约三百余册。
  在书柜第二层和第三层摆放的主要是诗词曲赋。
  这包括:《诗经》、《楚辞》,唐诗中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王维,孟浩然等的诗歌。
  宋词中有:苏东坡、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陈亮等的作品。
  元曲中有:号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作品,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
  汉赋中有:号称汉赋四大家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的作品。
  另外,还有: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的作品以及北宋范仲淹的诗文等,共约五百余本。
  按照祖训,这二、三层的书籍,要求刘家子孙一生中至少都要看一遍。
  这书柜最后两层的书,主要是一些实用的书籍和传奇、话本以及小说之类的杂书。
  如: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宋代的《太平广记》、东晋葛洪《神仙传》、唐时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唐代欧阳询所编《艺文类聚》、南宋王应麟所撰《玉海》;
  还有唐代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代冯梦龙编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及凌蒙初著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等。
  甚至还能找到古人养生的著作以及武术拳谱。
  这些书也有五百册左右。按照祖训,这最后两层书,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有选择地阅读。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大概的要求,因为没有科考的压力,刘家人的读书是相当轻松愉快的。
  除了在私塾中必须努力学习外,这要有长辈的监督和考试。
  至于其他的书,有的人早读,有的人晚读,有的人认真读,有的人马虎的读。所以刘家子孙的学问就参差不齐。
  不过,大家公认的学问最好的,除了老爷子本人以外,还有杏儿哥的大爷、二大爷,杏儿哥的父亲和杏儿哥的七叔了。
  老爷子的大儿、二儿和三儿的教育,基本是爷爷给完成的。
  爷爷学问扎实,教育严格,所以教出来的孩子各个像样。
  可惜呀:现在三儿:也就是杏儿哥的爹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了大儿和二儿了。
  这两个儿子现在都能为老爷分担忧愁了:一个做族长工作;另一个全面负责私塾馆的教学。
  至于七儿,那是老爷子自己教出来的。
  当年,老爷子正是身强力壮的时候,看到七儿从小就机灵聪明,也愿意看书学习。
  觉得自己九个儿子,几个大儿子都挺争气的。
  在最小的几个儿子中,也应当有一个出类拔萃的人。
  因此,就加紧了对七儿的教育,真是倾尽了一腔心血。
  终于,把个七儿也培养成为九个弟兄中的佼佼者。
  他不仅按期读完了父亲屋里的全部书籍,而且还把当年爷爷留下来的,没有几个人注意的武术拳谱,拿出来进行研习,竟然小有所成。
  老爷子发现这些后,就让他与他的二哥一起做私塾里的工作。
  除了上午上课讲学以外,令他每天下午,还要带领小孩子们进行身体锻炼,把修身和养性结合起来。
  也使刘家的后人身体强壮,适应山里生存的需要。
  其实,真正促使刘七研习武术拳谱的是,他的宝儿被恶龙掠去的那一天的情景。
  大白天里,爷爷、奶奶、叔叔、大爷、婶婶、大妈、爹爹、亲娘,几十个人在地里劳作。
  一瞬间,那条恶龙竟然像入无人之境,就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探爪,就把自己刚刚三岁的儿子掠走了,大家眼睁睁的束手无策。
  儿子被掠走了,这当爹的心,也像是被挖走了一样:我空有一肚子才学,竟然连自己的儿子都看护不了,这算什么爹呀?
  回来后,暗自流泪整整有一个多月。
  后来心想:整个山庄,虽然每天书声朗朗,每一个人都知书达理。
  可是,一群书生生活在深山里,一遇见特殊事件,全都手无缚鸡之力,拿不起,放不下。
  这怎么能行呐?
  心中烦闷,白天地里的活干完了,回家就想宝儿,在家里又不愿看见菊花的擦眼摸泪。
  干脆,就每天回到自己的爹和娘的屋里,一头扎进书柜里,看书找安慰。
  那几天,爹和娘的心情也是很坏,也没有管他的。
  一连又是半个多月过去了,百无聊赖中,找出一些过去自己曾看过的旧武术拳谱。
  看着看着,忽然眼前一亮:当年华佗创五禽之戏,行导引之术可以强身健体。
  达摩祖师面壁时,发明易筋经,防止身体退化,又可驱赶山上的虫咬鸟啄。
  我何不从这些拳谱中找一些合适的功夫,练好了,不也可以锻炼身体,强筋骨,长力气。
  还有一些击打的本事,关键时刻也不至于束手待毙了。
  想到这里,他的心里开始有些开朗起来。
  他这想法一出,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对刘家的贡献就太大了。
  从此,改变了刘家重文轻武的局面,使得山庄中的这群读书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在山里,靠什么生存?读书只能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归根到底,人要活着,那得靠身体,靠力气,靠长年累月的与大自然的搏斗。
  读书不能直接获得这些,只有像刘七这样的读书人,从书中懂得了这个道理,利用古人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转化为一种锻炼的行动,才会彻底改变人们孱弱的身体状况。
  刘七的爷爷当年搜集了这类书时,恐怕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于是,他就开始了筛选:要选些刀枪剑棒一类,那是最实用的。
  可是不行!一来不符合祖训,祖上为什么要蛰伏在山里?就是为了清静,不招惹麻烦,弄些刀枪剑棒太显眼。
  二来也没地方打造这些刀枪剑棒。
  三来就是前两个条件具备了,自己也是一个文弱书生,从没练过,这么复杂的功夫,一时半晌自己也学不会。
  那么选什么?选来选去,最后,选了一套《少林童子功》,和一套《少林达摩杖》。
  为什么选这两套?第一、它们简单适用。
  自己虽然已经过了练《少林童子功》的最佳时机,可是从这套功法的拳谱上看,它比较简便,又是练各种武术的基础功法,能有效增强人的身体机能,是各种拳法的筑基功夫。
  第二、它们比较朴实。《少林达摩杖》所用器械就是满山的树棍,不招人耳目,甚至都可以不把它看做武术。
  可是它却暗藏杀机,除了能锻炼身体外,还有非常有效的技击能力。无疑,关键时候可以提高自己的自卫能力。
  这样选择了以后,他只告诉了爹和娘借书的事,别的一句也没漏。把拳谱就拿到了自己家里去研习起来。###第十六章 救儿心切   书生悟武功
  万事开头难呀,这刘七为了练好这两套拳术,那可是吃了老多的苦了。
  他先练习了那套《少林童子功》,谈何容易呀?
  已经好到三十岁的人了,虽长年下地劳作,身板儿练得还挺好,可是那是跟练武是两码子事呀!
  尤其是这套功法,本是十岁以前习武小孩子练的,今天他要硬练,腰和腿都硬了,就要吃比别人更多的苦了。
  这套功法共十八个动作,按照读书学习的规律,他很快就会背诵这套功法的拳谱歌诀:
  “坐马托天理三焦,单觔坠落壮腿脚。勾腿盘旋要稳健,左右晃臂固肾腰。铁牛耕地开档立,龙盘云柱伸筋稍。鹞子入林独立势,坐马纵起力不劳。白蛇吐信坐盘势,十字叉功要扳脚。
  大鹏展翅盘旋势,鸳鸯坐荇水上漂。跪肘悬身壮肢力,蜈蚣蹦跳勇气腰。壁虎功法增臂力,猛虎俯身前后摇。两腿前踢双飞燕,扫堂腿法旋转妙。”
  接着,就要一节一节的练了。
  第一节“坐马托天理三焦”:这练得是调气的功夫。
  要求马步站好,双手从身体两侧缓缓放头上,然后反转两手交叉,向天上托起,同时吸气。
  然后两手从头顶向左右两侧放下,呼气。腿伸直弯腰,两手摸到地上,再接着用意念捞气,吸气。站马步再向上托天。如此循环共做六次。
  刘七是个要强而又认真的人,做这个动作,要求手脚协调,呼气与吸气配合。
  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练了手,忘了脚,站了马步,忘了手的动作。硬是练了两天,自己才感觉的练得可以了。
  可是由于练得太猛,全身生疼,整个人好像要散架了,两条腿的前后都肿了。
  没有办法,那就休息一天。休息时,他也没闲着,总结了自己这两天全身疼痛的原因,觉得好像是因为自己腰腿太硬。
  于是,他在以后的练习中,就注意先练腰和腿的柔软性,好了许多。
  就这样,练练,停停,停停,练练。吃了无数的苦,遭了很多的罪。
  有时,甚至练得连炕都爬不上去了,每当这时,他就想起了他的宝儿,还是坚持的练下去。
  春尽秋来,暑去寒来。功夫不负有心人。
  从宝儿被恶龙抓走以后,到如今,七年过去了,两套功夫竟然让他练得得心应手,炉火纯青。
  因为这两套功夫,是他一人边学边悟,边悟边练,他天资聪明,竟然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心法。
  整个人也变了:身体结实,手脚敏捷,眼光如电,容光焕发。
  看上去比七年前更年轻,更有精神了。
  就在前几天,他觉得应当把这两套功夫演示一下给爹看了。
  那是秋天里的一个下午,他将爹领到庄外的空地上,将自己所学的这两套功夫,从头至尾给爹演示了一遍。
  老爷子在看完七儿的演示后,真是喜出望外:没想到在没有任何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