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和季家本来就有仇——多年来鲁国政坛被叔、孟、季三家把持,百姓们只知有三常委,不知有鲁核心,令鲁昭公很没面子。怀着私心的鲁裁判,在处理投诉的时候,吹了黑哨。
他带兵攻进季平子家,把季平子抓了起来。季平子愤怒地说:“你没有细查谁的过失,就做决断,太不公平。”然后要求流亡,没被答应;要求坐牢,也没被答应。鲁裁判非得要给他红牌不可。
僵持之下,愤怒的观众们上场了。叔孟两家带兵支援,声讨无良黑哨,杀掉了郈昭伯。鲁昭公只好逃亡海外。此后在齐国给他的地盘上住了很多年,几次求助于齐国、晋国想回鲁国官复原职,都被三常委组成的政治局粉碎了。
7年后,著名黑哨鲁昭公郁闷地客死他乡,得到消息的鲁国人民放炮欢庆,另立新君。但新君再没有做裁判的权力了,鲁国政治彻底被三常委掌控,国君只能做观众了。
看看,吹黑哨,下场多惨。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做人不能太厚道
著名的周公——也就是周公解梦的那个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陪周武王一起打下了周室江山。周武王死了之后,武王年幼的儿子成王即位,周公号称“怕天下人背叛”,就做了代主席,暂时替成王主持工作。直到成王成年,他才退居二线,把工作交接。他这个举动被后世奉为圣贤之举。
许多年后,鲁国有一名王室成员重演了他的垂帘听政,没想到结果却死得很难看。
这名王室成员名字叫息姑,是鲁惠公的大儿子,一个名副其实的厚道人。他成年之后聘了宋国姑娘做媳妇,新妇还没进门,竟被自己老爹抢走了——这样的夺妻之恨,他都没有反应。
到了惠公快死的时候,按规定应该立长,也就是让息姑接班,但惠公却立了他和儿媳in law的儿子允——这样的夺位之恨,息姑也忍了。可见有多么厚道。
惠公去世后,允年纪太小无法亲政,鲁国贵族们共同拥立息姑做代主席,效仿周公。息姑就答应了,履职之前特意声明:等弟弟长大,我是一定会还位给他的。
过了11年,息姑执政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就有投机者开始打主意。有个叫挥的王室成员*裸地对息姑说:“百姓们都比较服你,你应该正式即位为君。让我去把允杀了吧,然后你封我为相。”老实人息姑想都不敢想这个问题,他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挥,说:“别挑拨我干这种不忠不义的事,妨碍我成为一个正人君子。现在允已经长大了,我正打算还政于他,自己到乡下去种地呢。”
挥离开这个端不上台面的狗肉菜后,心里很是紧张——这万一消息走漏出去,日后不厚道的允知道他曾经动过这种心思,还不得报复他啊?一不做二不休,他去向允告密说息姑正打算即位,撺掇允杀掉了息姑。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得到了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
为什么同样做好人,周公善终息姑却如此悲惨呢?是他们运气不同,刚巧被息姑遭遇上了人心不古么?of course not!在王位面前,人都是一样的,都会是贪婪的、多疑的、不顾一切的。周公没有混成息姑这步田地,是因为周公不像息姑这样傻实诚而已。
从武王在位时候,周公就已经开始给自己留后路、做准备。武王病重期间,他曾经设坛祷告,然后把一个祷告纪要封进小盒子,嘱咐日后关键时刻才能打开;代成王执政期间,有一次成王患病,他又搞了一次,也把祷告纪要封进盒子。
还政于成王后,如同历朝历代都会发生的那样,果然成王有意杀周公,周公赶紧外逃,并安排让成王看到了小盒子中的一个。成王打开纪要一看,原来是自己患病期间,周公向天发誓犯神命的是自己,恳求上天不要把惩罚降临在成王身上,而以自己代替。感动之余,成王立刻收回杀机,迎接周公回来。到周公死后,按照他的安排,成王看到了另一个小盒子里的纪要,是当年武王——也就是成王的爸爸——病重时周公向天恳求以自己代替武王死的内容,于是,周公得以国君标准治丧。
除了这种安排之外,执政期间,周公对政治对手也是心狠手辣的。管叔、蔡叔对周公当核心有不满情绪,周公当时没有说什么。后来,“管叔、蔡叔果然造反”——历史上是这么说的,不过这么简单的记载,不好说究竟有没有周公暗中的安排,反正很令人怀疑。此时周公马上做《大诰》以告天下人——看看,我可是被迫的啊,正义的啊——然后将管蔡剿灭。
另外,他很注重舆论宣传,几个关键时期都发表评论员文章《君姡А贰ⅰ都魏獭贰ⅰ娥符^》,来统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思想维护社会稳定,表达自己没有权力图谋的决心。
所以,周公的“圣贤”,是用实力说话的,是外表忠厚心里有数的,完全不是息姑那种傻乎乎只知做好人好事不知防范,谨尊圣训而完全读不出圣训背后没说出来的话的人。教别人做好人的圣贤书,把世界讲成一个美好的跟童话一样五讲四美的地方,*裸的斗争半点没提,结果呢,把好人息姑给害死了。
独立评论人
春秋时候的吴国有个著名的贤人——名垂千古的那种,叫季札,是吴王寿梦四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寿梦从他小就很看好他,打算让他接任自己的职位,但是季札拒绝了。于是寿梦临死之前,只好把王位传给了大儿子诸樊。
诸樊也想拉季札进政治局,担任领导角色。等父亲丧期满后,他提出要把职位让给季札,季札推辞了。担心季札怀疑合法性不够的诸樊就组织了一个“国人坚决拥立季札”的活动,群众代表纷纷在镜头前表态支持季札进入政治局,没想到这番逼宫没有让季札顺水推舟,却把他干脆推出了决策圈。他抛弃了家室,跑到乡下耕种,以表达自己不愿入朝的决心。看到这种情势,诸樊只好暂时放弃了。
过了13年,诸樊去世,临终前,为了安排好季札做接班人的问题,他没有把王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弟弟,打算一个弟弟一个弟弟地传下去,直传到季札不可。
按照这个安排,17年后二弟余祭去世,王位传给了三弟余昧,4年后余昧去世,要把王位传给老四季札,可季札竟然又不要,并且逃奔到国外。吴国人民看到这个结局,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安排老三余昧的儿子僚当了国王。直到王位问题妥善解决,季札才重归故里,承担了个使臣职位。
季札为什么死也不肯当头儿呢?经过仔细研究,我发现,其实他是为了做一名可以自由批评的无党派人士。
老大诸樊执政时期,季札曾出访各国。到了音乐大国鲁国,鲁国为他演奏演唱了各国著名歌曲,在听完每首之后,他都对歌曲所属的国家进行了一番评价:周朝教化很有基础,可惜没能达到尽善尽美;郑国政令苛细繁琐,人民无法忍受,恐怕会先灭亡;齐国远景不可限量;陈国没有良君主政,恐怕不能传承久远……
然后他去了齐国,又掺和人家的国政,跟一个当权派讨论该国大事,以旁观者的身份指出该国即将出现内乱,当权者必须交出权力才有可能避免事端——他的这番评论果然帮助该当权派躲开了一场祸事。
然后他去了郑国,去了卫国,去了晋国……到处结交政坛人物,褒贬该国政治是非,做演讲、做访谈、做顾问,很是过了一番评论之瘾。
后来僚做国王之后,他又获准出使晋国,观察各国政情,后回国汇报。只可惜那时听他汇报的人僚已经死了,他是在僚的坟前汇报的。
由上面可以看出,季札之所以拼命避免成为党内人士,就是为了能够不受影响、不受压力地做一个政治观察家、政治评论家,保持足够的独立性。而一旦成为一个国家的领导层,必然要为维护国家利益考虑,必然要为自己位置考虑,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还怎么保证真实客观公正呢?
周氏牙防组
强人有强人的活法,弱者有弱者的道路,那些不好说强还是弱的,也有他们自己的歪门邪道,反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资源吃资源嘛,实在什么都没的吃了,还可以吃历史。
曾经大名鼎鼎的周朝后来衰弱的时候,就走了这样一条道路。
由姜子牙带领的以周武王为核心的革命队伍建立的周朝,曾经代表了最广大群众的利益,代表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但从喜欢褒姒的那个周幽王开始,中央政府日渐衰落,当年分封的诸侯们慢慢强大起来。这些诸侯经济基础雄厚了就谋求上层建筑,于是彼此间勾心斗角乃至你争我夺越来越频繁,一个接一个成为实际上的老大。强的称霸天下,弱的只好靠拍马屁过日子。失去权力又没有经济支柱的周室此时没人进贡了,靠什么养活自己呢?还好有个周惠王心思活络,有市场经济头脑,于是他对朝廷进行了一番改制,找到了自己的生存之道——卖认证。
那时候正好是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姜小白强大的时候,周惠王为他盖下了第一个“我认可”的章。惠王10年,周赐齐桓公为“侯伯”,也就是诸侯之长。其实不管他给不给认证,霸主都是霸主了,但毕竟经过多年周室教导的老百姓,还是认中央政府这块牌子。有个认证,多少增加点合法性。这也是周氏牙防组能有机会存在的原因。
惠王死后,他的儿子发出了第二个认证。那时国内有人篡位,襄王只好外逃,靠着晋文公护送讨回了公道。为了表达谢意,襄王封已成为又一霸的晋文公为“侯伯”。这封的和被封的关系相当微妙,按说封的人应是上级,却被被封的下级两次召到外面“会谈”,这丢脸的事情,后来在历史中以“天王外出巡狩”扯了过去。
又过了些年,轮到春秋时期第三个霸主出现了,秦国打败了前霸主晋国成为新的赢家。此时的周显王再次适时出现,给出了第三个认证,这次不叫“侯伯”了,认证名直接改为“霸主”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嗯,确切地说,适应新的客户要求。为了做到尽量让客户满意,周室还先后三次赐祭肉给秦国,为其×周年庆典仪式增光添彩。
再往后来,霸主越来越强势,已经不需要周氏牙防组的认证。此时的周室王朝资源也没得吃历史也没得吃,仅剩的一点荣耀也因为乱发认证失去了权威性,就只好靠骗吃骗喝过日子了。一次楚国包围了韩国,韩国向周借粮,周王向一个叫苏代的江湖骗子求救,苏骗子跑去见韩国的相国,说:“楚国包围韩国5个月了,一直没攻下,自己都累了,估计都有撤兵的念头。现在你们一借粮食,让楚国知道,不就看出你们也疲惫了么?你不如把一个城送给周,显出你们还很强,就能把楚国吓走了。”结果果然骗来了一个城。又一次秦国攻魏,周又借助另一个江湖骗子马犯的力量,在秦魏两国之间周旋,最后竟然骗得魏国给周修筑城墙。就靠着这些手段,周氏牙防组又维持了70多年,最后被新的先进文化代表秦国认定为非法组织,予以取缔。
txt小说上传分享
音乐爱好者统统死得很难看
前两天看历史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人——比如我——比较缺乏音乐细胞,比较不那么容易懂得欣赏音乐:因为懂得欣赏的音乐爱好者都遭到了无情的板砖,早早就都被灭掉了,于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音乐欣赏的传统和方法就都给冲走了。
比如战国时候,魏文侯和一个叫田子方的大臣一起喝酒听音乐,音乐爱好者魏文侯有很强的听音辨音能力,一下子听出演奏的音调有问题,指出“钟的声音不对,左边高了”。
魏文侯的音乐造诣引来的不是赞美,而是板砖。那个田子方当场嘲笑魏文侯,说了一番特义正词严的话:“君王圣明就忠于自己的职责,君王不贤明就关心音乐。现在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对自己的职责就糊里糊涂了。”
这大帽子一扣,你说让魏文侯怎么说?他只好表示田老师言之有理,从此之后隐藏起自己对音乐的爱好了。
还是这个魏文侯(看来真是个超级音乐爱好者),有一次向孔子的门徒子夏进行思想汇报,说:“我每次衣冠楚楚地听宗庙里的雅正之乐时都想打瞌睡,但听郑国音乐或卫国音乐从来不会厌倦。您看我这是哪里的思想改造不够呢?”
子夏马上也来了段上纲上线的大帽子:古乐平和正大、气象宽广,讲述的是修身齐家平天下的道理,是有德的君子听的;郑声卫声是奸邪*的,会让人陷溺其中不知自制;古乐有内涵,新乐只是单纯的音响享受,格调低下……
魏文侯更不敢放心大胆地听音乐了。
还有一个音乐爱好者晋平公,他的遭遇更加可怕。有一次卫灵公去晋国,在濮水边扎营,半夜里听到弹琴声,觉得特别好听,但找不到出处,就让自己的乐官师涓把曲子记下来练会儿。第二天到了晋国,让师涓弹给自己和晋平公听,还没演奏完,晋国的乐官师旷按住琴不让继续弹,吓唬他们说:“这是亡国之音,是当年一个乐官做给商纣王听的(看来商纣王也是个音乐爱好者),谁听了谁亡国。”音乐爱好者晋平公不信邪,他说:“不许你拦着我热爱音乐,我一定要听完。”
听完之后,他问:“还有比这更好听的音乐么?”师旷说:“有,但你听不了,你道德修养不够。”热爱音乐的晋平公非要听,师旷就给他弹了。音乐果然很好听,晋粉丝听得热泪盈眶,马上起身敬了师旷一杯酒,请求他再弹一首更好听的,师旷又说他道德修养不够,听了会遭大灾,晋平公说:“我都这么老了,不怕灾难,我所爱的只有音乐。”——多么伟大的为音乐献身的精神啊!于是师旷就又弹了。
史书上说,晋国从此发生大旱灾,三年之内遍地寸草不生,这都是因为晋平公乱听音乐造成的。史书因此严厉谴责了他这种行为,提倡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欣赏艺术,文明听音乐,健康听音乐,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