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道本》
章节目录 第一章 晏阳楼
“师父,您放慢着点儿,徒儿这马劣,跟不上您那盗骊的速度啊!”
盗骊乃是关外名马,体格健壮,千里绝群,脾气暴烈,极难驯服。据《山海经?北次三经》记载︰“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长衣少年紧夹马腹,上身压得很低,正猛抽坐下马。马儿吃痛,嘶鸣着猛跑,四蹄齐飞,如阵旋风从林间大路上飞驰而过,卷的路边枯叶纷飞,显然是一匹顶好的良驹。
再顺声往前一望,更是不得了。只见一人约莫年逾不惑,座下白马毛光腿长,眨眼间便成了一个黑点儿,看不真亮了。
少年虽是狼狈不堪,却也有过人之处,看他着了青衫,眉宇间却总有股子剽味儿,该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那声长啸无甚意义,但气息绵长,声传五里,这份身手,放在武林中也是一把好手。
二人打马刚过去,过不多时,又有十余人驾马穿林,疾驰而去。又有数十人,身背刀剑棍棒各式武器,看这架势,恐怕都是些个武林中人。
这条林间大路叫做西园道,乃是是时进京的七条主道之一,这武林中人如此急急而行,京城若不是要发生什么事端?!
“吁~”当前骑着盗骊的中年人终是到了京城脚下,随即抬头向城墙一望,只见这城墙高十丈,自那硕大的城门向两旁延伸而去,一眼望不到头。城门上扛着个箭楼,箭楼有两扇大窗,城垛上全是箭孔,用来遇敌之用。整个儿看来,活像个怒目金刚雄立此处,捍卫着墙中的芸芸众生。门上方写着两个大字:永宁。
中年人望罢,嘴角一扬,眼睛一眯,眯的眼角的褶子遍布,就这么坐在马上,一动不动,仿佛嚼起了当年往事。
中年人立了好一会儿,引得路过众人纷纷观看,指指点点,才堪堪将那同路少年等将过来。也怪不得那过路人多事,实是这中年人太不讲理,这一人一马就立在大道中间,城门正下方,要不是看他那马来的贵气,守门卫士早就将他缉拿入狱了。
还未及身,就听那少年怒道:“都看什么看?!哪里凉快就上哪里呆着去,别妨碍我家师父办事儿!”
果不其然,这少年的脾性实在是够燥的。
“休得多事!走吧。”少年这一嗓子打断了中年人的思绪,他眉头一皱,当先纵马入城。
“师父慢些!”少年见自己师父又要先走,催马小跑了两步,紧跟着自己师父朝城门走去。
“慢着!京城重地,禁止驭马而行,还不速速下来了!”二人欲进城,却不想被几个兵士持戟拦住。
中年人还未答话,少年抢着身子驾马望前一步喝道:“你们好大的胆子!可知道我师父是谁?竟敢如此无礼?”
这几个守门士兵每天也不知道要听多少这样儿的话,当下也不生气,仔细打量了二人,见二人身上无甚值钱事物,可气势不凡,便耐着性子问道:“不知阁下是哪位大人?”
少年道:“家师乃是明河畔宋家庄宋通达,当朝御赐四大教习之一的宋教习,你们赶紧让开了!免得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
那士兵心中长吁一口气:得亏刚才长了个心眼儿,不然又闯下祸端。旋即道:“原来是宋教习!教习请了,非是小的不给教习面子,只是这京城中最近多事,圣上下了戒严令,甭说驭马,便是行人也要多加管束,晚上另加了宵禁,一更三点敲响暮鼓,便禁止出行;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在二、三、四更在街上行走的,笞打五十下;在一更夜禁后、五更开禁前不久犯夜的,笞打四十下。疾病、生育、死丧才可以通行。看教习远道而来,小的事先知会教习一声儿,免得您遭了忌讳!您看,这马您还是下来的好。”
少年一听这话,忙看向自己师父,只见宋教习点点头,翻身一纵,便下得马来,干净麻利。少年也赶忙从马上下来。
宋教头向那说话的士兵一拱手,道:“多谢这位小哥提醒。”
那士兵忙道:“不敢当,不敢当,在下也是奉命行事,请教头莫要见怪。”
宋教头微微颔首,牵马进了城,两旁军士再无阻拦。
“师父,您说这次皇上招您过来,所为何事啊?”
“我也不晓得,待得见了郑大人,便能知晓了。待会儿你给我收敛着点儿,当年为师带兵打仗的时候,还没你现在一半恬燥呢!不到京城不知道官儿小,你师父我在那明湖一带还算小有名气,到了京城,可算不上数了。到时你若是惹了什么娄子回来,可莫说我大义灭亲!见死不救!”
见师父说的郑重,少年也不好违逆师父的意思,忙道:“徒儿知道了,徒儿定会安分守己。”心中却不以为然:想这京城无非便是有钱有权的人多些,我只要小心一点儿,便没什么大事儿。
二人边说边行,此时正值秋季,想到京城之秋,第一印象就是:灿烂。如果没有数不清的银杏,想必这灿烂也无从说起了。到了十一前后,秋风一起,那大街小巷里的银杏树,就像灯一样,刷的一下,被点亮了。鲜亮的绿叶镶着黄边的,通体黄成一片的,阳光一照,通体明媚,再趁上蓝得没一点儿渣滓的天,就一直明快到人心里去了。
“师父,咱还没到郑大人府上么?”
“急什么?还未到期限,现下午时已过,咱们先去寻个住处,打典好了,待明日再去拜访郑大人也不迟。”宋通达瞪了徒弟一眼,又摸了摸身旁爱马:“还是你最懂事儿。”
一旁少年听了,偷偷撇了撇嘴。又道:“那么师父,我们这是要去哪家投店?”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老店不知道还在不在,应该就在前街了吧。”
———————————分割线————————————
“小六子!小六子!别看你那几本儿破书了!赶紧去前面帮忙,这都快他妈忙不过来了,还在那儿磨磨蹭蹭的!”
〃哎,来了来了!〃。小六子的声音从柴房传出来,他摸了摸脸,意犹未尽的把手中的书揣回怀里,忙推了门朝前头去了。
小六子刚到前厅,满目都是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心中腹诽道:怎的今天这么多的人,难道是天王老子过寿,大人小孩儿都跑出来庆贺了?。
心里虽想,这腿上可不敢慢了半分,不说那苛刻的老板一个不开心便扣掉他的酬劳,单提那柜台后面算账的老板娘白天看见他动作稍慢些了,晚上那必然就是一顿拳打脚踢,他可消受不起。
正想间,门外一阵熙熙攘攘,小六子抬头定睛往外这么一瞧,顿时傻了眼了,这客栈前厅把酒言欢的客人也同小六子一样儿,俱是屏住了呼吸,一口大气儿都不敢喘。
原来自打小六子给前厅帮手了一会儿起,“呼啦呼啦”进来了一大帮子人,各个儿是精神抖擞,傲气凌人。这在这偌大的京城也算不得什么,小排场罢了,可这鱼贯而入后,跟着的正主儿那真是叫人不敢逼视了。
仔细一瞧,也容不得您瞧不仔细,只因这正主儿共有三位,三位都是天上的仙女儿一般,貌美如花,如娇似玉的大姑娘!
这头一位鬓珠作衬,乃具双目如星复作月,脂窗粉塌能鉴人。略有妖意,未见媚态,妩然一段风姿,谈笑间,唯少世间礼态。断绝代风华无处觅,唯纤风投影落如尘。眉心天生携来的花痣,傲似冬寒的独梅。
这第二位白衣洁净,如琼枝一树,栽种在青山绿水之间,尽得天地之精华;又似昆仑美玉,落于东南一隅,散发着淡淡华彩,不由一呆。
第三位呢红衣罩体,修长的玉颈下,一片酥胸如凝脂白玉,半遮半掩,素腰一束,竟不盈一握,一双颀长水润匀称的秀腿裸露着,就连秀美的莲足也在无声地妖娆着,发出诱人的邀请。这女子的装束无疑是极其艳冶的,但这艳冶与她的神态相比,似乎逊色了许多。她的大眼睛含笑含俏含妖,水遮雾绕地,媚意荡漾,小巧的嘴角微微翘起,红唇微张,欲引人一亲丰泽,这是一个从骨子里散发着妖媚的女人,她似乎无时无刻都在引诱着男人,牵动着男人的神经。
这三位好似早已习惯了众人的目光,四下稍稍一扫,客栈众人百般丑态一目了然。
小六子苦惯了,心中也无甚大志,对这种大户人家的漂亮姑娘,更是想都没想过,无非就是看个热闹。当下醒了醒神儿,赶紧迎了过去,哈着腰刚要对着三位小姐说话儿,两旁先进来的镖师似的人就挡了过来,将小六子隔在人墙外。小六子依旧是笑脸相迎道:“啊,这几位大爷,您是打尖儿呢?还是住店呢?”
还未等那人回话,这店门口又传来一稚气未脱的少年声音:“师父,这就是您说的晏阳楼了?看起来也不怎么样儿嘛!”
章节目录 第五章 城中事
“请郑大人放心,下官必将此事办妥,定不负吾皇圣恩。”宋通达从尚书郑经府上出来,向晏阳楼而去,脸色越变越差:原来是这等事情,这叫我如何是好?
宋通达苦着张脸,心中不快,想自己好歹是个总教头,家中更是殷实,,如今竟轮到自己做着苦差事。
就在刚才,郑经把事情来龙去脉都给宋通达说了:这太后娘娘要过寿,举国欢庆,八方来朝,乃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可这做寿也是机会,这不,四方郡王,八面太守,无论是军方还是政方,统统有大礼筹备,送上京城,孝敬给太后娘娘,为的是在太后心中留下个印象,这求的那就是仕途畅通,富贵永享了。
既然是朝贡,献礼,总要走这当阳大路,若是在当今太平盛世,大路都不敢走,那不是心怀鬼胎又是什么?
无巧不成书,这京城隶属琼州,琼州北部有一城,城名清章。清章城地处琼州,柳州交界处,是一交通要道,枢纽重镇。下辖五县、二十四镇,最近绿林间风闻太后做寿一事,有不轨之人扯起大旗,欲在这清章城一带阻截北地来京的贺礼,发些横财。
清章太守闻讯震惊无比,恐慌不已,忙向自己一系首席,当朝户部尚书郑经求援。想自己兢兢业业几十年,恪尽职守才谋得这么一个肥差,若是在他这地界儿出了事儿,那不止日后官儿做不得,怕是命也要不得了。
清章太守求助无可厚非,可也真是难为了咱们户部尚书郑大人了,想郑大人官场摸爬滚打,向来风生水起,但这手下却没个数得上的武行。左挑右选,终是找到了宋通达这儿,远是远了点儿,那也说不得跑上一趟,日后找个机会,给他向皇上美言几句,做个举荐,那时能得个将军当当也是好事一件。
宋通达为难的看了看手中握着的户部令牌,可调的却是兵部的兵,这可有些难办。好在他在京还有一熟人,复姓司马,双名禄海,人称扁叶腿,也是四大教习之一,手下子弟众多,在京师当差,这才托得关系,调了六百人,随他开拔清章。
————————————————分割线————————————————
京城边上有一县,名雉县,县里有一名人,面目可憎,面黑而齿黄,徒增人厌。又不喜做活,不喜读书,不喜习武,独喜赌博。他本名徐上进,家中长辈望他日后能求上进,求功名,可他自己却懒得没边儿,是以人称“三不喜”。这“三不喜”每日赌博,家产被其糟蹋一空,深受邻里厌恶,亲戚来往也无,连父母都毅然决然与其断绝了关系,回了老家。
有一日,这三不喜正从赌坊出来,正行间,遇到一条狗,也不知是谁家养的。三不喜眼珠儿一转,想了个主意,便到县里的肉摊偷了块儿肉来,想诱这狗跟自己回家,杀了吃肉。没想到三不喜拎着肉冲狗走去,那狗见到有人持肉而来,不但不高兴,反倒后腿做前腿,直往后退。
这一人一狗,一个心中期盼,徐徐前进,一个摇头晃脑,急急后退,直到退到了墙边,退无可退,只好大声“汪~汪~”的叫了起来。这一叫不要紧,便引来路人纷纷观看,众人得知其缘由,纷纷大笑。
此事渐渐传开,县里乡亲引为笑谈。这“三不喜”也被指作街坊不喜,亲戚不喜,连路边的狗都不喜之意。
三不喜每日不学无术,净干些鸡鸣狗盗之事。得了些小钱,便一头钻进赌坊,哪怕是当日没钱,也要去驻足一会儿,扎进人堆儿,吆喝几嗓子,那出得赌坊也是痛快万分,日子也就这般混迹着。
可好景不长,去年年后,雉县闹了场瘟疫,染病者不计其数,三不喜也是其中一位。县长一时愁的头发都白了许多,一面叫人去京城请名医来援,一面向朝廷上报,想募集些灾款,安排因病死去县民的后事。朝廷得闻此事也很重视,遂委派两位御医出诊,不到月余,病势就被控制了下来。
县民们的病是好了,流言却飞了出来。不知谁起的头,传说只因那三不喜在县中祸害村民,终于惹怒了上天,降罪于他,才把这病带到了县里,所以这三不喜是个灾星,必须要驱逐出去。一时间流言四起,说三不喜整日不讲整洁,整个屋子乌烟瘴气,这病气传了出来,这才让大家得病的有之。说这三不喜食了病鸡,得了病,传染给大家的亦有之。总而言之,这三不喜是不能在雉县呆下去了。
三不喜虽未做过什么好事,还没少做坏事,可这心地还算善良。他见县民们如此厌恶自己,也是心中发堵,本想与众邻里解释一二,再求县长说说情,可他树立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众人哪里能听得进他说的话。
于是不得已,三不喜只好收拾行囊,背上三两件旧衣服,卷了一床铺盖,扛在肩膀出了雉县。
他心灰意冷,漫无目间到了京城,走在路上浑浑噩噩间本想了却此生,未曾想,由于他长得奇丑,等闲人又不敢欺之,更兼膀大腰圆,竟被一富贵人家的管家看中,给人家做了一门房,看家护院。
这让三不喜又看到了希望,他高兴的不得了,忙不迭的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