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如此,他也要强迫自己记住、强迫自己面对。
他终于记起父王的话。
“他是我大雁太子,他要亲眼看着这一切,他要明白,他担负着怎样的血海深仇。”
忽然之间,他知道了,这句话,让他一生也摆脱不了随之而来的一切痛苦和灾难。
离开京城,离开家,离开所有的亲人,离开曾经的过去,那一年,他只有六岁。
六岁之前,他逝去了他一切的亲人,逝去了他的家;六岁之后,他逝去了他在人间仅有的温暖和慰藉,逝去了他最后的一点童真。
在几天之内,这从曾经天真的孩子,无可奈何的长大了。从此,他逝去了哭泣的权利、撒娇的权利、求助的权利。从此,他再也没有了天真的笑容、真切的换了。他拥有的,只有一条由血和火染成,绝望而无助,却不得不面对的道路。
面对那么多因他而流淌的鲜血,他再也没有第二个选择。
六岁之前,他逃出了皇宫,六岁之后,他逃出了皇城。命运夺走了他可以拥有的一切,却还不打算放过他,更多的无望、更多的杀戮、更多的残忍,就在前方,无声地等待着他的到来。
离开了皇城,不代表安全。在那些纷乱的世道中,没有安全,没有依靠,没有幸运,随时随地都会有灾祸从天而降。
刚刚出京,她们就遇上了一路乱军,对方并没有发现她们的身份,也许仅仅只是心情不好,想要杀人,也许是因为他们一行人中,男子众多,让乱军生起拉壮丁的心意,总是,在他们陪着笑脸,想要送点金银以求脱身时,乱军已是刀枪高举,利箭上弦,纵马围了过来,然后便是一场惨烈的混战。
为了怕惊动城里的军队出来联兵围剿,他们不惜牺牲,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闯出去。身旁的伙伴,一个一个倒下去,一只把他牢牢护在胸前怀中的侍卫统领郑元化,身中八箭七枪,犹自不倒,直到最后,负他冲出重围。
在那之后,他们潜踪匿迹,他们抄小路、翻群山,他们忍饥挨饿,他们屡屡与见人就杀,见壮丁就强征的乱军拼斗,他们还露宿于荒郊,任寒风侵袭,他们一夜三遁,常常刚刚找到个可以歇息的地方,还不及喘口气,听得风吹草动,就要立刻启程。
他被保护得很好,走路不用自己动脚费力,干粮食水全部留给他用,晚上睡觉,不敢点火,唯恐被人发现,几个大人把他护在中间,用身体为他遮挡风雨。
他神奇般成了个小大人,再累再苦,也不出声,半夜被叫醒,匆忙上路,也不发出一句异议。每次大人们装成很饱地把食水交到他手上,他从来不敢放量多吃多喝,装作天真,缠着余叔叔和其他几个人,也多少吃上一点。然后看到大人们欣慰的表情,看着五大三粗的大男人因为感动而被转身抹眼泪,转过头来,很老套地说沙子进了眼睛。
余叔叔说,他们呢不会流浪太久,乱军虽攻入了京城,但各地仍有忠心之将、勤王之师,只要大家能逃到仍在大雁军队控制下地地界,以太子之名,召天下义师挥军扫平乱党,便大有可为。
每个人都抱着希望,每个人都期待着将来为国战于沙场,但因为希望越大,所以失望之际,才愈加悲凉。
在那段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小小的他,看尽了所有的忠诚和背叛、高尚与卑劣。
好不容易逃到还没有被各路叛军势力所波及的青原,他们夜访致仕名臣顾太之的庄园。
顾太之倾家接待,礼仅甚恭。备受流离之苦的他们,终于可以吃一顿饱饭,终于可以安下心来,在柔软的床榻间安睡。
所有人都精神松懈下来,所有人都微微松了一口气,经历了太久的跋涉艰辛,他们太过需要休息。只有余伯平不能安心,暗中派人守夜,并悄悄观察顾家的动静。
大家都说他杞人忧天,自顾自到头沉沉睡去,然后在睡梦中被叫醒。
他迷迷糊糊地被抱出房,看到黑夜中人影憧憧,寒光闪闪,不知多少人拿着兵刃正在潜行。
然后是悄然潜退,被发现之后是拼力硬闯。在然后,只是鲜血飞溅,又是生命陨落。
他看着这段日子,日夜相伴的人一个个倒下去,前进的道路,寸寸血泪。他感觉怀抱着他,守护着他的身子,一次次寒冷僵硬,他一次次被另一个人抱走相护,而以前用生命守护他的身体则无力地倒下,再也没有动弹。
又是郑元化带伤断后,为他们阻挡追兵,才使她们可以摆脱追踪,遁入山林。
逃入密林之时,除了他,每个人都带着伤,可是,没有人顾得自己的伤痛,大家都被他一身溅着的鲜血吓坏,七手八脚,检查了他半日,方才松了口气。
余伯平尽量把声音放柔:“殿下,被吓着了吧!”
他沉默不语,尽管他要回答余伯平,这世上,最可怕的事,他已经看尽,这世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让他被吓着了。他并不害怕,他只是非常非常担心,那个在皇宫中看着他长大的侍卫长,那个在黑暗中、烈火里、兵刃寒光中,半步也不肯退去的身影。
然而,他不说出来,所人人也都避免提到郑元化,尽管每一个人都面色沉重,每一个人都神色郁郁,但都尽量做出高兴的样子,勉强用轻松的语调,谈论着元化最爱逞英雄,这次头功又让他抢去,下回可再不能让他一个人这般出尽风头了。
说得几句闲话之后,便要商量眼前大事。商议大事之时,众人当然不会征询一个六岁小孩的意见,但也不会背着他。多么神奇,灾难让人成长得如此迅速,那些在以前,他完全不能理解的事,现在,仅仅旁听别人说话,就完全明白了。
顾太之有心向乱军投诚,这白白送到眼前的小太子,当然是最好的进身之阶。
就此一事之后,余伯平等人,对于人心再不敢信任,虽然一路潜行,寻访各地雁国重兵,却再不敢轻易相投。而正是这样的谨慎,才昂她们一次次保住性命。
余伯平派人前往试探定远将军动向,以决定是否投奔,定远将军因此猜出太子正在附近,表面上厚待使者,暗中派重兵四处扫荡探查。
他们分路逃窜,余伯平为引开敌人注意力而亲自诱敌,风嵘带着他血战突围,在乱军中为救护他而右臂中了毒箭。风嵘毫不退缩,一手斩下右臂,弃开长刀,用残余的左手,抱着他跃上快马,仅凭双腿控缰,在莫苍然,洪云涛等人的拼死力保下,一夜奔逃,直到最后力尽落马,犹记得用身体做垫,不让他跌伤。
等到双方人马在约会地点再度相会时,他身边的护卫仅存十余人,各个遍体鳞伤,而余伯平身旁,也只剩两个人,拖着伤疲交加的身体,勉力相随。
说起此事,众皆惨淡。乱世之中,手握重兵者,无不暗怀野心,太子往投,便是他们最大的旗帜,可以号召天下英雄来投,以复国之名,扩张势力,但太子将会变成傀儡,再无半点决断之权。
他无声地低下头,慢慢蜷起小小的身子。
这一路逃亡,他已经知道父王不是最好的帝王。他已经知道,很多百姓对父王都充满怨恨,但是,为什么,为什么那些被父王所善待、锁信任,锁提拔的大臣和将领们,竟然也会用这种方式来对待他这失去一切的孤子。他觉得自己已经长大,可为什么,这个属于大人的世界,依旧,如此复杂难懂。他能了解的仅仅是,他的父王曾经富有四海,所有雁人都是他的子民。而如今,他能信任相托的,仅仅只有身边这些人。
在那段流离的岁月中,唯一一点欢喜,就是与郑元化的重逢。没有人能想到,郑元化竟能不死。青原一战,他领着八名壮士一力断后,苦战三天三夜,强撑不退,力尽剑折,方才倒在重重尸体上。所有人都以为他战死了,敌人急着去追踪小太子,没有空在一个已死的人身上多加几刀,他竟能挣扎着从尸体堆里,微弱地呼吸着,慢慢地爬起来。他一个人四处漂泊游荡,寻找他们的行踪,跟着她们一路留下的暗记,终于与大家重逢了然而,这小小的重逢之喜,却终抵不过,越来越复杂诡异的局势。整个雁国,一片混乱,一方面,各地乱军,争权夺势,杀作一团,各地的旧雁军队,都尽力不陷入战争,以求保存实力,以便有朝一日为自己争得更多、更好的利益。
明明还有许多地方仍在雁军控制之中,明明还有许多城市有雁国官员主政、雁国将领控防,他们却都不敢轻往。而前不久从北杀来的秦国军队,使得一切局面,更加纷乱。
当雁国君臣,为直攻到京城外的乱军而心慌意乱时,谁也顾不上那个打着旗号,口口声声,要帮助雁国平乱的异国军队。直到这支军队直攻入雁国腹地,甚至在国君于战场上中流箭身亡后,也即刻推举随军小王子登基,继续前进,以为雁人报俊父之仇,直往京城而去。
沿途雁军,有人为保存实力,不肯出力阻拦,有人相信那报君父之仇的口号,不但不拦,甚至备酒食相迎,并军马同行,而有的将领,则根本认为大雁已无作为,直接投奔秦军。
就连他们的小集团,内部也起了纷争,有人认为,既然秦国有助雁报父君之仇之意,何不前往共商之,借秦军之势复国,也免得被家奴下属所执,秦国国小族弱,无力吞并大雁,事后多赠金银,甚至割几处城池相谢便是。
余伯平疾言喝叱,喝称岂可与虎谋皮,白白葬送了大好河山与异族。
几番争执之后,分歧终于被余伯平强力平息,大家决定,先隐遁起来,静观其变,再作打算。
未几,秦军攻下京城,那些曾把驻京雁军打得丢盔弃甲的乱军,在强悍的秦军面前,却如纸扎的一般,不堪一击。
秦军主将秦何伤攻入京城之后,却没有丝毫把京城交还大雁的意思。几个投奔秦军的雁军将领,联名上表,称雁君无道,国家大乱,百姓流离,乞秦主怜悯苍生,永锁京师,以救天下。
秦何伤大笑称善,下令拨重兵回旧京,迎接秦国皇族,就此永驻京城。
另外几名和秦军合作的雁国大臣、将军,前往争辩,出来的时候,便只剩下人头高挑在旗杆上,其家人九族,皆被问斩,旧部军队,不是被肃清,就是被兼并。
番外篇 月落孤辰 第三章 绝世禀赋
听到京城传来的消息,隐遁于山间的余伯平,一个人站在山之颠,沉默了很久很久,五大三粗,勇悍而不畏死的勇士们,沉寂着各自散开。郑元化冲到外面大吼着拼命舞剑,直至身疲力竭,支援不住,跪倒在地,松手弃剑,然后伏在地上,良久,良久,痛哭失声。
他慢慢走出来,慢慢弯下腰,慢慢地捡起那把剑。那大剑十分沉重,他小脸儿涨得通红,试了十余次,才能勉勉强强,半拖半拿地站直身子。三尺长剑,倒似比他人还要高上一些。
郑元化愕然抬头望着他:“殿下。”
他拼命喘着气,半日才道:“郑老师,教我练剑。”
这是他第一次自作主张,为自己选了一位老师。从那以后,卫舒予的名字,彻底埋葬于风沙烟尘、斑斑史册间,而若干年后,雪衣寒锋,铸就惊世传说的卫孤辰就此开始了他的传奇。
而在当时,郑元化怔怔望着他这小小孩儿,良久,方朗声道:“好,殿下有这样的志气,将来又有什么做不到的。我这几手功夫,敢不倾囊以授。”
本来沉黯的气氛,仿佛在一瞬间一扫而空,大家纷纷聚拢过来,看着郑元化耐心地教他扎马,教他运气,人人脸上露出欣然之色。
在他们大受打击,几乎丧失奋斗信心的时候,那个小小的孩子,尚且知道越挫越强,更加奋勇上进,她们又岂可被比了下去。
没有人知道,他忽然间起心学剑,不是为了激励这些沮丧痛苦的人,而是因为,他清楚地感觉到,未来的道路会更见艰险,会有更多苦难,而他,已经不愿意在眼睁睁看着别人为他浴血苦战,眼睁睁看着那无畏的勇士,为了他而用自己的胸膛迎接利刃,为了他而用自己的背,去面对乱箭,而他却只能缩在其他人怀里,无助地瑟缩。
还没满七岁的他,发誓再不要让别人为保卫他而死去,发誓要用他的手、他的力量,保护他想保护的人,夺回本应属于他的一切。
传奇,自此而生。很多年以后,他成为人中的剑神,剑中的神剑,带给无数人不可抵挡的死亡,但在当初,他只是因为,不愿再目睹一次次死亡,而自己什么也不能做,所以才拿起那把比他还要高,重的不可思议的长剑。
在他们一群人隐匿于山中,拼命练功的时候,秦军以神速开始扫荡各地雁军,招降檄文遍传天下,降者开门乞降,不降者屠戮干净,其间没有半点缓和余地,更不给人多余的时间商量研讨。
黑色的洪流席卷各地,森森杀戮,绝无半点容情。昔日一心自保,以求保存实力换的较大筹码,以致让秦军如今占尽优势的雁国将领们后悔不迭。
在秦何伤连续把五处没有及时投降的雁国势力完全屠杀,城内不留一个活物,脸猫狗都被杀尽,不留一座完整的房屋,脸小小的茅草房都要烧毁后,其他各地雁军,纷纷投降仅仅几年功夫,天下皆定,秦人的旗帜插遍全国。
那一年,卫孤辰在山中练剑,他还是个孩子,却已经没有人再教他武功了。也许是家国之仇给了他无比的斗志,让他学武十分迅快,也许是这世上,真有所谓天才,他学武的成就,让每一个人瞠目结舌。
扎根基的练习,单调而枯燥,旁人往往需要三年五年,才能有所成就,他却只要半年,就可以开始练习剑招。
而任何繁复的剑式、枯燥的口诀、艰难的变化、难以做到的协调,他全部可以一学就会,一点就通。
没有传奇故事中的奇遇,没有像传说中的英雄那样吃过灵丹妙药,被人伐毛洗髓,教他的人,也算不得是了不起的名师,然而,他的进步,已经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了。
郑元化只教了他一个月剑招,就大声嚷嚷,教无可教。
所有人都为他的进步而吃惊,这些护卫他的勇士,有的是大内侍卫,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