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神经紧张。
赫鲁晓夫一行到达华盛顿附近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好奇地向机外一望,赫鲁晓夫见身着华丽夏装的欢迎人群就像五色缤纷的花坛,觉得华盛顿正以风和日丽的天气向他表示欢迎,便想尽快与美国人接触,但却下不了飞机,急得赫鲁晓夫额头冒出了汗珠。
原来,苏联飞机比美国飞机高得多,美国的机场备用舷梯够不到苏联飞机的机舱门,只好动用苏联飞机的备用梯子,赫鲁晓夫觉得这使他露了脸,大吹大擂说: “他们美国人竟不知道我们乘的是一架如此巨型的飞机。在他们看到这架飞机时,我们可以察觉出他们眼睛里的惊讶神情。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飞机,他们自己当然也没有这样的飞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有。”
赫鲁晓夫头戴杭堡帽,身着黑色西装,胸前挂着三颗金光闪闪的勋章,兴致勃勃从巨型涡轮飞机上走下来,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早已等候在舷梯旁,忙上前与其热烈握手,开始了他对美国为期13天的访问。
艾森豪威尔对接待赫鲁晓夫颇费了一番心思。他与副总统尼克松、国务卿赫脱等人制定了先挫锐气、后物质和文化诱惑、再逼其让步的三部曲作战方案,因而对赫鲁晓夫的欢迎搞得既隆重又很有节制。
在机场的欢迎仪式上,虽然也按传统鸣放21响礼炮并演奏《星条旗永不落》和苏联国歌,机场走道也铺了排场阔气的红地毯,但总的说来气氛并不热烈:在4000人的欢迎队伍中,除苏联使馆、驻联合国机构、苏联代表团人员发出一阵掌声外,美国欢迎人员和西方外交使节没有人鼓掌,没有人向其挥手,没有人同苏联人打招呼,脸上也没有喜悦的表情;沿途仅挂苏美两国国旗,道路两旁的建筑物未加任何装饰点染。
美国和西方国家对赫鲁晓夫访美仅做低调报道,说华盛顿给赫鲁晓夫“非常冷淡的接待”。
尽管如此,这仍是苏联最高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正式访问,是世界上两大阵营的头子举行的首次会谈,当然成为国际上的重大事件,也自然引起各国的广泛注意。老谋深算的艾森豪威尔与咄咄逼人的赫鲁晓夫相互见面斗智,必有一场好戏要看。
对美苏首脑会谈的结果,世界舆论纷纷猜测,很快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中心话题,有30多个国家的近2000名记者赶到美国采访,人数之多在美国新闻史上可以说是空前的,超过了两年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访美时有 1400名记者跟随采访的纪录。
各国记者纷纷赶往布莱尔大厦,只见该大厦人口处又飘扬起苏联国旗。该大厦在二战期间接待过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这次是战后首次接待苏联最高领导人。
在当天举行的美苏首脑会谈中,艾森豪威尔摆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总统和债权人的姿态,向赫鲁晓夫要帐,要苏联归还二战时期根据租借法案接受军事装备所欠美国的债务。副国务卿狄龙还粗暴地施加压力,强使苏方接受美国强加给的条件。对当时的紧张气氛,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说:
“你甚至元须去碰他(狄龙)——只要向他靠近一点,他就会发火冒烟,劈拍爆裂,唾沫飞溅,就像他体内有些东西发生了短路快要爆炸似的。”
赫鲁晓夫感到气愤,他认为苏联在跟希特勒德国斗争期间,已经以血的代价偿还了欠美国的债,但因有求于美国,他对艾森豪威尔说出的话却还是客气的:
“总统先生,就我们来说,我们并没有欠你们什么东西,然而,我们还是同意偿还债务,但是有个条件:你们得给我们30亿美元的贷款。”
在谈到和平共处问题时,狄龙故意挑衅质问:“你谈的这个和平共处指的是什么?”
赫鲁晓夫被惹怒了,厉声驳斥说:“狄龙先生,如果你不理解两种制度之间的和平共处是什么意思的话,那很遗憾。你不得不去弄懂的时刻会到来的,现在要我给你解释是毫无意义的。”
艾森豪威尔故意先让狄龙煞一下赫鲁晓夫的威风,他怕把事情弄僵,赶快出面打圆场,准备在第二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再做较量。
第二天,在美国全国新闻俱乐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美国记者首先提出最令赫鲁晓夫挠头的问题:“在斯大林犯下种种罪行时,你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情?”
赫鲁晓夫当然知道这是指责他,把“斯大林是慈爱的父亲”的口号喊得最响。这使他感到难堪,他涨红脸说这是无礼之举,拒绝回答。
美国记者又提出棘手的问题:“赫鲁晓夫先生,你曾这样说,‘我们将埋葬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赫鲁晓夫眯缝着眼稍加思索,迅即解释说:“这是指共产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要展开自由竞赛,而不是指屠杀。”
赫鲁晓夫不想再让美国记者将他的“军”,匆忙借故逃脱。艾森豪威尔见他和尼克松、赫脱制定的制服赫鲁晓夫这头不易驯服的北极熊的第一部曲——打掉赫鲁晓夫锐气的计策大功告成,就开始实施第二部方案——请苏联客人在美国各地访问10天,用美国的物质文明从精神上俘虏赫鲁晓夫。
为此,艾森豪威尔把他的那架技术先进的波音—707 专机提供给苏联客人使用,还派善于交际的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亨利洛奇专门陪同赫鲁晓夫访问。
赫鲁晓夫把大肚子一挺向洛奇摆“谱”说:“洛奇先生,你是一名前军人,因此,你应该懂得军阶的规则。你是少将,而我是中将,因此,你是我的下级,我希望你的举止要与你下级军官的身份相称。”
“是,先生,我懂了,将军”,洛奇笑着双脚咯噔一下,举手敬礼说:“洛奇少将向您报告,将军先生!”
在美国各地访问期间,赫鲁晓夫简直像刘佬佬进了大观园:
在纽约,他和哈里曼邀集的美国大资本家打得火热,美国人带他参观帝国大厦,登上举世闻名的摩天大楼,以提供援助吊赫鲁晓夫的胃口。赫鲁晓夫垂涎欲滴,羡慕地感叹“建立苏美经济联系的条件尚未成熟,我的指望是为时过早的”,纽约给他留下的“强烈印象是一个庞大、喧闹的城市,到处都是霓红灯广告和汽车在洛杉矶,赫鲁晓夫游览市区,觉得该市湿润温暖,到处百花盛开,与冰天雪地的莫斯科迥然不同;他参观好莱坞电影制片厂大开眼界,与跳康康舞的美国姑娘合影留念,好莱坞为他举行的宴会使他念念不忘:“餐厅里挤满了四五百人,围坐在装饰得非常华丽的桌子边,桌上的灯光柔和,好似蜡烛光一样。这一餐味美可口,菜肴丰盛。这些人是不喝酸菜汤的。”
在旧金山、衣阿华州、匹兹堡等地,赫鲁晓夫参观机械工厂、牧奶场、小公牛饲养场和粮仓,到处与美国资本家拉关系,天天吃得满嘴流油,对美国赞不绝口:
“这一餐菜肴花样繁多,味美上口,营养丰富。美国人真会吃!他们有美味的罐头食品,更不用说还有各种各样新鲜的盆菜。我记得加斯特一家还给我们上了一道火鸡。火鸡在美国非常受重视,美国人甚至有一个特定的‘火鸡节’,到那天,人人都一定得吃烤火鸡!”
赫鲁晓夫带着惊奇的心情回到华盛顿。艾森豪威尔听了洛奇的汇报,知道赫鲁晓夫已对美国物质文明佩服得五体投地,决定继续以美国文明来引诱他的苏联“猎物”。
艾森豪威尔亲自陪赫鲁晓夫乘直升飞机纵览华盛顿。赫鲁晓夫对艾森豪威尔的直升飞机赞不绝口。
艾森豪威尔暗中冷笑,这头“北极熊”已经做了美国物质文明的俘虏,我还要让你拜倒在美国文化面前,于是又从另一方向发动进攻:“先生,您是否喜欢看电影?”
赫鲁晓夫早已久闻美国电影的大名,这次访美已大饱口福,何不再大饱一次“眼福”。于是他顺水推舟说:“只要是好电影,我当然喜欢看!”
美国总统又放钓饵道:“您比较喜欢看什么电影呢?”
不等苏联客人回答,艾森豪威尔和颜悦色地以极富诱惑力的语言说:“我个人喜欢看西部电影。我知道它们没有什么内容,也不需要动什么脑筋去欣赏,可是在这些电影里噱头总是不少,同时我喜欢马。”
赫鲁晓夫一贯爱打击他人抬高自己,此时又以攻击斯大林来讨好艾森豪威尔:
“你可知道,斯大林在世时,我们经常看西部电影。放映结束时,斯大林总要指责那部电影的思想内容。不过,到了第二天,我们又照样去看另一部西部片,我也有看这种电影的嗜好。”
艾森豪威尔见赫鲁晓夫如此寡廉鲜耻,暗自欢喜,就继续诱敌深入:“那好,我们就看些西部的和另外一些影片,我还邀请了我们的海军军乐队来演奏,你不至于反对吧?”
赫鲁晓夫急不可待地一拍光头说:“啊,那将会是非常令人愉快的。我喜欢听音乐,我还想瞧瞧这些年轻的小伙子。”
于是,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为苏联客人放起一部部美国西部片。赫鲁晓夫看得津津有味,艾森豪威尔又讲起罗斯福讲过的这样一个故事以取笑“北极熊”:
“主人给长工一把铲子,叫他去挖一条水沟。过了一会儿,长工回来说他挖好了,于是主人给他一把斧子,叫他去砍些木柴。长工去了,砍了一捆木柴回来。然后主人叫他去拣一堆土豆,把它分成两堆:小土豆一堆,大土豆一堆。几个小时过去了,连长工的影子也没见。最后,主人找见他,发现他在仓库里早已晕过去了。主人朝他身上倒了一桶水,长工醒来,解释说,‘我不怕挖水沟,也不怕砍木柴,但我不能做这个分大土豆和小土豆的工作。我不能忍受要我来做出那些决定,决定,决定!给我一个不需要动脑筋的工作吧。”
赫鲁晓夫听出艾森豪威尔在讽刺他,面有不悦之色,但因主人是在讲故事,他也不敢当面顶撞。
艾森豪威尔将赫鲁晓夫的尴尬神色看得清清楚楚,庆幸自己的计谋正步步取胜,又邀请赫鲁晓夫到他的农场参观。赫鲁晓夫见农场的牛饲养得非常好,便称赞这些深褐色的食用牛毛色有光泽,腿短体壮,艾森豪威尔就作为礼物赠送客人一头牛,赫鲁晓夫乐得眉开眼笑,以苏联白桦树回赠。
艾森豪威尔又把赫鲁晓夫引到田野里去,指给客人看他的地产范围,赫鲁晓夫对其农场面积之大感到惊奇,主人又指着田野里类似小麦但是略小一些的农作物说:
“这种作物我们是不收割的,我只是叫人于冬季来临前把它割去。这块田能吸引许多鸟类,当别的田地里的庄稼收割完后,松鸡、鹌鹑及其他猎鸟就都到这块田里来了。因此,我们在这里打猎可以得到极好收获。”
对于像赫鲁晓夫那样热衷于打猎的人来说,这简直不可想象,他觉得这比十月革命前沙俄时代的大地主有过之而无不及,比托尔斯泰笔下的捕猎还富有诱惑力。赫鲁晓夫看呆了,艾森豪威尔含笑拉他同上飞机回戴维营进行政治会谈,实施第三部制服赫鲁晓夫的方案,这正是:
赫氏走进美国城,眼花缭乱看不停。
惊叹首富华盛顿,几忘自己姓和名。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九回
各怀鬼胎 美苏首脑会谈戴维营
唇枪舌剑 中苏首脑舌战颐年堂
话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连施挫其锐气及物质和文化引诱两计之后,1959年9月25日陪赫鲁晓夫从他的马里兰州农场,回到戴维营,进行美苏首脑正式会谈,使赫鲁晓夫访美达到高潮。
举世闻名的戴维营距美国首都华盛顿约100多公里,在马里兰州的一座海拔400多米的秀丽山上,原名卡托克廷山庄, 1939年作为罗斯福总统的避暑山庄,取世外桃园之意,改为香格里拉,艾森豪威尔人主白宫后用他孙子的名字将别墅改为戴维营。
艾森豪威尔竭力把戴维营会谈的气氛搞得轻松随便,首先故作软弱之态,说自己已近70岁,年老体衰,再有16个月就要离职了,叹口气,以羡慕的口气说:
“我可以说机会不多了,而你的机会却要久远得多。如果赫鲁晓夫先生能够建设性地使用你的权力,你将可能作为一位伟大的国务活动家而留芳史册。”
这番话说得赫鲁晓夫神采飞扬,他竭力要给美国总统留下深刻印象,滔滔不绝他讲起苏联的军事和安全态势。他绘声绘色他讲苏联正在建造比美国潜艇威力更大的核潜艇,声称苏联拥有所需要的一切炸弹,并将很快拥有它所需要的全部导弹。
赫鲁晓夫因为前不久在苏联举办美国展览会期间与尼克松进行过“厨房辩论”,又让人假扮苏联“公民”给尼克松出过难题,便认为尼克松反对他访问美国,因而在与艾森豪威尔的会谈中,见有尼克松在场,就想把矛头对准他。
怎样“教训”尼克松呢?碍于外交礼节,赫鲁晓夫不便直接攻击,就灵机一动,采取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计谋,若无其事地对艾森豪威尔说:
“美国政府中,有许多人非常希望改善同苏联的关系,但是也有一些人总是想坚持对抗立场,这些人是拙劣和愚蠢之极的。”
赫鲁晓夫眉飞色舞大讲此话,但一双小眼却紧盯着坐在一旁的尼克松不放,苏美两国参加会谈的人员都明白赫鲁晓夫的意图所在。尼克松也心知肚明,但因为赫鲁晓夫没有明确指谁,他也不便把“臭帽子”拾过来往自己头上戴,尽管尼克松十分气恼,但也无可奈何。
艾森豪威尔老奸巨滑,他不像赫鲁晓夫那样锋芒毕露,虽急于与苏联达成一项裁军协议,但他外表上却显得不急不忙。他说:
“赫鲁晓夫先生,我是一个军人,而且我一生都是一个士兵。我曾打过不止一次的仗,但我不怕难为情地告诉你,现在我非常怕战争,我愿竭尽一切力量使我们避免战争。首要的是,我希望和你达成一项协议。”
赫鲁晓夫用那双胖手摸着扁平的鼻子说:“总统先生,如果我们能达成协议的话,那么没有一个人会比我更感到高兴的了,但问题是怎样达成协议呢?”
赫鲁晓夫抢先提出条件:从其他国家撤走外国军队,撤除在外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
艾森豪威尔暗笑赫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