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 之汉武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 之汉武帝-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群臣看不惯他这一套,都说东方朔是“狂人”。汉武帝说:假如东方朔没有这些毛病,你们谁能赶上他?(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其实,封建社会的男人即使妻妾成群,旁人也不能说一句不是。厌倦了可以放在家里养着,没必要离婚。东方朔不同,他偏要放爱一条生路,看来这个“情场浪子”还是懂得怜香惜玉。
  

另类奇才:厚待东方朔 匪夷所思(4)
第六,获赏。
  东方朔获得皇上赏赐的方式和别人大不相同。
  皇上赐饭,有的大臣即使晚年退休在家,也是弯着腰、低着头,细嚼慢咽,毕恭毕敬,诚惶诚恐。
  东方朔没有那么多规矩!当着皇帝的面,狼吞虎咽,不顾吃相。吃完之后,剩饭菜扔了可惜,东方朔就脱下衣服,把油乎乎的肉兜起来,拎着就走。所以,多数时间东方朔的衣服都是龌龊不堪,别人冷眼相看,他也满不在乎。(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有人以为打包是中国人向外国人学的;其实,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打包的人是东方朔。
  皇上赏赐绢帛,东方朔如数照收,担揭而去,从不谦让。而皇上赏赐的这些绢帛,东方朔全都用来迎娶美女。
  东方朔如此另类,却依然深得武帝喜爱,难免引来同僚们的嫉妒。对付嫉妒者,东方朔也有怪招。
  第七,遭嫉。
  一天,汉武帝在宫里玩,他把一只壁虎放在盆下让大臣们猜是何物,大臣们都猜不出来。东方朔说:说它是龙吧,它没有角;说它是蛇吧,却有脚;能在墙壁上爬,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皇上说:猜得好。赏了他十匹绢帛。接着让他再猜其他东西,结果东方朔是连连猜中,得了一大堆赏赐。
  武帝另一个宠臣郭舍人不服气,大喊大叫:东方朔是蒙对的,不算猜中,我找个东西让他猜,他如果猜中了我情愿挨一百大板,他猜不中请皇上赏我绢帛。郭舍人在树上找了一个长有菌芝的树叶让东方朔猜,东方朔应声而答。汉武帝马上令人打郭舍人一百大板,郭舍人吃了哑巴亏。
  东方朔见郭舍人挨打,只管袖手旁观,冷嘲热讽。
  郭舍人还不服气,又出了个谜语,东方朔又猜了出来。众人慨叹,东方朔也不再张狂。
  这次猜谜之后,众大臣对东方朔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汉武帝也十分高兴,提拔东方朔任常侍郎。
  但是好景不长,一个另类得离了谱的事,让东方朔丢官卸职。
  什么事呢?
  一次,东方朔喝醉了酒,竟然在皇帝的朝堂上撒了一泡尿(先是,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这一次汉武帝真火了,下令把东方朔的官撤了,只留他待诏宦者署(劾不敬,有诏免为庶人,待诏宦者署)。
  有人问东方朔:人们都认为你是个疯子,脑子有毛病,是这样吗?
  东方朔说:我只是一个在朝廷中避世的人。古人到山中避世,我不同,我是避世在朝。(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
  据《史记》记载,在一次酒宴上,东方朔即席作了一首歌: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意思是:
  在世俗中随波逐流,
  避世在皇宫之中,
  宫中也能避世全身,
  我何必非住深山草屋?
  这首歌是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所以,明清以后的古诗选本把这首歌称作《据地歌》。
  东方朔的“避世于朝廷间”,到了晋代王康琚《反招隐诗》,演绎成“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白居易在《中隐》诗中,又提出“中隐”的概念。这样,就有了“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说法。
  依赖周围环境忘却世事,这是小隐;藏身市井之中,是中隐;隐身朝野之中,才是大隐。
  从进入仕途,到与汉武帝相处,东方朔始终另类,原因在于他从未把朝堂看得很神圣,他不是怀着敬畏之心在朝堂上供职,而是把朝堂当作隐居之地,用一种调侃的方式,和至高无上的汉武帝相处。
  既然朝堂是隐居之所,东方朔唯求无拘无束地生活,快快乐乐地生活,随心所欲地生活,实实在在地生活。
  可汉武帝不是慈善家,凭什么一次一次容忍他的另类?
   txt小说上传分享

另类奇才:厚待东方朔 匪夷所思(5)
答案只有一个:快乐!
  东方朔不是董仲舒,《天人三策》解答了那么多沉重问题;东方朔也不是汲黯,你不戴好帽子他都会挑你个不是;东方朔无论干什么都让汉武帝觉得开心!他写封求职信,汉武看了直乐;他自比侏儒,只为加薪;这样一个人,汉武帝干吗不要?汉武帝不仅需要建功立业的董仲舒、汲黯、卫青,也需要能让他整天快乐的东方朔。
  虽然我们不能用已有的价值观去理解东方朔,但还是忍不住要问:东方朔真的“隐于朝”了吗?他的哪一句话不是把准了皇帝的脉才开口的?他一出场就挟带一股诡诈之气,岂是凭空而来?他那一泡便溺,何等蹊跷?如果说官场多“伪君子”,那么,东方朔更像一个“伪小人”。武帝是快乐了,可东方朔快乐吗?他满腹诗书,就甘心做一个跳梁小丑吗?他千辛万苦,入朝为官,难道只图衣食无忧?
  

琴挑文君:千年一骗局 劫色劫财(1)
在中国戏曲史上,“琴挑”是一出非常有名的折子戏,不少剧本都以它命名。“琴挑”一词最早源自汉武帝时期一位大文豪的浪漫故事。此人与史学家司马迁并称为“文章西汉两司马”。不过,二者绝对不能够同日而语。这位司马先生一生名利双收,可谓命运的宠儿。那么,他又是谁?他的琴,是否真的挑起了一段千古佳话?
    巧设临邛一骗局
  司马相如,字长卿,幼年时,他的父母怕他有灾,所以给他取了个小名叫“犬子”。长卿完成学业之后,知道了蔺相如的故事,为了表示对蔺相如的羡慕之意,便更名为司马相如。
  凭借家庭的富有,司马相如当了“郎”(以赀为郎),“郎”是皇帝的侍从。汉承秦制,规定家中有钱的人可以为郎。汉初曾以“十算”(十万)为起点,到了景帝朝改为“四算”(四万)为起点。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衣食足而知礼仪;二是有资产备得起官服。
  司马相如初出道时,担任汉景帝的武骑常侍(骑兵侍卫),他本人并不喜欢这个职业。司马相如喜爱的是写赋(一种文体),但是,汉景帝偏偏不喜爱赋。所以,在景帝朝司马相如才华得不到施展,干得很郁闷。
  后来,梁孝王进京,随同他一块来的有邹阳、枚乘、庄忌等人,相如和这几位辞赋高手,志趣相投,一拍即合。于是,他以有病为由辞去了景帝朝的“郎”,随梁孝王到了梁国。梁孝王让司马相如和邹阳、枚乘等人一同居住,享受同等待遇。司马相如心情大变,文思泉涌,创作了著名的《子虚赋》,声名鹊起。
  但是,不久(景帝中元六年,前144),梁孝王病卒,门客各奔东西。司马相如离开梁地,回到家乡成都。《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汉书·司马相如传》:梁孝王薨,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这两本重要史书记载的内容完全一致,都说司马相如从梁孝王游宦归来后,家中穷困,没有谋生的手段。
  这段记载非常可疑。如果司马相如真是“家贫无以自业”,那么,他当初怎么能够“以赀为郎”呢?但是,司马迁、班固两个人都这么写,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知道事实的真相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临邛县(今四川邛崃)令王吉邀请司马相如到临邛。王县长与司马相如是莫逆之交,司马相如来到后,王吉将他安顿在县城的宾馆(都亭)里。
  一场“琴挑”的浪漫剧由此拉开帷幕。
  临邛县令王吉安置好密友司马相如之后,故意装出一副谦恭的姿态,天天到宾馆来看望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开始每天还见见县令王吉,后来,县令来访,司马相如一律谢绝。司马相如越是谢绝,王吉越是恭敬,照样天天来访。(临邛令缪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缪为恭敬”四个字非常值得玩味,“缪为恭敬”是故意装出一副毕恭毕敬的姿态。而王县令为什么要装出这副毕恭毕敬的姿态?司马相如和王吉究竟在打什么主意呢?
  原来,临邛县有两位钢铁大王,一位是卓王孙,一位是程郑,两家都以炼铁暴富。按照时下的说法,一位是卓总,一位是程总。卓王孙家中的奴仆有八百多人,程郑家中的奴仆也有数百人,略逊一筹。这两位老总听说王县令天天去宾馆看望一位贵客,还屡屡碰壁,非常好奇,很想见识一下。思来想去,便想出一计。既然是县长的贵客,我们理应表示一下。不如备下一桌酒宴,好好款待一下人家,顺便也宴请一下县长。(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
  到了宴请这一天,王县令先来到卓王孙家中。此时,上百位宾客已经入席,等到中午,卓王孙才派人去请司马相如前来赴宴;但是,司马相如推说有病不能赴宴。本来,等陪客们都到了才去请主宾,这是对客人尊敬的一种做法。但是,主宾不来,卓王孙别提多难堪了。王县令一听司马相如不来,菜都不敢吃一口,立即登门去请。司马相如见王县令如此盛情,没有办法,只好勉强成行。司马相如一到,他的风采立刻震动了临邛的上流社会。(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琴挑文君:千年一骗局 劫色劫财(2)
有趣的是,《汉书》和《史记》记载王县令亲请司马相如一事有一字之差:《史记》写的是“相如不得已强往”,《汉书》写的是“相如为不得已而强往”。比起《史记》,《汉书》多了一个“为”字,“为”者“伪”也,即司马相如故作清高,假装不愿去赴宴。班固写得比司马迁更透彻,他揭示了司马相如和密友王县令的确是策划了一个大阴谋。那么,司马相如和密友王县令究竟想从这个阴谋中得到什么呢?
  通过《汉书》这个“为”字,我们基本上可以知道,司马相如这次临邛之行,绝对不是一般的探亲访友,而是有备而来,要办成一件事,而且这件事一定和卓王孙有关。
    琴心挑得美人归
  王县令将司马相如安顿在宾馆里天天朝拜,意在造势,吸引卓王孙的眼球;果然,卓王孙上钩了:亲摆家宴宴请司马相如。赴宴之际,他又“千呼万唤始出来”,吊足卓王孙的胃口,哄抬自己的身价。
  酒宴进行到高潮时,王县令把一张琴恭恭敬敬送到司马相如面前,说:听说长卿的琴弹得极好,希望能弹一曲以助酒兴。司马相如一再推辞,王县令一再相邀。最后,司马相如拗不过,顺手弹了两支曲子。
  《史记·司马相如传》记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司马相如有一个生理缺陷,就是结巴,但是,他的文章写得非常之好。王县令之所以让司马相如赋琴,一是让司马相如回避自己的弱项——口吃,二是发挥自己的强项——弹琴。
  做了这么多的铺垫,还亮出了绝技,到底为什么呢?
  原来,这位卓王孙有一个宝贝女儿叫卓文君,这位文君小姐刚刚守寡,回到娘家暂住。她非常喜欢音乐,又特别精通琴瑟。所以,司马相如与其说是为王县令弹两支曲子,不如说是司马相如想用琴音挑动卓文君的芳心。(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请特别注意“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中的“缪”字,司马相如抚琴,绝非为县长大人所奏,而是为了让一位小姐芳心暗许。
  一个人有癖好,就有了软肋。
  卓文君酷爱音乐,这恰恰成了卓文君的短处。司马相如早就把卓文君给琢磨透了,卓文君精通琴瑟,这就是她的心理兴奋点。一支表达爱慕的琴曲,正是司马相如打开卓文君芳心的钥匙。
  原来,司马相如故弄玄虚、排兵布阵多时,要谋的就是卓王孙的掌上明珠——卓文君!
  司马相如应邀到临邛之时,随行车马非常之多,来到之后表现得从容大方,举止文雅,加上他英俊帅气,整个临邛县无人不知。寡居家中的卓文君早有耳闻,只是无缘相识。等到司马相如到自己家中饮酒,弹琴,文君从门缝里看见司马相如的风流倜傥,内心十二万分仰慕,直担心自己配不上他。两支求婚曲让文君小姐听得如醉如痴,心动不已。
  这就是所谓司马相如的“琴挑”,即用琴声挑动文君的春心。
  酒宴结束之后,司马相如派人用重金买通卓文君的侍女,直抒胸臆。“两情相悦”的确令人幸福得发晕。卓文君奋不顾身,连夜从家中出逃,司马相如狂喜不已,当夜带她离开临邛,回到成都家中。
  到了成都,卓文君才发现,司马相如家中一贫如洗,只有四面墙(家居徒四壁立)。
  当然,“家居徒四壁立”这句话与此前的“以赀为郎”,出行有盛大的车马随从颇不相符,真不知道司马相如家中的经济状况到底怎么样。
  第二天,卓王孙听说自己的女儿私奔司马相如,而且,两个人已经离开临邛要回成都,气急败坏。不过,作为一个大汉帝国首富,卓王孙自有杀手锏:经济制裁,一个子不给!
  蜜月之后,两个年轻人立即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窘迫,卓王孙的经济制裁立竿见影。卓文君第一个受不了了!她自幼长于豪门,富日子过惯了,哪里受得了穷?她对司马相如说:假如你愿意和我一块儿回临邛,就是向我的兄弟们借点钱,也足以维持生活,何苦在这儿受穷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琴挑文君:千年一骗局 劫色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