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第3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结局早已在开始之前已经决定了。

“阿克巴”防线仅在短短的一天之内,就被中国陆军撕成了破布,面对不断向前延伸的战线。部署在二线的印度陆军8个独立步兵旅可以说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中国陆军前进的道路之上,战士们不难看见成片成片被炮火夷平的树林和村庄,那里都曾是印度陆军试图阻击这支钢铁洪流滚滚向前所付出的代价。而南德拉乔格中将所进行的反攻击更成就了印度陆军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天以及两支中国装甲雄师的威名。

辽阔的战线之上印度的军旗在摇摇欲坠。而在伊斯兰堡,一场关于印度未来命运的讨论却已经在博物馆中开始了。“这位是谁?”在翻译的帮助下,中国人民国防军南亚战区司令胡维风中将对着身边的穆沙拉夫总统笑着问道,此刻在他们两人的面前画廊中央正摆放着一幅古老君王的画像。“严格意义上来说他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之父,伟大的征服者—艾哈迈德。沙。杜兰尼。”注视眼前画中人那双深邃的眼睛,穆沙拉夫总统平静的回答道。

作为阿富汗萨多查依王朝的创建者,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可以说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居住着的普什图人的骄傲。在他的有生之年里,由今天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组成的强大帝国在他的指挥四度入侵印度,征服了旁遮普和克什米尔地区,甚至一度攻占德里,并彻底洗劫了那座城市。但锡克族人和马拉塔人的游击战术却使他不胜其扰,最终不得不撤出印度。

“我想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请您放心放心中国军队绝对有能力开创和维护一个使南亚地区走向辉煌未来的新局面。”面对着穆沙拉夫总统隐晦的提醒,胡维风中将善意的点了点头,在他的军用地图之上,曾经统一的印度此刻早已四分五裂,一个全新的对局正在南亚地区再度展开。

第七十章:南亚新局(完)

尾声:恒河沙数(上)

“如果你想要知道一些关于印度的情况,你必须掏空你心中所有的先入之见。为什么要自囿于你心中偏狭的成见?不要试图作比较。印度是与众不同的,尽管惹人气恼,但它情愿一如既往,我行我素……这就是印度的秘密:全盘地接受生活,无论是善是恶。”

—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

终于又一个新生命在这战乱纷承的岁月里呱呱坠地了,他将秉承着传承千年的来自印度的遗产开始在这个星球的命运之旅。如果是一个男孩,那么即便是这样艰难的岁月也将会有一场盛大的庆典,接生婆的手中会握满大把的酬金,但假如是一个女儿。那就不会再有小费,更不会有喇叭吹奏出来的欢声。时间在这个新生命诞生的分叉点停滞了下来,全世界在这一声声的啼哭之中缓慢的转动着。

诞生在任何文明之中都被认定为灵魂在尘世冒险的开始;就在这个婴儿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之时,等候在外面的众多焦急而鼓噪的女性之中,便会有一个人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记录下来,不久之后这个准确的时刻便将传递到这个家族的占星学家的手中,那么伟大的“湿婆之眼”将会推断出在那脐带割断之时,是什么星座的力量在拖曳。这位智叟将查阅各种难知的图象,最终开具出一张俯有占星算命图的身份证。在未来众多的关键性的场合里—在他剃去了胎发之后,在他结婚、考试、旅行和参加工作、选举、商业交易和其他仪式之前,都必须出示这张证件。印度人信奉宇宙,他们相信那些预先注定的不灭灵魂,遵循着宇宙神秘而可畏的节奏,出入尘世,所有的原罪和赎救都早已写在了那早已决定的帐薄之上。

因此在这个国度里占星学家总是到处都有,他们帮助这些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次大陆之上的人们继承这那些丰厚的遗产,摆脱命运迷宫,应付变化无常的世事。作为印度曾经最为著名的星象学家,被称为“湿婆之眼”的西德罕塔早已习惯这样的场面,虽然国家崩溃了,但是人们的生活却依旧还是要沿着原有的轨道继续着。虽然外面的世界混乱而纷扰,但他依旧细致的为这个新生命描绘着他那充满着美好的未来。在他的眼前正在燃烧着的孟买似乎只是一座画布之上的背景而已。

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忍受战火的侵扰,选择逃离那些曾经代表着希望和梦想的城市。无论是曾经代表着印度中心的新德里还是黄金遍地的孟买。筋疲力尽的老马露出像烤面包架似的肋骨艰难的前行着,而在它身后所拉着的那辆双轮马车之上高高地挤着东倒西歪的成人和昏昏欲睡的孩子,这样不堪重负的场面早已屡见不鲜,即便是自行车上常常也要驮上3个人。而父亲开着轻骑摩托车,大儿子坐在前面,而母亲则风雅地坐在后座之上,她的背上还背着女儿,膝盖上还坐着一个哇哇啼哭着的婴儿。一辆卡车的驾驶室里挤着除驾驶员之外的三、四个人,更有数不清的人群坐在后面。如果家人不是太胖的话,一辆小轿车可以挤满一大家子人,无数的难民拥挤在并不宽广的道路之上拥挤着。由一张张写满着疲惫、诧异、惊恐的面孔组成的洪流缓慢的向前移动着。

早已拥挤不堪的公共汽车之上,汽车老板却像残酷无情的贩奴船主一般依旧从一个又一个筋疲力尽的同胞手中搜刮走他们最后的财物,随后拼命地往车上塞人。在沿途的每一个车站,到处可见无法忍受的人群从这些摇摇晃晃而又臭气熏天的怪物的窗户里倾泻而出,就像被蟑螂抛弃一块啃食过的饼干一样,其他人则蜂拥而上取代他们,而在路上等车的宛如一帮等着开球的橄榄球后卫,那些没能挤入车里的人常常被紧贴在车身上,甚至卷入车轮之下。而汽车翻进河里更是常有的事情,这些时候乘客只能痛苦地挣扎着,因为太挤而根本无法逃脱。没有人可以预言这样的苦难旅程何时是个尽头。

战争已经无情的席卷了大半个印度,无数的印度家庭破灭在战火和由此而带来的饥荒和瘟疫之中。从喜马拉雅山脉到科摩林角上的棕榈树林,从东面雾气氤氲,绿被丛生的印缅边境到宛如火盆一样的塔尔沙漠,一个曾经强大的国家此刻已经四分五裂。这些逃离孟买的难民所前进的方面,由英国海军少将摩尔。汤普森率领的英国海军陆战队第三突击旅的主力已经成功的控制印度西海岸城市—果阿。

作为一支时刻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的两栖轻步兵单位,皇家海军陆战队第3突击旅一直以来都是英国联合快速反应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拥有高度的机动性、自持力和灵活性。在英、阿两国第二次马岛危机爆发以来,这支部队所下辖3个轻装突击单位——驻扎陶恩顿的第40突击队、驻扎朴利茅斯的第42突击队和驻扎阿布罗斯第45突击队立即转入一级战备状态。根据前沿存在的战略思想,这些突击队将在第一时间赶赴事发地点,在后续支援部队到达以前他们必须坚守住一条稳固的战线。但是当这些精锐步兵秣兵利马之际,他们很少有人能够想到自己的目的地竟然不是遥远大西洋之上的岛屿,而是将大不列颠的荣耀带回曾经的殖民地—印度。当整个欧洲都在为大英帝国那往昔的荣耀而集结力量之际,很少有人会想到为了夺回那距离欧洲山高水远的群岛,而进行声势浩大的战争准备实际不过是一场英国和阿根廷之间掩人耳目的障眼法和双簧而已。

经过对多年之后解密的档案和资料,人们有理由相信第二次马尔维纳斯群岛危机最初起源于英国和新近崛起的中美洲霸主—阿根廷之间的一次龌龊的交易。英国政府很清楚面对着越来越不利于己方的力量对比,失去马尔维纳斯群岛仅是一个时间问题。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要求已经得到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自1983年起,在英国不参加的情况下,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会议每年均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关于马岛主权的决议,敦促英国政府同布宜诺斯艾利斯方面进行相关谈判。与其在一个对自己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再被迫退出马尔维纳斯群岛,不如主动放弃。种种迹象表明,在第二次马尔维纳斯群岛危机爆发之前,英国政府便一度通过隐秘的外交渠道向阿根廷政府表明了退出这片被英国人称为福克兰群岛的南大西洋殖民地的意愿。

英国政府很可能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协商敲定了如下的剧本:由阿根廷军政府出兵接管群岛,随后英国政府虽然在表面上会进行激烈的外交抗议,但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搪塞国民不满的表演而已,最终英国议会将通过一系列决议展开与阿根廷军政府的谈判,最终英国政府在获得联合勘探和开发马岛附近南大西洋海域石油等补偿的情况下,将这片岛屿交还给阿根廷人。这个剧本对于长期以来悬而难绝的英、阿马岛争端看起来不失为一个最佳的解决之道。面对示弱的英国,阿根廷军政府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照章办理。但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如同20世纪90年代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在美国的诱导之下入侵科威特一样,最终钻入了西方世界为其精心准备的陷阱。

不过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老对手也并没有占到更多的便宜,虽然通过与阿根廷的交易使英国皇室和政府利用夺回己方殖民地的名义完成了对军队的动员。最终利用大英帝国常年以来积蓄的力量在印度崩溃之际,重新返回了南亚次大陆,试图在印度西海岸建立起了一个忠于大不列颠的傀儡政府。为了这一目标,英国人可谓机关算尽,但是最终却依旧没有逃过为别人作嫁衣的宿命。不过此刻乘坐着“山猫”多用途直升机撤离孟买的谢里王子、萨金娜以及塔塔兄弟对于他们各自的命运却依旧一无所知。除了对自己前途的迷茫之外,他们之间关于爱情的角逐也同样扑朔迷离。不过不管怎么说,随着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第三突击旅的抵达,至少他们的生命是安全的。

与在战火之中痛苦挣扎的孟买相比,新德里或许是幸运的。虽然中国陆军的铁骑在过去的七十二小时里几乎席卷了整个北印度。但是此刻这座印度曾经的中心在它最后的时刻却依旧保持着他应有的尊严和荣耀。面对中国陆军最为强悍的两个重装集团军,印度陆军猬集的重兵并未重现对巴基斯坦进攻时的辉煌胜利,在中国远征军空地协同的雷霆一击面前,那些固若金汤的防线在中国陆军的攻势面前不过是钢刀削烂泥,铁拳砸豆腐而已。在漫长的战线之上,一个又一个的噩耗宛如雪片般传回新德里的指挥中心,最终的崩溃已经不再是可以预期的未来,而是现实的呈现在印度军政府的核心领导层面前。

“我们必须撤离新德里,辽阔的印度还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可以留给我们去对抗中国人的入侵。”从前线惊慌失措的逃回位于新德里南楼区地下的大型地下掩体群后,印度陆军曾经的悍将南德拉乔格中将,此刻惟有面如死灰般的对着印度军政府的首脑—总统阿卜杜勒。卡拉姆以及陆军参谋长乔京德尔。贾斯万特。辛格上将说出了自己最后的建议。“恐怕我们已经无路可退了,印度虽大却再无可战之地。放弃了新德里就意味我们的军队只能成为一群无家可归的野狗,任中国人猎杀。与其这样……。”作为一名曾经的科学家和学者,阿卜杜勒。卡拉姆总统显然远比自己的部下理智的多,正如他的个人信条所说的:“惟有强大才能得到尊重。”失去了力量,所谓的正统将一钱不值。他选择了默默的等待战败的结局,而作为一名军人,乔京德尔上将却选择用行动来捍卫印度陆军最后的尊严。

“你错过了一场最后的谢幕大典。”当印度陆军第31装甲师师长瓦克尔。拉贾准将率领着他疲惫的部下赶到新德里城下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之时,阿卜杜勒。卡拉姆总统的特使已经在伊斯兰堡向中、巴两国联军指挥部表达了印度军政府愿意接受中、巴两国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要求。持续了近10个月的中、印战争即将落下它的大幕。随后到来的只是漫长的手续问题,毕竟与印度进入战争状态的国家不仅仅是中国和巴基斯坦,面对着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印度,东盟各参战国、孟加拉乃至尼泊尔、不丹以及刚刚独立的锡金都希望可以以战胜国的身份加入到对印度的最终瓜分中来。此刻穿越了大半个战场的度陆军第31装甲师所能做的只有放下武器,等待最后的裁决。

“接下来将是一场华丽的盛宴。不过这一切与印度无关。”在与自己的老友瓦克尔。拉贾准将简短的交谈之后,乔京德尔上将便以印度海、陆、空三军总指挥的身份签署了印度无条件投降的停火协议。随后的一个小时里他与自己的妻子共进了最后的晚餐。当夜幕降临,中国陆军的先遣部队乘坐的军用运输机抵达新德里机场之时,这位一心想要拯救印度的军人选择了在自己的指挥部内用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个陷入四分五裂的印度,已经一群无奈的听从命运安排的人民和军队。

无条件投降意味着战败国向战胜国不附带保留条件的投降。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理只受到舆论与文明的约束,而战败国则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即一切都应遵从战胜国的指示和命令。战胜国不承认战败国原政府、原政治团体、原领导人有任何政治权力。从战败国投降签字到与战胜国建立正常关系之前,战败国政府的职能由战胜国驻军首脑机构行使。因此在印度接受无条件投降之日开始,这个曾经的南亚大国便已经成为了刀俎之上的鱼肉。任凭各国无情的宰割。

巴基斯坦无疑是各战胜国之中对印度怀有最大敌意和领土要求的一方。除了要求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纳入版图之外,伊斯兰堡还希望能够获得印属旁遮普邦地区。历史上的旁遮普地域辽阔,西连拉贾斯坦沙漠,东达喜马拉雅山脉,向西北深入印度河流域,在印、巴分治中被迫一分为二,由于这个地区穆斯林人口众多,因此分属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无论人口土地,都远远大于印度的旁遮普邦,今天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人口,已经占到巴基斯坦总人口的約60%。伊斯兰堡希望能够结束旁遮普地区的分裂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而旁遮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