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3月13日,麦莲到达香港上任,美国海军部仍是指令远征日本的佩里将军从他的三艘军舰中抽出布嘉南指挥的色士奎哈那号归麦莲使用。
新的英国公使包令给新的美国公使麦莲写信,希望双方能协调行动。不过,双方就太平天国并没有达成什么实际协议。而麦莲上任的第一件要事就是亲自去南京考察。时间是1854年的5月21日至6月4日。舰长布嘉南以自己的名义给南京方面递去照会,表示自己的公使希望与太平天国的首相杨秀清阁下亲切会晤。
他们得到的回复是:第一,擅用照会,太不懂礼貌了。应该跪具禀呈,方合投诚之礼。第二,尔等不识天情,天下没有尔国彼国之分。太平天国是天朝上国,天王乃太下共主,万国来朝,四海向化。第三,天下一家,万国一体,念尔等忠顺,故特许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来时必需备办奇珍宝物等。布嘉南看到这等〃语气和体裁都极怪异〃的回复,傻了。于是给太平王回复说:复照所用语句太蒙昧,本军门太诧异;对于俺们的公使在船上等着约见却并未提及,其他语言,也尽非友谊之语,并无尊重我国之辞。I服了You,咱们的外交暂时停止吧。
虽然宣布不再与太平天国外交,但是麦莲一行的收获还是不小的。因为其他随员在这期间四处游走,收获了不少情报,要点有:第一,太平军的大多数,即使是官员也都是大老粗,几乎不接受道德和人格规范的约束。军队也不过是一群没有经过训练的游手好闲的乌合之众,唯恐天下不乱。第二,在防御工事里的军队是很滑稽可笑的,是很难想象的。一群穿着杂色衣服的成年人和半成年的孩子,占据了靠近江面的所有炮台。第三,这些当权的王和他们的兄弟是完全无知的,但是,他们宣布对全世界的统治却是很不含糊的。
麦莲回到上海后,综合大家的考察情报,向国内报告说:第一,太平天国不信仰也不了解真正的基督教。第二,太平天国完全由无知和不文明的人组成,他们配不上文明世界的尊敬。第三,跟太平天国平等外交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同意美国是它的属国,美国部长是天王的部长,美国人民是天王的臣民。第四,太平天国与清政府谁胜谁败,目前不能作出判断,我们还是中立吧。如果太平王成功,我们就在通商口岸通过影响改正他们在信仰上的错误;如果清帝国成功,我们就克服贸易与商业的障碍,让中国自由开放。美国一听,这政策不错,左右都有希望,那就中立吧。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46节:外国听说拜上帝教,乐了(4)
(四)俄国方面。如果说英法美曾经对太平天国存过希望经过一番考察之后才转而失望的话,那么沙俄在这方面与众不同,显示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一听说太平起事,俄国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就给国内汇报,提出:中国的内乱,可能导致清政府向我们求助,那么我会根据咱们一贯支持合法政府的传统给予他们答复。结果清政府根本没有向沙俄求援的意思,这让他很没趣,于是他向政府建议:由沙皇出面给清朝皇帝致信,表示乐于援助的意思。后来根据形势的发展,他总结出如下计划:第一,设法让中国皇帝向咱求援,咱可以出兵协助;第二,俄国武装保护清政府,交换条件是在满洲设立贸易机构;第三,中国政权若发生变动,那么我们不容许新政权把权力扩张到蒙古;蒙古如果想加入俄国,那咱没有理由不同意居民百姓的要求;第四,与中国的新政权建立友好关系,一切港口对我们开放。
政府对其计划的反馈是:第一,指示在北京的东正教传教士团坚持下去,准备和新政权打交道。如果有生命危险的话,才可以撤离。第二,派海军少将普提雅廷到中国沿海随机活动,不管新政权旧政权,哪怕是地方政权,都可以与之建立联系,并且争取与其他列强平等的对华海上贸易权益。
天京政权的性质与素质,注定了西方列强在了解它之后会离它越来越远,离清政府反而近了些。就连洪秀全曾经的老师罗孝全,过后也发现这学生不是个东西了……1860年,罗孝全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到了南京,见到了自己的学生。
学生封他高官厚爵,更慷慨的是,一下子给他分配仨老婆。老师的目标当然不是中国式男人的理想生活……妻妾成群,而是想把完整的耶稣真理传布给学生,然后两人合作再传给全体中国百姓。问题是这学生不但是个修正主义者……把上帝修得跟中国的玉皇大帝似的,还是个忽悠主义者……挂羊头卖狗肉,借上帝的幌子,做中国的皇帝梦呢。
于是,1862年,罗孝全偷偷跑离了南京。他对他学生的评价变成了这样的:〃事实上,我认为他疯了,尤其是在宗教事务上,而且我也怀疑他对事情是否有健全的理智……我认为他们不具备任何有条理的政府,他们也不懂怎样让政府正常运作。〃①
当然,清政府比上天京政府,也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但是清政府长期科举,读了二百年书了,政府好歹是由读书人组成的;天京政府靠造反起家,除了洪秀全那种连秀才都考不上的半吊子读书人之外,更多的是烧炭工……一字不识的人。所以西方最后选择清政府一点也不奇怪,选择太平政府倒是奇怪了。这对清政府来讲,是好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清政府的日子会好过些。因为,清政府在执行条约方面的折扣精神一直激怒着西方。按照美国学者丹涅特的分析,1853年太平天国处于第一次胜利高潮的时候,列强和中国政府的关系却临近一个危急点,具体来讲,外国人有如下不满:
→虹→桥→书→吧→。
第47节:外国听说拜上帝教,乐了(5)
第一,商业社团,特别是英国商业社团,对于条约中的商业权益始终不满意。香港,作为一个商业中心来说,成败一直是无关宏旨的。厦门、福州和宁波则已经令人失望。一般的情绪是,非将中国完全开放通商,则不会令人满意。
第二,争取鸦片贸易合法化的失败,正激怒着从事该项贸易的人们,尽管贸易为中国官员公开放纵,但他们却蒙受走私贩的恶名。
第三,中国人一向擅长于在泥守条约文字之下,把其中很多关于贸易和外交往来的规定,弄得形同虚设。广州城依旧深仇似海,它的城门紧闭,行动无礼,它的总督,也就是负责经办帝国外交的那位总督叶名琛,外国公使依然连面都见不到。
第四,1850年即位的新皇帝的时代,是看得出以公然排外的情绪为特征的。
第五,中国政府对于因违犯条约以及因缺乏那些业经许给外国人的保护而产生的种种要求,已经表示出规避解决的意向。①
看来,从五口通商到现在,十年的时间内,外国人已积累了一肚子的怨气。现在,他们要井喷了。他们一边去南京考察太平天国,一边根据条约规定提出了修约要求。对清政府来讲,既要对付太平叛乱,还得应付外国捣乱,屋漏偏逢连阴雨,祸不单行哪!
§虹§桥§书§吧§BOOK。
第48节:1854年:英国带头要修约(1)
3.1854年:英国带头要修约
前面说过,广州反入城的胜利引起了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暴怒,准备再揍大清一顿,但是巴麦尊下台了。继任外相们由于中近东的国际局势,无力继承巴麦尊的〃遗〃志,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放过大清,他们有自己的日程表。1853年,英国外相克拉兰敦(Clarendon)给驻华公使文翰发出训令,要求文翰为1854年的修约作出准备。所谓的修约,中英《南京条约》及中英《虎门条约》里都没有任何相关条文,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里都明文规定,也就是12年后修约。援引中英《虎门条约》里所谓的片面最惠国待遇,英国认定自己也具有了美、法的修约权。中英《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那么这就意味着,1854年,英国人就可以修约了。
为了给自己的修约壮大声威,英国向法、美、俄等国发出了相关照会。对此反应比较积极的是法国,指示其驻华公使布尔布隆,法国在远东的海军力量须加强,在外交上须效仿英国。美国的反应比较稳重,表示,总统对英国的建议深表赞许,但是美国政府希望尊重条约规定,对中国内战遵守不干涉政策。沙俄在远东的兵力不足,仅做了一些友善的言辞与笼统的保证。
虽然法美俄对英国的修约没有异议,但是文翰并不同意克拉兰敦的训令。他认为,现在与清政府修约,绝对不是一个好时机:第一,要修约的话,清政府要求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求我们帮它平叛。第二,叛党要是势力大张,甚至取代了清政府,我们就会把自己弄到一个不方便的位置上。文翰的意见当然有可取之处,因为那个时候,太平军刚刚打进天京,腐败才刚刚开始,内乱也还没有发展到高潮,其比清政府还要邪恶的本质,尚未被外国人看清,所以,当时还看不出清政府有什么不灭的理由和太平军有什么失败的必然。于是,修约计划搁置。
1854年2月,克拉兰敦给新任驻华公使包令下达了新的训令,主要意思还是修约,重要精神如下:
第一,争取中国沿海及内地全部开放。
第二,如果达不到第一条,那么至少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的各城以及浙江省沿海各大城。
第三,鸦片贸易合法化。
第四,外国进出口货物,不得征收内地税或子口税。
第五,有效取缔中国沿海海盗行为。
第六,如果可能,制定中国劳工移民法。
第七,争取英国公使正大光明地驻京。
第八,如果第七条达不到,那么,至少保证英国政府代表与中国政要间公文来往的畅通无阻和英国政府代表与所在地省份的中国巡抚之间的随时会晤。
第九,未来所定一切条约,应以英文本为准。
英国绝对是光棍娶媳妇儿……想得太美了。当然还有比英政府想得更美的,这就是新任驻华公使包令。包令,法学博士,边沁的得意门生。
如何评价边沁呢?这么说吧,从三皇五帝到大清,中国所有的哲学家、法律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到一块儿,也不如英国的一个边沁对增进人类甚至动物的幸福与权益更具作用!包令虽然赛不过老师,但在做驻华公使的二十年前,已在学界赫赫有名了!只不过,他与老师玩的那套,跟中国玩的截然不同。其不同,略相当于西方普世价值与中国三纲五常之间的距离……一方越活越像人,一方越活越不像人!
包令于1848年底谋得广州领事职位,按照耆英与英方的约定,1849年4月,英人就可以入城了,所以这个傻帽梦想着,他一到广州,就能成为两广总督衙门最尊贵的客人,成为进入广州的第一洋人呢。为此,上任前的他甚至向英国政府申请进入广州的经费补助,这样他好大摇大摆、大讲排场地进入广州。这个傻帽想不到,1849年他到任后,迎接他的不是两广总督的欢迎而是广东民众声势浩大的反入城斗争。
时间到了1852年,驻华公使文翰回英度假,包令代理公使职务,于是他向英国政府建议,由他来促使中国政府执行1847年的进城协定。政府没有批准他的建议。由于和外相克拉兰敦私交不错,所以包令先是被加封为爵士,后被任命为驻华公使取代了文翰。做了驻华公使的包令,面对的是新任两广总督叶名琛。
叶名琛,湖北汉阳人。据说诗文方面才气纵横,年少时就是美少男作家了。1835年中进士。从1846年做广东布政使,1847年做广东巡抚,1852年署理两广总督,到1853年实授两广总督,再到1858年被英军所囚,1859年客死印度,十几年的光阴,除了传统封疆大吏的政绩军功(叶名琛做传统官员,堪称能吏了。估计不弱于林则徐。军功方面,先是镇压了太平天国的广东支部凌十八义军,后是镇压了广东天地会的红巾大起义),其最大的兼职,就是跟外国人打交道了。
。▲虹桥▲书吧▲
第49节:1854年:英国带头要修约(2)
以我们马后炮的眼光看,从林则徐开始,不管是做钦差还是做两广总督,只要是办夷务的,没有一个能有好下场。徐广缙之前因为反入城受到了最高当局的大力表扬,但是广西的太平军一起事,广东的太平军支流也跟着起事,他这个两广总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他从广东打到广西,忙得团团转,成千上万地屠杀义军。1852年7月,咸丰又赏他一个太子太保衔。估计是干得太好了,9月份,皇帝下旨,着徐广缙以钦差大臣身份署理两湖总督,命他赶到湖南阻挡太平军去。问题是他刚赶到湖南,武昌就失守了。1853年初,徐广缙迎来的是革职拿问兼抄家。中间有人控告他,但控告什么也说不清楚,最后被咸丰提溜出来任四五品的小官给人委差去了。1858年,62岁的老头中风了,告假回家。如果不是因为这个,他后面的夷务照样玩不转,搞下去的唯一结果仍是把自己搞臭。乘搞臭之前先被皇帝踢出了局,对老徐来讲只能是好事。
叶名琛取而代之继任两广总督,原先的巡抚位置则给了柏贵。这一对活宝,一个对外态度强硬,一个对外和平妥协,历史的祭台上,却是一样的臭名声。叶名琛当然不知道,知道的话,他该学人家耆英了,运动运动,躲开这个是非之地。问题是,前面反入城的胜利,会让最高政局产生一种误解:老叶,人才啊!既然是人才,就只能在广州死扛着了。苦命教练咸丰更是把叶名琛当作自己阻挡外国的最佳守门员了。因为自1844年起,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