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系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理罪系列-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是我这么多年来看过的最好一部犯罪推理小说了。雷米的才气,实在是令人敬佩。他是讲故事的高手,《心理罪》一书既有纯文学的美学价值,又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各种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叙述本领之高,不禁令人拍案叫绝。
  谁是老手
  文/老猫在村里
  一个年轻的研究生方木,因为对犯罪心理活动的研究颇有心得,所以有了替罪犯“画像”的本领,从而也成了警察侦破刑事案件的助手。他通过犯罪现场的判断,对案卷的分析,能基本判断出罪犯的年龄、职业、长相和成长环境,大大缩小警方的侦察范围。当然,他的这种神奇的本领也引起了犯罪者的重视,于是,围绕着他的一系列离奇残忍的凶案一一展开,仿佛是一份挑衅的考卷,而他,也无法自拔地陷入到这场无休止的角逐之中。
  这就是长篇小说《心理罪》的内容。很难明确地说出它的分类,校园恐怖?刑侦纪实?还是悬疑?但有一点可以确认,这部小说写得很流畅并且引人入胜。一则叙述简洁;二则那些集世界变态杀人大全的杀人手法,确实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三则作者布下重重迷雾,不由自主带着读者和他一起思考,一起破解背后的疑问。在这种情形下,书一旦拿起,也就很难放下了。
  我认为,《心理罪》集中了很多畅销小说的特质。快速、清晰、冷峻的叙述,严密细致的铺垫,恰到好处的包袱抖露,以及合拍的分析穿插其中。作为日常的消遣也好,作为犯罪心理学的知识普及读本也好,都有着它不可抗拒的魔力。它能把复杂的理论通过故事解释得深入浅出,又不会让解释占据过重的份额。这样,读者很快就会掌握作者的思维方式,并且有了能力跟着作者在后面的案件中分析思考,成了故事的参与者。这也是作者高明的地方。
  只是《心理罪》不太适合作为睡前读物,因为它很可能叫人睡意全无,打算一口气读完。
  当然,不管什么分类,《心理罪》首先还是一部小说。小说就要刻画人物,给读者感动。这部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实际上是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那就是为了防止犯罪再次发生,警察们开始了一个月的长期的蹲守。在书中,作者描述了一个警察吃盒饭的细节:“男警察们吃相粗鲁,大口吞咽着已经有点变凉的饭菜,偶尔有人咬到了沙子也囫囵咽下。女警察们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饭菜的味道,彼此你夹一块肉段,我夹一块带鱼。”这种类似白描的的写法,同样给人强烈的感动,感觉出破案的艰辛。
  最后,系列杀人案终于真相大白,凶手是一个与主人公有着相同教育背景、经历甚至性格的人。所不同的是,凶手“没有对专业应有的敬畏与责任”,这才导致了争强好胜以及遭遇挫折后的仇视与报复。也许,这就是作者隐藏在故事中的深意。今天,研究生方木作为正义的一方,终于破解迷题,但是明天呢?如果不能坚持心理的底线,又会发生什么?
  《心理罪》是作者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在这部书里,作者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叙述风格,甚至故事的发展都带有浓重的犯罪现场气氛。显然,这是作者所独有的,也希望作者能坚持独特风格,让方木的故事能继续发展下去。
  最后透露一点,作者雷米是一名警察。警察具有敏锐的感觉很正常,难得的是警察能够如此有条不紊地写作,有这样从容不迫的风格。这让作者更像个老手。实际上,他已经是个讲故事的老手了。
  恐怖外衣下的悲天悯人
  文/莲蓬
  长期以来,我都很难给雷米的《心理罪》一个准确的定位。它毫无疑问是一部类型化的小说。悬疑?惊悚?推理?恐怖?似乎每一种元素都在《心理罪》中得到了体现,而又很难将其简单划归入某一种类型。雷米自己给作品的定位是:犯罪小说。说实话,我对是否接受这种定位犹疑不决,因为,《心理罪》实在是太特别了。
  作为一个恐怖文学社区的首席版主,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已经看过了太多的恐怖文学作品。从韩日式的无处不在的心理惊悚,到欧美式的血肉横飞的感官刺激。审美会疲劳,恐怖同样也会疲劳。在已经难有作品引起我的阅读兴趣的时候,雷米的《心理罪》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我得承认我被吓到了。整个阅读过程是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即时在9月,我仍然能感觉到背后袭来的阵阵凉气。那不是某种虚无飘渺的超自然力量,而是一种真实,残酷到你无法想象,难以接受。
  在我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中,虽然不能说一帆风顺,但是也算波澜不惊。我一直以为所谓罪恶只会出现在电视剧中、法制节目中,而永远不会降临在我的左右。而《心理罪》让我感受到身临其境般的诡异旅程。毫无疑问,雷米是一个优秀的讲述者,看似波澜不惊,平淡冷静的娓娓道来,却让我们在关注文字的同时,悄悄睁开了另一双眼睛。是的,我们就在现场,我们目睹了罪恶,我们甚至闻到了空气中淡淡的血腥味。不止一个读者感慨看《心理罪》的过程好似观赏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电影。他让我们在合上这本书的同时才感到额头上已经是冷汗涔涔。大概因为雷米所从事的特殊职业的原因,他对刑事侦查活动进行了近乎于教科书般准确无误的描写。这就使得本来就极具写实性的《心理罪》宛如一篇结案报告一般令人震撼。
  你可以诅咒雷米对暴力近乎痴迷般的追求,他对于超乎人类想象的残忍似乎具有天生的抵御能力,冷静、客观。然而这样一个对所有令人发指的罪恶都习以为常的人,在他的小说里,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圣徒般悲天悯人的情怀。方木在凌晨的天台夜祭吸血鬼马凯;刘建军对着病房含混不清的“对不起”;泳池边方木近乎癫狂的拯救。通过一个外表冷漠,内心火热的人物——方木,雷米让我们在浑身冰冷的阅读过程中感到了些许温暖。他在冷静剖析,甚至是残忍揭露人类的基本情感之一——嫉妒的同时,也让我们同时见证了另一种情感——友谊与良知的伟大力量。邰伟对方木战友般的情谊;杜宇对室友矢志不渝的信任与支持;乔教授身陷烈火却至死沉默。这让我们在经历了恐惧与震惊的阅读后,仍然可以从容地面对未来。我们知道,即时面前是一片暗藏危机的浓雾,总会有方木、邰伟、乔教授站在我们身边。他们吸着烟,表情疲惫,目光锐利,微笑着对你说:没关系,有我在。
  不骑扫帚的魔法师:神化的方木和哈利·波特
  文/苏京
  最近看了两本书,《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和雷米的《心理罪》。这两本书都是我期待已久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自不必说,而雷米则是近一年来我最希望,同时也是对其前景最有信心的一本书。
  雷米成名于天涯社区莲蓬鬼话,作为版主,我可以大言不惭地说我看着他一步步走到今天。从当年一部震惊天涯的犯罪小说,到今天万人期待的《心理罪》。雷米开创了一个新的悬疑小说流派:写实犯罪心理小说。《心理罪》和《哈利·波特》一样,必将成为此类型小说的殿堂之作,开山之作,并将成为后来者极力模仿却无法超越的一部作品。所以,当有人震惊于《心理罪》在天涯一百多万的点击量时,我丝毫不觉得惊讶,这种受关注程度与作品自身的品质是相当的,甚至可以说,还没有完全反映出《心理罪》应有的价值。
  我忍不住要把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比较,而且我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心理罪》和《哈利·波特》进行比较(从作者处获悉,《心理罪》也将成为系列作品)。尽管目前雷米从名气上与罗琳不可同日而语,但这两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塑造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哈利·波特与方木。
  作为一个女性读者,当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我很容易就会把注意力从情节与文字上,转移到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上。就像关心哈利·波特在与伏地魔最后决战时会不会死去一样,我同样关注方木——这个倔强、忧郁的男人会走向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有时我甚至觉得方木就像我曾经熟识的一个人一样,我看着他郁郁寡欢,周围危机四伏,我焦虑万分却无能为力。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随着情节的展开紧张、感动、愤怒、欣慰,而合上最后一页时又感到怅然若失——要等到下一部出版,才会知道方木的路究竟在何方。
  如果你看过《心理罪》,又碰巧是个哈迷的话,你也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首先,方木与哈利·波特都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哈利·波特父母双亡,在身上留下了难以解释的魔咒。方木是两年前一场灾难的唯一幸存者。如同哈利不时疼痛的伤疤一样,方木也在时常忍受噩梦的折磨。而且他似乎有着更多的怪癖:惧怕走廊、烧烤的味道、刻意封闭自己、从不离身的军刀、午夜天台的夜祭。而相对于《哈利·波特》中虚幻的魔法世界,方木的伤痕更加真实,你无法想象一串烤羊肉会给他带来多么大的恐惧,这也让我们身不由己地进入方木的艰险旅程并感同身受。
  其次,两个主人公都有着过人的天赋。哈利·波特与生俱来的强大力量自不必言。方木也惧有超乎常人的洞察犯罪的力量。而巧合的是,这种天赋似乎都没有给他们带来快乐。哈利·波特因为蛇佬腔被视为异类,而方木对自己探悉犯罪心理的能力简直是无奈甚至是痛恨了,他渴望正常人,甚至是平庸的生活。这使得他追捕凶手的过程就像一场不断挣扎的自我救赎,这种殉道式的拯救也让身为读者的我们禁不住追问:这个男人,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过去?
  最后,两个主人公身上都洋溢着人类最伟大的情感:爱与责任。伏地魔不相信甘愿自我牺牲的爱,结果他恰恰死于这种古老的魔法。凶手不相信甘愿自我牺牲的爱,结果让方木在绝境中奇迹般扭转乾坤。尽管有的爱卑微,甚至渺小,然而它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当它闪耀在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身上,就会爆放出无与伦比的力量。方木对两年前那场灾难的内疚,对同学接连被袭的愤怒,无一不来自于他对身边的人那种深深的责任感。这让他敢于面对死亡的威胁,敢于深入危机四伏的地牢。同时,也让方木在最后的最后,绝境逢生。
  诚然,相对于一个已经完结的系列,方木的命运更让我们关注。而更让我们着迷的,是他身上那种奇妙的混合气质。长期以来,推理小说家们为我们塑造了太多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探形象。永远睿智、永远无惧的他们永远不是故事的主线,案件才是。这就使得作品本身变成了一个纯智力游戏,我们甚至很难想象神探们是活生生的人。而方木不同,他和我们一样,会难过,会恐惧,会忧郁、会哭泣,会爱上不该爱的人,他拥有我们所有可爱的弱点与缺点。这使得这个人物形象变得无比丰满与立体。方木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可以带着欣赏、怜惜的目光去崇拜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同类,分享其智慧,感受其哀伤。正是由于这些特质,我可以断言,方木迟早会像哈利·波特那样成为神化与传奇,只不过,他不骑着扫帚而已。
  喜欢变态的人都会喜欢悬疑巨著《心理罪》
  文/刘按
  一个初中就读过福尔摩斯所有正盗版著作,把阿加莎·克里斯蒂奉为终生偶像,坚决不看金田一,做梦都会喊出江户川乱步的推理小说的骨灰级读者,如果他突然在午夜给我打电话向我推荐一本犯罪推理小说,你说我该怎么办?
  更重要的是她是一个女生,一个漂亮的女生。
  她是我初中暗恋的对象,我曾经用一年的时间做周密计划准备弓虽。女干她,最后在实施的那天因为她叫我去打羽毛球我觉得主意不错就去了,最后打得很累再也没有力气弓虽。女干她而懊悔一生。现在她突然在午夜给我打电话用一种我听了又想犯罪的口气向我推荐一本犯罪推理小说,你说我该怎么办?
  几天之后,这本幽蓝色封面的犯罪推理小说被一个我看见了长什么样子但马上又忘掉了长什么样子的快递人员放到我的桌上。我怀着看了这本小说就可以弓虽。女干推荐我看这本小说的女孩的想法,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小说主要写了一个喜欢把牛奶和人血搅拌在一起喝下去的变态,他弓虽。女干了很多人,杀了很多人,几乎每次用的手法都不一样。警方面对这个变态,就像傻比一样没有任何办法。后来一个大学生参合进来,随口就说出了变态长什么样子。变态马上被抓,立地枪决。大家以为事情结束了,都松了一口气。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又有很多人被弓虽。女干了,很多人被杀。似乎有一个更大的变态出现了,这个变态把那个装比的大学生身边的朋友一个一个都杀死了,他最后要杀的就是那个装比的大学生。而那个装比的大学生唯一所能做的就是在自己被杀死之前再次说出这个变态的样子。
  故事的大意就是这样了。
  我认真地想了想,这应该是我近十年来看过的最好看的犯罪推理小说了。从小我就爱看有关变态的故事。无论是《沉默的羔羊》中的变态医生,还是《空中监狱》中的变态杀人魔,在我眼里他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的人。而现在这个世界上又凭空多了一个可供我们神交的超级变态。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方法,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们的存在衬托出我们的平庸,我们的存在衬托出他们的天才。比把小女孩的脑袋割下来做成帽子戴在头上更变态的情节已经在这本书中出现。它们注定会被人们永远地铭记,成为人类变态史上最经典的一幕。
  看过之后,我很激动。表现就是,我一口气给一百多个人打电话推荐这本书。告诉他们赶紧把手里的柯南、福尔摩斯都扔掉!那都是垃圾,已经过时了!一本更好看更酷的犯罪推理小说已经横空出世。
  这个叫雷米的作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