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行天下-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恐慌的气氛,还有这些逃难的难民,激发了胡惠中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国出力的决心。

    他加快了朝武汉的进度,有时搭乘当地群众的骡车等交通工具,很快在第四天晚上,他赶到了武汉郊外。

    他决定晚上不进城,就在附近的一个旅馆住下,一是因为天已黑,武汉已实施了戒严,二是他要静下心,想想到武汉后从何处着手,为抗战作出自己的贡献。

    他不准备加入军队,在现代战争中,他一个人在军队中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特别是象他这种身负武功的人,要到能使自己技能充分发挥的地方,这样才有更大的价值。

    现在的武汉,何处是最危急,又是何处最需要他这样的人,而他又在何处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作用?

    杀手?暗杀日军高级指挥官?这需要有庞大的支撑,首先要有情报处给你各种情报,其次要有各种接应人员,最后要有费用保障,包括先进的武器系统,这些,胡惠中目前是没有的。



………【第二十二章 江汉码头】………

    间谍?刺探情报?没有长期的潜伏是作不到的。保镖?保卫国家重要人物?一是没人相信胡惠中,二是即使相信胡惠中是爱国青年,在他没有过去的成绩的情况下,没人敢让他担当此任。

    在这些最直接的途径被胡惠中一一否认后,他开始思考从最基层做起。

    那么,武汉城中,现在又是什么事,什么地方是最紧要的?而这些又是他能力去做的?

    是水道,胡惠中判断。

    武汉水道发达,下可达南京、上海,上可到重庆。各种物资的往来运输,水道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如果日本破坏了武汉的水上运输通道,国民政府就会一片混乱。再加上陆地攻击,武汉就会不攻自破。

    当然,国民政府也会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而加强力量,加以防备,但日本派出的特工是在暗处,防不胜防。

    如果胡惠中在暗中盯防,在无形中去配合政府的防御,形成一明一暗两股力量,就会使日本特工无处下手,从而维护水上运输这一通道的安全。而这是胡惠中最容易做到的。

    想通这一环节后,胡惠中叫来老板,想问清武汉市中水路交通情况,及大小码头的名称所在等。

    旅馆老板是本地人,对此比较熟悉。又因为开旅馆,必须要熟悉码头,车站等地交通信息,随时为住客服务。因此,回答的也令胡惠中较为满意。

    在回答完胡惠中的问话后,老板随口说道:“这段时间询问这些情况的人特多,想必是日本人快来了,大家都准备好逃路吧。”

    胡惠中一惊,忙问:“向你打探情况的都是些怎样的人?”

    “都是三十岁到四十多岁之间的中年人,像你这么年轻的人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他们都是本地人吗?”

    “听口音不是本地人,是哪地方的人我也没问。”老板沉吟道:“对,他们都是外地人。不是附近的,也不是周边河南、江西、安徽、湖南等这些省的人,这些地方的人口音我都能听出来。而来问这些问题的人的口音,我实在听不出来是哪里的,因为我从没听到过。”

    “谢谢了。”胡惠中给了他一块大洋。

    “不用客气。”老板没想到他会给钱:“这钱我不能要,住在我店里,给你提供交通信息是应该的。”

    “你拿着吧,小意思而已,今天耽误了你不少时间。”

    老板道谢着走了。

    胡惠中听了这些情况后,更加肯定了他的想法。打听这些交通状况的人肯定是日本人,其主要是为日军搜集情报,破坏中**队运输线和武汉地区的交通,制造混乱。

    他决定从武汉最大、最繁忙和最重要的码头入手,粉碎日军的阴谋。

    第二天,他按照旅馆老板所说的情况,直奔武汉最大、最繁华的码头之一——江汉码头。位于汉水进入长江的入口处,是连接武汉三镇最重要的通道之一。

    到了码头一看,印证了旅馆老板的描述,只见这里人来人往,往返三镇的人员,从外地进入武汉的客轮,待发外地的客轮、货轮,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出港口的旅客等,一片繁忙景象。虽有工作人员在维护秩序,但场面显得很混乱。

    “这里肯定是敌人的着手点。”胡惠中看到这种情景后内心说道。

    于是,他走向似是办公室的房子,向里面的工作人员问道:“谁是这里的负责人?”

    在办公桌后坐着的一个人抬起头,向他看来,“有什么事吗?”

    “我想在这里帮忙。”

    “看你年龄不大,能做什么?”那人笑着问。

    “年龄没有关系,这里的事除了开船,其他的我都能做。”胡惠中回答:“关键是你们缺人手,缺一种能使码头不再混乱,能有序运作的人。”

    那人一听胡惠中这样说,脸上露出惊奇的神色,在这间屋子里其他两位一直没有说话的人,也抬起头看着他。

    “你是什么人?不是本地的吧?”那人问道。

    “我不是本地人,刚到武汉,来武汉就是想混口饭吃,做点自己能做的事。你们这儿是我来武汉后到的第一个地方,看了一会,觉得你们需要我,就来找你们了。”胡惠中回答。

    “来,跟我走。”那人站起身,领着他向远离码头的另外一所房子走去。

    来到二楼,走进一个宽大的办公室。

    “黄经理,有个年轻人想到码头做事。”

    “你给安排一下不就可以了?到我这儿来做什么?”那被称为黄经理的人头也不抬地回答。

    “这人不一样,不是干一般体力活的,我就带来见您了。”

    “哦?”那个黄经理这才抬起头,看着胡惠中,见他只是个十六七岁的青年,就问:“年轻人,你有什么能力?”

    “黄经理,我可以坐下来吗?”胡惠中见他问得毫不客气,直截了当,但并没有因为他年轻而轻视他,就对他产生了好感,于是就这样说道。

    “好,坐、坐。”黄经理听到他这样的要求,不仅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让他坐下,然后对带着胡惠中进来的人说:“肖总管,你去吧。”

    “好,我走了。”被称做肖总管的人应道,并对胡惠中说:“年轻人,希望我们能共事。”

    胡惠中从这一个老板、一个总管两个人身上,看到他们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他产生了一种想尽力为他做事的念头,因为像他们这样的人很少了,一般的情况下,他不被轰走才怪呢。

    “年轻人,想什么呢?”

    胡惠中笑着对他说:“不好意思,黄经理,我想到另外的事,我叫胡惠中。”

    “胡惠中,好名字,我叫黄灿,到我这里来是想做什么事?”

    “黄经理,我初来乍到,有些唐突,请你不要见怪。”

    “不用客气,说吧。”黄灿开门见山的说。

    “那我就不客气了,黄经理,现在你经营这个码头,是不是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

    “任何人经营这样的码头,都有很大的压力。”黄灿回答。

    “我是说最近一段时间,而且不是寻常的压力。”

    “对了,听你口音,不是武汉本地人吧?什么时间到武汉的?”

    “我是河南人,昨天晚上才到武汉,也是第一次到武汉。一是为了谋生,二是想为社会做一点事,你是我第一个求职的老板。”

    “为什么看中我?”黄灿笑着问。

    “很干炼。”胡惠中心中对他评价。

    他也不客套:“现今的形势下,武汉的水路运输是各方势力的焦点,而你这儿又是武汉码头中地理位置最重要的,自然成为各方势力角逐的战场,因此我就到你这儿来了。”

    “你第一次到武汉,而且是才到,就能看到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你确实是一个人才。但是,我怎么相信你?”

    “你对我不怀疑是自然的,我也没有多大的要求,在你这儿干,就是想维持码头的秩序,不让各种黑恶势力渗入到你的码头来,保障各种运输通畅。这样的事你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吧?”

    “就这些?”

    “如果你愿意,我还可做你的私人保镖,保障你的安全。”

    “就你?”黄经理有些不相信。

    “等你见过我的实力就知道了。”

    “好吧,你先在吗头上做一些其他的事,至于你说的事,等两天再说。”

    毕竟与胡惠中还是第一次接触,虽然他是一个人才,但万一他是敌人派来的的间谍呢?黄灿想道,因为黄灿除是江汉码头的老板外,还有另外的身份,肩负有重大的使命,这不能不让他小心一些。



………【第二十三章 码头变革】………

    胡惠中见他这样说,知道他对自己还不是十分放心。在这样的形势下,胡惠中有可能是敌对势力派来的,特别是能力越大的人,越让人怀疑。黄灿能让他留下来做事,就很难能可贵了。

    接下来的两天,黄灿派人带着胡惠中了解江汉码头的各种情况,至此,胡惠中才知道黄灿的能力。

    江汉码头分客运、货运两部分,客运通过长江,上可达重庆,下可达上海。货运则更广了,除长江沿岸,还可可达全国沿海各城市,特别是在陆路运输不畅、及不安全的情况下同,大多由江汉码头从水路运输。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战争,从长江下游逃难的人、搬运的物品和从武汉运往九江、安庆等地的军用物资更多,致使武汉规模稍大一点的码头更加繁忙。江汉码头就更不用说了,仅货物搬运工就有二百多人,还显人手不够,有时民用货物不得不等待一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让位于军用物资的运输,客运船只停靠也比日常多上几倍。虽然有军队在码头担任警戒,维护秩序,但还是显得一片混乱。

    两天来,胡惠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拿出了一个方案,向黄灿汇报。

    “由于现在是特殊时期,码头要实行严格的通道化管理,即客运通道、货运通道分开,同时这两个通道要用栏栅相隔,这样就避免了客货交织在一起的混乱局面,而且有利于安全。另外,货运要分成三个班,每班工作八小时,按照顺序进行轮换,白天晚上都干活,保证一天二十四小时货运通畅,这样,效率将更高。而工人也得到充分休息,干起活来进度也会快些。客运要把武汉三镇本地客运的进出口与外地长途客运进出口分开,这样,秩序也就会好起来。”

    “嗯,是个好主意。”听完胡惠中的方案后,黄灿赞道:“这样一来,避免了白天忙个死,而晚上没人干活的情况,确实比要工人干上十几个小时要好。你执行这个计划,需要多少管理人员?”

    “不用增派管理人员。”胡惠中回答:“搬运工人大多是武汉市人,有些在这里干得时间比较长,从中选六个德望比较高的人,担任正副班长,加点薪就可以了,比另外派人管理更好。客运方面,把方向指示牌做好,在交叉口放上,一个人维护一下秩序就行,几天后,当人们习惯后,人都可撤回来。”

    “很好,很好。”黄灿不停地赞扬:“从现在开始,你立即去落实。”

    说完,他把码头行管人员叫来,开了一个会,宣布了胡惠中的方案,并嘱咐大家一切按胡惠中的安排执行。

    黄灿在胡惠中进行摸底了解江汉码头情况的两天中,也没闲着,派出人调查胡惠中的来历,刚刚接到手下通报,胡惠中确如他自己所说的时间来到武汉,他的人找到了胡惠中住宿的旅馆,并在旅馆老板那儿,了解了胡惠中在住店时的一切情况,跟胡惠中自己说的一一吻合。从直觉上,黄灿认为胡惠中一切都是值得信任的,但在这个特殊时期的情况下,他还是要做到万无一失。

    因为胡惠中太出色了,他太需要这样的人,而江汉码头又太重要了。第一步证明胡惠中没有撒谎。第二步呢?黄灿希望他还是一样,也相信胡惠中所说的都是真的,他的人已经到胡惠中所说的家乡调查了,十天后,就会证明一切。

    正如胡惠中所认为的那样,黄灿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但他却没有想到,黄灿是有如此实力的人物,这是因为胡惠中第一次出门在外,阅历过浅的缘故,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的两天,胡惠中按照自己的方案运作起来,首先,在二百多人中选出德高望重的六个人为正副班长,各带一个班,并排好上午、下午、晚上的值班时间和轮流值班的顺序。接着用栏栅将客运、货运通道隔离,在客运通道放上指示牌、说明牌。这一切干完后,已是第三天了,胡惠中请来黄灿,看看码头的情况。

    来到码头,事实远超过黄灿的想象,虽然还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但显得极为有序。没有了以往那种叫骂声,旅客对这一切也是赞不绝口,特别是本地的老顾客,认识的见了黄灿纷纷说道:“还是黄老板有能力,把码头弄得这么好,以前不是搬运工人骂我们挡了路,就是我们骂工人们撞了我们,现在这样多好,都顺畅了。”

    看着秩序井然的码头,黄灿很高兴,就对随行人员说:“今后码头就交胡惠中管理,你们要服从他的调度。”

    “不,不行。”胡惠中急忙说:“我还是做我现在的工作吧。”

    “不用多说,就这么定了。”

    其他人应允着。

    “你现在住在哪里?”黄灿问胡惠中。

    “和工人们住在一起。”

    “那怎么行?刘会计,你安排一下,给胡惠中弄一间房。”黄灿对手下的一个人说。

    “好,我下午就办好。”

    “不用了。”胡惠中对黄灿说道:“我和工人们吃住在一起更能了解工人们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以及他们的意思,有利于我们码头的改进和发展。”

    “真是这样?”黄灿见他说的有理:“那就把房费直接补给你,什么时候你想独自住了,就什么时候给你找房。”

    “我确实不能要,我和工作们住的地方也是码头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