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之狙-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文 第三十三章 苏军保卫战

看到斯大林陷入了沉思,没有人敢上前打扰他,这个时候的苏维埃政权已经到了危机关头,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能导致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到时候自己可能就是苏联的罪人。所以,别说讲话了,就是连个屁也要小心翼翼的分几段放出来,一旦闹出点动静来,恐怕要生怕惹祸上身。现在大家都在等待着斯大林的指示,前线的形势已经到了十万火急,可这个红色巨人偏偏保持着沉默,大家干着急也无计可施。虽然后方一片死寂,但前线却是杀声阵阵,擂鼓喧天了,可这指的是德军那一方面,此时的苏联基辅地区已经眼见着守不住了,现在该地区的红军指战员完全是凭着一股惯性在拼消耗,虽然拼消耗战明里上是客地作战的德国人吃亏,因为他们不能像苏联那样就地补充兵源和物资,但德国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兵强马壮、武器优良,而且他们的整体战斗配合非常不错,这就让苏联红军失去了拼消耗的优势。所以,在这种各有所长的情况下,基辅地区的守军就呈现出体力不支的窘态了,而现在随着德军战略意图的改变更让红军雪上加霜,德军古德里安坦克集群的加入简直是给苏西南方面军提前敲响了丧钟,南北两路机械化部队在虎视眈眈的盯着,欲守不能,欲退不能,基辅地区的苏联红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北线的列宁格勒不出意外也是德国的囊中之物,因为自战争初期该地区就一直处在德军的‘重点照顾’当中,现在虽然此地没有什么重大战事发生,但德国人分明已经摆好了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一旦需要,德军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向列宁格勒发起全面战争,而困守在此地的苏西北方面军也不一定能守的住,因为不仅是德北方集团军群与其对峙,现在又增加了霍特坦克集群这支能征善战之师,这无疑又给德军增加了一个获胜的砝码,不仅如此,在列宁格勒北线,芬兰军队也慢慢逼近过来,他们已经和驻守在该地区的德军默契的形成了遥相呼应的犄角之势,一旦骤起事端,德军肯定把苏军往芬兰方向赶,芬兰军队就势且打且退,两家这么有进有退的一合作,就会把苏军逼到苏芬边境,到时候,芬兰军队这么一关门,好了,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成语又将上演。可以这么说,现在这两个地区的形势将直接影响苏联的命运,一旦这两个地区被彻底占领,德军就会倾其全力进攻苏联首都莫斯科,大伤元气的苏联根本不可能是风头正兴的德军的对手,到时候,国破家亡的景象可能就会出现。所以,现在摆在苏联人,哦,不,是摆在斯大林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才能守住基辅和列宁格勒。

克里姆林宫的大接待室中,一脸晦气的国防委员铁木辛哥元帅按照惯例还是和同样也是一脸晦气的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在比谁的眼珠子瞪的更大、瞪的更有震撼力,唉,这也算是两个心有灵犀的老伙计在一筹莫展时的一种苦中作乐的方式吧。推门而入的斯大林一进屋就看见分别坐在桌子两头死磕的元帅和将军:“两位,请不要在此国难当头时再怄气了,你们现在应该团结起来,群谋共策去战胜敌人,老像这样可不好,特别是这个时候。”两个人知道斯大林的脾气,忙站起来点头称是,斯大林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掏出香烟点燃了坐下来:“你们对当前的形势是如何看待的?”看着他们不做声,斯大林接着说道:“同志们,我就不兜圈子了,我的认为是这样的,首先,纳粹把中央兵力分别分到北面和南面无非有两个意图,一是诱我出兵来进攻他空虚的中路,然后他们再杀个回马枪,把我军彻底堵在莫斯科外面;二是见我防御有力便想用断我手脚的方法来削弱我军实力。同志们,我看第二个意图可能就是小胡子(希特勒)的目的,他进攻基辅的目的还是南面的高加索的石油区和粮食基地,而他进攻列宁格勒可能是想配合中路德军对我形成前后夹击的局面,同志们,你们看。”斯大林指着挂在墙上的地图说:“列宁格勒在莫斯科东北方,而斯摩凌斯克在西南方,一旦基辅和列宁格勒失守,那么。”斯大林开始在地图上比划起来:“德军北路有芬兰军队的支援,南路有中央军团和后继跟上的南方兵团,他们会对莫斯科形成致命威胁,我猜想,德国人的算盘是这样的,能拿下莫斯科,结束苏维埃政权固然好,就是夺取不了政权也要把我们赶出莫斯科,到时我们东北方向是敌北方兵团;西北方向就是芬兰,我们在那里根本就没有立锥之地;西南是敌中央和南方兵团,这样,我们只有东南一个方向可以撤退。但是,同志们不要忘了,再往东南可就是中国了,那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是不困死在里面出来了又如何?那里现在到处都是日本人,对于我们的出现,他们会坐视不理不闻不问吗?”斯大林说完后若有所思的开始闷头吸烟。

“斯大林同志,既然这样,我们下一步该如何进行呢?前线部队已经抵抗的很辛苦了。如果。我怕会出现变故。”国防委员铁木辛哥元帅小心的注视了一下斯大林的脸色后缓缓的说。

“没有其他的好办法,现在只能硬扛了。”斯大林看样已经下定了决心,他狠狠的捻灭烟头:“铁木辛哥同志,请你和我坐镇莫斯科,朱可夫同志,你把所有高级指挥员派下去,让他们去一线督导战斗,请你告诉同志们,现在我军的士气最重要,让他们想想办法,只要能鼓舞全军士气用什么办法都可以。铁木辛哥同志,告诉我,你的手里还有多少兵?”得到元帅的回答后,他坚定的命令:“补充上去,只要把现在最危机的时刻撑下来,剩下的就好办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就一定可以度过难关。”

既然确定了战略方针,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一系列的指令和分派很快就下来:苏联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克霍夫方面军、卡勒利阿方面军波罗的海第2方面军、波罗的海红旗舰队、拉多加湖区舰队、奥涅加湖区舰队、远程航空兵团、国土防空兵团和当地的游击队负责对列宁格勒地区的防御,西北总指挥部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和军事委员会委员日丹诺夫在7-8月期间指挥全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在列宁格勒远接近地和近接近地构筑数道防御屏障,这种每日要动用数十万人力的环型工程构垒为今后的防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在列宁格勒近接近地附近的克拉斯诺格瓦尔杰伊斯克和斯卢茨克-科尔皮诺修筑了构垒工事;在远接近地的卡勒利阿、彼得戈夫和普尔科沃一线也同样修筑了构垒工事。虽然西北总指挥部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在今后的战斗中因为指挥不力而遭到撤职处分,但他的这个初期防御体系还是为保卫列宁格勒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基辅地区则没有列宁格勒地区那么充足的时间和人力来进行构筑防御工事,现在的他们正进行着坚苦卓绝的阵地保卫战,面对虎狼一般的德军,西南方面军的五个集团军已经没有多少反抗之力了。鉴于西南方向这种极其恶劣的局面,铁木辛哥元帅除了严令作战部队严防死守外又紧急从后方抽调两个集团军进行增援,另外值得一说的是时任共青团书记的赫鲁晓夫以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身份被被派往该地区督导战事,他在上任之初便大力推行个人英雄主义,正是他这种主义的侧重与宣传成就了一个被后世视为楷模的人物,他就是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一代著名狙击高手:瓦西里。扎伊采夫。正是他的致命一击结果了当时德国著名的狙击专家,柏林狙击兵学校校长科宁斯上校。(电影‘兵临城下’曾有详细描述,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西南方面军司令布琼尼元帅彻底陷入了绝望,他数次向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报告要求全军撤退并放弃基辅地区,但无一不给驳斥了回来,斯大林已经亲自命令元帅死守该地区。其实不是布琼尼元帅不想坚守,毕竟自己手里还有近百万防御部队,真正狠下心来还是能够和德军抗衡一段时间的,只是敌人动辄就整师整师发动大规模进攻,这种猛冲猛打已经让苏军吃尽了苦头,而且最近敌人显然已经增派了兵力,他们坦克和装甲车的数量明显比从前多了许多,而自己的几乎所有部队自开战至今根本就没有得到休整和补充。两下一对比,谁胜谁劣自见分晓,士兵们的士气已经跌落到最低谷,大家都在期盼着战争能够早一天结束,各种厌战情绪开始于日俱增。面对一个人心涣散的军队,再有能力的将军也带不好,更何况布琼尼元帅本身就已经对现在的战局失去了信心。

西南方面的消极抵抗很快反馈到最高军事委员会,斯大林勃然大怒,他当场撤掉了布琼尼元帅西南方面军司令的职务并随即命令铁木辛哥元帅亲自前往西南督战,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西南的格局已经形成,想改变已经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铁木辛哥元帅到任后不久,德中央集团军群古德里安率领的坦克军群便和南方集团军群的两个装甲师实现会师,他们没有停留便向基辅以东第聂伯河左岸的乌克兰地区进行攻击,苏军虽然也进行了殊死抵抗,但终因武器落后、战术僵硬和指挥错误而残败,这样,德军就已经对基辅地区形成了合围。南北两路的夹击对苏军来说是致命的,前线和后方同时出现的敌人让苏军不知所措,他们开始向基辅城内撤退,这中间,铁木辛哥元帅也曾从后方再次抽调部队试图进行突破,但面对自信满满并充满战斗欲望的德军,红军的增援终于没有取得效果。形式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不得不命令西南方面军全线撤退,一时间,基辅被空前恐惧的气氛所笼罩充满。在此不得不多说一句,苏联军事指挥层,或者说苏联西南将领的劣根性在此时便彻底表现了出来,面对如此危机的局面,他们没有考虑安抚或重新组织自己的队伍进行新的防御,而是首先考虑了自身的安全,西南方面军五个集团军有四个主将在最危急最需要他们的时候乘飞机逃离了战场,他们身后是所有基辅城的老百姓和60多万的苏联红军士兵。

1941年9月19日凌晨,德南方集团军群攻占基辅,60多万苏联将士被歼灭,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曾经显赫一时的苏西南方面军消失了。

正文 第三十四章 经典战争范例

战事随着基辅的占领而标志着德国人已经在苏联南线取得了重大胜利,现在的南方集团军群司令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元帅终于可以微微松一口气了,这些日子的激烈战斗把这位能征善战的军人折腾的心力憔悴,不过,这也不能责怪任何人,怪也只能怪他自己,由于他本人在战争初期时看到中央集团军的轻松战斗而错误的估计了形势,这种乐观和轻视的态度给南线的初期战斗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面对苏军的顽强抵抗,南方集团军群显得有些不适应,所以他们在战斗中表现的有些畏首畏尾而没有放开手脚,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效果就是德军完全没有打出先前勇猛向前的霸气来。很显然,元帅并没有考虑到战争会进行的如此艰难和残酷。战争至此,他才意识到自己以前的战略战术方法是错误的,于是,元帅开始进行调整,他把和苏军死磕的第6集团军撤换下来并把风头正劲的第11集团军顶了上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彻底拖垮苏军。还好,他的目的实现了,不过,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元帅还是损失了一名心腹爱将,他就是第11集团军司令里特尔。冯。朔贝特上将(1941年9月12日阵亡。埃里希。冯。曼施坦因上将继任)。其实,如果当初就是按照龙德施泰特元帅刚开始的既定战略方针执行下去,苏军也还是要垮下来的,因为他们的人海战术毕竟不是什么长久之计,如果这中间出现转机还好说,但苏联后方并没有在此期间给基辅的西南方面军太多的帮助和支持,这就标志着苏军的失败是迟早的事情。龙德施泰特元帅在战争初期确实表现的差强人意,他的盲目自大和鲁莽武断确实让德军吃了不少的苦头。但元帅毕竟是元帅,他还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纠正过来,这就让德军从刚开始时手忙脚乱的盲目进攻转变为有目的的重点进攻,只此一项,德军便从刚开始和苏军在战场上的平分秋色局面转变为完全占据了上风。随着战局操控权的掌握,龙德施泰特元帅也慢慢恢复了自信,因为他已经看出对方为了达到势均力敌的效果而完全是在拿生命往里面填,元帅明白,这样的人海战术虽然能够维持但绝不会撑的长久,虽然己方的伤亡会大一点,但拼到最后德军还是会把弹尽粮绝的苏联红军逼上死路,更让人欣喜的是古德里安的坦克军群及时增援,他的出现让龙德施泰特元帅本打算还要拼一段时间的战争一下子就瞬间结束了。欣喜若狂的德军仿佛看到自己距离胜利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了。不过,事情真能像大家所考虑的那样吗?呵呵,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这一切只是刚起了个头,真正的好戏才刚刚开始。

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元帅在结束了基辅战役后便命令部队稍作休整后开始分兵向高加索地区进发,之前他已经得到元首的密令,既不要只满足于攻占了基辅地区,而要把目光集中在高加索地区并夺取那里的石油和粮食的控制权,这才是南方集团军群的根本目标。这个时候元帅才算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希特勒的真正意图,原来元首还是垂涎那里的资源,是啊,毕竟这些粮食和石油都是必不可少的战争物资,缺少它们,帝国的战争将会变的困难重重。元帅忍不住赞叹起元首的高瞻远瞩来,元帅本来以为希特勒的夺取基辅是为了进攻莫斯科做准备呢,原来事情并不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

继续南下的命令被忠实的执行了下去。由于苏联西南方面军的覆灭而使德军的南下行动变的异常轻松,他们所遇到的不过是些小股的苏西南溃军和零星的地方武装,这些人根本就不是武器精良、斗志昂扬的德军士兵的对手,这一点,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