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之东陵遗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家宝藏之东陵遗珍-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里你们去过没有?”吕方问豆子和王进

  “我没有,我也没有!”两个人相继摇头

  “没去过也没关系,我们明天一起去,现在马上睡觉,明天的任务还很艰巨!”吕方提议大家马上去休息。

  212再次发动时,蒙东地区的阳光刚好打在右两点钟方向,四月底月五月初的坝上草原草茬子已经过脚面,但在高纬度的蒙古高原地区,冬天的气息尚能触及,早上的气温还是有点低,四个人吸了几个鼻子,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司机王进打着方向盘让212开上207国道,朝着北方疾行。

  当207在一个不知名的地点分岔时,王进也根据手上的地图把212开下公路,车头向东,继续开拔。

  此时的路面没有水泥沥青,也没有任何地标和路牌,车上加装了一个导航用的GPS,当车子转向时,GPS上的那个小箭头也同时离开了路面,还不时提醒王进“您已超速,”王司机不理GPS的机械性提示,踩着油门把车的开的风声水起。这里的地形比较平坦,是一片广阔的荒山戈壁,牧草并不繁茂,但是山体上三三两两的长着不少松树。荒山地势起伏不大,也有不少的牧民定居点点缀其间,中原的村庄叫法简明,不是什么村就是什么营,这里不然,全是一些不好记又特长的名字,都是由清代满蒙两族混编八旗翻译过来的。GPS现在不能导航,但是它可以用来指示方向,这一地区四个人都不熟悉,那就只能把车子当船来开,只要确定好方向,导航仪也能在没有道路提示的情况下把212带到指定的方向。

  拉着黄烟的212来了一个急刹侧滑,把车上的另外三个人差点从窗户口扔出去,王司机指了指前方,大家一起推门下车。

  车了停在了一个大断口跟前,四人走近时又看到了内蒙草原上的美景:眼前一个瓦蓝瓦蓝的大水泡子,泡子的四周长有过人高的芦苇荡,风吹过湖面,岸边苇丛沙沙做响,湖面上水波荡漾,一群一群的小野鸭子也随着水波起起伏伏,还有众多水鸟也在湖面游荡,空中还有更多飞鸟在鸣叫飞翔,四个人的出现,让几只特别注目的大天鹅“刚刚”的吼叫着从最边的芦苇从中冲出去,呼扇着翅膀踩着水面加速冲向天空,腾空而起之后,在泡子的另一端又砸向水面,划起四道涟漪钻进对面的苇从,马上惊起了一小群不知名的小水鸟集体升空,叽喳乱叫,四下逃蹿~~~~~~~~~

  四个贪婪的注视着此处的美景,有些魂不守舍,在城市高楼丛林的紧张生活中难得体会到与自然如此接近的诱惑之感。

  “我们下去玩吧?”豆子提议

  “别,这种景色还是不要走近,它很安宁,现在很少有这样的景区了,让她多保持一些这样的美丽吧。”小米说

  “我们要来的就是这里呀?早晚得要下去的!”豆子说

  “我们好像来错地方了!我们要找的并不是这里!”吕方说

  “为什么?”王进问

  “大家来看!”吕方把大家聚集到212的发动机盖儿上,摊开地图,“大家看,图上的黑点附近曾经有个城市,这里虽然也有两个泡子,但是这个地区是一片严重风化过的山体结构,方园数十公里无遮无拦,风很大地面的土壤几乎站不住,没有土壤就不会有草场,没有草原也就没有食物,所以这里并不适合人类建造城镇定居,并且这里也没有任何人类曾经生活的历史遗迹,可能是当初所绘上羊皮上的地图误差太大,所以我们现在来的这个地方不对!”吕方分析

  “那对的地方会在哪?”王进问

  “可能是这里!”吕方指着更北一点的位置

  “这是哪?”小米问

  “这个地方不简单,同样有两个泡子,那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古城,就是元顺帝在流亡时所用的一个都城——应昌!”吕方说

  “宝藏为什么会埋在应昌呢,我知道在这附近还有一个都城,就是元代的上都,那个点也有可能指得是上都呀,那里可曾经是仅次于中都北京的全国第二行政中心哦?”豆子问

  “这个问题我也有想到过,但是元代是在1368年灭亡的,上都城却是在十年前的1358年就被元末的农民军攻克焚毁,所以在1368年元顺帝北逃时上都城已经荒废,他只在上都待了几个月就被迫转移到了应昌,而且在从地理位置上看,应昌相对上都而言更深入蒙古草原,比较安全,而上都则更靠近明朝的边境,危险系数更高!两地间虽然相差只有几十公里,但从地理位置上看应昌更能给蒙古人带来一些心灵上的安全之感”吕方说

  “常言道,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我认为元顺帝要么很懂这个道理,要么压根不懂。很懂就是说他也深知这一点,知道人们都懂常识时就会打破常规,但是他还是 “万变不离其踪”,就在人们认为不可能存放的位置存放宝物,或者他根本不懂,就在家门口挖坑藏宝!“豆子的解释

  “不管怎么样,先去当地看看情况,猜测只是推论,到了目地的就能知道结果了,咱上车!”吕方招呼大家上车

  “可是我还想再多看一会儿,这里多美的景色呀!我还没看够呢!”小米有点不想走

  “一会儿也有一样的景色,应昌那里是克什克腾旗的辖区,当地有“草原明珠”之称,景色不比这里逊色,好景色有得你看的!”豆子解释

  “真的,那咱走吧!你可不能骗我哦”小米心动了

  “走吧,我不会骗你的,呵呵!”豆子笑笑

  四人上车,离开黑风河自然保护区,驶向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湖景区。

  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西北部,这里有“蒙古缩影”之称,地理环境独特,处于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三端交汇之处,牧区草场肥沃水源充沛,元代时处于克旗的应昌路与翁牛特旗的大宁路还有辽宁的全宁路合称“塞北三城”,其中应昌路在大明洪武三年由元顺帝之子爱猷识理答腊在此称必力克图汗,拉开了持续264年的北元蒙古时代。

  北元时代并没有一个合理或是准确的定义,狭义上的北元自洪武元年起到明建文四年,共计三十五年,如从洪武三年爱猷识理答腊称汗始计,则再减少三年,但在此之后一直到公元1634年林丹汗逝世,额哲汗降清的两百多年时间里,吕方一概把它们叫做北元,因为此时的蒙古一直传有汗位,此时蒙古更像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代群雄割据,战乱频发,中国大大小小的国家总共出现近百个,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有的国家再强大再弱小也都是周天子的王土,同样的北元时代蒙古各部也是狼烟四起,但也全是蒙古可汗的天下,虽然当时的周天子和蒙古可汗都干得比较窝囊和狼狈。

  蒙古人在由成吉思汗统一之后即开始南征西讨大战,至元代迁都北京之时,蒙古铁骑不仅踏平了中原地区,也横打了整个亚欧大陆,蒙古人征战年代不为开拓疆域,只为掠夺财富,欧亚大陆不同民族不计其数的艺术与智慧结晶,全部被蒙古人收入囊中带回漠北,元代建立百年即亡,人们还没有来得及目睹这些珍宝的真容时,它们就随北逃的顺帝和蒙古贵族一起失踪。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意外发现!
212在下午两点到达达来诺尔湖畔。

  达里诺尔湖也称“答尔海子”,位于克旗西北部的贡格尔草原,这里是一个国家级的鸟类自然保护区,应昌路就在湖区西面。212挂着2档,碾着湖边的青草在草原上匀速慢行,这里有草原特有的一种宁静与详和,白色的羊群,黄色的牛群还有栗色的马群像一片片彩云,在绿色的草场上缓慢飘动,车子前方不时窜出几只受惊的百灵鸟,急扇着翅膀笔直的插上云霄,偶尔经过几个土洞时,一个黄影一闪就过,车子刚刚开过,就有一只灰头灰脑的“大眼贼”露出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

  车子在应昌府路址前停下,四人下车,踏入这座百年古城。这里曾经是北元的最后一个都城,但是是做为接纳落荒而逃而逃的蒙古旧部而成为一座都城,它没有大都北京的繁华之贵,也没有上都的世袭之荣,即使它成为首都数年之后,尾随而来的明军又再次破城,应昌终得灭顶之灾。

  此时的应昌仅列残留着元代的破城残垣,还有近代所建的不多建筑,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三三两两的人群也行走其中。

  “我们到站了,可是咱想找的东西在哪里呢?”王进发问,因为他着实想不出也没办法在这样的一个废墟是寻找到一个准确的藏宝点。

  “应昌的东、西、北三面为群山环抱,好来河由西向东流入达里诺尔湖。东北就是金朝的界壕边堡,亦被当地的牧民称之为成吉思汗边墙。应昌路古城所在的地理位置,犹如簸箕型,其开口向南面向好来河,背靠群山,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元大都与上都路还有应昌路三个城市的中轴线刚好在一条直线上,这里南面是草原北面是群山,我们沿着应昌城的中轴线向正北方向的大山里寻找,也许会有发现!”吕方想了想

  “你有多大把握?”王进问

  “我没有把握,但我相信直觉,北京老城的中轴线就是在元代正式成形的,古往今来在皇城中轴线两侧和延伸处都大有文章,应昌城很小,这里是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地貌,地下全是花岗岩,我们不妨去延伸处的深山里看看!”吕方提议

  蒙古东山系为兴安岭和阴山余脉,山势平缓,但因为是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山上多生松柏树木,车到山脚四人下车步行,走进群山。

  “这里好象是原始森林啊!”吕方感觉

  “何以见得?”豆子问

  “原始森林和人工林很好区别,原始森林是自然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林内树木杂乱无章,地下灌木丛生,各种树种交替横生,树木高高低低,同时树上也有众多藤萝,就像是澳州产的美利奴羊身上的羊毛一样,有种臃肿感;但是再生林是人工种植,树林中树木大多是同一类型品种,而且树木之间距离也相对均衡,树木高度也相差不多,比较有条理,有点像我们国产的山羊,羊毛很短而且很顺,几乎是贴在身上的,显得比较干巴,呵呵!”吕方笑笑

  四人也说边笑,在林间小心穿行,此地虽为原始林区,但林间不时有古老的人类活动遗迹出现,蒙古高原以东,连接“黑吉辽”三省以西,这一地区千万年以来都是中国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的发源地和理想定居地点,这里的大草原和兴安岭孕育出了契丹,女真,鲜卑等一系列强悍善战的铁血军团,他们不断的冲击长城以南的汉人疆土,让所有的中原王朝“闻胡色变”。这些民族祖先的生活以狩猎,捕鱼和放牧为主,虽然文化方式比较落后,但也在林区与草原上留下了自己的特色文明。林间的点点遗留痕迹,明确的表达出这里曾经是金代与辽国时期文化遗存。

  “方子,你过来看看这里是什么东西!”走在最前面的王进发现了异常

  三个人也围了上来,满是蕨类植物掩盖着的地面,隐约可见一个方形的洞口,边长近三十公分,切口边缘规整,洞内漆黑一团,笔直向下延伸。

  “大家散开,看看附近还有没有什么可疑的东西,小心脚下!”吕方让大家发散开来继续寻找,没过多久,陆续又有数个同样的洞口被发现,洞口成弧形等距分布,围绕在这个突起的山岗上。

  吕方看了看附近的地形后,示意大家向山岗南侧推进,那里的山体正对着山下的一条公路,而且山岗在那里有一个下陷的大剖面。剖面下面树条错乱,剖面的崖壁上也杂草丛生。

  四人小心翼翼的绕下山岗,来到崖壁的下面,崖壁下的地面相当平整,明显有人为加工过的痕迹,崖壁的高度只有七八米,宽约二十多米,像是自然的一处下陷,脚下的平面更像是一条公路,崖口正对几十米远的山下公路。崖壁半腰有一些排列整齐的洞口,洞口四周有混凝土加固过的斑纹!这些洞口都很隐匿,而且看起来很有些年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六十年前的日军要塞
“大兵王进,你看那里!”豆子对着一个半人多高被植物掩盖着的矩形洞口大叫,因为那个洞口里伸出来一节棍状物!

  吕方王进相视一眼,就对着那个洞口摸了过去,王进用一根树枝把洞口的乱草扒开,两人看到一节铁锈斑斑的厚铁管,吕方伸手握住管头一拉,感觉手上很重,看来这东西还有些份量,王进也搭上一只手,两人同时发力猛然向外一拖,只听洞内有一声清脆的“嘎吧”脆响,这个铁管被两人拖出来了半米长,铁管后面的管子是像着许多套暖气片一样管身,吕方好像知道了这东西是什么,再给王进一个眼色,两人用了最大的力气猛烈一拽,一挺老式机枪带着一节干枯的白骨被两个人从洞口拉出来扔到了地下,白骨是一节人手骨,它与机枪一起落地后马上被震散,机枪落地之后也立刻散架,因为它也锈蚀的十分严重!

  “这是个什么玩意儿啊?”豆子问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日本鬼子当年侵华的制式装备,我们管这东西叫歪把子!”吕方看了了看这挺机枪上的那个漏斗形装弹槽,还有那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右弯曲设计枪托,让他做出了判断。

  “这里是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里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呀?”小米问

  吕方向四周看了看,又翻开地图对比了一下位置:“如果我想的没错的话,这里可能是当年日本关东军的一个要塞,我们在上面发现的洞口就是要塞的通气孔,这里的洞口是射击孔,是用来封锁山下的那条公路的!”

  “但是我知道的日本在满洲最重要的据点和要塞是在东宁呀,这里为什么也有?”王进问

  “这都是六十多年前的事情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带东北军入关,日本占领东北, 1932年日本在东北建立满洲国,一直到一九四五年为止,为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