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全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全本)-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不少,很快就将这个消息传遍了十里八乡,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全都特意赶来观看,岸边围观的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城墙也似砌拢起来,挤得水泄不通。

  大伙从早晨开始就一直候着,黄河里浊流滚滚,却不见半点动静,眼看日头出到了晌午,人们不禁议论纷纷,都以为上了江湖骗子的恶当,而这时眼尖的人就看到下游出现了两个小黑点,当时那人群就炸了锅,都往前挤想看个究竟,就见两具童男童女的尸首,从头到脚穿着古时衣冠,在黄河中逆着水流漂了过来,当时目睹这逆水行尸的民众,也不知有几千几万,纷纷跪地膜拜。

  此时那算命先生站出来,用钩竿子把浮尸拖到岸边,当众焚化,然后混入泥中,塑了两尊”和合二仙”的泥胎,就地起庙供奉,老百姓们都道这回遇着了真仙,唯恐落于人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那些善男信女当场就撸下金银首饰,请那算命老者主持修造庙宇。

  其实这件事也是金点行当里的骗术,所谓”障眼法”的便是。黄河里漂下来的两具浮尸,是那算命先生从外地拐带来的乞儿,喂养得肥胖了就给害死,再拿戏班子里的行头装扮上,以蜡封存,并在河底藏了缆绳,上游有人用绞盘倒拖,才显出”逆水行尸”的奇观。这伙人利用了民间的迷信心理,趁机大肆敛财,一举暴富。

第二章 镜里乾坤 注水碗
“障眼法”在古时候也被称为幻术,这里面的名堂可不浅,向来都是金点行当里传内不传外的秘密,只有遇到大买卖的时候,才会拿出来使用。

  旧中国的大上海是灯红酒绿,花花世界,却说十里洋场中有个富商,凭借跟洋人跑船贩货起家,一辈子起早贪黑辛苦经营,创下偌大家业,临死前嘱咐儿子:“你从小养尊处优,不知世情险恶,我走之后,就把钱都存到银行里吃利息,今生今世当可衣食无忧,可千万别惦着做什么生意,你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根本不是那块料。”

  拿现在的话来说,有钱人家的子弟是“富二代”,当时则叫“二世祖”,听了他爹的遗言,反正有的是钱,也不考虑什么营生,但染上了赌瘾,输了不少钱,手头吃紧,就想动银行里的存款,把先父临终前的话忘了个一干二净,奈何不懂生意经,不知道做什么来钱快,听朋友说有个算命的陈半仙,凡是得过他老人家指点之人,没有不发达的。

  二世祖开始也未轻信,只是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找到陈半仙,想问问做什么生意能够发财。那陈半仙掐指一算:“看公子确有富贵之姿,但眼下将有一场大灾,眼看着家底都要保不住了,还想发财?”说罢取出一个空碗来,摆在桌上让二世祖往里看。

  二世祖两眼一眨不眨,只看那碗中空空如也,很是不以为然,不料陈半仙又提起一个水壶,向那碗中注水,这时水碗中出现了异象。二世祖看到自己的身影就在碗中,身后有座金山,两个面目狰狞的恶鬼正在门外向里窥探,随着水面越升越高,碗中的影像很快化为乌有。

  二世祖大惊,哪里还有半点疑惑,忙请陈半仙相救,把全部财产都从银行里提出来,放在陈半仙指定的地方藏起来,准备等劫数过去再取回,可转天就被陈半仙卷走了,二世祖这才明白自己中了局落了套。

  这就是“障眼法”了,只要碗底装个琉璃镜,压住提前绘好的透明影画,往里面注水注到一定高度,自然能看到光学折射的虚影。此类利用化学和光学现象的伎俩,就是金点行当里的手段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咱们今后有机会再说。

第二章 镜里乾坤 鹿哨
满清以骑射得天下,所以清朝中前期的皇帝都喜欢打猎,后期那几位由于朝纲败坏,大局糜烂不可收拾,多半没这份心思了,若是康熙乾隆在位之际,几乎每年都得到木兰打秋围。

  据说乾隆皇帝御前有个随从,曾是白山黑水间的猎户,除了弓箭射得准,更有一身“鹿哨”的绝技。“鹿哨”,是一种模仿野兽发声的特殊技巧,相传早年间是由采药人所发明。在深山老林里采药的人,大多善识药草物性,能够攀爬峭壁危崖,但这只是末等手艺,要想找到罕见的珍贵草药,除了胆大不要命,还得有足够的运气。运气这东西最是不可琢磨,采到千年灵芝万年山参的概率,可能比现在中彩票特等奖的概率还低,而上等采药人皆有独门秘术,“鹿哨”便是其中一项几近失传的神秘技艺。

  如果采药人会吹“鹿哨”,他就不用冒险攀爬悬崖峭壁,也不必指望那份不靠谱的运气了。因为原始森林中生存着成群结队的麋鹿,那为首的“鹿王”体形比牯牛还要壮硕,生有骨钉般的鹿角,枝杈纵横,锋利坚硬,山里的大兽见了它也得避让三分。它生性奇淫,每逢春末夏初,它都要在一天之内,先后同百余头母鹿交配,最后精尽垂死,卧倒在地呦呦长鸣。这种鹿鸣相当于一个求救信号,深山里的母鹿听到之后,便会立刻衔着灵芝赶来,别看采药的人苦苦寻觅不到“千年灵芝”。深山老林里的鹿群却总能找着,等那鹿王吞下灵芝,用不了多少时间,它就又能腾奔蹿跃恢复如初了。由此可见千年灵芝神异奇妙之处,谁能找到这么一株,就能换来一世富贵。

  那些擅长“哨鹿”的猎户,便掐算着时日,比鹿王交配早一天两天进山,事先做好伪装,在头上戴顶鹿角帽,穿一件鹿皮袄,怀中裹根铁棒,躲到森林中模仿鹿鸣,引得母鹿衔来灵芝,然后打闷棍放倒母鹿,剥皮刮肉再取走灵芝草。不过学这种声音得有天赋,一万个人里未必有一个人能够模仿得像。 

  倘若不走运,撞上凶猛无比的鹿王,拿弓箭土铳也未必对付得了,就得拼命逃向林木茂密之处,因为鹿角最怕密林,倘若被藤萝枝杈缠住动弹不得,它就只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第二章 镜里乾坤 放山
关东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人参是百草之王、中药之首,历来在关东三宝里占着第一位。山区将人参俗称为“棒槌”,管进深山老林采挖野山参的行当称为“放山”。一般春、夏、秋三季都可以放山,直到下枯霜为止。

  放山人在近千年采挖山参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民间习俗,包括“暗语、技术、禁忌、工具”等。根据人参生长年代划分为“三花儿、巴掌、二角子、灯台子、四匹叶、五匹叶、六匹叶”,最大的是八匹叶。八匹叶人参主茎长两层叶子,称二层楼;每层四个杈的是四匹叶,两层四匹叶相加成为“两层楼八匹叶”,极其罕见。五匹叶以上即为“大棒槌”。

  想去挖大棒槌,首先要拉帮,也就是进山之前组织帮伙,这事都由“把头”负责。把头是一伙放山人的首领。能当把头的人,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懂山规,讲仁义,有挖参技术,会观山景,能够看出哪座山会生长人参,进山后不会迷路。

  有了队伍就能进山了,不过进山也要选黄道吉日,一般为初三、初六、初九或初八、十八、二十八。进山后的第一件重要的事是祭拜山神爷老把头孙良。用三块石头搭成老爷府,在老爷府前祷告,祈求保佑。然后选择背风向阳的山坡搭地炝子,也就是简易的窝棚,再用木杆支架苫树皮防雨,里面铺上草和狗子皮,作为在山里过夜住宿的地方。晚间在窝棚前点起火堆,驱赶蚊虫,防止野兽,去潮气暖身以及为迷路的人指示方向。烧的柴火要顺着摆放,一般由把头点火。放山人每天从这里出发去不同的山林挖参。

  到山里寻找人参的过程在行话里叫“压山”,又称开山、巡山、压趟子、撒目草,名目很多。压山之前先由把头“观山景”,选定去哪片山林,这是对山形山势和树木植被的仔细观察,判断哪里会生长人参。有时候把头会根据晚上做的梦决定压山的地点,此时众人只管跟随,不能点破。

  压山时帮伙人员要分工“排棍儿”,把头为头棍儿,中间的人称腰棍儿,排在最外边的称边棍儿,边棍儿也要有丰富的放山经验。放山人拿索宝棍,按照排棍儿顺序横排,两人间距丈余,索宝棍尖可搭在一起,不放过一块砖的距离,拔草缓行,寻找人参。讲究“宁落一座山,不落一块砖”。

  压山时不准乱喊话,看见东西喊出来就得拿着,即使看见蛇也不例外,怕分心和迷路。压山时头棍和边棍边走边“打拐子”,将细树枝折断成90度作为记号,以避免重复搜寻。

  按把头和边棍所指的方向拐弯是“打拐子”,遇到林子太密了,几步之外可能彼此看不见,又不许乱喊,因此要用索宝棍敲击树干的办法彼此联系,称为“叫棍儿”,敲一下树干,每人依次回敲一声,既示意自己的位置,又示意继续压山。

  休息抽烟时索宝棍要搂在怀里立着,防止人参跑了;绝对不准坐树墩,传说树墩是山神爷老把头的座位;烟口袋没烟了,不能说“没有”,怕不吉利,拍拍烟口袋,别人会送烟;不准打瞌睡,打瞌睡容易“麻达山”,也就是迷路。另外压山时还有个大忌讳,不准拉屎撒尿,是怕冲撞了山神老把头。

  如果途中遇到了蛇可是个好兆头,因为蛇是“钱串子”,预示着即将开眼儿;遇到老虎也主大吉大利,放山人也称老虎为山神爷;走过的地方没发现人参,如果把头认为这个地方能有人参,就返回再找,叫“翻趟子”。放山人把干鹿角、干狍子角叫“干找”,见到不吉利,预示着白忙活。放山人抽烟称“拿火”,休息称“拿蹲儿”,吃饭称“拿饭”,睡觉称“拿觉”,改变住处称“拿房子”,意思都是为了拿到人参。挖到人参称“撮住了米口袋”,“没开眼儿”也称“没撮住米口袋”,做饭的称“端锅的”。

  发现人参叫“开眼儿”,要大喊:“棒槌!”这叫喊山。把头要问:“什么货?”这叫接山。发现人参者得如实回答几匹叶。当发现人参者回答五匹叶或六匹叶时,大伙会一齐喊:“快当!快当!”这在东北话中的意思是顺利,也有祝贺的意思。

  发现人参者立即敲两下树干,把索宝棍插在人参旁边。因其有功,此时可休息抽烟。把头也要抽烟歇气定神儿,准备“抬棒槌”。如果看花了眼,喊了山却发现不是大棒槌,叫“诈山”。喊诈山要么回枪子,要么给山神爷老把头磕头谢罪,继续压山。有时几天没开眼儿,为振奋精神,故意喊山,叫“喊空山”。放山人对二角子情有独钟。二角子是开山的钥匙,预示能拿到大棒槌。发现二角子要烧香磕头致谢。压山第一次开眼儿如果是四匹叶,发现人参者接山时只能答“棒槌”,因为“四”不好听。

  压山找到人参之后,接下来还要挖参,俗称“抬棒槌”。首先用棒槌锁锁住棒槌——两头拴着大钱的红线绳,大钱上的年号越吉利越好,红绳中间绕在人参的主茎上,两头大钱分别搭在插在地上的索宝棍和树枝上,以便防止棒槌跑掉,因为地形复杂,参草难辨,转眼不见,有时再找很难,然后大伙跪在人参前,或塔建老爷府,以草代香,磕头拜谢山神爷老把头,再打火堆驱赶蚊虫,由把头开始挖参。

  挖棒槌是很复杂的细活儿,用手扒去棒槌周围的乱草树叶,开出盘子,用“快当锯”锯断棒槌周边的树根,不能用斧子砍,树根有弹性会震坏棒槌。细树根用剪子剪断。用“快当签”仔细拔除棒槌周围的泥土,直到棒槌全部根须露出,任何细小的根须都不能挖断。清理出每根须子都要随时用原来的土掩埋,以防失去水分。抬棒槌所用的时间与棒槌生长的大小和环境有关,有时抬一苗棒槌需要几天的时间。

  人参挖出后,要“打参包子”。揭一块新鲜的苔藓铺好,放上一些原来的土,把人参裹住,包上树皮,用树皮腰子捆好。苔藓柔软、潮湿、不易干燥,用来包裹人参,利于保鲜。

  抬出棒槌后,要“砍兆头”,继续压山发现五匹叶为首的成片人参,或是六匹叶为首的成片人参也要砍兆头,在人参附近红松树上用刀、斧距地面一索宝棍高的位置面向人参方向削去一块树皮,在光滑的树干左侧按帮伙人数刻横杠,右侧按抬出人参的匹数刻横杠。然后给兆头“洗脸”,所谓洗脸就是用火烧去兆头四周的松油,为了保护兆头几十年后也能看清,因此放山人往往能在许多年前的老兆头前找到人参。

  放山人自觉遵守一条重要的行规:“抬大留小”。小棒槌不挖,即使是遇到成堆成片的棒槌,小的也要留下,待其长大留给后人。放山人更讲究互助,放山挖到人参,卖的钱帮伙成员不分老幼一律平分。抬棒槌时遇到别的帮伙,就要见面有份儿。如果两帮都是单人,那就见面分一半儿。帮伙之间不争山场,讲究先来后到。发现已经有人在这座山了,就赶紧转移到另外的山场。

  放山人的经历大多充满了此类传奇色彩,而且从采参专用的器具、放山场地的勘测、森林中方向的辨别,到环境保护意识,不少方面都体现了科学原理。

第二章 镜里乾坤 字王
测字也称拆字,最早的时侯叫相字,与相面算卦一样,跑江湖的先生摆个摊子,若有主顾来了,就随便说个字,先生将这个字写到纸上,据此决断吉凶。凡是以此技糊口的江湖人,都有口诀,不同的字对应不同的口诀,高明与否在于能否随机应变,有此则神,离此则庸。

  以前杭州有位姓苏的老先生,每天在街上摆摊测字,测一个字收一百文铜钱,等赚够六百文,能维持一天的吃喝开销,就立刻收摊,来晚的人给的钱再多,他也一概不算,颇有周文王演卦之古风。

  某天有个当兵的,一大早就来摊上测字,想问问终生,他写了一个“棋”字。老先生看罢,当场就给他断了几句,棋字有象棋、围棋,凡是围棋之子,是越下越多;而象棋之子,则是越下越少,多则吉,少则危。

  当兵的问:“您说我这个棋是围棋还是象棋?”

  老先生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