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哨兵队顿时声名鹊起,小县令的神机妙用受到了江滨父老的拍手称赞,茶余饭后,人们聊天的话题都是小父母官的神奇故事。街头巷尾也迅速流传起了一首童谣:十岁小县令,指挥猫头鹰,江滨保护神,杀光倭寇兵。
这一个月,倭寇一共来了五拔,其中有一晚是两股分袭距离较远的两个村庄,均在靠岸时被守株待兔的毛大铁带兵杀了个片甲不留。
毛大铁将统计结果交给海生,上面记录着:歼灭了八百五十六个倭寇,缴获十二艘大船。
抗倭取得辉煌的战绩,头功就是大头雄的猫头鹰哨兵队,巡视的猫头鹰都兢兢业业,毫无松懈,五次都及时预警,无一遗漏。
海生给达哥和大头雄它们记了一功,还重重地奖励了它们一番。
免遭倭寇侵害五个村庄的村长们,自发带着村民代表,相继送来了一大批鸡鸭鹅羊等心意,无论海生如何推却,也无法阻止乡亲们的热情。海生只好收下并全给了毛大铁,让他犒劳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欢喜得官兵们直夸小县令仁义,爱兵如子,是个好官。
江滨县抗倭月终战报送达到知府明大祖府中。
明大祖看着这个骄人的战绩,高兴地对马有为道:“师爷好眼力。你真不愧是孔明在世呀,你解决了我的心腹大患呀,呵呵。”
“过奖了,大人。海生县令能在一个月里解决倭患,在下也是始料不及呀。”马有为也很是感叹。
“很好,不错,真是人才呀。”明大祖连声赞道。想了一想,说道:“如果各县都能这样,我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那当然最好,不过不是每个县令都象海生呀。”
“师爷的意思是?”明大祖一时没反应过来。
马有为轻摇着鹅毛扇,笑眯眯地说道:“海生懂鸟语,试问大人,世上还有谁懂?”
明大祖拍了拍脑袋,自嘲地道:“呵呵,本府兴奋得把这点忘了。”
“不过,大人,凡事还是可以变通的。”马有为故意顿了顿,没有接着说下去。
“如何变通?师爷快说。”明大祖耐不住,追问道。
“据我观察,海生县令是吃软不吃硬,滴水之恩会涌泉相报的人,而且还特别孝顺。”马有为又顿了顿,关上话语。
“唔,本府明白你的意思,呵呵,还是师爷高明。有些话你可以明说嘛,何苦让本府费脑神。”明大祖笑骂道。
“大人莫怪,在下也是为大人着想。”马有为笑着解释道。
“本府明白,谢谢师爷提醒。你马上安排上好绸缎一百匹,黄金一百两,白银二千两,着人给王老汉夫妇送去。顺便把海生叫来,本府要为他庆功。”
“是,大人,在下这就去办。”马有为应道,抽身离去。
这天,海生正和毛大铁商量着军机事务,衙役门口奉告:知府派来特使,送了礼物,正往内院搬。
海生急忙赶往后院看个究竟。
一个身着盔甲,腰挂宝剑的将军见海生进来,上前抱拳作了一揖,说道:“末将董涛参见大人。”
“这是为何?”海生疑惑问道。
“奉告大人,这是明知府大人送给老太爷和老夫人的礼物,这是清单,请大人查收。”董涛双手捧着礼单,送到海生面前。
海生看完,倒吸了一口冷气,礼物太重了,相当于他这个县令三四十年的俸禄,知府出手这么阔绰,竟然送给他的爷爷奶奶。
海生急忙问道:“知府大人说了什么没有?”
“知府大人说,老太爷老夫人年事已高,小小薄礼,希望老太爷老夫人过上好一些的日子,聊表孝意。”董涛回道。
一旁目瞪口呆的王老汉连连摆手,把海生拉到一旁,低声说道:“乖孙子,这么重的礼咱们不能收,你想个法子给推回去吧。”
海生想了想,说道:“爷爷,你不用担心,我想这礼恐怕是退不回去了。知府大人说了是给你和奶奶养老的,摆明就是一定要我们收下,没法推掉了。”
“那怎么办?这么多黄金和银子,爷爷心里不安呀。”
“放心吧,爷爷,你们就放心用,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这是孙子凭本事赚来的,又不是抢的,为何不安心?”海生安慰着王老汉。
“你赚来的?”王老汉疑惑地看着乖孙子,明明是人家送的嘛。
“当然,不然知府大人为何送这么多金子银子给你和奶奶?放心吧,收下。你还不相信孙子吗?”海生继续安慰道。
“那就好,爷爷相信你。”王老汉想想也对,心里也就舒坦了。
其实海生心里已经明白,知府大人一定是有事求他帮忙,才送这么贵重的礼物,而且找了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理由,看来是非帮不可了。这样也好,有这些黄金白银,爷爷奶奶的日子会过得更好些,不然仅靠县令那丁点儿的俸禄,实在没法让俩老过上好日子。
“大人,请你收拾一下,随末将一同回府衙,知府大人已准备好了庆功宴。”董涛抱拳,恭敬地说道。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罓
。。。
 ;。。。 ; ; “大人请讲,海生定当尽力而为。”
“现在田佑明已被革职,江滨县令一职空缺,你来任这个县令,带领将士们,守护江滨。”马有为一字一顿地说道。
“我?任县令?大人,开什么玩笑,不行,绝对不行。”海生摇着头,连声推辞。
“我象开玩笑么?你是不敢?还是怕死?”马有为见海生不为权势所动,只好激将。
马有为早上看到毛大铁的奏文后,就隐隐感觉,这个少年就是江滨人们的福星。他马上卜了一卦,卦上呈现吉星高照,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所以大胆向明大祖谏言。
江滨县一直是倭寇入侵的频发区,近期更发生了几宗令人发指的屠村事件。明大祖带领重兵驻扎时,狡猾的倭寇却跑到别的县域去骚扰,跟明大祖捉起迷藏,令知府大人甚是头痛。
“大人,海生虽小,却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只是我还小,他人会不服,恐怕不利衙门政务;再说,田佑明的革职也与我有关,若取而代之,更觉不妥。”海生解释道。
“正因与你相关,你才够格任这个县令。现在六房掌司均佩服于你,只要你上任,我相信你能当好这个父母官,你有足够能力让江滨人们过上安生日子。为官不是图安逸,更是造福于民。”马有为耐心地为海生消除心理上的顾虑。
也许只有像他这样真心爱护百姓的师爷才会请海生当官了。
海生低头沉思着。
昨天自己简接杀了县令的公子和十几条人命,今天县令丢了官,家产充公,人还被充军,本以为闯祸了,脱身不易。没想到不但没事了,马大人还送个县令位子,这是怎么回事,天下掉馅饼了?不过,真当了这个县令,爷爷奶奶不就可以享福了,还能请人伺候,以后要做事也没有太多的牵挂,这事想来应该不错。
“大人觉得我能行?”海生似乎有点心动。
“你是不相信我的眼光,还是不相信自己?”马有为反问道。
海生想了一会,说道:“行,我试试。”
马有为很是高兴,当即招来了六房掌司,当堂宣读了浙州知府明大祖颁发的委任书。
这份上任书,马有为是来江滨之前就准备好,随身带来的。县衙不可一日无主,况且马有为有能力说明海生接任这个县令。
治眼和田佑明案,让六房掌司对海生佩服得五体投地,故也没有异议,而且他们知道海生的县令不是求官买来的,明知府都没有见过面,全凭本事和能耐。所以都当堂表示一定全力辅助海生县令,治理好江滨县。
当海生和达哥回家接王老汉夫妇的时候,毛大铁带了十几个精兵陪着,歪嘴张也要求带几个捕快跟着。
海生觉得没必要,不想这么张扬。毛大铁和歪嘴张都说这是惯例,也是他们的职责,海生只好作罢。
这样,一个浩浩荡荡的队伍进入了龙须村,捕快前面开路,官兵后面跟随,扬旗敲锣,甚是威武。
龙须村沸腾了,所有在家的村民都走了出来,当知道海生是他们的县令时,都纷纷拍手叫好,龙须村出大官了,这是从来没有的事。
大伙称赞王老汉夫妇好福气,捡个孙子,十岁就当了县令,好人有好报,劳苦了一辈子,终于可以进城享福了。
王老汉和徐氏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乖孙子去趟县城才几天,就当了个县令,真是天大的好事,奇事。
老俩口听到海生是来接他们去县城住,开始都不肯,一是舍不得住了一辈子的龙须村;二是不想拖累乖孙子,最后在海生的央求下和乡亲们的劝说下,他们也欣然同意了。
海生送走了热情的村民,就吩咐毛大铁和歪嘴张安排做饭,并让他们在家稍候,等他办完事就回县城。
海生带着三虎、大聪和达哥赶往伏魔洞,自己要当县令了,自然要跟师父说说。
三虎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伏魔洞。
高虎叔还在洞口守着,仙鹤三兄妹却不知去哪了,仙家有仙家的事,海生也不便过问。
听完海生的汇报,伏魔尊者笑眯眯地道:“徒儿,你生在凡间,自然要做些有益于人间的事情。为师不能要求你做什么,怎么做,因为仙界和凡间有别,为师也要遵守规律,为师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判断。你已学有所成,自然要学有所用,你能被有识之士相中,当了这个县令,为师替你高兴。这也是你的使命,无可推卸的责任。为师还是送你那句话‘仁者无敌,勇者无惧’。”
“是,师父,徒儿一直铭记于心。”
尊者继续说道:“为师奉旨震守伏魔山,也只能庇护最近的龙须村太平,除外哪怕是生灵涂炭,为师也断不能管的。而今徒儿当了江滨县令,自会保江滨黎民百姓平安,为师也甚欣慰。未来会有很多腥风血雨,无休止的纷争等待着你,你的担子不轻呀,徒儿。”
“啊?有这么恐怖吗?师父。”海生有点吃惊,当个县令原来这么危险,怪不得马大人这么着急,连委任书都早准备好了。
“呵呵,你以为让你当县令是享福呀,享福谁不会?为何偏偏是你,还不是看中你的本事。”
海生急快问道:“师父,会有什么恐怖的事情。”
“天机不可泄露,为师也只能说这么多了。不过,吉人自有天相,邪不胜正是万古不变的规律。”尊者神秘地说道。
“师父,我可是你的徒儿。”海生摇着尊者的臂膀。
看着撒娇的海生,尊者无奈地说道:“为师也没法,徒儿不想看到为师魂飞魄散吧?”
“对不起,师父,徒儿太自私了。”海生心里顿感愧疚
尊者抚摸着海生的头,慈爱地说道:“徒儿,你忘了吗?勇者无惧。为师虽然不能干预世间的纷争,不过,如果我的乖徒儿有什么麻烦,为师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谢谢师父。”
回到家中,毛大铁他们已经把要收拾得都装好了马车,只等海生回来就可以打道回府。
挥泪辞别了夹道相送的父老乡亲后,王老汉夫妇坐上了为他们精心准备的官用马车,老俩口感叹:乖孙子真孝顺,没白疼。
三虎和大聪的加入,让来时风光的队伍,回时成了吓人的阵势。它们没法用车装,没有那么大的车呀。一虎一蟒也不能走在前面,那样不知要吓死多少人,海生只好让他们夹在队伍中,并吩咐它们不准乱跑,只能随着大家的速度,让它们很是憋屈。不过看到那些惊叹的目光,它们也很有荣耀感,主人可是县令,没人把它们当野兽看待了。
江滨县衙很大,后院就是县令的家。历任县令都要住在衙门里的,以便能够随时升堂,处理事务。
一切安顿好之后,海生也安心地,正儿八经地当起了县令。
江滨县衙设有六房,分管不同的事务,各房的掌司也很称职,都能轻车熟路,应付自如,不必海生费多大的事。
当询问到兵房掌司毛大铁时,毛大铁连声叹息。
“大人,末将无能。江滨沿岸倭寇猖獗,海盗横行,一直没有消停。沿海村镇经常遭受烧、杀、抢、略,尤其是深夜,冷不防就上来一群倭寇,抢光杀完立马就撤回大海,百姓是人心惶惶,在恐慌中过日。”
“你们没有派兵驻扎防守吗?”
“大人,江滨沿海线长达三百五十里,我方将士四千,大船二十艘,白天防守是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到了夜晚,海面上根本看不见,无法预知倭寇船只的动向,鞭长莫及。分片驻扎也曾做过,不过结果是被倭寇集中力量,逐一击破,小股的将士全被杀害,从此就不敢再将兵力分散了。对于不会正面冲突,只是见缝插针的倭寇,末将惭愧,毫无良策,明知府也是头痛不已。”毛大铁万般无奈地说道。
海生听完,安慰道:“毛将军,不必自责。我们好好商议一下,应该可以想个万全之策,阻止倭寇靠岸。”
毛大铁摇了摇头,说道:“现有的状况,恕末将愚钝,实在无计可施。征兵太多,也不现实,倭患也不仅是江滨才有,沿海各州普通存患,均无良策。”
海生来回踱着步,低头深思,嘴里念叨着:“夜晚看不见,天黑看不远,谁能看见,又能看远?”
“看来只有预先了解倭寇船只的动静,知道他们的位置,再派兵赶往杀之,才是最好的办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