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方面对于苏联的批评声音是很大的,认为这是苏联侵略中国意图的流露,部分右翼势力给白宫施加压力,要求杜鲁门加大援华力度,帮助中国抵抗苏联,也有部分人认为现在和苏联发生冲突是不明智的,要求政府保持克制,搞得杜鲁门有些左右为难,对我大吐苦水……具体到战事层面,对新军的表现,对于刘云同志的指挥能力,对于八路军的战斗力,都是一边倒的钦佩,说如果中国在抗日战争初期有50万这样的部队,完全可以抵挡住日军的侵略,至少不用打八年。部分媒体还揶揄杜鲁门,说‘自由世界拐带了一个能打的小兄弟’,对于我们党的力量,完全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认为这样的政治势力,这样的军事实力,如果不给以合适的地位,中国要想实现和平、避免内战是不可能的……有几个美国高级将领找到我私下说‘中共不要怕苏联,红军没什么了不起的,哈尔滨一战的表现已经证明了红军没有想像中那么强大……’,当然,我的理解是,这些所谓私下表态的美国将领,其实是杜鲁门有意安排的。”
毛泽东笑了,用力把烟头摁灭后说道:“美国人和杜鲁门可是下了一番功夫要挑拨离间,好方便他们的举动,恐怕我们又要让他们失望喽。”
朱德插嘴道:“刘云同志这次虽然没有完全按照中央的部署做,给中央捅了娄子,但是也有功劳,虽说功过不能相抵,但是也不能过多苛责,这个同志政治上也许还不成熟,但是个好同志,打仗也有水平,中央还是要爱护的,建议主席好好找他谈一谈,促使他更快地进步……”
毛泽东和周恩来相视一笑:“老总的意思和我们差不多。”
刘少奇也笑了:“我补充两句,为了照顾斯大林同志和苏联同志的面子,也为了缓和中苏两党的分歧,我们在表面上还是要批评一下刘云同志的,让他暂时受点委屈,至于背后,大家心里明白就可以了。因此,主席谈话的作用就愈发重要了……”
“好哇,你们几个给我把任务都布置好了,我哪有不从命的道理?”毛泽东诙谐地说,“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刘云同志受了国民党的暗杀,身体吃些苦头,不过也正好可以避开风头,可谓因祸得福,就让他在北平好好休养段时间吧,等把伤养好了再来延安也不迟……”
此时此刻,要是躺在病床上的刘云知道这个消息,一定会感动得涕泪交加,在党内领袖的保护下,他过关了……
第五节 政治角力
Ps:昨夜到今日黄昏,作者一直有事,耽误了更新,请各位读者谅解。关于本书的总体思路,作者认为,在抗战胜利后,刘云已经步入高级将领这一层次,再动用自己特种兵的本事去打打杀杀,已经不符合人物的地位和逻辑,他的精力更应该放在如何改变历史走向,为国家争取更大利益这个层次。在这种环境下,对于国、共、苏、美的政治博弈不得不加以更加密切的重视,对于全局形势的描写自然也要增多,军事自然还是本书的重中之重,但在目前,各方力量的角力将主要以###表现。一句话,刘云要想成功,已经不是单凭个人英雄主义就行了的……
“娘希屁……”山城里的蒋介石收到消息后,震怒异常,一甩手就把玻璃杯摔得粉碎。
“达令,怎么了?什么事情惹得你如此大动肝火?”听到声音异常,宋美龄款款地走了出来。
“你看看,你看看……”蒋介石余怒未消,随手把手中的报纸递给宋美龄。
宋美龄粗粗一扫,几行触目惊心的字体映入眼帘:“抗日英雄遇刺,凶手原来是军统特务!”、“八年抗战,英雄没有倒在敌人的枪下;今朝胜利,反遭刚刚‘反戈’伪军之暗算……”
“哦,这是说那个刘云的事么,达令,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你也不要太过于激动,要怪,就怪雨农手下用人不慎,没有及时识破对方的狼子野心……反正刘云伤势也不严重,我看你以自己的名义拟个电报拍往北平,聊表慰问就行了。”宋美龄轻描淡写地说了两句后,蒋介石的脸色稍微好看了些。
“报告,戴局长求见。”
“他来的正好,我正要找他,让他进来吧。”蒋介石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伸手去桌上摸水杯喝水,才记起来刚才已经让自己摔碎了……
戴笠进来了,看看地上还没有收拾干净的玻璃渣子,再看看脸色铁青的蒋介石,毕恭毕敬地硬着头皮打招呼:“委座、夫人……”
蒋介石没有什么声音,宋美龄见状,知道蒋介石心里还老大不高兴,只好吱了一声,算是替戴笠解围:“哦,雨农,你来了,快坐,快坐,我还有事忙,你们慢慢谈……”说罢蹬蹬地上楼去了。
戴笠向前走了两步,再次开口:“委座……”人倒是站得笔直。
“坐吧。”蒋介石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些,指指身边的单人沙发,示意戴笠坐下。戴笠没有落坐,倒是垂下了头说道:“我是向委座请罪来的……”
“哦……坐嘛,坐嘛。”蒋介石看着这个浙江老乡,心里却翻起了思绪,道理很简单,这么大的事情,戴笠要是事先不请示蒋介石是绝对不敢乱来的。但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几乎都是一个禀性,希望你做什么却又不直接说出口,甚至还说相反的话让你去费解――猜中了,揣摩到了上意,自然是官运亨通、扶摇直上,猜错了,会错了意办砸了事,那绝对没有你的好果子吃。戴笠偷偷看了蒋介石一眼,前些日子蒋介石对他说过的话还历历在目:“……雨农啊,现在抗战是胜利了,但是国家的形势却很不乐观,共产党分子特别猖獗,前有苏联红军无理攻打我哈尔滨,后有###分子大肆捣乱,甚至活动党国高级将领,搞什么自治政府……这样下去国家要赤化的,真是让人担心哦……”蒋介石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以戴笠这么聪明的人,一听就知道蒋介石说的是傅作义。
“委座,您放心,属下一定安排一个妥善的计划打击共产党的嚣张气焰。”戴笠当时答应得很干脆。
蒋介石那时候显然很满意戴笠的表现,说道:“事情要办得果断些,声势要搞得大些,对全国人心要有振奋作用……不要考虑太多。”
所谓声势搞得大些,自然是要弄成轰动效应,所谓不要考虑太多,自然是暗示戴笠可以放手去干。在这个情景下,戴笠做出了暗杀刘云的决策,他的如意算盘是打得很好,定下了一石二鸟之策:刘云刚刚在中苏冲突中狠狠干了一场,暗杀了他,再加以舆论的造谣,民众只会把仇恨的目光投向苏联,能有助于进一步挑拨中共和苏联的关系;另一方面,让军统通过活动傅作义的手下为暗杀开路,可以告诉共产党方面,这件事情是和傅作义有关联,起码他是知情的,借机离间傅作义和共产党的关系。这第三层,则是隐隐约约夹带着戴笠本人推动蒋介石进行国民党内清洗的私货,戴笠很清楚蒋介石的禀性,知道他对共产党恨之入骨,抗战胜利后必然要加以对付,而傅作义和共产党走得太近,一直为蒋介石所忌,戴笠在某种意义上,并不怕傅作义知道暗杀的消息,甚至还有意无意地透露给对方。在他的计划里,如果傅作义给共产党通风报信,那么傅作义私通共产党的罪名就算是坐实了,蒋介石再怎么忌惮傅作义的实力,也不会容忍傅作义跟共产党走,必然会动脑筋除掉,那样一来,平津将重新落入国民党右派的控制,他戴笠就算是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但不幸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刘云不仅没死,反而还把暗杀者都搭了进去,甚至连刚刚招降过来的文海都死在里面,最最要命的是刘云偏偏还记得文海,这种强烈反差激起了民众的反抗,在另一方面,戴笠也没有料到傅作义来了这么一手――傅作义明明通过秘密渠道知道了暗杀的消息,但就是不传达给刘云让他早做防备,他采用了其他手法,一方面在办事处安排军医,以便进行及时的抢救,另一方面布下重兵,看似无意识的游荡,其实都是外松内紧……傅作义这般安排后,戴笠只能愤愤地骂一声:“老狐狸。”傅作义一方面保证了刘云的安全,没有给延安方面造成很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涮了重庆方面一把,没有越过底线,相反,傅作义倒是借这个事情大做文章,在城里大规模搜捕“汉奸”――其实,这个时候除了少数罪大恶极者外,其余汉奸都已经投靠了重庆方面,摇身一变成为了国民党在平津的“地下组织”了,傅作义名为搜捕“汉奸”实为打击国民党势力,不但没有被人算计反而还趁机捞了一把。
“雨农,这是怎么回事?”蒋介石指指报纸,“刘云是国家的有功之臣,不仅是抗日的英雄而且还是抗苏的英雄,政府通电嘉奖还没几天就出现这样的事情,舆论压力很大……你手下……唉”
“委座,卑职用人不慎,罪该万死。”戴笠虽然勉强坐下了,但是屁股仅仅挨着沙发的小半边,听得蒋介石发话,连忙低头认罪――这是戴笠的立身之本,明明是蒋介石批准的事情,老蒋现在要推得一干二净,那谁来做替罪羊呢?只能是他戴笠。戴笠当年在十里洋场的时候就对蒋介石的脾气了如指掌,这次自然不会让对方“失望”,再说,他背这种“黑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嗯,用错了人,看错了对象,是要吃苦头的……这次舆论强烈反弹,你要好好思考。”蒋介石意味深长地说,“宜生那里情况还好吧?”
“还好,还好。”戴笠忙不迭地说,现在可不是趁机对傅作义发难的好时机。
“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道改正,这件事情你要吸取教训,以后无论是办事还是用人,都要更加慎重些,党国多事,你的担子很重啊……”如果不知道内情的人听到了这些话,还真以为蒋介石不知情,现在正批评戴笠的军统――实际上,蒋介石的潜台词是:现在###的形势如此吃紧,你怎么可以把事情办砸了呢?办砸了不说,还牵连到政府头上,这才是让他生气的地方。
戴笠“霍”地站立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卑职知道错了,一定谨记委座教诲,为党国的事业乃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嗯,这件事情你想办法弥补一下,不要再出差错了……”蒋介石交待完毕,就打发戴笠走了,一个人在沙发上陷入了沉思……
为了中共和苏联之间的关系,蒋介石可谓费尽了心机,还特意派出宋子文和外交部长王世杰前往莫斯科谈判,今天刚刚发来宋子文的密电,说斯大林提出了条件:“一、外蒙古维持现状(其实是指国民政府同意外蒙古独立);二、中长铁路由中苏共管(实际上是由苏联控制);三、大连作为苏联需要的不冻港,开辟为国际自由港,旅顺作为苏联的海军基地(等于苏联要把上述两地作为自己在中国的殖民地)……”
听到宋子文传来的消息,蒋介石几乎要抓狂了――苏联人刚刚在哈尔滨吃了一亏,反过来又提出这么苛刻的要求,真不知道斯大林是怎么想的?他想都没想,马上就要命人回电拒绝,但是电报还没有拟好,就被老练的陈布雷阻拦住了……
“委座,这件事情是不是再考虑一下?”陈布雷虽然只是蒋介石的“文胆”,但由于常伴在蒋身边,深得后者信任,加之又能接触到各方面的消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蒋介石的首席智囊,他的话蒋介石还是很重视的。
“苏联的条件虽然苛刻,但对于我们而言,其实并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要拒绝,很简单,一封电报就解决问题了,但是,事情是不是能如此痛快呢?却是不能。苏联从我们这拿不到,会想办法从另外人身上拿到。”
蒋介石知道陈布雷指的“另外人”是指中共,就疑惑地问道:“中共刚刚和苏联在哈尔滨交手,死伤数十万人,难道……”
“不然,委座,您看,延安到现在还不承认与苏联交战的事实,可见他们党内是有分歧的,起码很多人还是亲苏的,对这个战役不认可,我的估计,说不定是刘云本人的妄为……另外,在苏联方面,哈尔滨战役的指挥官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据说已经被解职了,斯大林试图在努力营造一种那是中共和苏联间因为误会而发生的冲突,更因为个别苏联将领的错误行为而导致的假象。一句话,苏联不管和中共有什么矛盾,他们毕竟都是共产党。”
“这正是让我担忧的。”
“因此,如果政府不答应苏联的条件,斯大林很可能反过来重新找中共,现在中共已经基本控制了东北的局面,如果中共为了弥补和苏联之间的隙缝,争取苏联的支持而答应苏联的条件,那么政府……”
“那中共就是叛国者,就是卖国贼,就是汉奸,人人得而诛之。”蒋介石恶狠狠地说。
陈布雷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委座,这么想太简单了。苏联和中共本是一家,如果中共答应了苏联的条件,那么这些卖国协议说不定在表面上看起来还更加冠冕堂皇一些。比如,苏联要求和我们共管中长路,但是如果对方换成中共,说不定协议就变成由中共管理中长路,可是委座您心里也清楚,中共都是些土包子,哪里懂什么铁路管理,势必又要聘请苏联顾问,这样一来,大权还是控制在苏联人手中,只不过更加隐蔽而已……推而论之,旅顺、大连的管理情况,还是与此类似,更要命的是,中共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只会唯苏联马首是瞻。”
蒋介石默默无言,情况倒很有可能真是那样。
陈布雷接着说:“刚才是从实质程度上分析,如果再从政治层面看,情况就更糟糕。如果政府默认了中共和苏联的协议,那么就等于默认了中共对东北的实际控制权而放弃了对东北的主权,而苏联因为自己这份协议,必然会全力支持中共――搞不好,这又是一个满州国。”
听到这里,蒋介石才恍然大悟,国民党在这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答应苏联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