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之东陵遗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家宝藏之东陵遗珍-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行了,我们进去吧,我向老太爷道歉!”丢掉烟头,吕方转身进屋,因为他已经明白,能让所有中国人都对文物有所知,是他一个人所不能做的到的,而且陆北的一最后一句话,又让他感到相当的可悲,没错,不是自己家的东西,自己凭什么大喊大叫,此时的吕方,已经对自己是否要寻找文物的这种坚持,产生了第一次动摇 ~~~

  老太爷此时正和小米豆子不知道在聊些什么,聊的呵呵直乐,看来百岁老人的阅历和城府相当深厚,刚才吕方的冲动没有对老人家的心情产生丝毫影响。

  “老太爷,我刚才太冲动,说话没有分寸~~~~~”吕方认真开口

  “算了孩子”老太爷摆摆手,“看得出你们很在意在些东西,你刚才那么激动是因为你们懂这些文物的意义,我不怪你,能看到你们这样的几位后生,我非常高兴,有你们在,我相信一定可以再找到这些珍宝的!”老太爷没有生气,反而对五人寄于希望

  “老太爷,当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吕方改变态度,认真的开始询问

  “当年满洲的情况非常复杂,我们这样的人员一共有三组,我自己所在的行动组只有八个人,另外一部在国统区,主要负责情报工作,就是收集东陵文物和重要流出清宫的珍宝下落,除些之外还有一部是皇上身边的人,他们负责把追查到珍宝进行鉴定和保存。这三组人员相互间只交流情报,但对彼此之间的行动方式并不知道,比方说我不知道情报组如何获得情报,情报组也不知道我们是用什么办法拿到的文物,同时我们也并不知道送给鉴定组的文物最终被保存到什么地方!”老太爷对吕方的疑问做了解释

  “为什么要这样呢?”吕方继续询问

  “三组各司其职,不可越权,这样就能保证在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可以直接追查到个人,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了防范日本人,皇上知道满洲实际上就是日本侵华的一个工具,但是他自己已经和民国决裂,为了能够复兴大清,他也不得不忍气吞声,表面上对日本人言听计从,但是内心深处他也对这个异类处处防范,并且也在暗自发展自己的势力。日本人对中国宝藏觊觎已久,在满洲时期,关东军就不时的拿来侵华时抢劫到的珍贵文物让皇上身边的人来做鉴定,,皇上表上面看似若无其事,其实已经对这些事情暗中做下记录,希望能有一天可以从日本人手中再夺回来!”老太爷道

  “那这个头盖骨,你们是怎么拿到的?”吕方现在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北京人化石上,因为这件东西非同小可

  “日本大正十年十二月,日军军部决定进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基地珍珠港,在北京和天津的日本外事部门和军队提前已经得知这一消息,因为战争一爆发,他们就会准备接收美国人在北京和天津的所有机构,并督促在华美军投降。化石的消息是日本人提供的,经过在北京的情报人员核实,化石存放位置是北京的协和医院!日本要对美国开战的消息可能有了泄露,所以发现化石的中国专家希望把化石运往美国,等战争结束再接回中国。中国的文物专家与协和医院的人员把化石装箱,准备交给美国海军陆战队护送到达天津,从天津上船开往美国,整个消息被日本情报人员获得,再被转交给皇上本人,皇上当即决定动手,把化石抢到满洲!”老太爷目光闪烁,好像回到了七十年前的那些岁月

  “你们是怎么拿到东西的,我在资料上到看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专列到达天津时战争就爆发了,美国兵和所有物资全部被日本人扣押,那化石应试在日本人手里呀?”吕方再次追问

  “化石确实被日本人动过,但是并没有到达天津!”老太爷更正

  “那~~~”豆子吃惊

  “化石在北京时已经被调了包!”老太爷道

  “啊??”众人吃惊

  “协和医院内也有日本间谍,化石装箱时,此人就把真的偷来出来,装了一个模型进去,所以美国人运走的并不是真的化石,日本在天津截获的也就是一箱仿品!”北京人化石在发现之后,中国文物专家化过很多件仿品,所以这个可能相当的大。

  “那真化石呢?”吕方急问

  “这个日本兵把真化石藏到了日坛附近!”老太爷说道

  “那个日本兵是不是731部队的一位大尉军医?”豆子问

  “对!”老太爷确认

  “啊,真是他呀!”吕方惊叫,“可是资料上说他后来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中国,但是中国文物专家在1996年到日坛公园去找过,除了他做标记的那棵树之外,地下根本就没有化石呀?”吕方曾经查找到有北京人有联系的众众资料,对于这个日本人,他印象比较深刻

  “呵呵,没有就是因为我们拿走了呀!”老太爷笑到

  “但是资料上说,那个日本兵是在45年日本投降前埋的?”吕方记得和化石的关的重要人物和时间

  “他记错了时间,他就是在41年埋的!因为我们行动时有看到过孙文的内脏标本!那是日本人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们没有动!”老太爷更正

  “难怪了,这个日本兵是说他一起见过中山先生的内脏标本,但是日本占领北京后不久日本人就把中山先生的内脏送给汪精卫的伪政府在南京安葬,中山先生的内脏标本的确也在协和医院,所以中国专家对他说的45年转移中山先生内脏标本十分的怀疑,原来真的是在41年呀!41年的时候两件东西也确实同在协和医院!”豆子也对这些资料记得十分清楚

  “你们是怎么知道他埋东西的地点的呢?”吕方奇怪

  “日本人虽然把化石在协和医院的情报告诉了皇上,但是他们暗地中指派日本人先行动手把化石抢走,派去的就是这个日本军医,他把化石在天坛公园埋好之后就把地标和位置发给了关东军军部,但是因为战争的爆发,军方一时无法前去接应,所以就拖了两天,就是这两天的时间里,有人把这个消息通知了我们,所以我们抢先一步把到日坛把化石挖出来运走了!”老太爷轻描言述,但是听的几个人都能感觉到当时夺宝的紧张激烈

  “那是谁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吕方想进一步印证真相

  “就是南造云子!”老太爷直言

  “可是她是日本人,为什么要帮助你们呢?”吕方还有怀疑

  “因为我和她本人私交甚好~~”老太爷此时的语言相当的温软

  “甚好?什么叫甚好?”吕方一根筋的要问到底

  “这个嘛~~~”老太爷居然有一丝红云上脸

  “你猪啊!”小米推了吕方一把,“你不是看过了老爷爷和那位姑娘的相片嘛!”

  “哦~~~~!”吕方恍然大悟,他曾经看过一张相片,是老太爷和一位日本姑娘的合影!

  世间之事,皆为无法预料,但却有因可源,1996年主持日坛发掘的中国文物专家和那个临死忏悔的日本老兵怎么也不可能想到原来这箱珍贵在化石在埋下不久即被取走,老兵一直对埋藏的时间解释含糊不清,他一再强调化石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前期才被转移,而日军人则在占领北京之后不久就把中山先生的内脏送给汪精卫示好,所以在1945年之前,中山先生的内脏已经被放到南京中山陵安葬,中国专家一直对这个日本老兵提供的时间心存疑惑,原来一切的症结是在这里。

  

历史就是重复的悲剧
溥仪,一位一生充满争议的末代帝王,很多人都有一个假设,如果当年太后老佛爷没有把她从醇王府内抱走,那么他的一生也许就没有这么多的沟沟坎坎,但是历史并没有如果,三岁的溥仪进宫登基,他的父亲载沣以二十刚出头年龄成为了清代的第二位“摄政王”,在此之前,清代的的上一位摄政王是多尔衮,溥仪比不了顺治,载沣更无法与多尔衮相提并论,同样的职位,但是因为掌权者自己能力的天壤之别,所以他们留给后人的评价同样也是相去甚远。

  坦承而论,不管载沣父子如何的胸无大志或是能力不足,大清的灭亡原因也不能全部归结于他们两人身上,溥仪在某种程度上来讲,与后唐李煜,宋钦宗赵桓,明思宗崇祯一样,是祖宗造孽,而殃及自己。但后几位不同的是,他们的帝国灭亡之后,另一个新起的强大政权迅速发展壮大,让这些末代之主完全失去了中兴之念,但是溥仪不一样,大清亡国之后,中国一盘散沙,*共和治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土地上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被信仰了数千万年的封建制度中国人民和割地军阀所接授,所以民国从成立之初就一直疲于应对中国内部的诸侯争霸,就是这样一种混乱无序的局面,让前清的旧人看到帝国还有一丝光复的希望

  政治的历史不需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前去评述,五个人现在的重点是马老太爷曾经说过的那支特殊的队伍,那支只针对中国文物而设立的特殊队伍,它们在战争年代究竟找到了些什么,又把它们藏到了什么地方呢?

  转过一天,五个人又把老太爷给围了起来,豆子和小米给老太爷捶腿捏肩,吕方和王进忙着给老太爷端茶倒水,先把老人家伺候舒坦了,然后再想办法打探点消息,老太爷的心情看来也挺不错,于是朝陆北伸伸手,示意把房间里的一个小箱子给拿了出来,箱子打开,里面没有什么古董,只有厚厚的一摞相片。

  “你们想要找的东西全都在这里!”老太爷指着箱子

  五个马上包围了箱子,拿出里面的相片,相片全都是几十年前的东西,所有的相片上都的时间注解,标的都是满洲“康德”和日本“大至”年号,时间集中在1935年到1945年的十年之间,文物相片可能是用来做资料用的,拍摄的相当清楚,相片约有两千张,大到铜鼎小到鼻烟壶,无不华美异常,材料也包括了金银玉石,字画陶瓷,让见多识广的的豆子也吕方也不由得目瞪口呆。

  “老太爷,这些文物你们是怎么找到的?”吕方捧着相片,略带激动的去问老太爷

  “由日本人的特高课和南满铁路配合搜集情报,有偷的,有抢的,有买的!”老太爷脱口而答

  “哦~~”,吕方若有所悟,转过来继续观察相片。

  相片中的文物多为金银首饰和翡翠珠宝,还有大批的金质佛像或是青花古瓷,并没有青铜漆器和丝绸字画,这样的情景就意味着文物不仅来自清陵而且还有大批文物被毁!

  东陵事件发生的当天,被打开的慈禧陵内多为美石金玉,这些贵重的东西全部被孙殿英的部队拿走,手上照片中的文物大多也都为这一类,而同时被打开的裕陵内最多的则是书画古籍,因为乾隆皇帝有相当的艺术鉴定与欣赏能力,所以他收缴了众多名画名贴孤本典籍存于裕陵,但是孙殿英的部队大多是草莽出身,只识金玉,费尽艰苦打开的地宫内只有一些他们看不懂也欣赏不了的书卷画轴,于是一怒之下全部撕毁!

  历史,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悲剧,五代之时,温韬盗挖唐太宗昭陵,同样是只求金玉的他把陵中收藏丰富书画名帖撕毁无数,高宗饱读史书,一定对这个曾经的灾难有所了解,但是他却一如继往的选择把书画珍品带收陵寝,也许他是出于对自己“十全老人”的自信,也许他是出于对大清帝国繁荣昌盛的自信,但是这种自信在他弥留之际已经出现了颓势,可是他因为高高在上,无法一眼洞悉。灾难终于降临,1928年东陵裕陵地宫之中,一声惊天巨响,乾隆皇帝不仅珍宝尽失,而且被盗墓者凌辱尸首。

  如果说老佛爷陵中的珍宝丢失算是可惜,那么裕陵中的书画而更多的是一种可悲,金银玉石固然珍贵,但是相对于书画来讲,书画更是中国文明的一种传承,中国的历史因为有了文字所以才绵绵千古,所以说字画才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国家宝藏,在二十一世纪的拍卖会上,两亿多人民币的元青花让吕方很惊喜,五亿多的乾隆粉彩让吕方很愤怒,只那个四亿多的黄庭坚字贴让吕方很坦然,虽然他对字画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是他知道中国书画会有这样艺术价值。

  “大兵,来看看这个,这是什么?”豆子拿着一张相片,冲吕方招手

  “咦,会有你看不懂的东西?”吕方好奇,豆子居然也有看不明白的文物。

  相片中,一张方形物,但是上面密密麻麻的布满了文字,一时看不出是怎么写上去的

  “老太爷,这个是什么?”吕方拿着相片问老太爷

  “哦,这是一张刺绣,八寸见方上面的字是绣上去的,当时鉴定组的人说是难得一见的宝物!是裕陵内的藏品!”老太爷回想

  “是吗,一张刺绣有这么大的价值?”吕方自语一番,拿着放大镜细看

  慢慢的,吕方发现这种绣绢上的工艺不是江南的,而是失传多年的“秦绣”织法,而且上面的字不是写的也不是绣的,而是织上去的!这种工艺确实罕见

  “我看看,我看看!”豆子又挤了上来,拿起放大镜,仔细的看图的左下角,一边看一边念:

  “微精感通明神

  云浮寄身轻飞

  辉光饬粲殊文

  群离散妾孤遗

  悲哀声殊乖分

  春伤应翔雁归

  好像是一首诗,可这是谁的诗呢?”豆子知道的诗文不少,可还是没有想起来这是哪位名家的诗词

  “这个诗我听过,就是璇玑文呀!”小米忽然感悟

  “璇玑文?!”吕方豆子大惊,再细细一比对,这相片上的织物,还真的就是失传已久的《璇玑图卷》!

  璇玑图卷,成于前秦苻坚年间,由陕西秦绣艺人苏蕙苏若兰织成,唐代被武则天所得,全图八尺见方,用841字织成诗文7958首,诗文一直在中国历代流传,但原物早已不知所踪,看来乾隆皇帝又干了一件让人提心吊胆的事情。

  何为历史,历史就是不断的再被重复着的悲惨,这张失传千年的文化珍宝,现在再一次的不知所踪。

欧洲战场上的中国人
相片上的珍宝琳琅满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