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历朝鲜战争-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吭谇缴希氡兆叛劬Γ轿煌踝佣哙赂霾煌N薹ㄈ胨筅2嘧哦涮磐饷娴亩玻蝗唬搅私挪缴桓鋈耍礁鋈耍泻芏嗳恕

  “我们被包围了。”屋外的锦衣卫进来报告说。

  大冢走了出去,四周都是打着火把的人,在火光照耀下,大冢看见这些人都穿着朝鲜平民的衣服,大冢走上前去跟首领模样的人互相行了礼。

  “在下郑文孚,乃咸镜道义军首领。”来人说道。

  “在下陈名义,供职于兵曹。”大冢说。

  “阁下是大冢正夫吧。”郑文孚说道。

  大冢尴尬地笑了笑,说:“你知道。”

  柳大人带来口信,让我在这一带接应。

  “原来如此,你们有多少人?”大冢问。

  “已聚集了五千人马。”郑文孚说。

  “好,加藤清正派人在后面紧紧追赶,目前正在这一带搜索,我看我们先把这伙人干掉。”大冢说。

  “好。”郑文孚说道。

  正在此时,哨兵来报:有一伙倭寇正向此处奔来。郑文孚立刻带着众义兵前往迎敌,大冢带着锦衣卫留在原地保护两位王子。

  山口卫门带着二百骑兵正在长坪一带搜索。

  “前方路口已经封锁,他们不可能逃的出去,大家仔细找了。”山口卫门吆喝道。

  郑文孚带着一千多名义军已经埋伏在山岭上,看着山口门卫的骑兵走了过来,义兵开始用石头和弓箭向下攻击日军,山口门卫立刻带兵后撤,一直向吉州城撤去,郑文孚带人在后追赶,一直追到吉州城下,郑文孚将附近义军全部招来,数千义军将吉州城团团围住。

  大冢看见义军围了吉州,便和锦衣卫带着两位王子继续南下。

  此刻,吉州城内有两千日军,郑文孚正在猛攻吉州,驻守临溟双浦两地的几百日军迅速赶过来救援。

  “你们二人各带一千兵马一定要将两地援军阻击住。”郑文孚对手下将领李鹏寿许大成说道。

  临溟处的四百日军正向吉州奔来,李鹏寿命令弓箭手做好准备,眼看日军临近,李鹏寿一声令下,朝鲜的弓箭向雨点般射来,前面的几十个日军立刻中箭而死,李鹏寿接着又命令义军出击,一千名义军拿着刀向日军冲来,双方砍杀在一起,咸镜道民风骠悍,义军勇猛,日军不敌向临溟撤去,朝军在后掩杀,临溟的四百多日军被砍杀干净。

  此时,双浦的七百多义军也正向吉州赶来,许大成命人用树木荆棘挡在路口,日军看见有人设置了障碍物,立刻警觉了起来。突然两边的山上有无数的火球滚了下来,日军还没有反应过来,衣服顷刻间被烧着。朝军又在山上纷纷放火箭,后面的日军开始没命的往后跑,结果后路也被朝军截断,日军开始爬山进攻山上朝军,朝军用弓箭阻击,很多朝军不断将捆好的杂草树枝点燃后抛了下去。整条山岭顿成一片火海,日军被焚烧的“哇哇”乱叫,肉体被烧焦的糊味飘荡着整条山岭,七百多名日军全部被烧死在这里,事毕后,许大成带人从山岭上走了下来收拾日军的倭刀和铁炮。

  后半夜,郑文孚发动了对吉州城的猛烈进攻,数千义军同时攻击南门,义军抗着梯子没命的往上爬,冲在前面的义军举着盾牌遮挡打下来的石头,有的义军还把带钩的竹梯搭在城墙上,贴着城墙向上爬,随着越来越多的义军攀城,城上的守军终于抵挡不住,一个义军两个义军三个义军,然后是越来越多的义军攀上城来,正在城墙上四处巡视的相良赖房听说南城墙被攻破,急令日军重夺南城墙,双方在南城墙上血战,随着攻上来的义军越来越多,相良赖房终于意识到吉州城已经失守,便带着剩下的日军从北门撤走,战斗中,山口门卫战死。郑文孚三战三胜,史称“北关三捷”。

  正在会宁的加藤清正听说吉州失守,便亲率一万大军南下复夺吉州,双方大战摩天岭,义军失利,义军将领李鹏寿李希唐许大成战死,郑文孚遂弃守吉州。由于咸镜北道山高路远,补给困难,且义军不断骚扰,拿下吉州后的日军遂南撤到咸镜南道的安边。

  大冢和锦衣卫带着两位王子一直在路上,过了熙川后便直奔义州而去,两天后又过了龟城,眼看义州近在咫尺,大冢等人连夜向义州奔去。这天深夜,路上静悄悄的,无风,有月。突然,路上窜出几十个黑衣人,无数的飞镖向马车内飞去,然后便没了声音,几十个黑衣人迅速逃窜进路旁的树林里。大冢拉开马车帘幕向内看了一眼,气的大叫一声。

  第二天天明后,大冢等人到了义州城,见到了柳成龙。

  “怎么样?”柳成龙问道。

  “两位殿下已经救了出来,为了防止有人追杀,我让人带着他们俩穿上平民的衣服来义州,估计还需要几天。”大冢说。

  “哦,路上不安全?”柳成龙问。

  “是的,加藤清正派人追赶,还有另一路人马在追杀,昨天夜里在城外遭到人袭击,如果不是两名侍卫在马车内用盾牌挡住了暗器,估计车内两名侍卫也身亡了。”大冢说。

  “谢谢。”柳成龙说道。

  五天后,两位王子在锦衣卫的保护下抵达义州,柳成龙看了看两位王子,诧异道:“这不是殿下。”

  大冢顿时大惊失色,只觉得天旋地转。

  大冢抓住“王子”的衣领,问道:“你们是谁?”

  两位“王子”颤颤惊惊道:“我们是会宁城内大户人家的公子,鞠景仁将我二人抓到县衙,说有人带我们出去,让我们跟着你们走,如果不从或走露风声,便杀了我们家人。”

  大冢无助的长叹一声,蹉跎不已。

  “这一定是加藤清正和鞠景仁谋划的,目的就是为了转移视线,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啊!大冢先生,你跟校尉们先回去吧。”柳成龙说道。

第十二章 战争前的大明国内形势
  1587年,大明。

  此时已到了年末,夜晚时分,紫禁城内的一处院子里搭起了戏台,几个太监在下面恭敬地站着,主位空着,戏台上演的是《玉簪记》。

  一名小生在那里唱着:“雉朝雊兮清霜,惨孤飞兮无双。衾寡阴兮少阳,怨鳏居兮徬徨。”

  一名小旦在那里翩翩起舞,那小旦的一张妩媚的脸庞在长长的舞袖下欲遮还羞,小旦清脆的嗓音唱着:“此乃雉朝飞也,君方盛年,何故弹此无妻之曲?”

  唱到此处,台上那小旦含情脉脉地看着小生,小生也温情地注视着那小旦。戏台上已经唱了两个时辰,台上的小旦仍是兴致盎然,台下的太监在冬夜的寒风中已经瑟瑟发抖。这时候,一名老太监走了过来,看着台上面露忧色,在那里欲言又止,欲走又停。那小旦大约看出台下光景,甩了一下衣袖,笙箫琵琶声顿止,那小旦走下台来,坐在台下椅子上,众太监立马迎了上去,那小旦喝了一口茶,说道:“换。”

  一名小太监慌忙将茶杯拿了过去,那小旦看了看老太监,问道:“什么事?”

  “陛下,众位大臣已经在殿外跪了一天一夜了,陛下还是见见他们吧,这样下去,只怕要冻坏呀!”老太监说。

  “就让他们跪好了,冻死算了。”万历说道。

  说完话,万历看见一旁桌子上一摞摞的奏折。

  “都谁上的?”万历问。

  “申时行申大人许国许大人王锡爵王大人宋纁宋大人石星石……”

  “够了。”司礼监掌印太监张诚的话被万历打断。

  “都说什么?”万历接着问。

  “希望皇上立皇长子为太子,还有请求陛下恢复朝议。”张诚说。

  万历坐在椅子上叹了一口气。“这是第几回了?”万历问。

  “从去年申首辅第一次上折子算起,已经是第十一回了。”张诚说。

  “一群书生,就知道搞这些没用的事情。你就说朕头晕耳鸣四肢乏力,让他们回去吧。”

  “只怕他们不走啊!陛下。”

  万历顿时大急,猛地一拍桌子。

  “走”万历吼道。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

  张诚走出殿外,对着大殿下跪着密密麻麻的人群说道:“皇上说他头昏眼花,身体不适,各位请回去吧!”

  众人异口同声说:“我们不回,我们要见皇上,见不到皇上,我们就跪死在这里。”

  张诚无奈,对身旁的太监说:“通知御膳房,给每位大人准备一份宵夜,再给每位大人身旁放一炉炭火,快去准备。”

  万历十七年的冬天,一场大雪刚下过,万历正躺在文华殿里的一张躺椅上,旁边放着一盆碳火,三岁的儿子朱常洵正在膝下玩耍,万历津津有味地看着朱常洵趴在地上折纸玩。张诚这时候从外面走来,来到门口,张诚跺了跺脚,然后掀开了用棉花做成的厚厚的门帘,一股冷风顺势吹了进来,万历一哆嗦,门帘随即又放了下来了,屋内又重新安静下来。万历看到张诚手里拿的奏章,头皮皱了起来。

  “谁的?”万历问。

  “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张诚回答道。

  “他怎么也来凑热闹?”万历道。

  万历一把把奏章抓了过来,扫了一眼,然后将奏章扔在地上。万历靠在了躺椅上,头向后仰,垂下双手,长叹一声。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半晌,万历叹道。接着万历坐起身来,厉声问:“你知道雒于仁在奏折上说什么吗?”

  “奴婢知道。”张诚答。

  “真是岂有此理,太胆大包天了,完全不把朕放在眼里。”万历说。

  稍顷,万历说道:“传旨,雒于仁辱骂君父,贬为庶人。”

  “是。”张诚说。张诚拾起奏章,看万历还在那里生闷气,便说:“那些人从小学的就是这个,他们的信仰跟陛下的信仰怎么是一回事呢?陛下是当今天子,九五之尊,陛下做任何事都没必要顾忌他人的言词,陛下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万历抬头看了看张诚,问道:“你真是这么想的?”

  “奴才从进了宫门起,一切就是为了陛下,而如今文官们都疯了,陛下要留心目前的局面。”张诚说。

  “你是想?”神宗说。

  “奴才尽好份内之事就可以了。”

  神宗沉思了一会,说:“东厂的事你兼起来吧。”

  三天后,众大臣集聚乾清门外,要求皇上免除对雒于仁的处罚,并请求对皇长子朱常洛进行预教。张诚带着东厂的人把在宫门外,双方从早上一直对峙到下午,众臣再也忍不住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众大臣一起对着张诚和东厂的人拳打脚踢,张诚和东厂番役也不敢还手,当宫外乱得无以为继的时候,“哗啦!”一声,宫门打开,大批锦衣卫冲了出来,将众臣和东厂的人围了起来。

  “皇上有旨,请众大人进去。”锦衣卫指挥使陈阳说。

  毓德宫内,神宗看着群臣,众臣衣衫不整,有的衣衫已经被扯破,有的大臣还在气喘吁吁,张诚满脸淤青的站在一旁。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雒于仁说朕“酒色财气”,试问谁人不饮酒?说朕好色,朕只宠贵妃一人,这也叫好色吗?说朕贪财,因受张鲸贿赂,所以用他,殊不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财富都是朕的,朕若贪张鲸之财,何不抄没了他?说到气,哪个人没有气,你们对你们的下属和家人就不责罚吗?况且宫内有些人是病死的,怎么都说成是朕杖责而亡呢?我看雒于仁就是出位沽名,此类人就是借着诽谤君父来捞取名声,甚至想升官,朕偏不上他的当,不光是他,现在朝中不少人都是这样,你们难道就不能干点实际的事情吗?”神宗对众臣说道。

  首辅申时行奏道:“启奏陛下,雒于仁的事情,臣不想再说了,皇长子朱常洛已经七岁,臣等恳请陛下及时对皇长子进行出阁‘预教’。”

  “对,对,对!”众臣一起附和。

  神宗皱起了眉头。

  “‘预教’一事,容后再议。最近,贵州巡抚叶梦熊奏称播州土司杨应龙有不臣之心,力主勘问,然四川巡抚李化龙奏请暂免勘问,各位有什么看法?”神宗问道。

  四辅王家屏奏道:“立太子乃国之根本,臣等恳请陛下早立皇长子为太子,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万历面露不快,说:“朕知道立太子,什么时候立?立谁?朕心中有数,你们不要再多言。”

  礼部尚书于慎行又奏道:“皇位更迭乃一国之本,皇位的平稳过渡,才是长治久安之计,只有确立皇位继承的规则才能减少利益参与者的数量,只有减少利益参与者的数量,才能明确利益的分配,只有明确利益的分配才能确立稳定的局面,只有确立稳定的局面才能增强国力,只有增强国力才能确保我大明千秋万代。千秋以来皇位的继承规则就是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所以,臣等恳请陛下早立皇长子为太子,这样才能使江山永固,社稷久安。”

  “像你们这样今天一个奏折,明天一个奏折,社稷如何安定,你们这些人置国计民生于不顾,只是教条,抬出‘礼仪’来压人,什么时候见你们干过一件实事,朕把你们的俸禄都剥夺了,看你们能干什么?”神宗对着众臣发了一通。

  “陛下,臣等决非教条,于大人所说是至情至理,我们都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请陛下三思啊!”次辅许国跪下说。

  接着,众臣都跪了下来,要求神宗立皇长子为太子,有的大臣还哭得老泪纵横。神宗心中怒火中烧,张诚在一旁递了个眼色,万历说道:“我看这样吧,皇长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皇五子朱常浩一并封王,日后再择其优者为太子,诸位以为如何?”

  众臣听后,大惊失色,首辅申时行奏道:“陛下,万万不可,果真如此,长幼秩序从此将不复存在,多少宫闱惨变,多少王朝更迭,都是幼子争权引起的啊!皇位继承的关键是确立一个原则,至于继任者能力如何并不重要,无论是什么样的皇帝,有我们大臣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