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战争史话:偷袭珍珠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洋战争史话:偷袭珍珠港-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偷袭珍珠港 引言(2)
1941年12月8日6时(东京时间),日本政府通过广播电台播发了日本大本营发表的公报。播音员激动地说:“帝国陆海军于本月8日凌晨在太平洋对美英进入了战争状态。”
  这一天,日本颁发了宣战诏书,驱使这个帝国走上了无可挽回的灭亡的道路。
  腥风血雨的太平洋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日本为什么要割断“勉强维系日美之间的和平纽带”,突然发动震惊世界的偷袭珍珠港事件呢?
  

偷袭珍珠港 第一部分(1)
1941年夏日的一天,美国华盛顿。异常闷热的天气,使得以往熙熙攘攘的大街透着几许冷清。
  在美国国务卿赫尔住所华德门花园公寓的一间密室里,已经进行了60多次的美日两国政府会谈,仍然在毫无生气地进行着。参加会谈的美国代表是国务卿赫尔,日本代表是日本驻美国大使野村吉三郎。
  谈判进行得很不顺利。当时,在大西洋上,美国护航船队正遭到德国潜艇日益严重的威胁。在远东,日本同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殖民当局之间的谈判一直停滞不前,日本政府竟以召回谈判代表的招数向对方施加更大的压力。这些,都给日美会谈增添了沉闷的气氛。
  其实,美日之间的争端,由来已久。
  早在19世纪末期,日本就开始与美国争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政府乘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在中国大捞好处,疯狂地进行经济掠夺,并以对德宣战为名,将魔爪伸向青岛、济南等地,霸占了山东全省。日本借机把四面楚歌的德军从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驱走,把这些岛屿据为己有。日本还通过外交手段,使自己成为国际联盟常任理事国之一,取得了大国的身分证。在这一段时间内,日本的势力范围迅速得到了扩展。然而,好景不长。已经看到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并感到了日本对自己利益构成威胁的美英两国在给德国战马套上凡尔赛和约的缰绳之后,又决定联手抑制日本咄咄逼人的势头。1921年8月,英、日、法、意、比、荷兰、中国先后接到了参加华盛顿会议的正式邀请,讨论“海军裁军问题”和“远东太平洋问题”。当时,日本海军正在推行以8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为基干的“八八舰队”扩军计划。日本政府清楚地知道美英的所谓“远东太平洋问题”是针对日本扩军而来的,是霸王硬上弓,但此时的日本是无力与美英硬碰硬的,结果只有忍气吞声地去赴“鸿门宴”。1921年11月12日,有“远东的巴黎和会”之称的华盛顿会议正式开幕。会议上,美国利用英国在经济上对自己的依赖,频频向英国施加压力,迫使英国放弃了英日同盟,签订了《四国公约》,并迫使列强正式承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从而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取得了梦寐以求的霸主地位。相反,日本除丧失了英同盟国外,海军力量的发展也受到严格限制。根据会议通过的《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规定,美、英、日三国主力舰吨位的比例分别为5∶5∶3。这对日本人来说,是大丢面子的事情,是套在日本头上的紧箍咒!这是日本自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以来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也是日本刻骨铭心的耻辱。
  在傲慢的美国人面前,日本人决不甘心俯首称臣。1934年12月29日,日本大使斋藤在华盛顿向美国国务卿赫尔通告,日本政府将于1936年底终止《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1940年9月27日,日本与德意结成军事同盟,企图通过三国结盟共同对抗美国,进而实现其称霸世界的野心。《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第三条暗示,美国不得卷入欧亚战争。日本人的这一举动自然激起美国政府的愤怒。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闪击苏联,德军的装甲部队在几天之内全面突破苏联的边防线,希特勒叫嚣“在6个星期之内消灭苏联”。消息传来,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兴奋不已。日本当局中久已垂涎西伯利亚、极力主张向北扩张的“北进”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们认为,远东苏军必将西调,日本应当立即配合德国的进攻,从背后打击苏联,以期在寒冬降临之前夺取西伯利亚。但是坚持向太平洋发展的“南进”派则认为,正因为苏联穷于对付德国,减少了对日本的压力,这才是千载难逢的“南进”机会。这样,在日本统治集团中,就形成了一场选择“南进”还是“北进”的大争吵。
  6月22日这一天,极力主张“北进”的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正在招待汉奸汪精卫观看日本的歌舞伎表演。当他在剧场中得知德苏战争爆发的消息后,立即中途退席,跑到天皇裕仁那里献计献策,然后又找现任首相近卫文磋商,力主配合德国东西夹击苏联,暂缓南进行动;如果美国参战,则立即与苏、美、英三国开战。裕仁天皇和近卫首相担心形成“两面作战”,怀疑日本力敌三国的能力,所以没有采纳松冈的意见。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偷袭珍珠港 第一部分(2)
其实,日本当局未尝不想“北进”,只是认为时机还不成熟,要等条件更为有利时才能进行。早在5月中旬,日本从驻德使馆那里获悉德国对苏联即将开战的情报后,陆相东条英机就曾把“北进”论者称为“采摘涩柿子的人”。他提出了“熟柿子策略”,也就是“要等柿子完全熟透,快要掉落下来时再采摘”。日本海军中的多数人更是坚决主张“南进”,入侵泰国和法属印度###,如受英美阻挠,则不惜对美英开战。
  日军当时正深陷中国战场而拔不出脚来,它所获取的战略物资越来越难以满足战争中的大量消耗。因此,近卫首相、海军和陆军中的一些实力派人物坚持首先“南进”。他们认为,要利用美国的犹豫和害怕爆发太平洋战争的心理,向太平洋发展,以夺取东南亚的丰富战略资源。其方针是:先夺取印支南部,切断中国南方的国际通道,拖垮中国;进而占领泰国、荷属东印度、马来亚诸地,攫取石油、橡胶、锡、大米等资源,建立自给自足的军事基地,以支持一场与美英争夺太平洋霸权的战争。其实,“南进”派也不想放弃北方。他们的想法是,先让德国替日本打头阵,让希特勒去火中取栗,等苏联的实力大为削弱后,日本再坐享其成。到那时,日本唾手可得西伯利亚。
  从6月25日到7月1日,日本大本营和内阁先后举行了六次联席会议,讨论陆军和海军制订的“南进”计划。在会议上,外相松冈仍大唱“北进”的调头。经过激烈的争吵后,主张“南进”的实力派占了上风。
  7月2日,御前会议基本上按陆、海军上报的原案通过了《帝国国策纲要》。《纲要》确定:“不论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均将以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帝国依然向处理中国事变目标前进,并为确立自存自卫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为此,日本决心“不辞对英美一战”。并提出,“如德苏战争进展对帝国有利时,则行使武力解决北方问题”。
  日本的南进战略,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使日美双方在根本利益上尖锐对立。所以,在谈判桌上日美双方的代表唇枪舌剑,谁也不肯退让半分。
  7月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警告日本谈判代表野村:如果日本继续向荷属东印度推进,那就是远东的全面战争。罗斯福表示,愿意以石油换取印支的中立化,维持太平洋的和平。
  但是,日本不顾美国的反对,坚持派兵“进驻”了法属印度###南部。
  7月26日,罗斯福发表声明,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以防止日本利用美国的财政金融设备和日美间的贸易危害美国的利益。
  同日,英国宣布废除《英日通商航海条约》、《印日通商条约》和《缅甸日本通商条约》,荷属东印度废除了《日荷石油协定》。
  28日,日本采取报复措施,宣布冻结美英两国在日本的资产。
  8月1日,美国宣布对所有侵略国家,尤其是日本实施石油禁运,同时宣布除棉花和粮食外,禁止一切其他物资向日本出口。
  8月15日,美国宣布禁止一切货物运往日本。
  至此,日美之间一切金融、商业活动完全停止,日美谈判陷入僵局,两国关系到了断交的边缘。
  当得知美国将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时,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向天皇强烈表示:与其坐待石油日渐枯竭,倒不如先发制人。永野的建议得到日本军国主义者们的赞赏。
  1941年8月初,即在美国禁运石油之后,日本当局仔细计算了石油的消耗量。当时日本的石油储存量是940万吨,国内每年能够开采的石油是40万吨,能生产的人造石油是30万吨,而日本每月的消费量就达到45万吨以上。如果不能进口,不到两年,石油库存就将消耗殆尽,军舰和飞机都将动弹不得。在这种情势下,日本当权者决定用战争解决问题,加快了备战的步伐,妄想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摆脱困境,达到其侵略扩张目的。
  

偷袭珍珠港 第一部分(3)
为了达成突然袭击,速战速决,日本当局决定以和谈掩护扩军备战,麻痹对手。于是,在日本军部磨刀霍霍,加快“南进”步伐的同时,日本政府8月7日却提出了日美首脑在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即檀香山)直接会谈,以和平解决两国争端的倡议。
  8月26日,日本首相近卫文征得军部的同意,给罗斯福写了亲笔信,大言不惭地说:“在全世界战乱当中,日本和美国是掌握着国际和平锁钥的最后两个国家。如两国关系照目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不仅其本身是一个悲剧,而且还意味着世界文明的崩溃。”近卫假惺惺地表示,日本“渴望维持太平洋的和平”,为消除“相互猜疑和误会”,排除“第三国的暗算和操纵”,希望亲自会见美国总统,以便“坦率地阐明双方的见解”。近卫无耻地把自己打扮成和平天使,似乎世界和平就得靠日美两国首脑来拯救了。其实,他鼓吹日美两国决定世界大势,无非是要美国迎合并适应日本的要求,接受日本对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主地位。
  但是,要美国放弃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利益谈何容易?这时,美国已和英国签订《大西洋宪章》,迫使英国就范,接受美国关于世界范围的“机会均等”的要求,美国也看到了苏联举国上下斗志昂扬,能够顶住法西斯德国这股祸水,和英苏结盟,对它有利,因此,对日本的态度趋向强硬。
  8月17日,罗斯福会见野村时,对首脑会谈避不作答,还提出警告:日本如以武力支配邻近国家,美国为确保其本身权利,必要时不得不采取一切手段。10天以后的8月28日,野村递交了近卫致罗斯福的亲笔信。9月3日,美国政府答复赞成举行首脑会议的宗旨,但要日本首先确认美方谈判代表赫尔提出的四项原则,即:尊重各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维护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维持包括商业在内的机会均等原则;不扰乱太平洋现状,除非现状可用和平方法改变之。但是,日本拒绝确认“赫尔四原则”,两国首脑会谈不了了之。
  此时,日本射向美国之箭已搭在弦上。就在日本向美国表示“和平诚意”后的第三天,日本陆军“南方登陆作战”训练已接近完成 ;海军也全面完成了战时编制,舰上人员和新兵都已登舰待命。日本联合舰队还特地挑选了四面环山、港口狭隘、地势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进行低飞俯冲训练;海上加油的训练也早就开始了。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准备日趋完备,陆、海军军部要求尽早开战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8月16日,在日本陆、海军的部、局长会议上,制订了一项由海军草拟的《帝国国策施行要领》,9月6日的御前会议通过了上述侵略方案,决定对美开战。《要领》规定:“在不辞对美(英荷)作战的决心下”,“对美英尽量采取外交手段,努力贯彻帝国要求”,在“外交谈判到10月上旬尚未达到我方要求的情况下,立即下定决心对美(英荷)开战”,并确定以10月15日为结束谈判的期限。
  就在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开战的当晚,近卫还特地按照美国所欣赏的“个人外交”的一套,在“极端秘密”的状况下,约请美国大使格鲁举行晚餐会谈。席间,近卫对“赫尔四原则”表示“衷心赞同”,并再一次建议举行首脑会谈,而且保证说,他已经得到陆、海军的一致支持,届时,当有陆、海军的高级官员参加等等。格鲁深受感动,立即电告本国政府。但是,格鲁哪里知道,同样是这个近卫,在几小时前却亲手交给御前会议一个内容完全相反的决议案!
  在9月6日御前会议内定的谈判限期即将到来的时刻,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就是否立即开战问题,发生了一场大争论。
  10月12日,日本军政首脑举行会议。在会上,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坚持不改变9月6日的决定;海相及川态度暧昧,表示开战与否由首相决定,如开战则越早越好;近卫和外相丰田贞次郎主张再拖一下。近卫认为,日美谈判的最大症结是在中国的驻兵问题。他建议 :“此际舍名而取实,形式上依美国提议,实际上同样得到驻兵的结果,岂非良策?”但东条表示:“驻兵问题为陆军之生命,绝对不能让步”。他杀气腾腾地嚎叫:“与其继续举行毫无意义的谈判,坐视时机飞逝,不如即刻行动。”
   txt小说上传分享

偷袭珍珠港 第一部分(4)
会议经过激烈的争吵,仍无结果。这说明日本统治集团在决定开战的最后一分钟,实际上心里发虚,表现极为混乱。在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尽管称霸亚洲和太平洋的目标完全一致,但对形势的估计和双方力量对比的判断却不一样。东条等人认为,日美在太平洋的实力对比已经不相上下,日本的羽毛已经丰满,且时局对日本极为有力,已经没有必要再拖延下去。而优柔寡断的近卫却顾虑重重,当断不断,临阵脚软。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军部感到近卫这张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