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兰子用食指轻触自己的脸颊,神情略带着痛苦,“修培亚先生,那正是犯人的计谋。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杀人前的准备。事实上,也确实没有人逃出这座城堡。”
筱原摄影记者用手指着记事本,“兰子。艾斯纳会计师曾喃喃地说过‘楼梯怪怪的’、‘奇怪’之类的话。当然,楼梯应该就是城里的楼梯,但到底是哪里奇怪呢?由于他也遭到杀害,因此理由更不得而知。”
“楼梯……”兰子闭上眼,小声地说,“对呀,这也是一条重要的线索。说不定这和隐藏在城里的秘密……构造上的秘密……有关。”
“接下来,就是建筑师谢拉在‘狼之密道’被杀害。凶器是相当古老的石弓。当时约翰·杰因哈姆也下落不明,后来才找到被已被分尸的他。这起事件发生后,当晚,艾斯纳会计师和领队福登就被毒杀了。第二天早上,也在厨房的水瓮里发现女佣汉妮的尸体……”筱原摄影记者等着兰子说话,但是她却只是静静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从费拉古德教授在武器房被杀害那部分起,雷瑟的叙述就怪怪的。”他舔了舔嘴唇,“老实说,我不太相信雷瑟说有个穿着盔甲的幽灵骑士,挥舞着战斧袭击他们。而且,那个亡灵在犯下暴行后,竟然也从密室——雷瑟亲眼看着的房间——突然消失了。我想,雷瑟可能因为愈来愈无法承受恐惧,所以产生幻觉。他的记忆其实是一场虚构的经历。”
筱原摄影记者把视线投向席拉哈院长。院长臃肿的身体在椅子上摇晃,表示赞同,“对啊,我也是这么诊断。因为雷瑟的故事从中间开始,就不断提到他一直服用吉普赛老婆婆给他的药。”
“之后,女演员莫妮卡的尸体以上吊的方式,垂挂在大厅的吊灯上。她之前就失踪了,而费拉古德教授则是在大家拼命找莫妮卡时遇害的。”兰子在暖炉前左右踱步,“莫妮卡的胸口插着一把很粗的剑。还有,为了盛接从尸体上滴下的血液,凶手在她脚下还放了一个大型的金属器皿。凶手究竟为什么要刻意这么做呢?”
当然,我们也不知道。这种残酷的手法,任谁都无法理解。鲁登多夫主任摆出一副不知情的样子,继续吞云吐雾。兰子之所以会特别提到这件事,一定是她有什么想法。我如此坚信。
兰子补充道:“被分尸的约翰·杰因哈姆,尸体是在布洛克警官被杀后,从宴会厅的大时钟滚落出来,对吧?”
筱原摄影记者点点头,“之后,故事就渐入佳境。雷瑟的女友珍妮则在塔上被穿着盔甲的亡灵杀害,而他也失去了一只手臂。从这里开始,雷瑟的意识就呈现混乱不清的状态,记忆也变得模糊,只记得有像地狱一般的怪异场景。最后,他变成人狼,逃离追赶他的人,然后纵深跳入深深的溪谷中。如果这些都是真的,所以顺着冰冷的河川往下漂流的雷瑟,才奄奄一息地出现在有人迹的地方。”
兰子在窗户对面那面墙上挂着的孟克复制画前停下脚步,然后将十指在胸前交错,“谢谢你,筱原先生。这样一来,等于把发生在银狼城的杀人惨剧的概略,都交代清楚了。”接着,她对鲁登多夫主任微微一笑,他却故意抬起头看着天花板,吸了一口烟。“那么,鲁登多夫主任,你有什么要先说的吗?”
鲁登多夫主任把放下原本交叉的双脚,身子往前倾,慢条斯理地在桌上的烟灰缸里揉熄香烟。接着,他让单边眼镜在天花板的照明下发亮,嘴角露出一个残忍的笑容,“不,现在没有,二阶堂小姐,我要等你全部讲完才说。”
3
兰子优雅地鞠躬后,立刻将视线从鲁登多夫主任身上转移到大家身上。其实兰子很讨厌别人命令她,因此刚刚的鞠躬就像蜡做出的东西一样虚假,完全不是出自真心。
兰子轻巧地绕了我们所坐的沙发一圈,再回到我们前方,“那么,让各位久等了,我现在就为各位说明德国警方认为汉妮·修蓓尔是犯人的理由。证明她就是犯人的证据——特别是有关她的犯罪动机——我们可以在雷瑟的口述记录中找到一些线索。波昂警察也着眼于此,将她视为嫌疑犯,甚至还到科隆进行搜查。”
筱原摄影记者满脸讶异,摸了摸眼镜,“所以,你认为汉妮并没有死亡,事实上,她还活着。她躲在城里的某处,把宾客一个接着一个杀掉?”
“是的。”
“那大水瓮里的尸体又是谁?”
“别忘了,沉在大水瓮里的尸体是没有头颅。犯人将头颅切下后,便带走头颅,因此,我们无法从脸来判断这具尸体就是她。雷瑟是根据那具尸体手上戴的白金戒指判断她就是汉妮。(德国篇:三七八页)”
“原来如此。”修培亚老先生加强语气地说,“如果是戒指,那很容易替换。也就是说,犯人可以把自己的戒指戴在某具尸体的手上,把那具尸体伪装成自己。在古城那样封闭的空间里,是无法仰赖警方的血液鉴定、指纹比对及死亡时间推定等科学力量。换言之,当时实在很难判断尸体的身份以及犯罪手法。”
兰子满意地点点头,“当然,凶手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才选择那种偏僻的地方为杀人的舞台。”
“可是,兰子,就算汉妮是犯人,那些命案真的全都是她独力犯下的吗?以一介弱女子之身?”筱原摄影记者问。
兰子再度在暖炉前来回踱步,“你指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筱原先生。我本来打算在接下来的讨论中阐明这一点。事实上,汉妮应该有共犯,光从要把杰因哈姆的尸体从‘狼之密道’搬回城里,就不难发现这起命案应该是由多名共犯所犯下。雷瑟的口述记录里也提到相同的推论。(德国篇:三八三页)”
“啊,我想起来了。那共犯到底是谁呢?”
“其实,汉妮的共犯和她的来历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她到底是什么人?我们先把已知的资料列举出来。
◎汉妮·修蓓尔是银狼城里的女佣,三十三岁,但看起来很年轻。她很喜欢说话,不仅是外表,就连行为举止都有点小孩子气。
◎关于她的容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脸上的雀斑,然而雀斑是可以利用化妆化出来,因此那说不定是让人以为她没有化妆的伎俩。
◎费拉古德教授指出她的德文带有波兰口音。
◎她说她的双亲是波兰人,她是在科隆出生。父母双亡后,十六岁起就开始当女佣来糊口。
此外,她离过一次婚。
◎她有四个兄弟姊妹,最小的哥哥在科隆工作(德国篇:一二七页)。
以上就是我们所知有关汉妮的资料了。”
“我记得汉妮的双亲应该是在战争中过世的吧?”修培亚老先生说。
“是的。”兰子温柔地点点头,“据说她的母亲是在避难时因病去世,而父亲则是在犹太女子集中营工作,后来被俄国人杀死了——这一点,其实就是最重要的关键。”
“关键?为什么?”
“当然是与她的犯罪动机有关。为了确实理解那座古城中所发生的古怪、难以理解的事件全貌,我们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促使犯人进行犯罪的那股冲动上。”
“汉妮的父亲是被俄国人杀死的,这就是原因吗?可是银狼城里没有人是俄国人。”
兰子在脸前竖起一根食指,然后环视大家,“重要的是,为什么旅行团会被关在那座古城里,甚至还被杀光呢?遇害的并不是一、两个人,而是所有人。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把所有人赶尽杀绝,是否就丧失这件犯罪本身的意义呢?我的心中不禁涌起这种可怕的念头。
“事实上,为了说明这起前所未见的犯罪动机,我们必须从别的观点探讨。接下来的说明可能会跳跃得有点快。在银狼城遇害的人们其实有一个共通点,请问,各位都注意到了吗?”
“没有。”筱原摄影记者仿佛被攻击到弱点似地吓得直摇头。
“我也不知道。”席拉哈院长也简短地低声说。
修培亚老先生则以严肃的表情回应,“兰子,雷瑟的故事里提到,当时还幸存的人也曾拼命地想找出他们会遇到这种事情的理由,甚至还做出一张名单。但是,最后还是没有找到答案。”
“是啊。”兰子简短地说。然后,她眯起那双美丽的眼睛,“请容许我把话题从现实世界转移到虚构世界。一下子就好。因为这样会比较容易理解我之后说的话。
“喜欢推理小说的人应该都知道,在推理小说的世界里,有一种叫做‘失落的环节’的构思。这是指在连演杀人案中遇害的人们,也就是被害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共通点。但是直到故事尾声,在大侦探看穿它之前,所有的人——特别是读者——都不会知道那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犯人为什么非把那些人全部杀光不可。这种以动机为着眼点的故事都是一样。
“为了让这种构思成功,就必须将被害者的共通点,也就是解开杀人动机之谜的关键,以及能够导出答案的线索,巧妙地隐藏在故事情节中。因此,虽然这种构思本身相当有趣,但是成功的作品却不多。
“以‘失落的环节’为主题的著名作品有约翰·罗德的《普雷德街杀人事件》、阿加莎·克莉丝蒂的《ABC杀人事件》,以及昆恩的《多尾猫》等等。然而,这些作品究竟值不值得称为这类型的佳作,还有待商榷。
“在《普雷德街杀人事件》中,一开始先描述某个法庭的场景。而在故事中接连遇害的人,就是当初出庭的人。也就是说,这些被害者的共通点,对读者来说根本就不是秘密。
“《多尾猫》中联系被害者之间的因素,到故事结尾都没有提及。直到作者将线索提供给侦探后,读者才明白。换言之,在那之前,读者是绝对不可能发现真相。这种手法对向来强调公平竞争的昆恩来说,实在是粗糙至极。
“而《ABC杀人事件》的确能够细细玩味克莉丝蒂独创的构思。然而,事实上这部作品的价值是在‘操作手法’,而非‘失落的环节’。我认为,‘失落的环节’必须与必然性的连续杀人有密切关系。所谓的‘连续杀人’,在性质上也必须带有‘大量杀人’这一特色。在这一情况下,只要将着眼点关注在犯人的谎言和圈套,就能够理解为什么除了‘隐藏动机’之外,还有‘隐藏方法’这个手段。”
补充一点,以“失落的环节”为主题的作品,其后还有威廉·迪安德烈亚的《连续凶杀》以及岛田庄司的《火刑都市》等名作,而这些作品充分补足兰子的不满。
“兰子,最后的部分到底是指什么?可以请你具体地说明吗?”筱原摄影师仿佛吓了一跳地问。
兰子直视着筱原摄影记者,“所谓的‘隐藏动机’,是指隐藏杀人的共同动机。而‘隐藏方法’则是说在多起杀人案的多具尸体中,把作为原始目的的尸体给埋没起来。也就是说,由于犯人无法真的藏起尸体,所以便利用其他尸体混淆警方视听,借此隐藏某特定被害者的杀人动机。”
“这么说来,虽然杀了很多人,但其实并非每一个人都是凶手想杀的对象罗?”这点让筱原摄影记者大吃一惊。
兰子微微笑,“你说得没错。说不定凶手原本只想杀一个人呢!”
“怎么可能。”筱原摄影记者看着大家,仿佛想寻求认同,“犯人怎么可能会特地花那么大的工夫,做出如此可怕的事?”
“但是,在过去的犯罪者中,确实有很多这类例子。这么说吧,例如在著名的下毒案件中,大部分的犯人只是为了追求杀人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快乐和愉悦,并没有个别的杀人动机。却斯特顿也说过,为了隐藏一具尸体,就算引发一场造成大量死亡的战争来当作保护色,也不足为奇。”
“战争?”
“另外,还可以利用‘连续杀人’来当作犯罪的陷阱。换句话说,也就是借着接连不断杀人,而让之后的谋杀能进行得更容易。一起命案并不只是单纯的杀人,而是为了下一件谋杀准备,是下一件谋杀的一部分。具体地说,就是趁大家的注意力还在第一具尸体时,立刻进行另一件谋杀等诸如此类的做法。菲尔波兹的《红毛发的雷德梅茵家族》、昆恩的《埃及十字架之谜》以及范达因的《格林家杀人事件》等,都是著名的例子。”
至于日本这类作品则有鲇川哲也的《利乐庄事件》和《白色恐怖》、高木彬光的《刺青杀人事件》以及西村京太郎的《名侦探也不轻松》等,这些皆可谓此类作品的上乘之作。
修培亚老先生似乎再也忍不住了。他打断兰子的话,“兰子,推理小说就先谈到此。总而言之,你已经发现在银狼城遇害的所有人的共通点吧?”
“是的,您说得没错,修培亚先生。”
“那到底是什么呢?雷瑟或费拉古德教授制作的那份名单里,根本就没有最大公因数!这些人不论职业、年龄、住址、出生地、宗教、生日、星座、血型,不是全都毫无关联吗?”
“不,不是这样。确实有一个共通点。而且,那并不是细微的要素,也没有被隐藏住,更不是什么专门知识。它已经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答案。”兰子自信满满地回答。
“到底是什么呢?”修培亚老先生焦急地问。
“简单来说,答案就是保护色。由于它实在太理所当然了,所以大家在心理上会不自觉地将它忽略。也因为它太大了,所以无法全部纳入视线范围里。换句话说,当一颗黄色玻璃珠混入一堆黄色玻璃珠时,我们是很难区分它们的。”
“我不懂。兰子,你再说清楚一点好不好?”筱原摄影记者带着焦躁的语气,忍无可忍地要求。
“那么,我就回答你吧。我想各位一定会因为这个答案实在太单纯、太明显而感到意外。”
兰子说到这里时,大家还是一头雾水。室内的空气冰冷且紧绷,全都紧张地等待着兰子的答案。她紧接着说:“在那座古城遇害的被害者所拥有的共通点,就是——他们全都是德国人!”
第九章 德国进行的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