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丘陵地区的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和重点进攻,企图将根据地的越军困死,尽快消灭越军主力,结束这场久拖不下的战争。
1947年3月底,法军已经控制了红河三角洲,越盟的基地在河内100公里外,半径有70多公里的形范围内,其间高山峻岭交错。武元甲充分动员广大民众,将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每一家工厂,每一条街道都组织起来。民兵以及游击队,1947年共有100万兵力。胡志明把总部设在跨过3号公路北边的太原的山洞里。武元甲曾宣称:“我惟一念过的军校,就是丛林。”他从越南历史中学会了如何“驱之以使命感,迫之以仇恨心,导之以务实性”的祖先的智慧和经验。军队必须尊重人民,与人民融为一体。他说:“我们的党一直挥舞着国家独立的旗帜,来鼓舞越南的革命。”共产党把爱国的民族主义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结合起来,向人民展示社会主义是通向民族解放的惟一道路。
据说,武元甲还以“*的劳伦斯”为榜样,这位牛津大学考古学博士曾在一次大战时号召*人反叛土耳其帝国统治而名噪一时,并认为起义军必须有一个固若金汤的基地,加上有一个友善的民意支持,才能夺取最后的胜利。当然,武元甲更加坚信马列主义才能提高人民的意识和斗志。
1948年,越军(当时叫救国军)首次设立军衔,武元甲被授予大将,朱文晋与文进勇、阮山(洪水)、黄文泰、阮志清、黎德英、黎仲迅等高级将领均被授予少将。
胡志明深知要对抗帝国主义的长期抗战,首先要得到人民的支持。1948年4月5日,他提出“六不该”和“六应该”,严明军纪,密切军民联系。
1947年10月7日~12月22日,沙兰中将指挥13万法军分3路进攻,与越盟军形成拉锯战。1949年4月~1950年5月,法军加强对中,南部各游击区的扫荡。1950年初,法军巩固了从沿海先安至高平的4号公路一线,加强对边界的封锁;同时又建立一条从海防经河内,山西到平直伸入寮国(老挝)边界的东西走廊,形成南北夹击包围越盟军的态势。
事实上,直到1950年之前,法军仍牢牢地掌握着越南战场的主动权,依然控制着越南绝大部分城镇、战略要地和交通线。越南游击根据地仍然没有改变被封锁、被分割的局面,解放区被分割成不相连的几块,其中越北山区是面积最大的中央根据地,与中国边境相连,被敌人严密封锁。法军的不断“围剿”和“扫荡”使根据地面临着极大的因难,越南抗战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 想看书来
抗法救国 勇争独立(17)
敌我对比悬殊,胡志明等领导人意识到,仅靠越南这只小小“飞蝗”单打独斗,恐怕难以同强大的、有美国撑腰的法国“大笨象”抗衡,于是他将目光投向北方,那里有始终如一积极支持越南革命的中国同志。
1949年10月1日,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大大鼓舞了争取民族解放的越南人民。1950年1月18日,中国率先承认胡志明代表的越南*共和国,苏联,东欧各国也跟进。越南*共和国从孤立无援,一下子拥有十几个邦交国。
为了支持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包围,尽管新中国百废待兴,毛泽东仍毅然向胡志明伸出援手,给与困难中的越南军民以慷慨援助。黄文欢曾在*中写道:“1950年至1954年抗法战争期间,中国是惟一向我国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我国军队的全部武器弹药和装备都由中国按预算和战役的需要直接提供。”
*中央还派遣军事顾问团,赴越手把手地帮助人民军进行军队建设和作战指挥。此时中越边境和主要交通线仍在法军的控制之下,扫清边界的法军、打通中越边境的交通线成为当务之急。*中央决定派陈赓将军到越南,帮助筹划打通中越交通线的边界战役。
胡志明早在广州时就认识陈赓。25年前,胡志明正在中国的广州从事革命活动。那时的陈赓还是黄埔军校的一个小小连长。25年后,陈赓已经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威风八面的兵团司令了。
7月,陈赓离开昆明赴越南,同胡志明和武元甲一道商定边界战役的作战计划。
双方决定避开法军重兵防御的高平,将首战目标指向只有300名法军防守的东溪,然后在附近张开大网,围点打援,运动歼敌。
9月18日,越军激战一天,付出500多人的伤亡代价才攻克东溪,使法军萨克东兵团驻守的高平陷入孤立。法军总司令卡邦杰上将则从谅山抽出机动兵力,大举进攻越共总部所在地太原,企图调虎离山。此时,人民军仍不为所动。
法军在太原一无所获,高平却日益告急,终于,法军勒巴热兵团贸然出动,企图重新夺回东溪,结果掉进了越军早已布好的陷阱。10月6日,越南人民军两个团将勒巴热兵团团团围住,并发起攻击。乱了阵脚的卡邦杰严令萨克东兵团冲出高平援救勒巴热兵团,结果遭到越军打援部队的顽强阻击。8日,勒巴热兵团全军覆没,越军生俘勒巴热上校。然后,人民军集中全部兵力再歼萨克东兵团,萨克东上校和高平省的伪省长都成了阶下囚。
卡邦杰上将只好无奈咽下两个兵团被歼的苦果,他不久就被解职送回了法国老家。10月10日,法军撤离太原。边界战役以越南人民军大获全胜告终,歼灭法军8;000多人,解放长达750公里的边界地区,巩固和扩大了越北根据地,而法军在高平至谅山一线的防御体系土崩瓦解,中越边界的交通线畅通无阻,越南解放区和中国连成一片,胜利的天平开始转向了越南人民军一边。
边界战役给了越南人民军巨大的自信心,广大干部战士战役战术素养和战斗力在激烈的实战中日益提高,250名中国军事顾问们也深入越军各个师、团帮助越军学习操作现代化武器。武元甲动员挑夫搬运武器,每个人可以肩挑25公斤的大米,或15~20公斤的武器与弹药。白天行进18公里,夜间可走15公里路,牛车,马匹更是派上用场。而法军遭到边界战役打击后,从此一蹶不振,迅速滑向彻底失败的深渊……1951年2月,印度*共产党在斯大林岗召开第二次大会,改称“越南劳动党”。在3月3日的创党大会上,胡志明用“团结全民,为国效劳”来总括党的目的。他还引用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勉励全党同志,不怕任何凶悍的敌人,乐意为人民作牛作马,即鲁迅所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最后他高呼:“请允许我们保证,越南劳动党坚决完成自己的任务,这就是,引导全民走向抗战胜利,建国成功!”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抗法救国 勇争独立(18)
为扭转败局,法军临阵换帅。1950年12月,法国原西欧联盟陆军司令塔西尼将军出任远征军总司令,到任之后,他收缩兵力于红河三角洲平原一带,并花掉5;000万立方公尺的水泥,在防区外侧建立了900座暗堡及2;200个哨站,每座暗堡配备9名士兵和1名士官。妄图依靠这道“暗堡群防线”负隅顽抗。他还不批准在越南的法国人妇孺撤退,宣称:“只要妇女和小孩都在这里,法国男人就不准离开。”企图以此唤起法国人古老的骑士精神。
1951年,武元甲指挥连续发动了红河中游战役、东北战役和宁平战役。三次进攻战役之后,“暗堡群防线”被撕裂得支离破碎,法军疲于奔命,难以应付。塔西尼被迫向法国当局呼吁大量增兵,自己则由于忧心战事患上了肝癌,送回巴黎后不久死去,他的儿子也在宁平阵亡。至1951年11月,法军在印度*的总兵力增加到33万人。11月初,法军三个机动兵团在萨兰将军率领下,一度攻占河内西南及向南控制红河三角洲的和平,在越军的顽强反击下,法军1952年2月被击退。
1952年9月下旬,劳动党中央经过商议,作出了先夺取西北和上寮,逐步向南推进,以创造条件最后夺取红河三角洲的战略决策。10月14日,武元甲发动西北战役,对红河三角洲北部的黑河西岸地区展开攻击,歼灭法军万人,巩固和扩大了越北根据地。11月,萨兰以为武元甲的攻势已疲,发动“洛林作战”,派3万人渗入游击区,反而把武元甲的部队从西线吸引回来。年底,越南人民军已控制了越、老接壤的4个西北边境山谷,加上红河与黑河的上游地区。法军只控制着河内、顺化、岘港,并派第149独立团进驻奠边府。
1953年3月20日~5月3日,越南人民军又打赢了上寮战役;同时,从奠边府南下的人民军,把法军赶回琅勃拉邦,解放了怒桑省及川圹,丰沙里省的一部份,使越南的西北及越北根据地连成一片。
扬威奠边府连遭惨败的法军被迫再次换帅。1953年5月,纳瓦尔接替萨兰指挥法军。他发现可以使用的23万兵力当中有4万名属“外籍兵团”,5万名来自北非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亚,塞内加尔及西非的雇佣兵,加上“和好教”及“高台教”的越南宗教武装民兵,以及5万名被称为“喽罗”的越南人部队,剩下的是9万之众的法国“志愿军”。他沮丧地发现10万以上的兵力被卡住,只能静态被动地防守。于是,他决定制定一项能在18个月内转败为胜的所谓“纳瓦尔”计划。在美国的援助下,组建了107个南越部队(至1954年达95;000人)驻守据点,采取先南后北的战略,在1954年春季以前拿下南,中部的解放区,稳定法军的后方。1954年冬至1955年春,再集中兵力和越南人民军在越北打一场传统的大会战,将其彻底击溃。1953年8月,法军撤出那产,集中兵力空运至越北平原。这年秋天,纳瓦尔集中84个营的兵力,准备扫荡中圻及南圻。法军在南边的海岸,即广治与绍和以南登陆后,却没有发现越军的踪迹。1953年12月10日~24日,武元甲发动莱州战役,攻陷除了奠边府以外的莱州省。12月7日,法军将目光投向奠边府。
纳瓦尔是二战期间盟军的法军参谋长,也算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善于使用美国创建的直升机和伞兵飞机运送军队找敌人,再予以歼灭的战术,12年后美国人也用这一套,不过对越南游击队却一筹莫展。1953年6月他向拉尼埃总理建议:“我们寻求一种能够从这场战争中体面地退出的办法,我们可以造成一种军事形势,以便某种体面的政治解决成为可能。”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抗法救国 勇争独立(19)
然而,7年来法军已在越南损失74;000人,还有19;000人进退两难。前美军战略情报局的专家兰斯代尔,这位曾经在菲律宾协助麦格赛赛总统追剿“虎克”(菲共抗日人民军)的将军,1953年随美国总统特使团访问越南后,他认为“像法国这样一个殖民大国,不可能打赢这场正在发展起来的人民战争。只有越南人自己才会在这场战争中获胜。”可是,毫不了解战场形势的美国高官们却睁着眼睛说瞎话,助理国务卿罗伯逊说:“在印度*,我们相信局势正在扭转。”国防部长威尔逊断言法国的胜利“是可能的而且是有希望的”。
1953年11月20日上午,比亚尔率领第1伞兵营的800人登上了64架美式C-47飞机,从河内飞向170里外的奠边府。这个营本来要返回法国,却在前一天晚上接到执行代号“德克萨斯”的行动,营长比亚尔被上面告知,如果天气不利,有大雾或大雨,则这次行动永远解除。后来他常常后悔不迭:“为什么那天没下雨?那样我们就可以避免奠边府之战了。”这个铁路工人的儿子曾是二战英雄,抵抗过纳粹占领军,在印度*有9年的战斗经验。他的名言是:“学会直接面对死亡,你是到死人的地方去。”
这一天,他的空降部队和越军打了一整天的仗,虽然损失了40个人,总算夺下了奠边府。这里距离越寮边界只有十多公里,紧靠上寮,是一块长18公里,宽6~8公里的小盆地,有1万多名傣族、苗族老百姓在种植稻米和罂粟。法国人以前在这里的山谷建了两条飞机跑道,山谷中所有老茅舍都被铲平,建立起指挥所及碉堡,一座初具规模的机场迅速建成。周围的5座低山,7处碉堡,形成了一条堡垒线。卡斯特里上校担任第一线总指挥,这位“精力充沛的风月场老手”的座右铭是:“人生三大乐事,就是有匹马可骑,有敌人可杀,有女人可睡觉。”
10;814名法军驻守在奠边府及其四周,其中有7;000名老兵,其他的是越南人的“新国军”和非洲人佣兵。卡斯特里戴着阿尔及利亚骑兵的平顶帽,配带红领巾,挥舞著马鞭吼叫着四处监工,在主跑道和村落附近大修工事。这位*成性的军官将其中三个据点以三位前女友的名字命名:“于姬特”在西边,“克劳蒂娜”在南边,“伊莲娜”在东边,希望她们的名字给自己带来好运。东北则有“多明尼克”,总指挥部在中央。在北边公里处又有一个“贝雅翠丝”;3公里外的北边还有一处“加柏李尔”,扼住通往中国的路口;“安娜玛丽”则在跑道东北公里的小坡上;在南边8公里外,还有一个名为“伊莎贝拉”的据点,部署3个步兵营,一个坦克排及一个105毫米自行火炮群。
总之,法军一共占据了四十九个据点,分为八个群,三个防御分区。芒清中心区为指挥中心,有炮兵阵地,机场和2/3的兵力;北分区即芒清和北面的板桥(安娜玛丽);芒清以南约8公里的航冈,红堪(伊莎贝拉)为南分区。每个据点有纵横交错的交通壕,40~200米的障碍区,布满电气铁丝网和地雷。
至3月初,法军兵力增至近两万人。法军每天使用100至200架次飞机向奠边府空运150至300吨物资。法、美一些高级将领都曾视察过奠边府,称之为“一个不可侵犯的堡垒”,是“东南亚的凡尔登”,凭其坚固的工事和众多的精锐部队,认为越南人民军不敢向它进攻。纳瓦尔将军扬言要“不惜任何代价守住这个据点”,要在奠边府“碾碎”越盟部队。
抗法救国 勇争独立(20)
法国历史学家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