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垂泪(流泪)
1、还是青石桥边,阿朱渐渐的衰弱下去,而萧峰也明白阿朱的死也是为了不让自己跟段氏结仇,为了自己的安危,更是悲从中来,无限悔恨,无限痛苦,泪水便流下来了:
萧峰掌心加运内劲,使阿朱不致脱力,垂泪道:“你为什么不跟我说了?要是我知道他便是你的爹爹……”可是下面的话再也说不下去了……………………萧峰道:“你完全是为了我,阿朱,你说是不是?”阿朱低声道:“是的。”萧峰大声道:“为什么?为什么?”阿朱道:“大理段家有六脉神剑,你打死了他们镇南王,他们岂肯干休?大哥,那易筋经上的字,咱们又不识得……”萧峰恍然大悟,不由得热泪盈眶,泪水跟着便直洒了下来。
2、再次在青石桥边,大雨滂沱,阿朱已死,萧峰恨不得追随心爱之人而去时,血泪斑斑:
萧峰道:“我误中奸人毒计,害死了阿朱,现下要去找那奸人,先为阿朱报仇,再追随她于地下。”……………………但要放开了她,却实是难分难舍,怔怔瞧着阿朱的脸,眼泪从他血肉模糊的脸上直滚下来,泪水混和着鲜血,淡红色的水点,滴在阿朱惨白的脸上,当直是血泪斑斑…………
……
3、智光大师把萧远山临死之前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拓片,送给萧峰之时,给萧峰揭开身世之迷仅存了一丝希望,又是萧峰得到有关父母的唯一的东西,萧峰泪水潸潸而下:
听智光那日说,这是自己父亲临死前以短刀所刻,不由得眼前模糊,泪水潸潸而下,一点点都滴在布上,说道:“还求大师译释。”智光大师道:“当年我们拓了下来,求雁门关内识得契丹文字之人解说………………
4、辽国楚王造反后,耶律洪基处境十分危险,北院枢密使率三千勇士力战而死后,萧峰等众,敢于其忠义,尽皆垂泪:
三千人越战越少,斗到后来,尽数死节。北院枢密使力杀数人,自刎而死。洪基、众将军大臣和萧峰等在山峰上看得明白,却无力相救,心感北院使的忠义,尽皆长垂泪。
5、回到少室山,乔三槐家里,看到养父母被杀,凶手不知所踪,亲恩未曾报答,放声痛哭:
他在三间屋内,以及屋前、屋后、和屋顶上仔细察看,要查知凶手是何等样人。但下手之人竟连脚印也不留下一个。乔峰满脸都是眼泪,越想越悲,忍不住放声大哭。
6、杏子林中,天翻地覆,众皆反戈,以前做得种种都是错的,以前的好兄弟骤然间变为仇敌,胡汉恩仇,如何了结?更令人心痛的是恩师的那一封亲笔书信,原来祸胎早种,情何以堪?
乔峰认得清清楚楚,这几行字确是恩师汪剑通的亲笔,这么一来,于自己的身世那里更有什么怀疑,但想恩师一直待己有如慈父,教诲固严,爱己亦切,哪知道便在自己接任丐帮帮主之日,却暗中写下了这通遗令。他心中一阵酸痛,眼泪便夺眶而出,泪水一点点的滴在汪帮主那张手谕之上。
三、泪如泉涌
1、初见智光大师,老和尚告知乔峰原本姓萧,三十余载身世之迷,今日得知,萧氏生恩才可言报,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智光续道:“令尊在雁门关外石壁之上,留下字迹,自称姓萧,名叫远山。他在遗文中称你为‘峰儿’。我们保留了你原来的名字,只因托给乔三槐养育,须得跟他之姓。”乔峰泪如雨下,站起身来,说道:“在下直至今日,始知父亲姓名,尽出大师恩德,受在下一拜。”
2、少室山上,安葬了养父母,想起平日里聚少离多,未尽孝道,而今父母突然离去,大仇尚且不知;伤心、悲愤、悔恨诸情交加,难以自制,终于哭了出来:
想起此次归家,便只迟得一步,不能再见爹娘一面,否则爹娘见到自己已长得如此雄健魁梧,一定好生欢喜,倘若三人能聚会一天半日,那也得有片刻的快活。想到此处,忍不住泣不成声。他自幼便硬气,极少哭泣,今日实是伤心到了极处,悲愤到了极处,泪如泉涌,难以抑止。
纵上所述,萧峰并不是不流泪的铁人硬汉。
然萧峰是个堂堂男子汉,在杏子林群雄造反时,他机警果断平叛,干净利索;在聚贤庄虽万千人吾往矣,一人独战三百余人,未曾气馁;百万军中,取楚王级,大智大勇。纵千百万苦,不曾流泪。
人有七情:喜怒哀乐惊恐悲。无情无欲何以为人?
萧峰为爱人流泪,因为他爱得深刻,爱的刻骨铭心;萧峰为兄弟义气洒泪,因为他视兄弟为手足,情义深重;萧峰为父母、恩师泪如泉涌,因造化弄人,大恩未报,大仇也能报。
结论:重情重义为好男儿,流血流泪是大丈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