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王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两宋王朝-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拥立之事,等到北伐归来后再说吧!——赵匡义和赵普对逐渐升高的众人声音,故用如此压抑地表态。
  “北伐归来?这件事情怎么可以再拖呢?这关系着我们此役的胜负,是刻不容缓的事!”
  被压抑的声音将会如此反应——这是想象得到的。
  “北伐归来?谁能保证我们会平安回来呢?”
  “我们需要的是这一场战争的领导者!”
  “不打胜仗,我们怎么回得来呢?”
  “为了打胜仗,我们必须拥立殿前军都点检为皇帝……”
  为使北伐成功,军队干部确实冀求得到强力的领导者。而且事情还远不止如此,拥立新帝在五代已是司空见惯之事,而以积极态度拥立新帝的人,结果都在新王朝居枢要地位。
  不赶快搭这班车,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干部们有这样的打算是不可否认的。
  军队从开封出发时,拥立新帝的气氛就很浓厚,来到陈桥驿亭后,这个气氛已升到最高潮了。
  “你们说要拥立太尉,但企图就帝位是一件赌命的事。你们愿意一起赌命吗?”赵普如此反问拥立派的将校。太尉就是国防部长,赵匡胤兼任这个职位。
  “倘若太尉拒绝受拥立,到时候,你们准备怎样?”赵普接着又问道。拥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谋反,拥立赵匡胤等于是反叛后周。
  “如果那样,我们就把太尉杀掉;同时,我们也当场自绝!”一名青年将校如此喊叫。
  “我们也会如此!”
  “让白刃解决一切!”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说了这样的话。
  “好!我现在知道你们的热诚了。既然如此,我们就结为同盟,极力向太尉进行说服吧!希望大家不要忘记刚才说的‘让白刃解决一切!’”赵普说完这句话,就按照原订计划进行这出拥立剧了。
  在陈桥驿亭宿舍里,赵匡胤正和平日一样大饮其酒,他当然知道今天晚上会发生拥立政变。或许由于这个缘故,他这天晚上喝了和平时同量的酒仍无醉意。本来就海量的他,于是又喝了更多的酒。
  他并没有必要喝到烂醉,其实假装烂醉即可。但为使表演逼真,他觉得还是真正烂醉如泥较为理想。
   。 想看书来

陈桥立万岁(2)
这会儿好像开始醉了……
  喝了比平时多出将近一倍的酒后,赵匡胤才感觉有些醉意。
  “哥哥,今天我并不是以弟弟的立场来见你,而是受大周国全军的委托,前来央求哥哥受拥立就帝位的。希望哥哥接受全军将兵的推戴。”来到门口的赵匡义,跪下来如此说。
  “喔……匡义……你来得正好……快来陪……陪我喝酒吧!”
  赵匡胤因醉酒而口齿不清。弟弟以为哥哥是在演戏,实际上,老哥确实已酩酊大醉了。
  “请接受全军之推戴。”赵匡义又说了这句话。
  “你在说什么我听不懂……喝酒……喝酒……你少说废话,快陪我喝酒吧……你刚才说推戴……这是什么意思?”赵匡胤仿佛这个时候才想起来似的问道。
  他知道来者是弟弟,也知道弟弟来的目的是什么,但这时候的他持的是一切都无关紧要的心态——自己最好什么都不知道。多次如此暗示自己的结果,他已到了几乎接近此一状态的地步。
  “就是要请哥哥成为皇帝……”赵匡义道。
  “皇帝?别跟我开玩笑啦……莫非我在做梦?我可不喜欢做这种噩梦……这种噩梦最好用酒冲掉……匡义!你来陪我喝酒吧……”
  “哥哥,你不是在做梦,这也不是用酒就可以冲走的事。哥哥,大家一定要请你当皇帝啊!”
  “要我当皇帝,这得看我有没有这个意思呢!我不想当皇帝!”赵匡胤在自己的鼻子前摇摇手道。
  “这是全军的意思,也是众人一致的决定。”
  “意思?你们的意思关我什么屁事!”
  “这个意思有特别的意义,一方面,这应该算是天意。哥哥,你请看!”
  赵匡义站起来推开门扉。宿舍院子里,整排军中干部都站在那儿。原本坐在椅子上的赵匡胤,用手扶着桌子站立起来,脚步踉跄地走到门口处。这晃晃摇摇的样子,充分显示他的确已烂醉如泥。最后他扶住廊柱,往院前扫视过去。
  后周殿前军干部全都手执白刃,一阵风掠过院前树木的叶子,发出沙沙声响。在一片暗色中,无数白刃带给人一种森然气息。
  “这……这是什么意思?!”抱住廊柱的赵匡胤,摇晃着身子问道。
  “殿前军将校们说,倘若哥哥不肯就帝位,他们就要当场杀死哥哥,然后自己也将自刎而亡。”赵匡义指着一排白刃道。
  “什么!你刚才说什么!说要杀死我?可是,我还不想死啊!”
  “这我知道。在没有完成先帝平定天下,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遗业之前,我们就算想死也不能死的。而继承先帝遗业的领导者,除哥哥以外不做第二人想。哥哥!这不是为了什么人,而是为了天下!”
  “为了天下?我真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为了天下又怎样?”
  赵匡义到这个时候才发现哥哥是真的醉了。如果是在演戏,他应该会在这个时候挺起背脊说“既然是为了天下,那就没话可说了”。常陪哥哥喝酒的赵匡义,现在才闻出哥哥此刻身上散发出的酒气,比平时要浓烈许多。
  “哥哥,你也不必多说了……高怀德!”赵匡义对着院前方向如此喊叫。
  “有!”被呼叫为高怀德的是殿前军都指挥使。其他的人都手擎白刃,只有这个高怀德是双手把一件黄色的东西抱在胸前。
  “把黄袍送过来!”赵匡义又命令道。黄袍自然是指天子的御衣。这个政变集团连天子御衣都准备好了。
  “请恕属下冒犯。”
  抱着黄袍的高怀德,从院前跳上来,走到站在廊柱边的赵匡胤面前。这个场面犹似舞台上演出的戏码。高怀德摊开手中的黄袍,披在抱着廊柱站立的赵匡胤身上。
  “万岁!……万岁!……”院前涌起一片欢呼声。
  拥立赵匡胤的一出戏,虽然在细节上有些走样,但总算大致按照剧本演出成功。
  “返回京师!”隔天,殿前军突然接到这样的命令。
  

陈桥立万岁(3)
“这是怎么一回事?”
  “难道北伐之事取消了?”
  “虽然天子崩殂,北伐之事一定要完成——上面的人不是这么说吗?”
  “是啊,他们还说这是安慰先帝在天之灵的最好方法呀!”
  “折返的目的是什么?”
  “是不是敌情发生变化了?”
  知道拥立之事的,只有一部分干部而已。数万将兵大都不知道陈桥宿舍里发生的事。他们因听到返回京师的命令而感觉惊讶,但能再度看到原本以为要暌违一段时日的家人,当然也是一件令他们高兴的事情。
  全军几乎在欣喜雀跃的状态之下,由陈桥踏上返回开封之途。
  赵匡胤的酒醉此刻已完全醒了。他在无意识状态之下,度过了最艰难的场面。酒醒后,他知道自己接着要面临的是什么。要向全军宣布的话,他早已准备好了,而且还做了多次练习。
  “昨晚,我在酩酊大醉之际被拥立当皇帝。我是被迫如此,无话可说,但在受拥立的现在,先要各位答应我遵守下面三项规定。倘若各位不愿遵守,我也要拒绝成为你们的主子——”赵匡胤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全军鸦雀无声。情形完全如他在练习时所想象的一样。队列里连一声咳嗽声都没有,确认大家都竖耳倾听后,他才继续启口道:“第一,绝对不可对大周国皇太后母子有任何无礼之举。第二,不许有辱没大周国公卿大夫之事。第三,不得掠夺大周国之府库和财产。这三点,你们能遵守吗?”
  顷刻间,全体将兵从喉咙深处发出“哇——”的喊叫声,这声音很像杀入敌阵时发出的呐喊。
  “我把刚才的声音当作是你们同意的表示。违反这三项规定的将被处斩,现在开始前进!”赵匡胤以充满朝气的声音道。
  接着,掌书记赵普以事务性口气宣布:“不承认我们拥立新帝者一律视同敌人。我们对敌人绝不宽贷!”
  赵匡胤所立的三项誓言,并不只是对军人的宣言。他期待的是,这个情报在北伐军返回之前传到京师,事实上,这也是对朝廷以及廷臣的一种宣抚工作。知道政变军绝不会辱没廷臣时,公卿大夫应会安心支持新政权才对——这是他的算计。
  赵匡胤以整顿军容为由,拖延了一下北伐军返回开封的时日。他这样做,为的是要让情报先传回开封。
  情报传到开封朝廷的速度比预期还快。听到赵匡胤被拥立的事实时,公卿大夫一度愕然失色,而在紧接着得悉三项誓言内容时,他们便都面面相觑。
  这样,我们不会有事吧?——他们彼此用眼神互问这句话,想探出对方心底的想法。唯独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听到拥立的消息,就匆匆忙忙地离席要冲出去。
  “你这是急什么?”
  一名公卿问他时,韩通吼道:“急!……这样的事情还能不急吗?我们大周国即将被篡夺。我当然要火速召集军队,以防御贼军攻来啊!”
  韩通由宫中出来时,陈桥回师的殿前军先锋部队已进入开封。率领先锋部队的是殿前军将校王彦升,他看见认识的韩通走了过来,就开口喊道:“韩侍卫,新天子很快就要驾到,你赶快去迎驾吧!”
  “什么?”韩通发声大吼,“天子在宫中!你所谓的天子是篡位者!是大逆不道的恶棍!”
  “你竟敢和我们作对!”
  王彦升猛踢马腹立刻追赶韩通。绝不宽贷不承认拥立新帝者是上面的命令。王彦升将韩通追到他的宅邸后,将之斩杀,并且把韩家一家老弱男女全都杀掉。
  对后周之灭亡殉节的,只有韩通一家人,军部和廷臣都承认赵匡胤即位之事。
  赵匡胤定国号为“宋”。兼任宋州节度使的他,以领地之名为国号,元号则为“建隆”。
   。 想看书来

开封昌隆记(1)
这地方一天到晚都是车水马龙,每个人都生意兴隆,而越是如此,客人的要求越严格。在餐饮之类的生活文化以及各类艺事上,都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因此,一切发展得极为迅速。
  在东蒙古过着游牧生活的契丹族出现英杰耶律阿保机,并重用汉人、树立政权进而称帝,是公元916年的事。
  契丹族过去推戴首长的习惯,从这时起也变成君主世袭了。游牧民族集团采用首长世袭制,意味着不愿再以游牧为唯一生活形态。
  游牧时必须由领导者决定一切。何处有水草、敌人在何处——判断一旦发生误差,集团就可能全数覆灭。因此,首长向来都由大家选择推戴。蒙古族的“###”(Khuriltai)不外乎就是进行推戴事宜的会议,成吉思汗等人也是受这样的“###”推戴而就大首长之位的。
  耶律是契丹族的姓氏之一。契丹族是蒙古族的一派,单数叫做“契泰”,复数则叫“契丹”。大约四世纪时,契丹族分出许多小集团,集团内的上下支配关系相当缓和,那个时代的契丹族势力并不怎么大。讽刺的是,唐将势力扩张至周边诸民族并使契丹族臣属一事,反而成为这个民族强盛起来的关键。
  唐为了考虑统治上的方便,一律采取唐制,例如设都督府,置都督以及刺史等官职,其行政区域称做羁縻州,以自治形式附属于唐。因此,被任命为都督或刺史的,都是契丹族的有力者。
  导入唐制的结果,分散的小集团合聚成地缘集团,使其上下统治关系变强。据说,各契丹族结合成为有体系的部族,是在盛唐至中唐期间。
  首长支配力一旦增强,自然逐渐实行世袭制度。过游牧生活时,需要的是优秀领袖,而不欢迎领袖世袭。耶律阿保机之所以建立首长世袭制,或许是因为他所统治的集团,已经开始融合周边的通古斯族和汉族,农耕生活变得占有相当大比例的缘故吧?
  太祖耶律阿保机派兵征服现在甘肃省及青海省地区的西方党项族及吐谷浑等后,乘势将兵力转向东方,把渤海国纳入势力范围。中原北方周边横亘东西、拥有长形带状版图的政权于焉成立。
  被称为太宗的太祖之子耶律德光,抓住中原正处于五代十国混乱时期的机会,向南进兵取得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是以现在的北京为中心、面积相当广大的地域,居民自然以汉族为主。
  太宗耶律德光于公元936年将燕云十六州纳入版图后,就依照中原的政制,将国号改为“辽”。
  包含游牧民和农民,由契丹族、塞外诸民族以及汉族组成的辽,在统治上势必走上二元化之路。在政治体制上,辽采取统治游牧民族的北面制和统治农耕民的南面制的二元化体制。北面官为契丹族,南面官则为汉族。但辽毕竟是契丹政权,因此,国家中枢政治及军事事宜,概由北面官掌握。
  北方形成如此强大政权的同时,中原正处于五代十国的分裂时代。直到中原开始统一为宋这个政权时,北方之辽由于太宗的去世,开始有内纷迭起的现象。
  南北两大势力都在对方陷于混乱期时,奠定了各自的基础。
  宋有皇弟赵廷美被流放房州之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九月,辽太祖之曾孙第五代皇帝耶律贤去世,他是有“景宗”这个中原式庙号的皇帝。
  耶律贤死后,其子耶律隆绪即位,但大权却为其母萧氏以摄政身份掌握。辽的历史记录颇多不明确之处,事实好像是,这个萧太后时代,取消了“辽”这个中原式国号,恢复原来的“契丹”。
  男主外、女主内是这个民族固有的风俗,萧太后对维持此一习俗似乎极为热心。但由“辽”、“契丹”之国号问题可以窥知,辽国政府后来也有民族国家(以契丹族为中心的)派与天下国家(包括诸民族的中央政权)派的对立抗衡。
  总之,在以契丹族为主的辽变为强大政权时,宋也已大致完成统一天下,成为一个以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为国家目标的大政权。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开封昌隆记(2)
宋和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