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配角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配角演义-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循能力出众又不居功,与费祎的性情相投;另一方面,他对于卫将军姜维似乎有着不浅的敌意。这对于费祎来说是一枚上好的棋子,不罗织到帐下实在是可惜。于是他便开始有意识地拉拢郭循,先后写了几封书信给他,畅谈天下大事,而后者也一一回复,信中所显露出的政见和文笔令费祎赞赏不已。

这一年的年底,费祎终于获得了开府的许可,成为了继诸葛亮和蒋琬之后蜀汉第三位开建府署的人。他立刻列了一份想要征辟的幕僚名单上奏朝廷,其中就有郭循的名字。

延熙十六年早春,郭循和其他十几名被征召的官员风尘仆仆地从成都赶到了费祎开府所在的汉寿,卫将军姜维和其他高级军官也在同一时间抵达,专程向这位春风得意的大将军道贺。于是大为高兴的费祎决定举办一次宴会,以庆祝自己开府的荣耀。

这一次宴会规模很大,而且级别相当高,因为出席的都是蜀汉举足轻重的人物。宴会相当热闹,主人在汉寿治所内外的空地里摆开了几十张桌子,坐满了各地前来道贺的宾客。别说高级官僚,就连普通的小吏都有一席之地,得以享受这份难得的飨宴。几十名仆役在席间穿梭不停,不断地将美酒与食物抬进端出,异常忙碌。

数十名美艳舞姬在乐班的伴奏下翩然起舞,跳起了自汉代以来就流行于两川的七盘乐,只见她们穿梭于七盘之间,红鞋合着拍子踏鼓点,双手摇摆,长袖挥若流云,飘逸不定,恍如昆仑山的仙子下凡。观众一边喝着酒,一边毫不吝惜地施予他们的喝彩与赞美。

“呵呵,伯约啊,这次我开府理事,以后还要请你多多协助啊。”费祎坐在席间,对着姜维说道。

姜维也露出笑容,举杯别有深意地回答说:“文伟这一次是众望所归,我等就只有叹服的份,期待今后能在将军麾下有更多发展。”

“唔,那是自然,将军和我不是一向合作很愉快么?”

费祎哈哈大笑,端着大觥起身,走下台去。如今的他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和当年的诸葛丞相一样。当他看到席间姜维、董允等人的表情时,他这种成就感显得更充实,更加快意。

他漫步在一片喧闹之间,频频向宾客们致意。每到一处,宾客们都纷纷起身,向他敬酒,而他也乐呵呵地每敬必回,不知不觉之间喝得脸色涨红,脚步也有点浮了。不过他的心情却愈加高兴起来,一直到身体实在无法承载醉意,他才蹒跚着找了一张空椅子坐了下去。

就在这时候,一个人走近了他。

“费将军?”

那个人对他说道,费祎睁开眼睛,拼命想坐直身子去看,但是却怎么也坐不起来了,只好含糊地问道:“唔,唔,尊驾是……”

“哦,在下是郭循。”

“郭循……哦,就是你啊,哎呀哎呀,真是有失礼数,幸会。”

“哪里,一直到现在才来拜会大将军,是我不对。”

郭循一边说着,又走近了三步。费祎很高兴,挣扎着想起来说话,可惜力不从心。郭循笑了笑,来到这位喝醉了的大将军面前,俯下身去。这时候周遭依旧热闹非凡,宴会进行到了高潮→文·冇·人·冇·书·冇·屋←,宾客们的喧闹声也达到了最高。大家的兴致都在于行乐,宴会的主角费祎倒反而暂时被忽略了,只有姜维一个人透过来往的人群朝这边冷冷地看过来。

费祎忽然听到郭循在自己的耳边说了一句话,声音很轻,他没听清楚,于是迷茫地把头转过去,示意再说一次。郭循又一次低下头去,重复了一遍自己的话。

这一次,费祎听清楚了,他的瞳孔一瞬间放大,全身僵硬在那里。这一半是因为那句话对他神经的刺激,另外一半原因则是郭循用一把尖刀刺进了他的胸膛。

最先发现这一变故的是一位仆役,他看到郭循慢慢从费祎胸膛里拔出刀,然后再一次刺了进去,不禁惊慌地大叫了起来。郭循把刀留在费祎胸膛内,慢慢退后两步,仿佛想要仔细欣赏这个杰作,满是麻点的脸上浮现出一种奇妙的笑容。

宴会的欢乐气氛一瞬间被打断,一些人端着酒杯不知所措,一些人则随着舞伎们的尖叫向外逃去,喧闹一下子演变成了混乱。这时候,姜维在贵宾席上猛然站起来,厉声高叫道:“不要惊慌,保护费将军!”

如梦初醒的卫兵们纷纷拿起武器,朝费祎和郭循二人扑过去。他们惊讶地发现,有四名姜维将军的亲兵比他们的速度还要快,他们手持大刀已经将郭循围了起来。

郭循平静地转过脸去,望了望贵宾席的姜维,点了点头。姜维面无表情地做了个手势,四名亲兵立刻大吼一声:“为费将军报仇,不要放过刺客!”手起刀落,将毫不反抗的郭循砍翻在地,剁成肉泥。

没人知道郭循那个时候究竟想的是什么,除了姜维。

这一起刺杀事件震动了蜀汉朝野,皇帝刘禅和很多官员对费祎的死痛惜不已。大家都认为这毫无疑问是伪魏的阴谋,因为郭循本来就是魏国人,而费祎实在是对人太没有警惕心了。负责调查工作的卫将军姜维后来上书,说郭循本来有心行刺皇帝,只是因为皇帝身边戒备森严,所以才转向费大将军作为目标。听到这番话,刘禅在伤心之余,又感觉到庆幸。

蜀汉朝廷授予了费祎谥号“敬”,意思就是合善法典,以表彰其生前的功绩,然后这位不幸遇刺的大将军遗体被风光大葬,葬礼的规格非常之高,连盟友东吴都特意派人前来吊唁。在葬礼上,卫将军姜维代表百官致辞说:“从来没有过一位官员像您一样为我们带来这么长久的和平。”

魏国听到这个消息后,先是大惑不解,然后大喜过望,立刻追封郭循为长乐侯,并让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在这之后数月,陇西有一份上奏朝廷的公文指出:一具疑似郭循本人的尸体在西平附近被发现,尸体死亡时间似乎至少有一年以上。

这份与官方说法相矛盾的文书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注意,因为那个时候,魏国上下的注意力被另外一件事所吸引。

边境急报,蜀汉卫将军姜维忽然对陇右地区发动了攻击,其规模是自诸葛亮死后最大的一次。后诸葛亮时代的陇西攻防战正式拉开了帷幕。

第六章 A面

晋,太康三年。

这一天虽然还是深秋,但冷峻的寒风早早地就纵横于关中大地,整个洛阳笼罩在一片清冷的雾霭之中。

在洛阳城内一间略显简陋的木制小屋里,一位身穿单薄官服的人正伏案奋笔疾书,他不时挪动一下身体,以期能稍微暖和些,但手中的笔却不停地写着。他的身旁堆满了文书典籍,这些东西杂乱地摆在屋子四处,仿佛是主人所拥有的唯一财产。门外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著作郎陈寿”。

门忽然响了,然后一位身着大袖宽衫、头戴白幅巾的中年人走进了屋子。他看看仍旧沉迷于书写的年轻人,笑了笑,走到他背后拍拍肩膀,说道:“承祚,竟然入迷到了这地步啊。”

年轻人这才觉察到他的到来,连忙搁下笔,转过身去低头行礼。

“张华大人,失礼了……”

“呵呵,不妨,我这次来,是想看看你的进度如何了。”

“哦,承蒙大人襄助,魏书已经全部写就了,现在正在撰写蜀书的部分。”

“现在在写的是谁?”张华饶有兴趣地拿起凭几上的纸张,慢慢念道:“……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张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

“哦,是马谡的传吗?”

“是的,这是附在他哥哥马良传后的。”陈寿立在一旁,毕恭毕敬地回答。

“马谡啊……”张华似乎想到了什么,转头问陈寿,“我记得令尊曾经也是马谡部下吧?”

“正是,先父当时也参加了街亭之战,任参军,因为战败而被马谡株连,受过髡刑。”

张华“唔”了一声,似是很惋惜地抖动了一下手里的纸:“可惜啊,这写得稍嫌简略了点,如果令尊还健在的话,相信还能补充更多的细节。”

“先父也曾经跟我提过街亭之事,他说若我真的有幸出任史官,他就将他所知道的街亭告诉我。不过很可惜,他已经过世了,那时候我还不是著作郎。”

陈寿说得很平静,张华知道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子,和他的文笔一样简约,而且不动声色。

“不过……”陈寿又像是想起来了什么,“家兄陈德倒也听过一些传闻……可惜他在安汉老家,不及询问了。”

张华点点头,对这件事也不十分放在心上,他把稿纸放回到凭几上,笑着说:“好了,我也不打扰你了,继续吧。以后这《晋书》恐怕也是要你来写呢,呵呵。”

然后他和陈寿拜别,推门离去。陈寿送走了张华之后,坐回到凭几前,抚平纸张,呵了呵有些冻硬的笔尖,继续写道:“……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十九。”

写到这里,他忽然心有所感,不由得转头看了看窗外阴霾的天空;不知为什么,整个人陷入了一种奇妙的沉思。

第七章 附记

【关于街亭】

街亭之战发生于蜀汉建兴六年、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战役的大背景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

当时蜀汉的战略是以赵云、邓芝的佯攻部队在斜谷吸引住曹真军团,而蜀军的主力则在诸葛亮亲自指挥下从祁山一线向魏国军事力量薄弱的陇西地带展开突袭,以此达到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的效果,力求在魏国作出反应之前占领整个陇西地带。

从地图上来看,东西走向的秦岭和南北走向的陇山(今六盘山)形成一个倒立的“丁”字,将陇西、汉中与关中三个地区彼此分割开来。隔离在魏国关中地区与陇西地区之间的是陇山山脉,如果曹魏要从关中对陇右派出增援,势必要经过位于陇山中段的略阳,也就是街亭的所在地。从蜀军的角度说,也必须要控制住街亭,才能确保魏军增援部队无法及时进入陇西战场,从而争取到时间清除掉魏军在陇西的势力。

《汉书·扬雄解嘲》云:“(陇山)响若坻颓。应劭曰:天水有大坂,名陇山,其旁有崩落者,声闻数百里,故曰坻颓。又曰: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越,上有清水四注。称陇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过,上有清水四注而下。”足见陇山之险峻,以三国时代的技术能力,大兵团不可能直接翻越,只能取道街亭,反证街亭位置之重要。

蜀军对街亭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自诸葛亮祁山进入战场后,就将整个兵团分成了三部分:魏延、吴懿负责攻打上邽、冀城、西县,其任务是尽快平定陇西;马谡、王平、高详则被派往街亭,以防备魏军的增援部队威胁蜀军侧翼;诸葛亮则作为战略总预备队驻屯在西城附近。

任命马谡为阻援军团的统帅,这个人事决策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三国志·蜀书·马谡传》里记“时有宿将魏延、吴懿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说明诸葛亮有意提拔这位亲信,希望马谡能借用此次机会获得实战功绩。但是可以想象,一线将领们对于这样一位空降而来的指挥官必然是会心怀不满的。

据洪亮吉、范文澜等史地学家考证,确认街亭即在今天水秦安县东北部。具体处所,如《秦安县志》所述,即今日之龙山——“断山,其山当略阳之街,截然中处,不与众山联属,其下为联合川,即马谡覆军之处。乾隆十四年,秦安知县蒋允嫌其名不祥,改称龙山。”

现今龙山脚下的陇城镇即为当年的街亭。陇城镇位宁距秦安县城东北40公里的一条宽约2公里、长达5公里左右的川道北段开阔处。由于镇西河谷中雄峙八方的龙山,山高谷深,形势险要,又有清水河挡道,关陇往来只有通过固关峡,翻越陇坂;沿马鹿-龙山-陇城镇一线行走,是由长安到天水唯一较坦荡的路。当年马谡驻扎的驻地海拔二百多米,方圆数千平方米,顶部能容万人,形似农家麦草堆的麦积崖;西北2。5公里的薛李川中,发现的一张铸有“蜀”字的弩机,现存甘肃省博物馆。

当时蜀军在街亭附近的具体部署是:马谡、王平、李盛、张休、黄袭等人率约两万人封锁关陇大道,而高详则率一支偏军驻扎在街亭北方的列柳城,防止马谡部侧翼被袭。

关于两位主帅马谡与王平的矛盾,史书并无明文记载。但是马谡作为丞相身边的高级参谋兼亲信、从来不曾参与过实战的精英人士,一下子空降为老将王平的顶头上司,难免会引起生性“性狭侵疑”(《蜀书·王平传》)的王平不满,进而产生矛盾。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种可能性很大。

对于蜀汉的进攻,曹魏在最初的震惊过去之后,立刻作出了反应,派遣右将军张郃及步骑五万前往增援。而张郃的部队经过街亭的时候,恰好碰到了前来阻击的马谡。

关于街亭之战,史书记载都十分简略。《三国志·明帝纪》只说:“右将军张郃击亮於街亭,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三国志·张郃传》:“(合)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合绝其汲道,〖Zei8。Com电子书下载:。 〗击,大破之。”《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合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合所破。”《马谡传》:“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合所破,士卒离散。”《王平传》:“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资治通鉴》所载材料不出前引内容。

综合上面各项记载,可以整理出街亭之战的大致脉络:对于张郃大军的出现,马谡并没有选择依城死守,而是将部队移往南山——也就是海拔两百米高的麦积崖——进行防守。王平对此屡次进行规劝,但是马谡并没有听从,结果被张郃切断了水道,导致全军崩溃。幸亏王平在后摇旗呐喊,张郃怕有埋伏而没有深入追击,蜀军才免于被全歼的命运。

这里就有几个疑点。首先一点,马谡“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