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此可知,是我们未曾觉察的结构囚禁着我们。一旦我们看得见它们,它们就不再能够像以前那样囚禁我们。我们并且能开始以改变结构的方式,把自己从支配自己行为的神秘力量中解放出来,对个人和组织都是如此。近年来发展颇有成效的“结构性家庭疗法”,就是基于这种原理来治疗个人的心理疾病——使人在了解个人与家人的主要互动关系结构之后,产生持久的行为改变。
  发现这些在暗中运作的结构,对于高度自我超越的人而言,是喜而不是忧。有些结构很快就可以改变,有些则只能逐渐改变,譬如“结构性冲突”。在确认了结构性冲突的起源以后,所需要的是,对这些结构做更有创意的变革,而不是去跟结构缠斗。一旦找出一个运作结构,这个结构本身就会变成“真实情况”的一部分。而诚实地面对真实情况的意愿愈强,所看见的真实情况也愈接近它的真相,创造性张力也愈有力量。在创造性张力的结构中,诚实地面对真实情况变成一股创造性的力量,就像“愿景”成为一股创造性的力量一样。
  这种过程的一个典型例子,是英国文豪狄更斯写的《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在圣诞夜,透过访问三个鬼魂,书中生性吝啬的主角史克罗齐愈来愈清楚地看到自己过去所拒绝面对的真实情况。他看到了自己过去的自私和冷酷无情的真相;他也看到了自己目前的真实情况,尤其是那些他试图逃避的事情真相;他也看到如果以自己现在的方式继续生活下去,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真相……。但是到这里他醒过来了;他明白自己可以不是这些真相的俘虏,明白自己可以有所选择,因此,他选择了改变自己。
  显然史克罗齐在更深入察觉他所处的真实情况之前,无法作出改变的选择。正如狄更斯所指出,不论我们多么盲目,和怀有多深的偏见,只要我们有勇气选择,我们就有彻底改变自己的力量。
  五、运用潜意识
  “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最引人注意的一项特质是,他们在忙乱之中,仍能优雅而从容地完成异常复杂的工作。令人惊叹不已;就像芭蕾舞者令人屏息的美丽舞艺,这是经年累月修炼而来的能力。
  自我超越的实践过程中,隐含心灵的另外一个面向——潜意识。事实上我们都曾不自觉地透过潜意识来处理复杂的问题。使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与一般人有所区别的,在于他们能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发展出较高的契合关系。与一般人偶然短暂的感应不同,他们将潜意识的运用当作一种修炼来加以提升。
  潜意识跟管理与组织有关吗?京都陶瓷的稻森胜夫说:“当我全神贯注时,我便进入了潜意识的心。据说人类有一个意识层的心(conscious mind)和一个潜意识层的心(subconscious mind),而后者的容量远高于前者。”
  汉诺瓦的欧白恩,认为这种以前被忽视的心智能力是建立新型组织的核心:“世界上最大尚未发掘的领域,是位于我们两耳之间的空间。而学习型组织将会找出方法,来滋育和凝聚在我们内部不凡的能力。”
  但是这些所谓“不凡”的,实际上是跟许多生命中十分“平凡”的事物密切关连,以致我们几乎未注意到它们。我们常常可十分干练地处理生活中细微复杂的工作,却几乎不经意识的思考。请你尝试做一个实验,触摸你的头顶。你是怎样做到的?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大同小异:“我只想到把我的手放在头上,它就在那里了。”但是由神经生理学的层次来看,把你的手举上头顶,是一件异常复杂的工作。从大脑传送讯号到手臂,讯号再传回大脑,这个过程牵涉到无数神经细胞的刺激与反应。这项复杂的活动从头到尾地协调,我们并未在意识上察觉。同样的,如果你必须思考步行的每一个细节,你的麻烦可大了。走路、谈话、吃东西、穿鞋子、骑脚踏车,都是在几乎没有意识下完成的;然而事实上这些都是极端复杂的工作。这些工作之所以能正确地完成,便是靠潜意识的作用。潜意识学习
  潜意识对于我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人自出生每项事都需要学习。只有渐进地学习,婴孩才能够学会一切新事务。任何新的工作,起先都需要意识非常专注与努力。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整个活动从有意识的注意,逐渐转变为由潜意识来掌管。譬如,在你初学开车的时候,需要相当大的注意力,甚至要和坐在你身旁的人谈话都有困难。然而,练习几个月后,你几乎不需要在意识上专注,就可做同样的动作。不久之后,你甚至可在车流量很大的情形下,一面驾驶,一面跟坐在旁边的人交谈。显然现在你对于必须监测和回应的上百个变数,几乎不必在意识上加以注意了。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学打球、学太极拳部是如此,把熟练的部分交给潜意识来管,而让意识专注于其它部分或新的事物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训练潜意识,而熟练各类技能。一旦学会了。就变成好像天生就会的,所以当我们在运用潜意识的时候,甚至不会注意到它的存在。但是,对于我们如何熟练这些技能,我们如何能够精益求精,不断发展我们一般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契合,多数人并不曾仔细考虑过。然而,这正是“自我超越”这项修炼最重要的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借由如“静坐”(meditation)的方式不断修炼“自我超越”。
  另外如宗教上透过默祷,或是使意识的心沉寂下来的其它方法,都可让潜意识的心提升。
  潜意识没有自己的意志,也没有特定的目标或方向,当我们意识的心思活跃的时候,潜意识便被矛盾思绪的汹涌浪潮淹没。如果心灵处于平静的状态,当我们专注于某些特别重要的事情,或是愿景的某些方面时,潜意识使浮现而不易分心。
  此外“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有特殊的方式来引导自己专注于焦点。那便是前面讨论过的,他们专注在所想要的结果,而非达成结果所必要的过程或手段。
  学习专注于心中真正想要的结果是一种技能。这在开始的时候是不容易的,需要时间与耐心去培养。对多数人来说,一想到某项心中重要的目标,几乎马上想到这项目标难以达成的所有的理由或障碍。虽然不断思考达成目标的各种可能策略是很有帮助的,但这也可能是缺乏修炼的一个讯号——对于“过程”的过分专注,会不断地掩盖目标的焦点。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如何将自己真正想要的,与达成它的过程加以区别。不断对准焦点
  学习如何更加清楚地把焦点对准想要的结果,一项有用的起步练习是,只将“愿景”
  中的一项特定目标或某一方面纳入思考。首先想象这个目标已经完全实现了。然后问自己:“如果我真的得到这个,它将带给我什么?”许多人发现,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揭开了在目标背后更深的渴望。事实上,目标是为了达成一项更重要结果的、必要的中间步骤。譬如,某一位女士的目标是晋升到组织阶层的某个层次。当她自问:“成为资深副总将带给我什么?”她发现回答是:“同济的尊敬”或“行动中的自我实现”。虽然她可能仍然热切期望升上副总的职位,但她现在看清一个她所渴望的更为深层的结果;而她现在便可以开始追求她的“愿景”的一部分,与她位于组织阶层的位置无关。(如果她没有厘清她真正寻求的结果,可能在达到她的预定目标时,发现更高的职位仍无法称心满意。)
  这个技能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潜意识对明确的焦点有较佳的回应能力。如果我们不能明白分辨阶段性目标与终极目标,潜意识就无法区分轻重缓急和对准焦点。
  另外,对目标作明确的选择也同样重要。只有经过选择,潜意识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
  诚实地面对真实,对发展潜意识也同样重要,这跟测谎器。的基本原理一样。测谎器所以有效,是因为大多数的人在讲谎话的时候,他们的体内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压力,这种压力会产生可测量的生理效应,如血压、脉搏,与呼吸的加速。所以不诚实面对真实,不仅阻碍潜意识获取现在到达“愿景”什么境界的资讯,也使会让使潜意识分神的资讯输入。运用潜意识来形成创造性张力,也是在焦点明确对准“愿景”与目前真实的情形下最为有效。潜意识的有效运作必须结合许多技能。使潜意识对准焦点的一个有效途径,是透过心灵描绘的景象(imagery)与视觉化呈现(vsualization)。譬如,世界级的游泳健将发现,想象自己的手比实际的大两倍,自己的脚掌有钱,确实游得更快。
  高难度复杂动作演出前的“心智预演”已成为各种专业表演者的例行心理训练。廓清生命的终极目标
  但是这一切真正有效的关键,仍然在于知道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在不知道对你真正重要的是什么的情形下,将易流于机械式的运用潜意识。这虽然是一种使自己更有生产力的新方式,然而在没有廓清和不断修正自己生命终极目标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精神方面的传承,都反对以学习来增强心智力量的技术。
  总之,培养潜意识最重要的是,它必须契合内心所真正想要的结果。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良知和价值观,愈容易与潜意识深深契合,或甚至有时就是潜意识的一部分。
  追求对一个人真正重要的事情,到底可产生多大的力量?卡普兰(Gilbett Kaplan)
  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一家十分成功的大型投资期刊的发行人兼编辑。1965年卡普兰在一场排演中,第一次听到马勒(Mahler)的《第二交响曲》。他“发现自己感动得无法入眠。我再次去欣赏演奏,在走出演奏厅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完全变成另一个人。这是一段与音乐漫长爱情故事的开始”。尽管他没有受过正式的音乐训练,他决心投入时间、精力和财力(他必须雇用一个交响乐团)来学习如何指挥交响乐团。今天,他演出的交响曲获得世界各地评论家最高的赞美。纽约时报称赞他在1988年指挥伦敦交响乐团灌录的交响曲唱片,为年度最佳五张古典唱片之一,纽约马勒协会的理事长称之为杰出的录音演奏。只依赖意识层的学习,将永远达不到这个艺术水准,甚至集合这个世界所有的意志力也办不到。而卡普兰之所以办到,是因他将高层次的潜意识,与所追求的新“爱”相契合所致。
  在潜意识之中去发展高度“自我超越”的关键,是与发展个人“愿景”的修炼相连结。这是为什么“愿景”的概念在创造性的艺术中,总是居于非常重要地位的原因。毕加索曾说:“我们可以从传记或其他记录中,了解画家心灵循怎样的途径,找到使他们梦想具象化的方法。但是,真正重要的是,从这些记录中看出,他们最初的愿景几乎始终如一。”
  自我超越与系统思考
  从事“自我超越”这项修炼的时候,内心渐渐地会发生改变。这些变化有许多是相当难以察觉的,因而往往未引起注意。自我超越修炼结构性的特征,在前面已说过,例如创造性张力、情绪张力与结构性冲突等;另外,系统观点也彰显了自我超越更为精致的几个构面,特别是:一、融合理性与直觉;二、看清自己跟周遭世界是一体的;三、同理心;四、对整体的使命感。
  一、融合理性与直觉
  有一个古代回教国度的故事是这么描述的:一个瞎子迷失在森林里,被东西绊倒了。
  瞎子在森林地面上摸索,发现自己跌在一个瘸子身上。瞎子与瘸子开始交谈,悲叹自己的命运。瞎子说:“我已经在这个森林里徘徊很久了,因为我看不见,所以找不到出去的路。”瘸子说:“我也躺在森林的地上很久了,因为我站不起来,无法走出去。”当他们坐着谈话的时候,瘸子突然大声叫起来,他说:“我想到了,你把我背在肩上。我来告诉你往哪里走,我们联合起来就能找到走出森林的路。”这位古代说故事的人,将瞎子象征理性,瘸子象征直觉;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整合二者,才能找到走出森林的路。
  直觉在管理上的应用,被刻意忽视好长一段时间之后,近来日益受到注意与接受。
  许多研究显示,有经验的领导者相当重视直觉,他们并非全然以理性的方式摸索复杂的问题。对于一些异样的情况,他们也依赖第六感,以直觉描绘出事情可能发生的方式,或在似乎不相关的事情之间找出相关性。有些管理学院甚至开设直觉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课程。但是在组织与社会朝向重新整合直觉与理性的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不会在一开始就着手整合理性与直觉。而是因势利导、掌握契机,将它们当做可利用的资源之一。他们不会武断地在理性与直觉、脑与心之间作选择,不然就会像是选择用一条腿走或用一只眼睛看那样。
  “配对”是高等有机体演进背后的原理。大自然似乎学会了以成双成对的方式设计;甚至有些事物不成双就发挥不了力量。双腿与双手对于攀爬、上举,与操作物件非常重要。两只眼睛配上两只耳朵和知觉,让我们看见立体的景象。依相同的设计原理,我们难道不可能将理性与直觉调和运作,使潜在的智慧得以发挥?
  系统思考或可掌握一个整合理性与直觉的关键。直觉常是非直线的思考,通常不包括因与果在时空上非常接近的情况。这也正是为什么多数人觉得直觉不合理。
  有经验的管理者,对于复杂的系统,大多有他们无法说明的丰富直觉。直觉告诉他们,因果在时空上并不接近,不加深思的解决办法产生的害大于利,短期对策会产生长期问题。但是直觉常无法用简单的直线式因果语言来说明。他们往往只好说:“只要这么做就行,会有效的。”
  譬如许多管理者意识到目标或品质正在被侵蚀,但是无法解释市场成长困境是因投资不足,而自我设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