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之东陵遗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家宝藏之东陵遗珍-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他们选择了留下,留在了东陵陵区。

  八月末,由溥仪派出的善后工作小组在东陵展开工作,把乾隆和慈禧重新入敛,马思成也在就是从这里开始,变成了另外一种身份,并承担起一个特殊使命。

斯文的皇帝
东陵的后事处理完成之后,马思成与前来东陵的镇国公载泽和辅国公溥侗一起返回天津向宣统皇帝复命,因为他足够年轻,而且精通武艺,清室收回他们另有重用。马思成的师傅因为年纪已过花甲,所以执意留在东陵陵园为故主守陵,在1945年九月的景陵盗窃案中同土匪激战,壮烈惨死。

  “那年八月底,我第一次见到了宣统皇帝!”马老太爷一边回想,一边讲述

  “皇上长什么样,帅吗?”小米从来没有见过皇帝,所以对皇帝特别好奇

  “呵呵”老太爷笑了一下,“帅不帅不能这样来下评论,第一次去面圣时,我根本都不敢抬头去看!”

  “为什么呢?”小米好奇心继续增强

  “皇者,古为上天,光明之意,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皇为上,帝为下,皇帝就是天地之主,皇帝是天子,九五之尊,是龙的化身,“王侯不可平视,天子不可仰视”,一个平民去见皇帝,就如同面对神灵一般,心中全是敬畏!”吕方补充

  “你说的没错,对于一个普通的百姓来说,天子就是神灵,所以我当时十分紧张,面对皇帝时根本不敢睁眼!”老太爷表情敬畏,完全可以想像得到他当时的心境

  “可是大清毕竟已经灭亡~~哦~~不对”小米意识到自己用词不当“可是当时民国已经建立了近二十年了呀?”

  “可是他毕竟曾经是一位皇帝,掌握着一个庞大的帝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从秦始皇开始中国人跪天跪地跪父母,皇帝就是天地的化身,这种感觉是现代人无法理解的!”豆子也补充了一点

  “哦~~”小米领会了一点,转而去问老太爷“老爷爷,那皇帝到底是什么样的,你最后应该也看到了吧?”

  “对,最终我还是看到了,说句大不敬的话,当我看到他时反面有一些失望!”老太爷笑了笑

  “失望,为什么?”吕方问

  “皇上当年二十二岁,当我看到他时感觉和一个普通人并没有太大区别,他斯斯文文,而且带着一幅眼镜,身材并不魁梧,也不像历代帝王像中那样都是气宇宣昂,浓眉长髯,反而更像一个书生,在皇上身边还有一个年轻人,与皇上本人长得几乎一模一样!”老太爷回想

  “溥杰!?”豆子试问。

  老太爷没有说话,只是认同的点了点头

  末代皇帝溥仪,因为生前留有众多影像资料,所以吕方几人能从老太爷的口中印证中溥仪真实的样子。溥仪是个纠结的皇帝,他幼年登基,在没有完全执政之时清王朝就宣布灭亡,根据与民国修订的《清室优待条款》,他退位之后依然生活在皇宫大内,清朝的遗老和太妃们为了复兴大清,也一直在努力培养这位小皇帝,重金聘请了请多知名学者甚至是外国老师给溥仪讲学,这里最重要的三个人分别叫陈宝琛,郑孝胥和庄士敦。

  陈宝琛是晚清著名学者,也是一位坚定不移的保皇派,郑孝胥是晚清和国时期著名书法家,但是他已经投靠了日本人,后来担认满洲国务总理;庄士敦是英国人,一直坚持把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教导给溥仪,所以溥仪本身的性格和思考十分复杂,用一组不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可能就是一个“坚持改革创新而又天真烂漫的封建逊帝”,他只想能保住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在所有的改革之中,他坚持对皇权和帝制保护,甚至于他可以不顾百姓的死活,只有一个目的,恢复大清的帝制!

  “在刚刚到达张园的两个月内,皇族们每天都在开会商议,内容只有一个,报仇!对象是两个,一个就是孙殿英,另一个是民国政府!孙殿英挖掘了我们的皇陵,这个大仇不共戴天,民国政府在这件事情上一再包庇,对所有涉案人员稍做调查就全部释放,更可恨的是对孙殿英本人连调查都没有调查过,而且清室退位之后签订的《优待条款》他们一次也没有履行过,明确提出每年支付的400万两生活费用连年拖欠,皇上为了生计不得以只能让内务府变卖皇宫内的收藏维持日常生活,最后太监宫女监守自盗,为了掩人耳目,甚至放火烧毁了建福宫,建福宫内收藏有乾隆皇帝一生最爱的数百箱艺术品,全部付之一炬,其间更有人企图在养心殿纵火,因为那里是皇上的寝宫,皇上一气之下就把太监全部赶出紫禁城。

  这一切的根源,全部来自于民国政府的言而无信,再加上东陵的那场浩劫,皇上本人对民国政府已经失去希望!”老太爷讲述了当年的一些事件,这些事情吕方虽然有听说过,但并不知道他们其中还有这样复杂的错综关系。

  “老太爷,那您当年~~~”吕方着急想知道东陵文物的下落,但又不好意思直接问

  “当年到达天津之后,我们一直在张园内担任护卫,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任务,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一直有辅国公溥侗教导我们识别众多的金石字画和玉器陶瓷。直到另一年七月份,皇上移驾*!”老太爷回忆

  “溥侗是“民国四公子”之一,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他培训你们这些干什么?”豆子不解

  “当时我们也不太明白,辅国公从京城带来了《清宫造办处活计档》,还有众多收藏类图册,教我们一一学会辩识,在皇上移驾的前两天御弟溥杰招见我们,告诉我们前往旅顺投奔另一位皇族熙洽,在他那里接受军事培训,等候皇上调遣!”老太爷继续

  “皇上是准备让你们~~~”吕方试探着问

  “呵呵,当时的皇上处境艰难,手上的军力不多,在旅顺的熙洽那里另有几百名的私人军队,熙洽本人也是一个坚定的保皇派,他是太祖后人,所以皇上的用意是把我们一部分人训练成精通文物的杀手,一边收缴东陵遗失的文物,一边伺机刺杀民国政府的高层官员!”老太爷呵呵一笑,杀手对普通人来说意味着冷酷和残忍,但对他来说,却相当轻松,只是呵呵一笑。

  “那后来呢,后来呢~~?”刺激性的情节来了,小米已经完全兴奋,这种侠客行的故事,小姑娘们最喜欢听了。

  “后来的事情相当有戏剧性,1928年6月,东北的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同年七月少帅张学良宣布《绝不妨碍统一电》,东北易帜之后成了民国的地盘,我们到那里去危险增加的同时,也更容易接触到民国的各层官员,在两年之后我们可以外出执行任务,但是“九一八事件”爆发,日本人也参于了进来,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

南满~铁路~~株式会社?
“可是日本人是怎么知道这件事情的呢,虽然东陵的失窃当时上了世界各国的报纸,但你们那支秘密部队为什么也让日本人知道了呢?”吕方意识到老太爷说的“参于”,应该是日本人也在他们的这个部队之中,因为他已经看过老太爷和南云的那张相片!

  “一切都是劫数啊,因为熙洽本人身份很特殊,而且一切都是日本人的一个圈套!”老太爷接连摇头,看来他这其中的隐情还是相当深奥

  “熙洽,我记得他好像是前清的官员还是太祖的后人,难不成他~~~?”豆子知道熙洽本人的身份,但了解的不够详细,知道他是个汉奸,但是在一个前清的老人面前直接说,她还是不太敢

  “熙洽是光绪年间的武举,在中日甲午之后朝廷看到了军事上的积弱,于是派皇族后裔去日本学习军事,熙洽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创化弄人,在他学成毕业的那一年刚好就是辛丑年,武昌传来消息,乱贼发动起义,隆裕太后与摄政王无力抵抗,只能宣布大清交出皇权,熙洽受恩求学,但学成后却报国无门,所以他就回到了太祖隆兴之地自建军队,希望有昭一日可以出兵勤王,抱效朝廷!”老太爷说这些话时,还一直沉醉在他曾经的故国当中,一百年了,他自己从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曾经的那种身份,这个强大的帝国,是他们的先祖一手创建起来的,虽然已经烟尽一个世纪,但是曾经的那份荣耀,也一样的能传承不息。

  吕方能感知到这一点,他曾经的故国是大秦,历史已经是两千多年的过去,但是他每一次返去西安,都能体会到故国在现代的空气中,依然残留有一种细微气息。

  熙洽在1929年接到宣统皇帝的圣谕,代为培训这批御用杀手,熙洽是个坚定的保皇派,为了能为清室尽忠,他不留余力的教导这批年轻人,甚至动用自己与日本的关系,让这支部队更加骁勇善战。熙洽曾在日本留学,所以与日方颇有秘往,在归国之后他在东北担任军职,九一八事变之时熙洽率先倒戈,因为他看到了张氏父子已经开往向民国政府倾倒,所以做为一个清代旧臣,他只有反向而行,希望依靠日本人的帮助,能让宣统皇帝复辟大清,他为帮国尽了忠,但是也付出了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成了九一八事变中的第一个中华民族大汉奸。

  历史上的所有事物都需要相对而论,就一个民族的信义来讲,与宣统一起妄图借助外民族势力来恢复大清的所有人,全部可以视为汉奸,因为他们出卖了我们这个民族,这一点没有任何理由可辩。可是相对一个曾经的帝国来说,他们所做的一切却又合乎情理,因为用大清的法律来讲,中山先生一行就是名正言顺的乱臣贼子,只是在历史的前进之中,改朝换代再所难免,兴者竭力清除痕迹,亡者力图东山再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历史的组成部分,对于这些问题不必过多争论,因为历史就是在这样的碰撞之中一点点的向前发展,宣统皇帝为了一人之私而让整个东北沦为殖民地,看似可怜,实且可恨。

  “老太爷,那你们当时有没有开始执行任务?”吕方转念一想,还是希望能尽快的了解到关于东陵的所有细节,毕竟他们是奔着这件事情来的,马老太爷当年也是为这件事情能投奔宣统皇帝的,历史上的一切,已经定论过的就不必多做询问。

  “事情并没有计划中的那么顺利,虽然我们当时已经有了战斗力,但是我们没有情报渠道,一时还无法入手追查,更重要的是东北九一八事迹变之后,与东北很近的京津地区局势也十分紧张,日本人已经告诉了皇上,会在东北成立一个新政府,希望由他出面接受管理,但是皇上并没有把握能确定那个新国家是帝治还是共和治,也不对日本人完全信任,更重要的是皇上本人也知道,如果他去了东北那么一定会背叛自己的国家,成为一个历史的罪人,所以他一直在犹豫不决。不过当时不知道是何人出于何种目的,一直在*附近制造恐怖事件,*每天都会收到恐吓电话甚至收到炸弹攻击,所以我们当时奉命入关,保护皇上安全!”老太爷又仔细回忆了一番

  豆子与吕方对视一眼,这一点他们是知道的!当年的日本人希望借助于溥仪这个前清皇帝的声望,在清朝起家的东北地区建立一个新政府,日本人希望溥仪前去执政,但是因为溥仪知道这次出走的利害关系,所以一直不肯明确回复,为了“帮助”的他下决心去东北,日本人在天津制造了很多针对宣统本人的恐吓事件,让溥仪感觉到这里并不安全,从而下定决心离开天津前去东北。

  “那后来呢?”豆子接话紧问

  “在天津的那几个月内,*一直高度紧张,与此同时更多的人来到*,他们带着不同的目的来和皇上交流,日本方面来了一个关东军参谋,叫土肥原贤二,告诉皇上关东军在东北成立的是一个帝国,只要皇上可以去东北,他就可以再次成为中国皇帝。同时也有不少遗老们来到天津,劝说皇上不可以离开关内,如果出了关,他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他投靠了日本人就会成民国的通辑犯,如果日本战败他就是活着也不可能返回中国!皇上一直不敢确定是不是真的要走,如果走了就是没有回头之策!”老太爷记得当年的事情

  “您见过土肥原本人啊?”吕方小心的问老太爷,因为他对这个侵华战争的甲级战犯相当的关注,这个人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不共戴天的仇人

  “见过,那个倭人看起来相当面善,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举止得体彬彬有礼,谁曾想到他就是一个无耻的骗子,可以说皇上的后半生的罪孽几乎就是他一手造成的!”老太爷经历过曾经的那个时期,所以对这些日本人已经有了完全清晰的认识

  “老爷爷,就是他把宣统皇帝骗到东北去的吗?”小米认真的询问

  “这个倒不是,虽然他说得皇上动了心,但是皇上本人确并没有直接答应,几天后又来了一个,这个人的到来,直接上皇上下定决心去了东北!”老太爷继续

  “谁呀?”众人齐口问

  “高友唐!”老太爷回答,

  “高友唐!”老太爷回答,“他也曾经是大清旧臣,不过当时他已经是民国的官员,有一天他来求见,皇上本以为他是为大清出谋划策,没想到他是来给蒋介石充当说客,所以皇上大为光火。民国政府一再的言而无信,在日本人要帮助皇上光复大清之时,民国政府却以民族大义来劝说皇上不要前去东北,放弃复辟计划远走他国,皇上觉得这不是一种劝解而是一种讽刺,我当时就在皇上身边,亲耳听到他说:

  “民国政府早干什么去了?优待条件废了那么多年,孙殿英渎犯了我的祖陵,连管也没有管,现在是怕我出来丢蒋介石的人吧,这才想起来优待。我这个人不受什么优待,我也不打算到哪去,你还是个大清旧臣,也不必替他们说话!”,皇上当时非常生气,高友唐也相当尴尬,只有告辞离开,两天之后皇上在日本人的秘密组织之下,离开天津搭日本军舰去了营口!”

  “那你们呢?”吕方接着问

  “皇上走了之后半年左右没有消息,再一次有消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