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都听得出来,郦食其这番话实际上是威胁而非游说。齐王坐立不安,脑门儿上的汗珠大颗大颗往下滴,他想想郦食其的话也对,天下马上就是刘邦的了,自己再做项羽的死忠附庸不合算,就表示要追随刘邦,不再支持项羽。郦食其抚掌大笑,当下和齐王把酒当歌,从此天天饮酒作乐,算是圆满地完成了刘邦交代的任务。
再说韩信,听说齐王和郦食其两人握手言和,本来不想再继续攻打齐国了。但他麾下的蒯通极力鼓动他攻下齐国:“郦食其只是一个读书人,动动嘴皮子就能降齐七十余城。将军您率数万大军,一年来攻下赵国五十余城,功劳难道还不如他?”
韩信一听这话,火暴脾气就上来了,马上就要率兵攻打齐国。齐王得知后当然很生气,他认为郦食其出卖了他,联合韩信导演了这出戏,于是把郦食其给煮了。
这么看来,要不是蒯通从中插一脚,怂恿韩信灭了齐国,郦食其也不会死,日后项羽的势力不会一度膨胀到刘邦无法与之抗衡的地步。
公元前203年,项羽和刘邦在荥阳东北部的广武山一带对峙。这广武山还真不是一般的山,要攻下它,以当时的情况看是很难办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不妨来看看广武山的地形。广武山地势险要,左边是一眼望不到边际、深不可测的荥泽,西边是四季河水泛滥成灾的汜水。更绝的是山中间有一巨大的山涧,像一把刀子一样把整个广武山分为东西两半。
此时,刘邦他们便驻扎在涧西,依涧而守,占据有利地形,可就苦了在涧东的项羽了。这虽然只是一条涧,但涧里的水像野兽般汹涌而下,那边又有居高临下易守难攻的汉军把守,楚军想渡过去简直比登天还难。
刘邦正每天和项羽站在广武山的山涧两边对骂,就比谁的嗓门儿大,骂得更凶狠了。楚汉两军对峙了很久,胜负还没有决出。
项羽跟刘邦血战五年,西楚一直居于主动,占尽优势。但这一次,形势和以往已大不相同。当时的问题是,项羽耗不起这长久的等待,其中主要原因便是粮草危机。
即使钢铁部队,一旦“乏食”,便只有破败。公元前260年的长平战役,秦王国所用的秘密武器,就是饥饿。现在,饥饿抓住了项羽。
刘邦则拥有敖仓之粮(这也是项羽大意之处,夺了荥阳后,没有及时把敖仓粮道给夺下来),而楚军后防的粮道也被彭越切断,供给跟不上,而荥阳储备的粮草又有限,这大冬天的到哪里去征集呢?
除了温饱问题,项羽还有一个担心的问题就是齐地的战局。此时他虽然派出了得力悍将龙且去支持齐国,但他知道齐地这场战役的重要性,而且那韩信的本领他也领教过,计谋还不是一般的强。因此,在相持了几个月后,项羽再也忍不住了,决心找刘邦单挑。
项羽决定来试试招降刘邦。因为他手中握着一张牌——刘邦的老爹刘太公。刘太公是在刘邦彭城兵败后逃难的过程中被楚军擒获的。项羽把刘邦的老父亲抓来威胁他投降,刘邦说:“我和你一起接受过怀王的命令,说是‘结为兄弟’,那么我爹就是你爹,你一定要把你爹煮了,那也给我分一碗肉汤吧。”项羽大怒,心想刘邦你这个畜生,连自己老爹的死活都不管了,我让你知道我的厉害。他真的作势要杀了刘太公,给项伯拦了下来。
说起项伯,他的名气多半来源于“鸿门宴”的故事。项伯本名项缠,是项羽的堂叔父,论血缘关系,远不及项梁近,论再造人生的作用,也远没有项梁大,论性情又不及项梁那么硬朗。
由于“稍微疏远一点”的关系,虽然是长辈,项伯对项羽说话出来不会颐指气使,总是那样和颜悦色,循循善诱。由于自知没有很大的本事,所以做起事情来大概就会只摆事实,不下结论,绝对不会逼迫小侄子必须怎么做。由于性格随和,善于妥协,逢人“多烧香”,人缘特别好,成为多方“穿梭外交”中不可多得的人物。鸿门宴最终能够化干戈为玉帛,可以说多半赖项伯之力。
刘邦先进入关中,怀王及其他各路将领早已有约在前,“先破秦如咸阳者王之”,如果项羽武装夺取政权,固然不成问题,但涂炭生灵,败坏名声,不说得不偿失,至少也代价惨重。而项伯通过连夜穿梭的努力,通过顺水推舟的舞剑,不仅避免了义军的反目,避免了关中的战火,而且“不战屈人”,达到了称王关中的目的,实在是高明之举。至于后来刘邦卷土重来,问题不在鸿门宴上,而在于鸿门宴之后项羽范增“背关怀楚”离开了富饶的秦川宝地,这才给了刘邦以可乘之机。否则,刘邦只好终老南郑,做他的山大王了。
项伯的随和讲情面,也有遭误解坏名声的时候。刘邦做了汉王,张良不肯随行到汉中,只好厚赏张良,张良早已“曾经沧海”,顺手赠送了项伯,项伯怕挚友难堪,只好收下。哪里想到萧何又托张良向项伯说情,找项羽索取汉中那另一半土地。项伯办了,成了,萧何又托张良送礼了。从此,项伯就有了“贪贿”的名声。张良聪明,能够想到自己误了朋友的英名吗?
项伯劝项羽不杀太公,绝不是出于人道主义,可以肯定。因为,项羽坑杀活人无数,项伯也从来没劝过他。他自己在九江王黥布反叛投汉后,奉命收集九江散兵,也杀尽了黥布的妻子儿女。此事出面相劝,另有隐情。
项伯四年前刘邦与他在关中霸上的婚姻之约,既然结为亲家,就有保护亲家的义务。项伯勇敢地承担起了保护太公的责任,真实的心境不好说出,只好语焉不详地用大话劝阻,这其实是他政治立场的又一次表露。如果说分封诸侯之前,楚汉对立之势尚不明朗,项伯庇护刘邦的一切行为可以用头脑不清来解释,并加以谅解。那在楚汉战争已近四年的广武对峙之时,仍然暗存庇汉的态度,就难以说通了。
项羽不甘心,又隔着山涧对着刘邦喊:“天下纷纷扰扰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个人,我要和你单挑,一决雌雄,别让天下的百姓白白跟我们受苦!”
刘邦冷笑一声,说:“天下纷乱责任在谁,你听我慢慢道来。”他开始历数项羽的“十宗罪”:
“当初我和你项羽一起奉怀王的命令,说好了谁先到关中谁做王,明明是我先到的,你违背了约定,让我在蜀汉为王,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
“你假托怀王之命,杀了卿子冠军宋义,自己做上将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
“你奉命援救赵国,本应当回报怀王,而你项羽却擅自劫持诸侯的军队入关,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
“怀王当初约定入关后不准烧杀掳掠,你却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挖了始皇帝坟墓,私自抢了秦国的金银财宝,这是你的第四条罪状;
“你硬是杀掉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这是你的第五条罪状;
“你采用欺诈手段在新安活埋了二十万秦兵,却封赏他们的降将,这是你的第六条罪状;
“你把各诸侯的将领都封在好地方,却赶走了原来的诸侯王田市、赵歇、韩广等,导致他们的臣下为争王位而反叛,搞得天下大乱,这是你的第七条罪状;
“你把义帝赶出彭城,自己却在那里建都,又抢了韩王的地盘,把梁、楚这两块地方全给占了,这是你的第八条罪状;
“你派人在江南秘密地杀了义帝,这是你的第九条罪状;
“你为人臣子却谋杀君主,杀害已经投降之人,你为政不公,不守信约,不容于天下,大逆不道,这是你的第十条罪状。
“如今我率领义兵和诸侯们来讨你这个残害人的罪人,只让那些受过刑的罪犯就可以杀掉你项羽,又何必劳累我来跟你挑战呢?”
刘邦一口气说了那么多,项羽这边听得肺都气炸了,把埋伏好的带机关的箭射向刘邦。当时刘邦只觉得一阵巨痛,项羽那一箭已严严实实扎进了他的胸口。然而,痛归痛,一向贪生怕死的刘邦,此时忍着巨痛,大喊道:“你这个强盗!射到我脚趾了!”
项羽正奇怪,自己射术一向不错,虽说最近人困马乏,吃不饱睡不好,也不至于目标偏离成这样。刘邦被手下抬回军营包扎救治去了,项羽羞愧难当,退兵回营。
刘邦这次其实伤得不轻,但话已经放出去了,他伤的只是脚趾而已,这是为了安抚军心。他在床上才躺了一夜,硬是被张良拉出来巡行去了,实际上就是慰劳部队。
楚军正在密切关注他的伤势如何,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对下一步军事行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换句话说只要项羽知道他的伤势很严重,那么就会乘韩信不在军中,发动大举进攻。
汉军这边也在密切关注他的伤势如何,他如果一旦卧床不起,势必会给士兵们造成“群龙无首”的感觉。那样一来,说不定楚军还没来攻打,自己这边就早乱了阵脚。他让医官裹好自己胸口的伤口,穿上整洁的衣服,坐上马车,然后去巡逻。
这下好了,汉军士兵们看见刘邦面容带笑并无大碍,无不欢欣鼓舞,纷纷表示要对刘邦誓死效忠,灭掉项羽。而对面的楚军看了无不大失所望,心里说道:看来刘邦果然只是受了点儿轻微的脚伤。
可以说广武山对峙是项羽最后一次能把刘邦一举置于死地的机会,可惜和鸿门宴一样,他再次错过了,从此他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因为不久后传来龙且兵败的消息。
要说项羽还是很够义气的,本来跟齐国约定合力抗汉,结果田广经不住郦食其的游说,背信弃义站到汉一边。项羽也不生气,该出手时就出手,救人于危难之中。不过联齐抗汉也是出于战略考虑,因为齐楚唇齿相依,有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项羽派了一个心腹校将去支援齐国,这个心腹校将就是被他视为“右臂”的龙且龙大将军。龙且这一去竟然带了三万多楚军,加上齐国的军队,齐楚联军得有二十万,而当初项羽率军回援彭城时才带了三万人马。龙且的到来,让田广大喜过望,他们两军一合,顿时人喧马嘶,士气高昂。
和齐王的大喜过望不同,韩信本来顺风顺水,正要把齐地踏平在自己的脚下,突然听说楚军最为得力的猛将龙且来了,心里顿时泼了一盆凉水。凭他临时在赵地征集的那点儿兵怎么能和龙且二十万大军相比,要行军打仗,如果手中没有兵马,你就算有千万妙计也白搭,这仗总得有兵才能打。
正是因为这样,韩信当时也一度想退兵避其锋芒再说,但转念一想,如果此时撤军的话,那么他整个军事行动将半途而废,所有的努力将前功尽弃了。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早听郦食其的议和。在功名利禄的诱惑面前,他最终决定来打一次漂亮的翻身仗。
在这一战开打前,他还做了一件必须要做的事,那就是马上向刘邦请求派兵来援。面对韩信的求援,刘邦可犯难了。眼下正被项羽压得喘不过气来,要是派兵去支援,那么他这边的兵力就会严重不够。
这个时候张良又恰到好处地出现了。刘邦手下拥有太多的人才,不像项羽那样,没有了范增后,就只剩下他自己这个光杆儿司令。此时虽然萧何和韩信不在刘邦身边,但“汉中三杰”之一的张良在,就算张良不在,已排在智囊团第四席的陈平也在。正是他们的轮番献计使得刘邦每次在最危急的时候都能逢凶化吉。刘邦虽然自己没什么本事,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但他善于拉拢人才,又善于听从这些人才的意见,这就是刘邦唯一能胜过项羽的地方。有了这一点就足够了。因为刘邦这一优点恰恰是刚愎自用的项羽的致命弱点。这也是刘邦为什么能最终在长达三年的楚汉相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很重要原因之一。
看到刘邦的一脸难色,张良说:“现在我军有这条深涧做屏障,楚军一时半会儿还攻不过来,大王可以放心派兵去支援。”于是,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于一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派曹参、灌婴两员大将带领数万人马秘密出发了。韩信在得到了两员猛将的支持后,不由豪气冲天,信心大增,营地上旌旗猎猎,鼓角频频,好不热闹。
那龙且早就在等着和韩信面对面地决一死战了,于是磨刀霍霍,秣马厉兵,准备大干一场。开战之前,有个谋士跑过来向龙且献计说:“汉军远征作战,所向披靡,而咱们本土作战,将士们容易涣散,不如挖深沟筑高垒,以守为攻。招抚已经沦陷的城邑,让老百姓知道齐王还活着,楚国正派兵来救,这必定会使得老百姓支持我们,汉军得不到粮食,会不战自败。”
龙且颇有少年之才,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黥布、虞子期为楚军五虎。他从小和项羽一起长大,情同手足,在跟着项梁闹革命的时候立下赫赫战功,在追击黥布时表现更是了得,直打得黥布走投无路,逃离九江,要想他俩都是将军,不分上下的。在龙且眼里,韩信根本就是一个有运气没骨气的家伙,想当初他在楚国只是一个小小的郎中,一直没什么立功表现,才跑到刘邦的地盘上谋生。龙且急于求得战功,拒绝了这个建议,率兵与韩信隔着潍水,呈东西向摆开阵势。
于是,他不顾众将的劝说,决定马上率兵渡河去追韩信。然而,韩信只退了三里路就没有再退了,似乎在等着龙且的到来。龙且这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在渡河之前还玩儿起了绅士风度,直接派人向韩信下了一道战书。韩信接到战书,欣然回书迎战。
龙且本来就没把这个曾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放在眼里,现在突然看到他撤军,他潜意识里第一反应就是韩信害怕而选择了逃命。因此,他没有多想就决定追击。龙且糊涂了,但他的部将却并非饭桶,偏将周兰就很尽职尽责地对他进行了劝说,他认为韩信素来诡计多端,他突然退兵,肯定有诈。
龙且说:“韩信他现在不是突然退兵了吗?我不管他是真心退兵,还是假心退兵,我就是不追。我不追他,他反而会陷入困境。”
随后他又作出了这样的解释:“韩信现在身在齐国境地,齐国地大物博,绵延数千里。到时候如果齐国的百姓们知道齐王有咱们数十万楚军的支持,必定会自发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