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样,我们就放心了。”
“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全村每个人随身都要带着火柴,遇到狼群时就地生火,狼怕火,就不敢靠近。这时村子里其他人一见到山上有烟火,就拿起武器,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出事地点,消灭或赶走狼群。”胡惠中说道:“现在我们就去找村支书、主任,商量这件事。”
说做就做,他带着两人找到村支书,说出了他的想法,村支书很赞同他的方法,和村主任商量后,立刻召集村子所有人开会,在会上,村主任介绍了当前的情况和镇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告诉大家不要惊慌,狼也怕人,只要不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是不会伤人的。
胡惠中发言说:“镇政府已作了很好的安排,我们自己也要作一些防范措施,外出的大人小孩都要随身携带打火机,遇到狼群,就地拾柴生火,村子里所有的人,不管是在外干活的,还是在家的,一见到烟火,就要立刻拿起棍棒等武器,赶往出事地点。上学的孩子由我们家长组成护送队,轮换排班,负责接送。大家说怎么样?”
大家讨论一番,又作了一些补充,便这么定了下来。
胡惠中自告奋勇,为全村所有大人及上学的孩子每人作一个木棍,外出时随身携带,作为防身武器。
胡杨、小冬和小明根本没把狼放在心上,他们还跃跃欲试,想找到狼群,为民除害。
胡惠中想到这三个孩子在仙住峰山顶,狼根本上不去,来回的距离又不是很远,现在这三个孩子的身手相当不错了,三五个狼也伤不了他们,因此,他才对小冬和小明的父母说那番话。
但他还是找村支书、主任作了上述一番布置,也是为了全村人特别是孩子们的安全着想。他所制作的木棍,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来作的,不同的人所持木棍的大小、长短都不同,两端包上铁皮,能发挥出每个人的最大威力。
几天后,镇政府得知他们村的安排后,在镇中学召开了全镇安全工作会议,会上,他们村支书介绍了经验,镇长要求其他各村向他们学习,并规定:凡是遇到狼群,就以烟火为信号,全镇村民看到烟火后,迅速赶往出事地点。除有武器的打狼分队外,其他人都以木棍为武器。
通过这些措施,全镇群众的人心稳定下来,生产生活走上了正轨。
为了应付狼群的威胁,胡惠中传授了胡杨他们三人一套棍术,这套棍术对付群攻有很大的威力。在具备一定内功的情况下,学习武功套路是比较容易的,特别是对于有习武天才的胡杨他们三人,更容易掌握了。只两天功夫,他们把这套棍法使得非常熟练了,差的只是火候。另外每个人都配备一条装着二十多个飞镖的腰带,让他们带在身上,以备不测。
八月二十五日这一天,他们三人像平时一样,到仙住峰练功,下午二点左右,他们开始从山峰下来打柴,就在他们刚干完活,准备回家时,四周树林传来异常响动。胡杨首先觉察到了危险。
“小冬、小明,到我这里来,有危险。”胡杨高喊。
经过这段时间的刻苦练习,他俩的反应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什么也没问,立刻来到胡杨身边。
“狼来了,而且是狼群,我断后,你俩向仙住峰山壁退去。”
胡杨迅速地作出了判断,发现无法向村子那方向冲出,作出了退到山壁处的决定,无后顾之忧,与狼群对抗,才能占据有利地势。
狼群来得很快,在他们三人往回走没多远,就围了上来。
“你俩不要管我,跑到山壁处后,立刻拾柴生火,我在这牵制它们。”
小冬、小明也表现出同龄人没有的沉着,显示出几个月来,他们习武带来的效果。快速地向仙居峰跑去。
胡杨站定,立在一棵树下,这棵树高有三四丈,他打算在这里拖住狼群,待小冬、小明准备好后,再从树上脱身。
在这种危急的情况下,胡杨能镇定地安排一切,并做出有利的选择,充分展现出他个人的胆识与才智,这就是他以后为什么能成为纵横天下的风云人物的原因。
狼是狡猾凶狠的动物之一,见小冬、小明跑走,狼群中立刻便有一部分狼分开,向他俩追去,胡杨见状,从腰带中取出飞镖,向分开的狼射去,冲在最前面的狼立刻受伤,于是,狼被激怒,回身向胡杨冲来,胡杨轮起木棒,在狼群中游走,不时地击飞扑向他的狼,一时间把所有的狼都吸引到他的身边,好让小冬、小明脱身。
在他迅猛的游斗中,狼群被震住了,围着胡杨一动不动,在这短暂的沉静中,胡杨知道狼群准备发动一轮猛烈的攻击,他双手抓着飞镖,做好准备。
果然,一狼仰天长叫,便从狼群中飞出三四只狼,向胡杨扑去,胡杨双手扬起,射出飞镖,全部打在扑来的四只狼身上,其中两只头部中镖,立即死亡,另两只也身受重伤,掉在地上,胡杨抢上前去,轮起木棒,把重伤的两狼击回到狼群中,立刻又有狼扑出,胡杨飞身跃起,不断地击打着扑出的狼,这一阵急斗,凶险异常,由于狼的凶狠,胡杨不得不用全力,使胡杨的手臂有些酸麻。
狼见胡杨这么厉害,十几只一起向他扑去,胡杨机智退到树下,飞身跃到树枝上,避过狼群的攻击。这时狼群团团地把树围住,不时的有狼从高处跃起,向他所身处的树枝扑来,但都被胡杨击落下去。
狼群见这样无效,一时安静下来,扬起头看着胡杨,有些狼干脆坐下。
………【第六章 智灭群狼】………
休息了一会,胡杨感觉体力恢复了,便又飞身跃下树枝,向狼群发起攻击,他双手轮起木棍,在狼群中翻飞,击打在狼身上,同时他又不让狼对他形成合围。
虽然胡杨的身上也被狼爪抓伤,但都不很重,胡杨没有在意,就这样他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引起混乱。
突然一声凄呖的长啸响起,跟着狼群都仰天长叫,胡杨知道激起了狼的凶性,这些狼又要发起下一轮更凶狠的攻击了,他不待狼开始行动,便飞身跳到树上,不断地上升,来到离地面有三丈的距离,有些狼冲到树下,有的狼远远散开,将胡杨及树团团围住,胡杨一眼扫下,四周的狼大约有五六十只,远远的还有狼的啸声传来,显示还有狼正向这里赶来。
怎么会有这么多狼?胡杨心中吃惊,看来被胡杨激起凶性的狼,把胡杨恨到极点,用啸声招呼远处的同伴向这里赶来。
胡杨向山上望去,看到小冬、小明正在快速的收集木柴,准备生火。
看着下面越集越多的狼,他想起用烟火召集了人,如果人们不知道这里情况,人来少了反而会发生更大的危险。
他心中冒起了另一个主意:这么多狼,如果它们象今天这样聚集在一起,就是一个村子里面的人全部出动,也抵抗不了这一狼群的攻击,一定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再者,这些狼没有集中,散落在各处,对单独出行的人或上学的学生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特别是到了冬天,当狼的食物很少时,那危险也就更大了,现在,狼都被自己引来,聚集在这里,正是歼灭它们,为民除害的大好时机。何不趁这个机会把它们都消灭?
一想到这里,胡杨就行动起来,他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所处的危险。
他用随身携带的砍柴刀,把他所处的大树,直径在一寸左右的树枝砍下,截成二尺左右的短棍,一头削尖,做成简易的木枪,一口气他做了三十来根。
在这段时间里,下面的狼群越集越多,团团地以这棵树为中心,四周散开,在有些狼试图跃到树上而未成功时,一些狼来到树下,用牙齿啃咬树干,想咬断这棵树,胡杨仔细看下去,这个方法还特别有效,只在做木枪这一会功夫,树身便被咬出了一个大缺口,他不再等待,把做好的木枪向啃树干的狼射去,这些木棍都打中了狼,并把几匹狼打成了重伤,后来狼一见胡杨扬手,就向一边躲闪,使他木枪的命中率低了。
“果然狡猾。”胡杨称赞,但他并不气馁,因为狼也不敢到树下啃树干了。
解除了树干可能被咬断的威胁后,胡杨寻找时机,不时投下木枪,射向狼群,每一次,都有狼的惨叫声响起,引起狼群的混乱。
但这也更大地激起了狼的凶性,狼的啸叫声此消彼复,远处不断地还有狼赶来,而下面的狼不再进攻,只是远远地把树围住,打定主意与胡杨耗上了。
看到这种情况,胡杨很是吃惊:一般情况下,狼都是三五个一群,有二十个以上的狼在一起的狼群就很少了,现在狼群的狼已增加到一百多只,像这么多的狼聚在一起,在胡杨的了解中,还没有过。试想,如果这些狼一起出动,山区里哪个村子能幸免?
今天出现这种情况,一是狼被胡杨激怒了,二是这一段时间以来,人们的防范加强了,狼没有吃到什么食物,而野生动物被狼吃得没有多少了,更多的动物逃离了这个地方,狼没有了食物来源,便开始攻击人了。因此在胡杨的有意无意下造成了这种结果。
此时已到下午四点,如果是胡杨一人,那就很危险,但还有韩冬、余明,就不一样了,而现在这种情况,是胡杨想要的结果,甚至还出乎他的意外。
胡杨并不脱身去与小冬、小明会合,他要在这里吸引住狼群,让韩冬、余明到村子去报信,让乡亲们做好充分准备,一举消灭狼群,以绝后患。
“韩冬,余明。”胡杨朝他俩喊去,运用了内力,因此声音并不大,没有惊动狼群,但韩冬、余明俩都能听清,“你俩不要说话,听我说完后,立即按我说的做。我这里已有近百只狼了,还有狼陆续赶来,现在你俩想法下山去报信,把这里的情况向人们说清楚,让镇里来多些人,利用这次机会把这些狼都消灭,我会把它们吸引住。”
韩冬、余明没有说话,立即下山了。
于是胡杨也耐心地与狼耗着,并不时制造一些动乱,让狼处在一种不把胡杨抓住,誓不罢休的壮态里。
有时他更飞身来到树下,做出一副突围的样子,在给狼造成一些伤害,给狼一些怒气后,跃升到树上休息,并不时向最外围的狼投下木枪,进一步激怒狼群。
一个多小时后,胡杨看到了韩冬、余明带来的人,前面是武警和持枪的民兵,后面跟着手持木棍的人群,有四五百人之多,向这里围来。
为了不让狼群警觉,胡杨下到最下面的树权处,双手连扬,木枪暴雨般向最外围的狼射去,在极短的功夫里,三四十支木枪就被射完,更多的狼受伤,它们向胡杨立身的大树聚来,有的向上跃起,比胡杨立身处还高,但还没赴到胡杨身边就被他用木棍击落。
这给了狼群希望,更多的狼跃起,四周都是向胡杨扑过来的狼,虽然大部分被胡杨击落,但有一些狼还是抓上了胡杨,把他的衣服扯破,还使胡杨受了伤,一时胡杨陷入危险中……
就在这时,一阵枪响,外围的狼应声倒下,攻击胡杨的狼停了下来,立即转头向围攻的人群冲去,而胡杨见完成了牵制狼群的任务,就顺势向树顶爬去,以防被枪误伤了自己。
枪声不断响起,但狼没有退缩,前扑后继,凶狠地向人群冲去,有一半没有被枪打中的狼冲到人群里,于是人狼进入了混战中,这时就不能用枪了。
此时,胡杨也从树上下来,参加到消灭狼群的战斗中。
虽然人们准备充分,但在狼凶狠的反扑下,战事进行得还是很艰难,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种混战进行了半个多小时才结束。最后清点时,有上百人受了伤,虽说伤得都不很重,但这是平均十来个人对付一头狼的情况下,造成的这种结果,说明了这些狼的凶狠。
在混战中,胡杨显示出不凡的身手,表现十分出色,多次救了处于危险中的人,避免了更多的人受伤。在战斗的同时,他悄悄地把自己先前发出的飞镖都从死狼身上拔了回来,因为他爷爷叮嘱过他,不要让人们知道他们会武的事。
这一场人狼大战,以人类的大胜而告终。
………【第七章 韩冬余明的请求】………
在这场大战中,因为胡杨的机智、勇敢,把活动在这一带的主要狼群全部吸引到一起,并使其滞留,不断消耗其锐气,使人们有了充分的准备时间,最终在没有造成多大伤亡的情况下,基本上全部消灭了它们。
胡杨也在这一战中扬名,十里乡亲都对他赞不绝口,镇政府招开了庆功会,对胡杨、小明、小东等予以表彰,特别给胡杨以镇政府成立以来最高奖赏。
孩子们则在不经意的宣传下,演绎着胡杨的传奇,使附近三省十来个县的人都知道了他的英雄故事。
胡杨并没有把这一切放在心上,还和往常一样,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和小冬、小明一起习武,过着平常的生活,这让胡惠中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遇险不惊,遇喜不扬,这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基础,历史上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就是因为锋芒毕露,过于张扬而失败。
拒绝了许多记者对胡杨的采访,拒绝了学校要把胡杨作为典型建议,拒绝了镇政府要对胡杨作更多表彰的作法。理由是:消灭狼群是乡亲们齐心协力、不怕牺牲的结果,胡杨只是其中的一个人,功劳是大家的,并且胡杨也得到了自己应得的表彰,不要让他承载太多不应该承担的荣誉,这样对胡杨以后的发展也不利。
大家听到胡惠中老人这样说后,肃然起敬:难怪胡杨的表现这样出色,是因为他有一个同样出色的爷爷,大家尊重了胡惠中的意见,对胡杨没有作过多的报道。
一段时间后,一切归于平静,胡杨作为民间的一个传奇,成为众人茶余饭后谈论的对象。他在胡惠中的呵护下,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过着自己一直那样过着的生活……
胡杨、韩冬、余明三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镇重点中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