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近代中日博弈的关键时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拐点:近代中日博弈的关键时刻-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丰臣秀吉在日本历史上,被认为是将日本从各地大名统治中统一起来、建立事实上的全国统一封建军事政权蓠藩体制的缔造者,因此在日本历史上自有其应有的历史地位。但在东亚视野之内,丰臣秀吉是对当时的以中国为中心、包括朝鲜在内的亚洲天朝礼治体系的挑战者,企图带领日本从边缘地带出发,经过统治和奴役朝鲜,进而入主华夏,建立新的亚洲统治。因此丰臣秀吉和他所领导下的日本事实上成为对华夏文明挑战的新的边缘势力,成为历史上中国一直在不停地与之斗争的新夷,因此使日本摆脱了在过去近千年历史中已经与华夏文明形成的暂时和谐,而开始新一轮的战争和对抗。
  尽管丰臣秀吉所主导的对朝鲜和明朝的战争失败,而且丰臣秀吉本人死后其事业立即转到了德川家康家族手中,而在德川时代所建立起的幕府实行了260余年的闭关锁国,因此日本在此期间未与朝鲜和中国发生新的冲突。但丰臣秀吉所代表的日本封建主义对外扩张的方式和大陆政策,却在日本的国家制度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成为日本历代统治者均奉行的大陆扩张战略目标。
  所以丰臣秀吉是日本近代扩张的始作俑者。但在他的时代和这之前和之后一样,日本始终缺乏向大陆扩张的深厚潜力,因此日本命中注定要在大陆中国的长期对抗中失败,但在日本的国家体制和国家生存的理念中,丰臣秀吉是明确了经朝鲜而中国的大陆扩张模式的第一人,丰臣秀吉时代完全失败的日本朝鲜半岛和对中国大陆扩张,在300多年日本明治维新后重又卷土重来。
  

千年四战:两个国家的恩怨与宿命(6)
  4。 。c。第四次中日战争:从甲午海战、卢沟桥事变到抗战胜利(1894年至1945年)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逐步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并将中国作为对外扩张的主要对象。1888年日本参谋本部拟制了《清国征讨方略》,其中不仅有详细的中日双方战略形势、作战计划,而且有战后处置中国的办法。1894年7月,日本发动旨在吞并朝鲜、掠夺中国辽东等地的甲午战争。日军攻占大连、旅顺、海城等地。日军侵占旅顺时,不分军人平民,男女老幼,见人就杀,先后屠杀6万余人,旅顺城仅有36人活了下来。1895年,日军先后侵占中国威海、鞍山、澎湖、台北、台南等地,借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和《辽南条约》,攫取亿两白银巨额战争赔款,并割走台湾。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出兵达万多人,攻陷天津、北京,借《辛丑条约》从中国掠走近4000万两白银,并取得在中国天津、北京等华北心脏地区的驻兵权。1904—1905年,日本借日俄战争的胜利,吞并了辽东半岛,又将东北北部和蒙古东部纳为日本的势力范围。1906年,日本成立关东都督府,加大对东北的殖民统治。1912年,日本策划“满洲独立”,企图分裂中国。
  1906年,当时在参谋本部任参谋的田中义一中佐,向陆军元帅山县有朋提交了一份题为《随感杂录》的长篇意见书,阐述了在日俄战争中所感知的经验与教训。山县熟读之后,赞许不已,下令田中草拟国防方针案,这就是次年4月4日出台的日本历史上第一份《帝国国防方针》。《方针》中昭然地写明“吞食的对象是中国和朝鲜”,为实现这个目标,“陆军需要25个常设师团,海军需要战舰2万吨共8艘、装甲巡洋舰万吨共8艘”。为满足军力的财政需求,日本专门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一面以每股200日元的价格,鼓动日本民众购买股票,另一面借此机构加紧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和掠夺。
  与此同时,在日本社会中也兴起了“国家主义”思潮,在黑龙会系头目头山满以及许多学者,如高山樗牛、德富苏峰等鼓动下,日本国民开始以“大国民”身份自居,响应政府的号召,纷纷为日本的军力发展出钱出力,呐喊助威。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日本政府趁火打劫,认为这是向中国内地伸展势力的好机会。海军总部一度决定向武汉增派军舰,陆军则认为根本解决满蒙问题的时机已经来到。此时,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和政策相互制约,日本才暂时在对华问题上没采取大动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趁“欧洲的大祸乱”,轻松地抢占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和南洋的全部权利。1914年10月6日,日军占领济南后,将山东铁路完全置于自己控制之下,并要求中国政府撤去警备铁路的中国官员和宪兵。中国政府向日本提出了严重抗议。可是,日军非但没有撤军,反而向当时的袁世凯政府提出了欲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中包括要求中国的港湾和岛屿不得让渡或租借给他国,聘用日本人为中国的政治、财政和军事顾问等等。
  一战给了日本诸多“天佑”的机会。战后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工业国,正式跻身世界一流强国之列,海外殖民地和保护国已经超过了本身的国土面积,经济实力已名列世界第5位,高校也增加了4倍,铁路交通也大有改善,民间企业和个人纷纷为国家筹资,以期在国家的对外扩张中赢利。
  1917年,日本一度提出要修建朝鲜半岛与日本本州岛之间的对马海峡海底隧道,以加快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步伐。但是,鉴于耗资巨大和工时过长,该计划才作罢。
  1919年8月,一个在中国流浪10年的日本年轻人北一辉写了《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强烈主张建设天皇直接统辖下的“新日本”,进而建立成一个一统亚洲、规模宏大的亚太帝国。这就是后来“大东亚共荣圈”的雏形,也是日本式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原版,足足影响了日本20多年。
  “日本帝国理想”也在军方蔓延滋生。1921年10月27日,在德国的巴登—巴登温泉的一所蒸汽浴室里,3名出国学习的青年军官(其中有后来成为侵华日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光着身体泡在雾气蒸腾的矿泉中,就日本国家发展方向的大问题达成共识。回国后,他们决定组成一组11人的核心力量,其中有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河本大作、矾谷廉介等,他们都是后来炸死张作霖、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乃至太平洋战争的主犯。
  

千年四战:两个国家的恩怨与宿命(7)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主持召开了“东方会议”,提出“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这就是全面系统地阐述对华侵略野心的《田中奏折》。此后,日本开始有计划地在中国部署兵力,实行“大陆政策”。
  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所属独立守备队驻柳条湖铁路分遣队河本末守中尉,率七八名士兵,在中国军营——北大营南六七百米处的柳条湖,点燃了预先安放在铁轨下的炸药,炸毁一段31英寸的铁轨和枕木。事后,反诬中国军队所为。10时40分,日军第29联队开始向沈阳攻击,“九一八事变”由此爆发。
  至此,日本侵略中国吞并中国领土,肢解中国的战略意图已经十分清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侵略的不断扩大,最终导致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的中国全国抗战。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国经历了战略溃败、战略僵持、敌后战场、战略反攻的不同战争阶段,当日本帝国主义在亚洲的全面扩张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达到顶峰时,它也就走向了全面溃败。1945年,在中苏美英各国的联合军事打击之下,数十万日本最后战略预备队日本关东军,顷刻间土崩瓦解,在其本土已经遭受全面轰炸,所有海外交通线已被切断,整个日本即将被扼杀的同时,日本的关键性军事力量却始终陷于中国大陆,无法回应本土,在地狱之火原子弹爆炸之后,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被从明治维新后全面扩张的亚洲大陆上,被重新打回其本土数岛,失去了其扩张而来的所有权益,其本土被军事占领,成为至今仍是必须服从美国的二流国家。
  

共同的厄运(1)
  严重“走光”的大清帝国
  公元1840年是中华民族近代灾难史的开端。一个与天朝大国相隔万里的国家用为数寥寥的40余艘船舰(其中半数为运输船)居然从广州湾到渤海湾横行无阻,控制了数万里海岸线,更打败了全球GDP产值第二的庞大却已经老朽的帝国,并迫使这个帝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大清帝国有海无防的虚弱在西方强盗的眼中一览无余。大清帝国严重“走光”了。
  战争其实并不突然,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阿美士德”从广州北上,途经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威海,直至朝鲜、琉球探索航道时,就将其对中国水师的观感汇报本国,称“有大小不同的1000艘船只组成的整个中国舰队,都抵御不了1艘(英国)战舰”。1835年,林赛在给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件中更是肆无忌惮地表示:侵略中国只需要1艘主力舰,2艘大型巡洋舰,6艘护航舰,34艘武装轮船就足够了(英国舰艇在“费希尔时代”以前,舰艇上常备陆战部队),这支舰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沿海中国海军的全部威信一扫而光,并把数千只土著商船置于我们的掌握之下”。
  尽管这句话有些言过其实,但对比当年的清朝水师来说,恐怕不无道理。1685年康熙规定如有打造双桅500石(100吨左右)以上违反制式船只者,无论官民,均发边治罪。这固然是当时为进剿台湾郑氏集团所需,但在收台之后一直没有开禁。而当时的大清水师在施琅指挥下虽然依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海军力量,但较之百年前的明帝国由陈指挥的那只参与了壬戊之役、实力足以傲视全球的广东水师,在质量上、技术上已经有所退步,而在此后150余年间,清统治者由于完全没有海上的威胁,水师几乎无用武之地,从装备到人员都已经不堪使用,在这个世界航海事业急速发展的年代,被彻底地甩下了。
  当1840年的炮声在虎门外口响起,且不用说朝中老朽的士大夫们,即便是林则徐也认为水师技不如人,根本无法与战,只能退守陆防。
  然而,林则徐也认识到“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也不得不先事筹维”。并委托魏源编写出版了《海国图志》,首次明确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然而遗憾的是,当时的整个帝国除了这极少数的有识之士外,依然沉浸在古老的迷梦中,尽管道光帝曾经下令东南各省赶造战船,但整顿海军的尝试随着《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停滞了。
  历史在无言中前行到了1853年,当太平天国武装力量攻占了武汉,大军水陆并进,一举攻占江宁的时候,长江上百舸千帆尽是太平军战船,大清帝国水师兵败如山倒,迫使曾国藩重新组建了湘军水师。然而这支水师在当时的中国虽堪称精良悍勇,当放在抵御外侮的地位上恐怕较之原有的水师也未必有什么质的不同。这一点在当时曾国藩亲撰的《水师得胜歌》中可以看出来——
  三军听我苦口说,教你水战真秘诀。
  第一船上要洁净,全仗神灵保性命。
  早晚烧香扫灰尘,敬奉江神与炮神。
  第二湾船要稀松,时时防火又防风。
  打仗也要去得稀,切莫拥挤吃大亏。
  第三军器要齐整,船板莫沾半点泥。
  牛皮圈子挂桨柱,打湿水絮封药箱。
  第四军中要肃静,大喊大叫需严谨。
  半夜惊营莫急躁,探听贼情莫乱报。
  第五打仗不要慌,老手心中有主张。
  若是好汉打得近,越近贼船越有劲。
  第六水师要演操,兼习长矛并短刀。
  荡桨要快舵要稳,打炮总要习个准。
  第七不可抢贼赃,怕他来杀回马枪。
  又怕暗中藏火药,未曾得财先受伤。
  第八水师莫上岸,只许一人当买办。
  其余个个要守船,不可半步走河沿。
  连曾国藩识见上都不过如此,其余人等又能有怎样的见识!
    “黑船”来到日本
  同样是1853年,日本人的噩梦也开始了。
  1853年7月8日,大清咸丰三年、日本嘉永六年六月三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4艘战舰,驶入德川幕府咽喉要地江户湾相州浦贺海面(今东京湾神奈川县南部),下碇停泊,船上的大炮不怀好意地瞄准了岸上的炮台。这些军舰是奉美国总统之命前往远东,与日本、琉球等国商谈开国问题的大舰队的一部分。由于其船体为黑色,又像怪兽一样不断喷出漆黑的浓烟,发出轰鸣,所以被岸上那些震惊的日本人称作“黑船”。19世纪中叶的日本,在西方观察家的眼中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沉睡国家,是中古世代政治的活化石——其祖先可以追溯到天地创造者和太阳女神的天皇家族居住在博物馆一样的京都皇宫中,虽神圣却无权力。而另外一种政治活化石——将军,则住在江户城堡中,实质统治着国家。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共同的厄运(2)
如果不是因为西方人觉得日本与世隔绝太令人气愤,同时这里又有尚未挖掘的商业潜力,也许日本的封建制社会还能延续到20世纪,成为人种学和社会学的标本。但是欧洲人和美国人对马可·波罗传记中盛产黄金的日本好奇已久,对这些古怪而陌生的岛屿又非常生气:它们横挡在新开辟的美洲——中国航线上,拒绝向欧美的商船提供补给,也不让它们的水手在那里躲避台风。对于一个像美国那样的新兴商业国家来说,这真是滔天的罪行。
  当任何常规性的开国提案都没有得到幕府响应的时候,美国开始派出武装舰队。早在1846年,便有贝特尔准将率领三艘军舰来日商谈开国问题,但被幕府回绝。这一次美国人显然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其实,在佩里来日一年之前,长崎荷兰商馆馆长库修斯便已将美国舰队即将到来的传闻告知幕府,劝其马上缔结日荷通商条约作为对策,但幕府对此事一直半信半疑,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