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时代的历史人物-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ァ⑸蕉锩疚薹ū鄙稀K幕耙舾章洌嘶�###、广西才子马君武伸手就是一巴掌,打得他左眼流血不止。马动手兼动口,大骂宋教仁是在给袁世凯作说客,想出卖南京,出卖革命者。
  宋教仁第二次当众挨打,系孙中山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的唐群英所为。唐群英,湖南衡山县人,其夫家与秋瑾的夫家有亲戚关系,因此,唐得以和秋瑾相识。1904年,寡居在娘家的唐群英听说秋瑾已去日本留学,便也乘船东渡。她是同盟会中第一个女会员。
  作为一名女性,唐群英在进行革命活动时,将相当多的注意力放在争取妇女权益问题上。1912年2月,她联络湖南的女国民会、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团体,先后五次向孙中山和临时参议院上书请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订明“男女一律平等,均有选举权”的条款;4月,她发起成立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并亲自起草了“实行男女权利平等”、“实行普及女子教育”、“实行一夫一妇制度”等十一条政纲。她还通过办报刊、演讲等宣传男女平等、妇女解放。
  同盟会是吸收女党员的,但是,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时,一则由于以英国宪政为榜样(当时英国妇女没有参政),二则由于不少男会员还存有封建思想残余,所以,在国民党###章中,规定不接收女党员。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宋教仁:醉心“政党内阁”(3)
这一规定让唐群英不能接受。1912年8月25日,由同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在北京虎坊桥湖广会馆召开成立大会,有一项议程是宣布###章,宣布一条,说明一条。当说到###章中规定不吸收女党员时,坐在台下的唐群英冲上主席台,揪住主持改组工作的宋教仁,结结实实地打了宋一记耳光。
  挨马君武的巴掌时,宋教仁还想还手;挨唐群英的耳光时,宋教仁只好捂着面颊退避。
  惨遭暗杀
  1912年秋天宋教仁联合五党组成国民党时,熟悉他的人都说他“脑筋明细,手段灵敏”,袁世凯所支持的共和党无法与他匹敌。他主张责任内阁、政党内阁,他认为“以前是旧的破坏的时期;现在,是新的建设时期。以前,对于敌人,是拿出铁血的精神,同他们奋斗。现在,对于敌党,是拿出政治的见解,同他们奋斗”,在政治上表现出倔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又有极强的活动能力和丰富的宪政知识。谭人凤一语道破,“国民党中人物,袁之最忌者惟宋教仁”。
  面对这样一个人物,袁世凯岂能无动于衷。在宋教仁辞去农林总长后,“袁极力牢笼,饵以官,不受;啖以金,不受。日奔走于各政党间,发表政见,冀以政治策略,为有次序之进行,改革一切弊政,一时声望大哗。”(《谭人凤集》)先是袁世凯有意让他出任总理,刘揆一、范源濂等出面力劝。孙中山、黄兴、唐绍仪等也劝他就任。但他坚持政党内阁的主张,所以坚辞不就。
  袁世凯送他西装,连尺码都非常准确,还送他交通银行五十万元的支票一本,请他自由支用,但宋教仁只略取少许(二三百元),离京南下前夕即让赵秉钧交还袁,留信一封表示谢意:“绨袍之赠,感铭肺腑。长者之赐,仁何敢辞。但惠赠五十万元,实不敢受。仁退居林下,耕读自娱,有钱亦无用处。原票奉璧,伏祈鉴原。”
  这就是宋教仁,虽然谭人凤说他“英而不雄”,但他是一个有自己的政治人格、有操守的人,袁世凯的金钱无法收买他。他是个有热烈理想的政治家,不是为了追求高官厚禄。他是个“崭新的人”,“非一般政治人物可比”,袁世凯那一套制人术因此在他这里失去了作用。袁的心中杀宋之意这才萌生。
  当北京第一次国会举行选举时,国民党在众议院和参议院所得的议席占了绝对的多数。年轻有为的政治家宋教仁坚持中华民国的法制,又不为袁世凯所诱,他奔赴长江流域各省进行宣传,为成立“政党内阁”积极准备舆论,从而遭到了袁世凯的嫉恨。1913年3月20日,在袁世凯授意下,赵秉钧、洪述祖派遣特务武士英在上海沪宁车站枪杀了正要北返的宋教仁,发生了震动全国的“宋案”。
  对于因“宋案”而引发的“二次革命”,吴玉章也有如下的记述:
  1912年底,国会选举开始。宋教仁到处演说,俨然像西方“民主国家”的竞选一样。后来选举“胜利”了,宋教仁更得意忘形,到处发表他的政见。正当宋教仁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时候,袁世凯已经为他挖好了陷阱。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车站被刺。他临死仍希望总统“开诚布公”,竟然还不明白就是这位总统要了他的性命。
  宋教仁被刺后,革命党人的幻想破灭了,他们被迫于仓促之中起来和袁世凯斗争。
  现在不少人指责宋教仁是个“议会迷”,陶醉于西方那一套议会民主、多党选举制度,不了解中国国情等,但是宋教仁为探索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理想、他的精神、他的人格追求永远不能被亵渎,他对中国宪政民主的贡献永远不能被抹杀。在1913年春天的中国,几乎所有有良心的中国人都曾为宋教仁之死感到痛苦和不安,尽管他们的政治观点千差万别、形形色色,却都认为宋教仁是一个矢志于民主事业、有能力调和南北的政治家。他在民初的政坛上是个独一无二的人物,是不可替代的。这一点,也许是人们和袁世凯唯一的共识。
  宋教仁只活了三十二岁,但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支持民主,还是反对民主的人,都绕不开宋教仁这个名字。他在20世纪初那个昙花一现的瞬间所掀起的民主旋风,至今仍是中国民主宪政史上一道最壮丽的风景线。宋教仁的话题是有关中国民主化的一个聚焦,袁世凯暗杀宋教仁是中国民主化步履艰难、充满痛苦、血腥的开端,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个标志。在某种意义上,袁世凯和宋教仁也成了中国的象征,袁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专制势力,宋教仁代表的是中国近代以来对以民主、人权为核心的人类主流文明的追求。
  1924年6月在上海闸北群地百余亩建成宋公园,葬宋于园内,墓呈半球形,墓前立有“宋教仁先生之墓”的石碑。墓顶塑一展翅雄鹰,象征先烈革命的凌云之志,墓地中还立有宋教仁先生石雕像,四周遍植龙柏,绿树成荫,庄严肃穆。
  宋教仁的被刺,无论什么人都知道它的政治背景如何。袁世凯为掩盖天下耳目,故意装模作样地说要“穷究”和“严办”,很快真相就大白了。原来指使行凶的是国务院官员洪述祖,而指使洪的又是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秉钧。谁都知道,赵秉钧是袁世凯手下的特务头子,因此毫无疑问,指使赵秉钧的就是袁世凯自己。袁世凯的阴谋被揭露出来了。于是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不经参议院通过就违法向帝国主义大举借款,扩充军队,准备用武力来彻底消灭南方各省的革命力量。
  1913年4月,袁世凯与英、法、德、日、俄五个帝国主义国家所组成的银行团签订了2500万镑的“善后”大借款。同时,他命令段芝贵、冯国璋率师南下,准备以段芝贵所率李纯等部进攻江西;以冯国璋、张勋两部进攻南京;此外,并以郑汝成、汤芗铭率领海军协助作战。他于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便在6月间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反对借款、抗拒中央,下令免掉这三个国民党人的都督职务。随后至7月间,他又发布“###令”,向国民党人所率领的军队大举进攻。
  孙中山闻说“宋案”后,也决计兴兵###袁世凯。7月12日,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组织讨袁军。接着,15日,黄兴在南京强迫苏督程德宣布独立,响应江西讨袁。
  ——由此,也就说明当初孙中山向袁世凯表示“支持袁当十年总统”之语,以及“不再厕身政界”之说,只不过是虚与委蛇的故事而已。
  但是,正因为袁世凯信以为真,才得以胆大妄为、肆无忌惮。
  新兴的政党政治,不应该是三国时代的曹、刘、孙的政治谋略。不过,有一点尤须说清楚,权谋政治对中国的政党政治永远是个互设互动的政治陷阱。
  中国共和的总统制政治,就在宋教仁这一惨案下流产了,随之而来的是共和政治的危机。
   。 想看书来

宋嘉树:接近基督的大商家(1)
宋嘉树有着早年海外拓荒的冒险经历,并接受过十余年的神学熏陶。回国后的宋嘉树不仅从传教士转变为巨商,又从巨商转而从政,由于他的亦商亦政,居然为宋家王朝奠定了功不可没的伟绩。
  《圣经》是关于神耶和华和神子耶稣基督的书。洪秀全靠信奉《圣经》,建立了太平天国;宋耀如靠信奉《圣经》,建立了书商的王国;蒋介石信奉《圣经》,得到了宋家王朝的支持。
  从学徒到使徒
  宋嘉树,字耀如,又名宋查理(CharlesVonesSoony),宋嘉树原本不姓宋,而姓韩,叫韩教准。韩家原住河南相州的安阳,早在南宋时期,为避中原战乱而南迁海南岛,定居于文昌锦山。所繁衍的后代,清代时居住在罗豆市圯乌坡村,后移居昌洒区古路园村。宋耀如的父亲名叫韩鸿翼,宋耀如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
  1872年夏天,宋嘉树和哥哥韩政准离开了家乡,远渡重洋,投靠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上的一个远房亲戚,在他的店里当学徒,度过了一段平淡无奇的学徒生涯。然而年少的宋嘉树雄心勃勃,偷偷地出走,被“加勒廷”号缉私船船长埃里·加布里埃尔森收留。在北卡罗纳州,宋嘉树又被罗杰·穆尔上校看中,被介绍给托马斯·佩奇·里考德牧师,他高兴地皈依了基督教。不久,被送进杜克大学圣学院学习,一年后转到万德毕尔特大学神学院学习。1885年5月宋嘉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毕业后的宋嘉树想做个保罗与彼得似的人物(保罗与彼得是早期基督教传播中的两个关键人物,来自加利利的渔民彼得的为人和他的传道一般低调,个性强悍的保罗则以其独特的灵活风格,在基督教教义的解释和广泛传播上立下了汗马功劳——笔者注)。
  宋嘉树如愿以偿。同年秋,他以牧师的身份回到中国传教。在上海,或在自己家中,或在教会里宣讲圣经,并且印一小册子。宋嘉树的口才并不怎么样,但他讲的圣经故事很能令人全神贯注。
  大量印刷《圣经》
  1888年,宋嘉树以耀如的名字出现。宋耀如开始大量印刷《圣经》,当时的宗教书刊,大都由国外印刷后运到中国销售,不但价格昂贵,一般人无法承受,而且这些书都是英文,大部分人看不懂。宋耀如抓住这个缺口,当了一阵子批发商后,大胆地办了一个印刷厂,用中国生产的便宜纸张,雇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在中国印刷宗教书刊。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对他的宗教事业和反清事业都是一个很好的帮助。从宗教方面看,由于把《圣经》等书翻译成了上海地区的方言,这样,即便是纱厂女工、码头装卸工,或是种田农民,都可以读得懂,扩大了宗教的传播范围,同时,也使印刷数量猛增;从反清事业方面看,可为其筹措资金,支援反清活动。
  印刷厂在宋耀如的经营之下,井井有条,没过多久,一家亏损的面粉厂也划到宋耀如的名下。作为一个实业家,宋耀如在上海滩崭露头角了。
  1892年,出于种种原因,宋耀如辞去神职,专心经营工商业,成为一名实业家。他创建了华美印书馆,与美国圣经协会订立合同,出版《圣经》中文版。因经营有方,他很快成为有影响的出版商,再加上良好的外语功底和掌握的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他如虎添翼,后来又涉足面粉和重型机器等行业,把外国的机器输入上海并与人合办面粉厂,成为上海滩最早的买办之一。
  从此,宋耀如开始发迹,逐步成为百万富翁,开创了宋氏家族的基业,成为宋氏家族第一人。
  虽然辞去了神职,但宋耀如仍然是一个全心奉献而极为活跃的基督徒。他在商业上的成就虽然与宗教信仰的追求没有直接的关联,却促使他成为上海卫理公会教友中杰出而有影响力的领袖。在往后的日子中,他联合中国籍的一些传教士和基督徒创办了中国的基督教青年会,与上海美国圣经公会维持密切关系,并且以经费大力支援卫理公会的活动。夫人倪桂珍在上海也以从事教会活动而出名,他们家成为过往的外籍传教士的聚会之所。
  支持孙中山革命
  除了传教士与商人的身份外,宋耀如还是一个革命者。1894年,宋耀如结识了孙中山,并成为他的追随者,在孙中山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宋耀如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积极支持者和参与者。

宋嘉树:接近基督的大商家(2)
宋耀如和孙中山一见如故。二人都是广东人,同是三合会成员,又都在国外受过教育,且还都是基督徒,他们俩都曾想以医行天下,又都有宏大的抱负,相同的信仰,相同的理念,把他们联系在一起。
  推翻清廷,光复河山,是孙中山等革命者的首要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要的是发动群众,组织民众,成立革命团体,为革命大造舆论。孙中山为他的革命团体起的名字为兴中会,意为振兴中华。
  宋耀如将其在进口机器业务中赚的一大笔钱拿了出来,作为捐献给兴中会的第一笔经费。此后,他一直在经济上和精神上支持兴中会。
  刚回国之际,宋耀如的日子很清苦。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宋耀如结识了他后来的夫人倪桂珍,这使他的生活又有了一次转机。
  宋耀如与倪桂珍是通过朋友牛尚周介绍认识的。倪桂珍,浙江省余姚县人,出身于士大夫家庭,贤淑而有教养。据传,倪家祖上娶了明代大学士徐光启的女儿,因而倪家人都与徐光启一样,世世代代信奉天主教,到了倪桂珍父亲倪韫山时又改信基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