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外地旅人问(下面简称外地人):人们说太子什么?
某长安百姓答(下面简称长安人)说他有病。
外地人:什么病?
长安人:足疾。十几岁时生病落下的。
外地人:这么说,堂堂储君居然是个瘸子?
长安人:别说得这么难听,人家那叫足疾!
外地人:足疾也罢,瘸子也罢,问题是这种人将来怎么当皇帝?这不是有失国体吗?将来岂不是要让番邦人笑掉大牙?
长安人:说得也是……不过,皇上还有一个儿子魏王李泰,长得膘肥体壮、膀大腰圆……不,是长得高大威猛、仪表堂堂,而且聪明颖悟、多才多艺,最受皇上宠幸。您不知道吧,皇上出门都把他带在身边,瞧这势头啊,这魏王李泰迟早有一天会把李承乾拱掉,自己当太子。
外地人:哦?如此说来,当今皇上也有废立之意啦?
长安人:这个嘛,咱平头百姓不敢瞎猜。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很多名流政要和勋贵子弟都在向魏王靠拢,如果不是他有戏可唱,那帮人精干吗要削尖了脑袋往他身边拱?
外地人:嗯,有道理。那我们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这些流言蜚语就像春天的柳絮一样在长安坊间到处乱窜、恣意飞扬,最后终于不可阻挡地飞进皇宫,落进太宗李世民的耳中。
李世民勃然大怒,同时也隐隐生出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贞观十七年正月十五,在元宵佳节的朝会上,一脸阴霾的李世民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作出了严正声明:“听说坊间的官员、百姓认为太子有足疾,而魏王颖悟,又时常随朕出游,所以议论纷纷,甚至有投机之徒已经开始攀龙附凤。今天,朕要明白告诉诸卿,太子的脚虽然有毛病,但并不是不能走路。而且《礼记》说:‘嫡子死,立嫡孙。’太子的儿子已经五岁,朕绝对不会让庶子取代嫡子,开启夺嫡之源!”
谣言止于智者。
愚蠢的流言止于自信的帝王。
李世民坚信,只要自己毫不动摇地坚持嫡长制的原则,不让任何人有机可乘,太子李承乾就能在皇权的接力赛上稳稳当当地接好下一棒。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李世民都绝不允许武德九年那场兄弟阋墙、父子反目的悲剧在今日重演!
坊间的流言虽然可恶,不过它顶多就是让李世民感到郁闷和不安而已,但接下来发生的这件事情,却足以令他陷入巨大的悲怆和哀伤之中。
贞观十七年正月十七,李世民最为倚重的股肱大臣之一、一代名臣魏徵与世长辞。
听到噩耗的那一刻,李世民如遭雷击,哀恸不已。
他为魏徵举行了一场庄严而隆重的葬礼,命朝廷九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全部去给魏徵送行,并赐予“羽葆鼓吹,陪葬昭陵”的特殊待遇。在当时,这是人臣所能享有的最大哀荣。
魏徵出殡的那天,李世民登上御苑的西楼,望着那支一眼望不到头的送葬队伍,往事在他眼前一幕幕掠过,泪水止不住潸潸而下……
还没等李世民从魏徵之死的哀伤中完全解脱出来,一些令人不安的坏消息又接踵而至。先是鄠县(今陕西户县)县尉游文芝密告代州(今山西代县)都督刘兰成谋反,有关部门经过调查,证实刘兰成谋反罪名成立,随即将其逮捕并腰斩。紧接着,新任洛州(今河南洛阳市)都督张亮入宫辞行时,居然向皇帝告密,又说有个朝廷重臣要谋反。
谁?
侯君集。
张亮是开国功臣,侯君集也是开国功臣,如今一个开国功臣状告另一个开国功臣谋反,这个问题绝对要比刘兰成一案严重得多!
是张亮在诬陷,还是侯君集真的要造反?
似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侯君集这个人,其实早在贞观十四年就开始出问题了。当时他出任西征统帅,率部平定了高昌,于是就有些居功自恃,公然侵吞高昌王室的大量珍宝。上梁不正下梁歪,其部众看见主帅带头贪墨,顿时一哄而上,争抢战利品。
侯君集不敢制止,因为他是第一个伸黑手的。要是他贼喊捉贼,手下人绝对不服,而且回朝后肯定会把事情抖出来。所以,侯君集只好睁一眼闭一眼,任手下人尽情哄抢战利品。
也许是事情闹得太大,所以他刚刚班师回朝,就东窗事发了。
有关部门抓到了他贪墨的证据,立刻对他发出弹劾。太宗李世民一听奏报,二话不说就把他丢进了诏狱。
侯君集满腹不平。
自己刚刚为帝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一回来,居然连皇帝的面都还没见着,连一杯庆功酒都还没喝到,就先蹲号子吃了牢饭,这他奶奶的算怎么回事?
后来中书侍郎岑文本上疏替他求情,李世民才把他放出了诏狱。可侯君集平定高昌的功勋好像从此一笔勾销了,不但没人给他摆庆功宴,更没人给他加官晋爵。这口鸟气,侯君集无论如何也咽不下去!
在侯君集看来,李世民在玩弄帝王术,借惩贪之名对功臣进行打压。从此,侯君集心灰意懒,“志殊怏怏”(《旧唐书·侯君集传》),对李唐朝廷和太宗李世民的忠诚度一落千丈。
与此同时,一个大胆的念头开始在他心中蠢蠢欲动。
贞观十七年二月,太子詹事张亮被调出朝廷,改任洛州都督,侯君集故意刺激他说:“是什么人排挤你?”
张亮没好气地说:“不是你还有谁?”
侯君集急得跳脚:“我讨平一个国家回来,却碰上比一间屋子还大的嗔恨和猜忌,我还有心思排挤你?”
见张亮不语,侯君集忽然卷起袖子大声说:“老子郁闷得不想活了,你要不要反?我和你一起反!”
乍一听如此大逆不道之言,张亮着实吓了一大跳。他先是在心里问候了侯君集的十八辈祖宗,继而暗暗叫苦:今天这些话要是被人听见,自己就得陪着侯君集一块玩完!虽然此次无缘无故被弄出京师他也很憋屈,可他万万不敢往造反的事上想,如今侯君集这么一嚷嚷,简直是拽着他往火坑里跳啊。
狗日的侯君集,你自己想死就死,何苦拉着老子当垫背!
张亮为此郁闷了好几天,最后一狠心,找皇帝告御状去了。
张亮知道,只有这么做,他才能与侯君集划清界限,彻底洗刷同谋造反的嫌疑。
李世民听完张亮的告密后,良久无语。
最后,李世民长叹一声:“你跟侯君集都是开国功臣,而且侯君集说这种话时,旁边没有第三者在场。如果交付法司审讯,他必定不服,到头来也审不出个子丑寅卯,这件事你暂且不要再提了。”
事后,李世民虽然待侯君集如故,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但显然已经对他多留了一个心眼。
这真是一个让人无语的春天。
政治流言猖獗,股肱重臣辞世,地方大员刚因谋反被诛,开国功臣又涉嫌谋反……好像所有坏事都凑到一块去了。
要照老百姓的话说,这就叫流年不利!
数日后的一次朝会上,情绪恶劣的李世民忽然对群臣发了一通牢骚:“人主惟有一心,而攻之者甚众。或以勇力,或以辩口,或以谄谀,或以奸诈,或以嗜欲,辐凑攻之,各求自售,以取宠禄。人主少懈,而受其一,则危亡随之,此其所以难也。”(《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听着天子这段既像独白又像训斥的牢骚话,满朝文武面面相觑,猝然不知应对。
许多人用眼角的余光偷偷瞥了瞥御榻上的皇帝,心里头纷纷敲起了鼓。
勇力、辩口、谄谀、奸诈、嗜欲,各求自售,以取宠禄……这说的都是谁呢?不会是说我吧?
也许是为了冲淡这个春天的晦气,并且纾解一下坏到了极点的心情,李世民决定做一件酝酿已久的事。
这是他多年来的一个夙愿,也是大唐王朝的一件盛事。
二月二十八日,李世民命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了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画像,悬挂于太极宫三清殿旁边的凌烟阁。他们是: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秦叔宝。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做完这件事,李世民的心情总算有所好转。
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更坏的消息马上就来了。
贞观十七年三月初,一匹快马风驰电掣地进入长安。大汗淋漓的信使抵达京师后,不顾满面灰尘,直接拍马驰进了太极宫。
这个风尘仆仆的信使,给朝廷和天子带来了一则十万火急的消息——
齐王李祐造反了!
齐王李祐是太宗李世民的第五子,武德八年封宜阳王,同年改封楚王。贞观二年,徙封燕王,就任豳州都督,贞观十年改封齐王,授齐州(今山东济南市)都督。
从这份简单的履历可以看出,这个齐王也算是经过历练的人,不像是那种长于深宫、昏庸无能的纨绔子弟。
但是很可惜,尽管李世民早早就让他出任封疆大吏,把他放在地方上历练,可这个齐王李祐却始终无甚长进,只学会了飞鹰走马、游弋射猎,压根没学到什么抚众驭民的真本事。
亲王无能,外戚自然乘虚而入。
李祐的舅父阴弘智在朝中担任尚乘直长,是一个管理御马的七品芝麻官,仕途很不得意,当然就希望齐王李祐能够竞争天子宝座,以便跟着鸡犬升天,于是暗中劝告李祐说:“大王兄弟这么多(李世民共有十四子),陛下千秋万岁之后,你应该招募一批壮士保卫自己的安全。”言下之意,就是希望齐王暗中积蓄力量,以备来日夺取皇位。
李祐深纳其言。阴弘智随即举荐了他的两个大舅子:燕弘亮和燕弘信。
这兄弟俩本是江湖中人,平日里耍枪弄棒,吆朋喝友,也有几分老大的派头。李祐一见倾心,赐给他们大量财宝,让他们暗中招募死士。
太宗李世民对皇子们一向管教甚严,给他们派任的长史和司马都是一些刚烈正直之人。其中,负责辅佐齐王的长史权万纪就是一个性情偏狭、极端严厉的人。齐王喜欢飞鹰走马,权万纪就屡屡谏诤;齐王宠幸手下的两个卫士昝君謩、梁猛彪,权万纪就把他们视为眼中钉,找个借口就把他们逐出了齐王府。李祐大为不快,暗中又把他们召了回来,对他们的宠幸有增无减。
对于齐王李祐的所作所为,李世民也有所耳闻,于是经常写信斥责。权万纪担心皇帝怪罪他辅佐无方,随即想了一个免责的办法,对齐王说:“大王是皇上爱子,陛下是为你好才严加教训,大王若能改过自新,我愿入朝替大王说话。”随即写了一道奏疏,条条列出李祐所犯的错误,然后强迫李祐在上面签字,以表明他真心悔过的态度。李祐无奈,只好乖乖地签字画押。
权万纪拿着奏疏到了京师,对皇帝说,齐王李祐在他的辅佐下一定可以改过自新。李世民非常高兴,一边勉励权万纪,一边下诏历数李祐的种种过失,并且再次发出严厉的批评和警告。
李祐听说皇帝褒奖了权万纪,却独独把自己骂得狗血喷头,顿时暴跳如雷:“这姓权的出卖我!竟敢以我的过失换取他的功劳,总有一天我要宰了他!”
自此,齐王李祐与权万纪嫌隙日深,而叛乱的祸根从这一天起便已悄然埋下。
权万纪到长安走了一趟后,自以为有了皇帝的嘉奖和信任,从此就像拿到了一把尚方宝剑,对齐王的管束越发变本加厉,不但不让他迈出城门一步,而且把他打猎用的鹰犬全都放跑了,此外还严禁昝君謩、梁猛彪与齐王见面。
堂堂一个皇子,竟然被自己的辅臣管制到这种地步,叫齐王如何忍受?
权万纪并不知道,他的过分刻薄终将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有一天夜里,权万纪家的院子里忽然扔进来几块石头,权万纪料想这肯定是昝君謩和梁猛彪所为,下一步很可能会谋杀他。于是第二天一早断然将二人逮捕,并且立刻用快马投递奏章到京师,弹劾齐王李祐及其党羽数十人。
到这一步,权万纪与齐王李祐的矛盾就彻底激化了,双方已呈水火不容之势。
李世民闻奏后,立即派遣刑部尚书刘德威亲自到齐州调查取证,结果很多证据都对齐王非常不利。李世民大怒,随即下令李祐随同权万纪一起回京。
齐王李祐大为恐惧,知道自己又被权万纪打了小报告,于是蓄积已久的怨恨终于爆发,随即与燕弘亮等人一起密谋,决定除掉权万纪。
此时权万纪也已嗅出危险的气息,所以不等齐王一起,自己先行动身回京了。齐王当然不会放过他,立刻命燕弘亮率二十几个骑兵追杀,在半道上射死了权万纪。
擅自诛杀皇帝亲任的辅臣,这回的娄子算是捅大了。事已至此,反是死,不反也是半条命,齐王李祐一咬牙——那就反了!
除了权万纪外,李祐对另一个经常劝谏他的辅臣韦文振也是恨之入骨。韦文振时任齐王府典军,手中握有兵权,李祐要想起兵,头一个就得先摆平他。于是李祐便派人胁迫他一起造反,韦文振不从,率一干部属出逃,只跑出数里地,就被齐王李祐追获,当场砍杀。部属们吓得趴在地上,浑身颤抖,纷纷向齐王磕头求饶。
做完这一切,齐王李祐彻底掌控了齐州的局势。
坐镇齐州十年,他还是头一回品尝到手握大权、说一不二的滋味。
这滋味真是美极了。
李祐感觉自己胸中一股睥睨天下、傲视群伦的豪情壮志油然而生。
原来造反是如此惬意的一件事情,早知道就早反了!
随后,李祐开始给党羽们大肆封官,名头有什么上柱国、开府、拓东王、拓西王等等,同时打开府库尽情赏赐,俨然已经是一个功成名就的帝王。接着,李祐又把城外的老百姓悉数赶进城中,又命军队磨利武器、加固城墙,大有与朝廷分庭抗礼之势。
齐王李祐激情澎湃地进行着他的造反大业,可在齐州的官员和百姓看来,齐王这么做简直是在自掘坟墓。
士民们当然不想当他的陪葬品,于是纷纷撇下妻儿老小,半夜里偷偷从城墙上缒下,争先恐后地逃亡。
齐王李祐根本无力阻止。
李世民万万没有想到,李祐竟然会走到这一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