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一只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一只虎- 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江映蓉的俏脸猛的通红,心砰砰的跳了起来。
第三十八章 小脚 大脚
    李过现在面临的困难很多,他需要慢慢克服、改进,但李过有些发愁。

    这时候,全之焕考察了整个河曲的地形地貌后回来了。他带回了好消息,第一,就是可供开垦的荒地很多,倘若全部荒地开垦出来,那能够产粮的土地要多得多。第二,全之焕发现黄河水患时流经河曲的水道很方便治理,不但能将黄河的水引进河曲全境,而且有不少的地方可以修建水库,这样的话即使气候干旱,也能够有相当的收成。当然,河曲东部山地较多,则不在规划之内。

    但是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这两件事,得需要大量的人力。要成立合作社,还要招拢流民,李过想着即将要做的事。另外,李过想到了女人。在现代,女子能顶半拉天,所以,女人也要发动起来。

    李过听说,明朝的时候,那些士子大夫都喜欢小脚的女人。李过细细观察,发现山陕一带,贫苦家的女儿多是大脚。所谓的大脚,也只不过是正常的脚而已。小脚女子大多出自富裕一点的人家。这是因为贫苦家的女孩需要干活,而富裕的就不用。

    当时,人们对小脚非常的吹捧,甚至达到了一种病态。像当时的小说《水浒传》、《**梅》等等,对小脚都有细致的描写。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因为是大脚,不免暗地里成为官员们的谈资。

    贫苦的农民其实也喜欢小脚,现在李过给他们分了地,这些泥腿子们有了闲心,便有人家开始给自家的女孩缠起脚来。

    这可不行,本来就缺少人手,这下家家女人都是小脚可不行,而且李过也讨厌这种陋习。

    不过女贞营的女孩子都不是小脚,黄秀不是,江映蓉也不是。

    黄秀性子泼辣,自是不肯缠脚,女贞营的女孩接受李过的命令,也不得缠脚。但江映蓉不缠脚却是因为怕疼。

    江映蓉是河曲原守备江畅的妹妹,江家富裕,本来有条件缠脚,可是江畅父母死的早,只有一个妹妹,江映蓉。等到了缠脚的年龄,江映蓉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死活不肯缠,疼!江畅心中一软,此事便耽搁起来。

    等江映蓉到了出阁的年龄,却没人上门提亲、并不是江映蓉长得丑,恰恰相反,非常好看。没有出嫁的原因无它,脚大!

    而处在江畅同一阶层的都是有身份地位的人,都喜欢小脚,江映蓉的脚大,婚事就此耽误了。为此,江畅的妻子不停的埋怨江畅。江畅也暗暗叹气,怪自己不够心狠。

    李过本来并没注意到她。可是黄秀怀有了身孕,女贞营的孩子们虽是忠诚,但是十几岁的女孩毕竟照顾不够周到,于是,江畅让自己的妹妹来照顾黄秀。所以,李过现在对江映蓉很熟悉。

    江映蓉的年纪比黄秀要大上两岁,今年十九。她和黄秀的性子完全不同,黄秀的性格像火,而江映蓉的性格像水。

    因为人力物力的短缺,所以李过希望女人也能干点活,他的理想是能够成立妇救会。女人的用处可大,除了可以洗衣做饭生孩子,最主要的是她们也能帮着播种,除草,收粮,还有很重要的是,能织布。

    所以,反对缠脚的运动开始展开了。

    依然是开会,不是给女人,过去都是男尊女卑,不把老爷们的观念转变过来,老娘们多想也无用。当然,讲道理是不行的,李过自己也不相信有本事能够凭自己这点子半瓶醋、能够改变几千年来男人高高在上的观念。而且,这件事一开始便得到聂心等人的反对。

    黄秀和女贞营的女孩是属于时事所趋,身不由己,抛头露面、不缠脚等等不被人所垢,但是要让河曲的女人如男人一样,却是不行。

    聂心把头摇的拨浪鼓一般,连声反对“此事不妥,再怎么变,也不要违背了伦理纲常。”

    李过看着其余人的眼色,大抵都赞成聂心的说法。

    李过早就和黄秀说好了,于是,李过也不反驳,径自走向黄秀,到了黄秀的跟前,很亲昵的抱住黄秀,还轻轻的吻了吻一下黄秀的额头。这样的举动在现代很是平常,可李过还是低估了当时人的想法。

    但是黄秀毕竟是李过的正妻,这种行为还是能得到了聂心等人的体谅。只是聂心等人在心里嘀咕,咱们虎爷毕竟是了不得的人,总能做出点惊世骇俗之举。

    李过看着聂心等人发愣,一抬头,看见了跟在黄秀身边的江映蓉,便头脑一热,走向了江映蓉,很礼貌的轻轻拥抱了江映蓉一下。

    江映蓉顿时小脸通红,眼睛湿润,忙的脱身,跑了出去。李过不以为意,心想,这时代的女孩真好,拥抱了一下就激动成这样。

    这时,不但大伙发呆,江映蓉的哥哥也张大嘴巴,愣了一下,但随即笑容满面,紧接着大吼一声“我支持虎爷!”

    全之焕和江畅关系不错,明白江畅的心,便也支持其李过来。

    聂心等人看了看江畅和全之焕,神色有些鄙夷。但江畅终归开了个好头,李十二、谷英、李强等武将性格大大咧咧,虽然也感觉略有不妥,但在李过的凌厉的目光下表示支持。

    聂心等无奈,无可奈何的部分赞同了李过的想法。

    为什么说部分赞同,是聂心等人坚持男女绝不能平等,但女子出外干活、抛头露面可以,不缠脚也可以,其它的事情免谈。李过看看聂心等人意志坚决,便应允了。其实李过也没有解救全人类妇女的崇高理想,他只是想增加劳动力而已,现在目的达到了,也就罢了。

    禁制缠足还是受到了一些百姓的抵制,但李过有办法,除了将几个明目张胆将自家老婆、女儿正在缠足的老爷们一顿板子外,还明令,缠足者全家不分地。这可要了命,没地就没饭吃,活尚且活不了,还管脚丫子?

    于是,妇救会倒是没能成立,禁足会倒是搞得有声有色,当然禁足会是要干活的。黄秀与江映蓉带着女贞营的女孩,深入基层,进到千家万户,对着各家的婶婶大娘、姊姊妹妹开始做起工作来。

    男人这边,聂心、孙登科等人也只得勉为其难的做工作。在李过一顿飞脚的正确引导下,聂心等人倒也认认真真的了。

    做什么工作?就是宣扬李过这个天上的星宿,得到了天上的王母娘娘的指示,女人现在可以不必天天躲在家中了,可以不缠足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全家平安,否则家境不宁等等。而孙登科也参照白莲教的一些做法,使得妇女一点一点的开始解放出来。

    李过很开心,事情正慢慢的朝着自己的想象发展。但就在这时,有人上门提亲了,来的人是全之焕。
第三十七章 唱戏
    李过派人给农民们开会洗脑,作用很大,但还是很枯燥,所以,李过要让农民看戏。

    戏曲在山西自古有之,而且经久不衰,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这副来自晋西的旧戏台楹联,反映出当时山西戏曲繁荣的景象。

    山西的戏曲叫秦腔,秦腔是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群众极其喜爱的节目。

    早在北宋年间,当北宋王朝的国都汴京的演出场所还被称作“勾栏”、“瓦舍”、“乐棚”的时候,山西早已有了固定的砖木建筑、被称作“舞亭”、“舞楼”、“乐楼”的正式戏台了。

    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山西地方戏曲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民间唱戏之风日盛。《朔州志》记载,朔州有个知府叫汪嗣圣的,颁布了一个《禁夜戏令》,企图改变这种风尚。这个禁令说:“朔、武风俗,夜以继日,惟戏是耽……而愚夫愚妇方且杂沓于稠人广众之中,倾耳注目,喜谈乐道,僧俗不分,男女混淆。风俗不正,端由于此。”结果怎么样呢?官方的禁令虽然堂而皇之,民间的“愚夫愚妇”“倾耳注目,喜谈乐道”乃至“夜以继日”的盛况依然如故。

    当时各村镇都有大小不同的村社,村社其实就是一种民间自发组织的唱戏团体,所说的社戏正是如此。逢年过节当然要唱戏,迎神赛社也要唱戏,宗祠祭祖要唱戏,天旱祈雨也要唱戏,消灾免病、晚年得子等等还要唱戏。

    反正是驼戏箱的骡子一进村,整个村子便热闹起来。

    日日受到地主恶霸欺负的农民,白日里受尽屈辱,晚上但得一听见梆子声,立刻来了精神。这是因为在当时,穷乡僻壤,交通闭塞,精神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戏曲,是他们唯一的文化娱乐,唯一的精神寄托,看戏也成了他们唯一的社交场所。戏台上,唱出了他们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唱出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唱出了他们对理想、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所以,要想更为牢固的改变农民们的思想,戏曲也是个好办法。

    对唱戏,李过一窍不通。所以,还是在老营的时候,李过找来孙登科,要求孙登科组织个戏班子。

    孙登科一愣,随之一喜。看来李过也喜欢看戏,孙登科暗想,可能是虎爷李过闷了。

    “虎爷,要说对戏,我还略知一二。想是您近日闷得慌,没事,我马上把戏班子组建起来。到时候,我让他们给你唱段十八摸!那小调调,唱的人心痒痒的很!”孙登科连说带比划。

    “滚一边去。”李过照着孙登科的屁股就是一脚。“要悲的!”

    “孟姜女哭长城可好。”孙登科不敢胡言乱语了。

    “不行!”李过晃着脑袋,李过虽然不懂戏,但对白毛女、杨白劳之类的反应旧社会的电影还知道些,便将他的意思仔仔细细的讲给孙登科听“登科,这是大事情,你不要小瞧,你不要以为搞宣传是小事情,宣传好了,对我们发展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虎爷,我明白了!”孙登科开始点头。

    于是,孙登科开始认认真真的办起了戏班子。在戏目段落不断的修改后,李过终于也满意了。

    所以,当分了地、心中喜悦的农民听说有戏可看,立刻精神抖擞的去了戏台。他们不知道,今天的戏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笑声。

    这部戏是以叙事性编排的,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舞台道具背景随之转换。

    戏里讲的是一个穷苦的年轻人与村里的一个穷人家的姑娘相恋了。两个人卿卿我我,你甜我蜜的。搞对象的事,台下的人各个看的心情舒畅,大为放松。

    然后,随着背景的转换,又唱到两个人修成正果,在众多亲朋好友的祝福下,终于结婚。这时,台下响起了阵阵掌声。这是因为山陕一带民风开放,对此类之事,民众倒也不太反对。

    接着,台上灯光愈加明亮,两个人有了孩子,乐曲也欢快起来。台下众人更加的放松了。

    但曲调随之凄婉,讲的是遭遇大旱,朝廷并不赈灾,一家三口都饿的虚弱无比。当扮女装唱小旦的角,用柔弱的声音唱到‘日日以野菜当饭,天天用树皮做粥的时候。’台下百姓心头一紧,可不是在唱我么?

    猛然间,丝竹凄厉,一个地主恶霸无意中看到了那家中的女子,便带领家丁前来抢夺女子。但见男人奋起抵抗,却被家丁粗暴殴打,争执中,男人头破血流的死去。而那旦角唱的好,以高亢凄苦的声音唱到‘我恨这世界没有天,活着便是如此难,不如现在就死去,来找阎王辩一辩。’唱完,噗通一声,跳井而死。这时,台下的赵大狗和小狗子不知不觉的哭了起来,其余众人也被感染,眼圈发红。

    这时,扮演孩童的一个孩儿兵嗓音高亢,用秦腔向天高喊‘苍天啊!百姓命如草芥,给我们条活路吧。’于是赵大狗和小狗子嚎啕大哭起来,众人也撑不住,跟着哭了起来。

    孙登科和李过虽是看过此剧,但现场氛围感染,也不知不觉的落泪。聂心、赵幼斌和钱多多年少时一直颠沛流离,全之焕与江畅深感自己以前有罪,李十二等人自不消说,总之,剧场稀里哗啦,一片哭声。

    随着一轮红日升起,一队胸背绣有‘虎’字摸样的士兵走到戏台中央。他们整齐划一的高唱,‘天降虎爷铲不平,打土豪,分田地,他是百姓大救星!···’然后又唱到‘要活路,保土地,跟着虎爷去当兵,世世代代不受穷!···’

    鼓点声声,让人激动。

    赵大狗难以自持,猛的站了起来,拉着小狗子,冲到李过的身边,扑通一声跪下“虎爷,没有你,我活的连狗都不如。是你,给我们报了仇,我们父子的命从此就是你的了!我们爷俩跟着你当兵,虎爷,求你收下我们吧!”

    李过擦了擦眼睛,对赵大狗说道“好吧,那我就特例收下你,你要知道,我虎爷招收人马是要从护地团的人选拔的。至于小狗子,我就让他当孩儿兵吧。”

    赵大狗感激不尽梆梆的磕头。

    众百姓都激动起来,纷纷要求当兵,李过一挥手“不行!只有先参加护地团才能当兵!”李过并不是不想多招收人马,很想,但是不能多招。原因还是,没钱!

    看过很多穿越小说的李过悲哀的发现,穿越后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说有钱就有钱,说建立军队就天下无敌的事,真的只能在小说里出现。

    这就应了那句话,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第三十六章 政策与宣传
    李过安排全之焕杀了赵有财,除了恶霸,赵镇的百姓各个喜笑颜开。人们高兴之余,不免心中泛起疑问。分地的事是真的吗?不过很快就有人率领他们进行分地的事了。

    率领他们分地的是李强和牛得草,李强现在是赵镇的镇长,牛得草是副手。县令全之焕早已不见,全之焕此时已经奉命勘察荒地和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