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的力量-南海扬帆-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夜将会注定是一个铭记于历史的夜晚!”作为一名印度空军高级指挥官,此刻印度远东战区总指挥普拉什中将正默默的注视着自己眼前的电子屏幕,低声的说道。虽然已经与强大的中国空军交手多次了,双方的损失也大致相当。但是印度空军的行动却一直处于被动防御之中,今夜印度空军将以一场漂亮的突击行动来颠覆战局。

由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各前线机场起飞的印度空军战斗机群将以小编队的模式转向西北—印度本土的方向飞去,在中国空军的雷达屏幕上这样的飞行线路更象是印度空军的一次战略撤退。但在孟加拉湾的上空,这些印度空军的精锐将重新集结,编组为2个突击梯队。分别攻击位于孟加拉湾大可可岛以及缅甸北部曼昂岛。

月夜之下的大可可岛在修长的防波堤之下睡的正香,唯有中国海军的舰艇临时停泊码头和卫星监听站闪烁着微弱的灯光。两天前将印度海军的3艘护卫舰送入大海的中国海军022型双体穿浪隐形导弹艇此刻也仍正停泊在这座恬静小岛的港湾内。面对着可能到来的威胁,岛上的中国军人似乎没有丝毫的察觉。

对大可可岛的地面和海上目标的攻击任务,由“方块…A”中队的苏…35型战斗机担任。这一决定多年之后仍令中印两国的空军飞行员感到意外,虽然与专为夺取制空权而研制的的苏…27型战斗机比较,苏…35型战斗机大幅度加强了对地攻击能力,装载和使用俄罗斯空军新装备的多种精确制导武器和先进的超音速反舰导弹。

则与苏…27型战斗机相比,苏…35型战斗机两翼各增加了一个外挂点,采用多用途挂架可有14个外挂点。武器载量提升为8吨。单纯从对地攻击的效果来看,苏…35型战斗机的确比苏…27型战斗机更适合。但是当“方块…A”中队投入战斗的8架苏…35型战斗机挂载了俄制Kh-31空射反舰导弹以及KAB…500、KAB…l500系列精确制导炸弹之后,其强大的制空能力也将大打折扣。

不过“方块…A”中队的大多数飞行员并没有担心这些,因为他们相信这不过是一场单纯的突击行动,中国空军的大多数精锐战机目前仍应该集中在马六甲海峡地区。当然即便中国空军今夜出现在这片陌生的空域,“方块…A”中队也将无所将畏惧。

前方已经接近大可可岛,“方块…A”中队的苏…35型战斗机火控系统开始由其机载探测系统及机载通讯系统获取位于战场后方的A…50I型空中预警机上数据链传输来的资料,共同决定最后攻击目标位置的位置。

4艘中国海军的022型双体穿浪隐形导弹艇和6艘海南级巡逻艇进入了苏…35型战斗机的RLSU…27雷达之上,RLSU…27雷达系统是整个火控系统的中心,包括机首雷达与后视雷达。

前视雷达天线是NO…11M机械式天线,与苏…27型战斗机的NO…01相比,NO…11M探测距离、扫描范围(方位、俯仰角)、同时追踪及锁定目标数量都提高了,并能进行地形测绘等;同时还装有高功率宽带发射机、UHF放大器来补偿功率损失、可程序化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计算机等。

NO…11M使用X与L两种波段,波束宽2。4°,有12种不同的波形,即发射出去的波可以不时更换波形,使敌方难以解析,达到抗干扰及一定的隐身目的。除此之外,NO…11M还能发现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直升机等目标。当探测距离为

350公里时,能在200公里处追踪目标;能同时追踪2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的8个。RLSU…27雷达系统可提供给苏…35近乎360°的雷达视野,并能引导机载导弹进行后射或掉头发射。

由RLSU

…27雷达系统主动取得目标,也能由可定位雷达预警接收器(RWR)被动探测目标,还可用机首的光电探测器以及环场热探测器进行被动探测。综合雷达、雷达预警接收器、红外线探测器的资料可得到较精确的目标资料。在红外线探测器操作范畴之外,此刻面对目标热源不明显且有电磁辐射信号时,苏…35型战斗机只能以预警接收器得到的方位数据来校正方位。

此刻8枚俄制Kh-31空射反舰导弹由4架苏…35型战斗机在160公里以外齐射向大可可岛附近海域。机上火控雷达能与导弹协调,能同时打击两艘不同的舰船。作为近程超声速反舰导弹。Kh-31空射反舰导弹采用惯性制导+主动雷达制导方式,可以携带100公斤高爆的战斗部,小型军舰命中一枚即可击沉。

8艘中国海军的小型舰艇在短时间之内被击中,燃烧着点亮了大可可岛附近的夜空。而另4架苏…35型战斗机突入大可可岛的内陆,使用机载KAB…500精确制导炸弹集中轰炸中国海军的卫星监听站。为了加强对人员的杀伤作用,这些使用电视关联自导引和末段制导型号的炸弹,选择了混凝土穿透和温压战斗部。

密集的突击轰炸在短时间内将大可可岛的所有建筑化为一片废墟,但就在“方块…A”中队的俄罗斯飞行员为己方首次对地攻击任务的成功而欢欣鼓舞之际。在距离大可可岛150公里以外的孟加拉湾的夜空中,由2架印度空军苏…30MKI型战机护航的A…50I型空中预警机正等待着“方块…A”中队的凯旋归来。但显然他们等到的并不只是“方块…A”中队的苏…35型战斗机。

2架中国空军的歼…11B型重型战斗机正挂载着一种新型的导弹,在200公里以外的缅甸内陆,等待着那致命一击的机会。这种完全陌生的导弹外形简洁修长,采用锥形弹头,弹体后段装有4片与法国米卡导弹类似的固定式狭长弹翼,它的翼展非常小,另外在后面助推冲压发动机段外部装有4个控制舵面,显然这些均与西方中远程空空导弹的简单气动布局相似,不追求近程格斗导弹的高抗过载能力,因为它所要打击的目标也没有象战斗机那样敏捷的“身手”。

“反辐射导弹?是俄罗斯的KS…172型超远程反辐射空空导弹。”随着4枚高速闪烁着的小型光点以3马赫的速度全速冲向印度空军的A…50I型空中预警机。宽大的预警机舱内一片惊惶,种种迹象表明他们遭到的是一次有预谋的伏击。

如果真的中国秘密获得的俄制KS…172型超远程反辐射空空导弹的话,作为第二种配备主动雷达导引头的俄制远程空空导弹,KS…172型空空导弹的弹头装有J波段的9B…1103M或9B…134M型多功能多普勒主动雷达导引头,导弹发射后先以惯性制导加数据链修正导引,在距离目标30公里范围进入终端导引阶段,以主动雷达导引头锁定目标,能精确锁定约5平方米的目标。

随着来袭的反辐射导弹以恐怖的高速逼近A…50I型空中预警机,其所装备的22公斤重的杆状高爆预置破片弹头,通过主动激光近炸引信一一起爆。炙热的破片如密集的弹雨撕裂着A…50I型空中预警机并不脆弱的外壳。巨大的空中指挥塔冒着浓烟和火光坠向孟加拉湾的海面。

失去了A…50I型空中预警机之后,印度空军可以感觉到局面正在失控。但是正脱离战场的“方块…A”中队并没有陷入其他印度飞行员那样的紧张和担忧。因为他们知道该来的终究来来。

在中国空军预警机的指挥下20架歼…10型战斗机进入制定拦截航线,以高空从苏…35型战斗机后半球进入,苏…35型战斗机后半球的物理特征显然要大大超过前半球,借助信息链或其他被动探测设备,歼…10型战斗机发动机开加力尾随,在达到导弹射程时雷达迅速开机向苏…35型战斗机发射导弹……。

而在战场的另一侧,印度空军的另一支突击梯队正全速接近中国军队秘密部署在缅甸北部曼昂岛上的中国产仿捷克“维达”…E型被动雷达阵地。

“维拉”…E型雷达不仅具有优越的反隐形性能,而且由于其自身不辐射任何电磁波,因此可免遭敌方电子干扰和摧毁,生存能力较强。无源雷达系统省去了昂贵的高功率发射机、收发开关及其相关电子设备,使系统制造和维护成本大大减少,全寿期费用较低,并可全天候和全时域有效工作。然而,如果来袭目标保持电子发射“静默”,不提供发射信号,无源雷达也就失去探测功能,这真是“维拉”…E型被动雷达的“阿喀硫斯之踵”。

第三十五章:谁主苍穹(三)

不过突击曼昂岛的印度空军显然并不在于行动的隐秘性,印度空军的突击梯队不仅没有保持电子发射“静默”,而是以强化的电子战机群协同战斗轰炸机群的行动,全面夺取该地区的“制电磁权”。除了俄罗斯的“徘徊者”—苏…32护航干扰型电子战机参与战斗以外,还有2架俄制伊尔…20型“黑鸦”(Coot)电子侦察和无线电电子战机进入战区。

伊尔…20型“黑鸦”电子侦察和无线电电子战机是在伊尔…18型民航机加装电子战设备的电子干扰机。飞机外形与伊尔…18相同,但加装了大量天线罩与天线,其中在腹部装有长10。25米、高1。15米的雷达罩,内装侧视雷达天线;在前机身两侧各有一个长4。4米,厚0。88米的整流罩,内装各种传感器及照相机。在中机身以后的机身腹部装有很多天线与天线罩。

在强大的电子战机群的掩护下,携带着反辐射导弹和精确制导导弹的印度空军的苏…32FN型战斗轰炸机和幻影—2000…5型战斗机群开始寻觅各自的目标。

一般来说一套“维拉”…E型被动雷达系统将由4个地面分站组成:电子战中心即分析处理中心位于基地的中央地带。另外3个信号接收站则分布在周边地区,呈圆弧线形布局,系统展开部署后各信号接收站之间距离在50公里以上。

每个信号接收站使用重型汽车运载,具有灵活部署的优点,接收天线的支架竖起时高17米,占用空间9米×12米,最快时3个人在一小时内即可将天线竖起,并进入监视状态。天线的外形为圆柱体结构,能耗低,可靠性极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达2000小时,运行时可抵御30米/秒的风力。电子战中心部署在箱式汽车内,拥有完整的计算机处理系统以及通信、指挥和控制系统。

此刻曼昂岛上的中国军队的“维拉”…E系统已经进入监视状态,分布在前沿的接收站迅速捕捉到来袭的庞大机群的目标电磁信号后,立即把信号传送到电子战中心。中心利用多站定向交叉等方法测出目标的位置。目标的高度则由捕获信号的接收站来确定,从而对目标进行3坐标定位。

显然印度空军并不奢望中国军队会这样前沿监孔雷达基地会疏于防御,所以印度空军的庞大攻击机群首先打击的将是中国军队部署在曼昂岛周遍的地面防空火力网。在此次代号为“摩揭陀”的突袭行动展开之前,印度空军已经对曼昂岛及其周遍地区进行了长时间的卫星和电子侦察。

类似于地对空导弹阵地这样不断向外辐射电磁波的大型目标群几乎很难进行有效的伪装,所以在突击行动展开之前便掌握了所要攻击的绝大多数中国军队地面防空系统的部署位置。作为中国军队在缅甸北部沿海的前哨,曼昂岛周遍中国军队部署有相当数量的“红旗…2”B型地对空导弹构建其高空远程的防空火力网,机动性较强的“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则担负低空、超低空防空任务。

针对“红旗…2”系列导弹早期型号机动性差、命中率低,易受电子干扰的弱点,“红旗…2”B型地对空导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采用了液体燃料储存技术,燃料可以长期保存在弹体中,无须战时加注,使得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为红旗…2型导弹从一种半固定式导弹向半机动式导弹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红旗…2”B型地对空导弹系统由导弹、发射架、62式轻型坦克底盘和制导站等组成。1个“红旗…2”B型地对空导弹营,包括6部发射架及底盘、24枚导弹和1个制导站。导弹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抗干扰能力强,不仅具有迎向攻击能力,还具有侧向攻击和尾追攻击能力。弹长10。84米,发射重量2322公斤,最大速度3。8马赫,射程7…35千米,射高1…27千米,战斗部为高能破片杀伤型,单发命中率73%…92%。

而“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则中国军工在引进的法制“响尾蛇”导弹基础上仿制的一种全天候、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有机动转移方仓和电动越野车两种载车,每个系统上装4枚筒装导弹;配用S波段脉冲多普勒搜索雷达;发射制导系统包括KU波段单脉冲雷达、电视跟踪系统、红外位标器等;采用红外、电视、雷达复合制导体制,全程无线电指令制导,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

面对如此一个严密的防空火力体系,印度空军突入曼昂岛领空的第一批编队将负责攻击和压制那些已由己方信号情报系统定位了的防空导弹,按照作战条令他们将先放过最小攻击高度在1公里以上的“红旗…2”B型地对空导弹系统,因为对于低空飞行的印度空军战斗轰炸机群来说,他们形同虚设。但是当完成了对威胁较强的“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的“清扫”之后,他们将会重新回过头来清除“红旗…2”B型地对空导弹系统,因为这时更多的辅助战机将由高空进入战区。

当由携带着“贝卢加”集束炸弹和“阿玛特”反辐射导弹的法制“幻影2000…5”型战斗机以100米以下的超低空接近目标时,先于他们出发的防空导弹压制小队的苏…32FN型战斗轰炸机在进入中国防空导弹攻击射程之前40~50公里处爬升至500米以上空域,吸引“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开展攻击。而当“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的火控雷达开机,发现这些攻击者之时。苏…32FN型战斗轰炸机所发射其携带的Kh…59M反辐射导弹。

由于飞行高度低,雷达反射截面小,Kh…59M反辐射导弹本身就很难被发现,加上印度空军电子战机群施加的干扰,等到“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发现来袭的目标之时,导弹此刻距离阵地恐怕不足30公里了。如果“红旗…7”型野战防空系统能够在这么短的距离里完成对这种低空小目标的一次设计的话,那么当多架苏…32FN型战斗轰炸机同时发射或单机以短时间间隔发射多枚导弹,则必然有1枚反辐射导弹成为漏网之鱼。而对于“红旗…7”型这样的野战防空系统而言,1枚就足以致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