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能工厂-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钟泱的示意下,古月军点了点头,然后才拿起了手中的报表年了起来:“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将涉及未来五年内的发展计划,属于高度机密,所以不发放任何形式的文件,在座各位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对外界透露,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除了钟泱和古月军,在座其余十人异口同声的回答道。

    现在整个古典文化研究者协会的核心成员总共是十三人,分别是会长钟泱、内务部执事古月军、情报部执事周华、财政部执事黄绍广、商务部执事陈泽、外务部执事刘进洋、文化部王仕聪等六大执事。以及科研部的六大管事伊忠明、徐永生、杨磊、周济国、李剑华、常胜。

    虽然他们对外宣称是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协会,但是事实上却是受到了钟泱的直接领导。之前放开手脚让他们发展,是因为那个时候独自经营上升的空间比较大。但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经营,市场的需求饱和,为了能让实力进一步的提升,则必须建立一个严谨的组织架构。

    而地宫作为一个秘密的地下私人武装组织,是不适合作为体系的运转核心的,所以钟泱才成立了现在这个古典文化研究者协会。



………【第八十二章 体系整合】………

    因为原本的陈泽、刘进洋和伊忠明分别经营各自的公司和产业,所以团体的内部关系显得有些涣散。虽然因为自由度足够大,所以初期的发展十分迅速。但也因为力道分散,所以现在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窘境。

    这个时候,钟泱他们就迫切的需要一个足够强力的组织来统合各方的资源分配和发展方向,以形成合力,促进团队的整体进步。无论是陈泽还是刘进洋,因为旗下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在许多业务领域上和粤海商会等大型商业团体发生了碰撞,所以受到的掣肘也越来越多。

    为了应对这个困境和突破自身的发展前景,在钟泱的要求下一致通过了体系整合的决议。将天宇科技、兴华商会、青竹化工以及那些私立院校全部进行整合处理,大量的人员调动和财务整合,甚至还有庞大的资金调动。这些事情自然是瞒不过有心人的调查,不过倒是没有人怀疑到钟泱成立的古典文化研究者协会上来,因为整个协会在明面上只是一个从事于支持文化发展的基金会罢了。

    况且钟泱他们原本就是一伙,所以现在迫于本地强势团体的压迫而抱团,实在是不足为怪。在表面上,是陈泽和刘进洋联合成立了一家天兴事务所,作为协调天宇科技和兴华商会之间的联合纽带。但是实际上,所有的重大事务都是在古典文化研究者协会会所内进行秘密商议才作出决定的。在天兴事务所内的联合会议,也不过是走个过场。

    经过整合,钟泱现在已经完全掌握住了整个团队的具体情况。但是一贯不干涉具体经营的主张,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住了陈泽他们。毕竟体系的整合是为了把权力集中到钟泱手上,这自然剥夺了陈泽的人原来的绝对话语权。在掌握了权力之后又失去,感觉自然是不好的。但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大的利益和实力,权力的统合却是必须。

    就在这一年半里,钟泱他们不但完成了资金和实力的初步积累,更是聚集了一批有潜质的人才,无论是经济上的还是科技上的,虽然仅仅是经过了短短一年多的新式教育,但是充当基本的技术工人已经足够。至于基础研究的落后,因为有着智能工厂的存在所以没有因此而而受到太大的制约。

    再加上大批的德国人来到这里担任教师和研究人员,所以钟泱自己的技术培训体系和基础教育体系也得到了初步的完善,欠缺的仅仅是时间的沉淀以及经验的累积。

    古典文化研究者协会,简称古文会,是一个以保存人类古代的各种文化理念以及文物为宗旨的民间组织,理念是为人类的未来保留文明的火种。协会的成员有许多,多是一些从事古典文化研究的民间人员。比如说武术、国画、中医、儒道释等哲学方面的学者,凡是涉及到中国古代的文化方面的事情,古文会都有所涉及。

    许多民间艺术者和一些武官也都受到了资助,不至于因为生活的困苦而放弃了一门技艺。上流社会的许多达官贵人,对于古文会倒是毁誉参半。一是褒奖古文会致力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决心和善举,而也有一些崇洋媚外之人,认为古文会沽名钓誉和想要复辟,拾起那些旧时代的愚昧和腐朽。

    对于那种不想当中国人的人,钟泱是懒得去理会的,即使那里面有着不少革命党的成员。因为是一个私人基金会,所以古文会的经济状况还算不错,帮助了许多从事古文化研究的爱好者。

    虽然在外面的人看来,古文会只是一个接受天宇科技和兴华商会等企业的资助而成立起来的民间爱好者协会,但其实古文会却统合并控制了外人难以想象的庞大产业。

    地宫组织、玄铁保安公司、天宇科技,兴华商会、青竹化工、镇联和自治卫队、十二所私人院校、一个律师事务所、农用技术研究所、三个秘密实验基地等等大大小小的机构团体,其实力如果暴露出去,足以让陈炯明和孙中山都夜不能寐。

    玄铁保安公司是刘进洋以商会的名义进行组建的,但是实际控制权却是在钟泱手上,其人员构成和武器装备以及粮饷的支付都是由钟泱安排的人员在亲自负责。镇联队是塘尾村在改村为镇之后便改组完成的,人数和训练比起以前来都要好上许多,主要负责人还是李少杰。

    律师事务所则是聘请了香港的执业律师来担任,主要负责集团的法律咨询业务。因为整个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所以需要的相关方面人才越来越多,钟泱不得不开办更多的学校,用以培养合格的人才。至于三个秘密基地,则是由科研部的六大管事在具体负责,进行着各种基础实验和技术研究,其中有一个地下基地已经完全交给德国人使用。那些德国人还不知道,钟泱已经在里面安装了监视装置,把他们的实验过程全都偷偷地记录了下来。

    农用技术研究所这个名字听起来一点气势都没有,但是除了育苗培种,生产销售肥效饲料之外,这个研究所下属的农业机械生产公司还有着生产大型农用拖拉机的生产线。大型农用拖拉机是什么?如果稍微更改一些细节设计,它们就变可以成坦克或者装甲车。只要有需要,这几个农用机械生产厂完全可以变身成为军用战车生产工厂。

    恩菲尔德III型步枪的生产已经完全外放,交到了陈炯明的手上,钟泱现在已经完成了半自动步枪的研究,不需要那种射速太慢的老式手动步枪了。但是扔掉了也怪为可惜,所以就把没什么价值的老旧生产线拆了下来,送给了陈炯明,以换取对方的好感。整个事情都是刘进洋经手去办理的,因为有镇联队以及玄铁保安公司作为保障,倒也不虞引起别人的眼红。

    因为不断的投入资金加强道路交通建设,所以塘尾镇和广州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果然是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连通不仅能活跃地方经济,更是加快了人员的流动,使得塘尾镇日益繁华起来。笔直宽敞的柏油马路,林立的工厂,到处是洋溢着富足和欢笑的面孔。

    随着塘尾镇的地方经济不断高涨,整个广州的确的闲散人口都在往这里集中,仅仅是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固定人口就达到了3万,算上流动人口整个塘尾镇甚至有了近10万人。当然,随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随之而来的治安问题也日益严峻。

    虽然钟泱开办了许多的工厂,但是就业岗位已经日趋饱和,无法再容纳更多的工人。倒不是钟泱他们不想扩大生产规模,实在是因为整个广东的市场消化能力已经饱和,而现在也不适合开拓国际市场,所以扩大生产规模并不可取,会导致产品积压。

    因为难以获得工作机会,所以许多犯罪活动开始增加,而且由于塘尾镇已经富裕了起来,所以各大帮会都把脏手伸了过来,想要在这一块新的蛋糕上拿些好处。

    镇长办公室里,巡捕房的一个文职人员正在向坐在办公桌前的李万盛报告着:“李镇长,这个抢劫案已经是本月的第四十七宗了。而且据犯人交代,他是洪胜堂的人。”李万盛原本就是村长,在改村为镇的时候更是在刘进洋的鼎力支持下荣任镇长一职。

    其实他心里也明白,以他的资历和人脉,在没有人的支持下是不可能当上镇长的。所以对于钟泱他们的帮助,他也投桃报李,把李阿东提拔为镇内巡捕房的局长,算是彻底的投靠了钟泱他们一伙。

    “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最近因为治安问题的困扰,李万盛都快烦死了。因为闹事的多为洪胜堂的人,所以李阿东不敢擅自处理,而是选择了汇报到李万盛这里。因为洪胜堂和香港的华人帮会有着很深的交情,并且历年的积威之下,让李万盛也是不敢轻举妄动。无奈之下,只好把事情又原封不动的汇报到了钟泱那里。

    拿着古月军送来的治安报告文书,钟泱就一阵无语:“李阿东和李万盛在搞什么鬼?这点小事也要来烦我?”

    对此古月军也只能苦笑:“他们以前都是平头老百姓,哪敢和洪胜堂这样的帮会对着干呢?”

    钟泱:“唉,即使是身居高位,他们的小人物心态还是没有改变。小偷小摸的就交给巡捕房处理,不管是谁犯了法,统统抓起来。”

    古月军:“恐怕洪胜堂来者不善,巡捕房那里力量可能不够。”

    钟泱知道古月军的意思,整个塘尾镇就一个巡捕房,只有18个人,其中6个是纯粹的文职人员。而洪胜堂在广州市的社团成员至少上万,虽然能打的也就那么两三千人,但也是了不得的势力了。

    嘴角一斜,钟泱的脸上布满了冷笑和,眸光之中闪动着森寒的亮色:“要的就是他们反抗,我不爽洪胜堂很久了,这次就拿他们开刀,让其与那些猴子别来招惹我们。那群贱骨头,一段时间不敲打敲打又开始发痒了。”

    看着钟泱目含杀意,古月军却是面无表情:“是的,我知道了。”说完便躬身退下。

    就在1920年的7月份,钟泱偷偷地在原本的海边别墅那里建起了一栋真正的别墅。占地3000平米,主房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玻璃窗,是一栋散发着浓郁希腊风情的西式洋房。内部设计宽敞明亮,通风和采光效果极佳,更是有私人花园和游泳池,豪华至极。

    整个别墅的外围都有三米高的围墙,并且伐掉了周围的树木,主要是处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保安系统也是一绝,三十六个陆战士兵全方位的检测着整个别墅的所有地方,没有遗落的死角。把防卫任务交给陆战士兵,钟泱是绝对放心的,机器不会说谎,更不会疲劳。

    对于洪胜堂,钟泱还真的没有放在眼里,一个只不过靠欺压百姓来活着的帮会,在普通人面前或许能够耀武扬威,但是在有实力的强者面前不过是一群跳梁小丑。而且洪胜堂三番五次来招惹自己,钟泱也不是个好脾气的人,不打算和对方浪费时间了。

    其实钟泱也猜到了,洪胜堂应该是被人当枪使了,无外乎就是孙系或者陈系,对于自己保持中立感到了不满,所以派人过来敲打敲打自己。钟泱也懒得管到底是谁指使的,谁敢来就让谁死,就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罢了。



………【第八十三章 广州新政】………

    洪胜堂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于妓院和鸦片,所以这次广州市扫黄大黑行动中损失最为巨大的就属洪胜堂了。正所谓狗急了也要跳墙,不过最为可惜的是,他们选错了对手。

    在洪胜堂的那些大佬们看来,像塘尾镇这样的肥鱼,正好拿来弥补他们最近因为禁烟和扫黄所造成的损失。只不过,他们还不知道这样的试探性行动,到底招惹到了一个怎样的对手。

    钟泱可是很清楚的明白,这些所谓的江湖人士欺软怕硬的本性。对待他们,绝不能有任何的妥协和姑息,必须以雷霆的手段去震慑。

    已经打定了采用强硬手段解决问题的钟泱,把负责情报工作的周华找来:“周华,把抓起来的那一帮洪胜堂的犯人全都安排好一份适当的工作,我不想再看见他们了。还有,关于洪胜堂的调查报告做一份出来备案,不用交给我。两个星期内,我不希望报告里出现的那些人物还活在这个世界上,你明白了吗?”

    钟泱的意思,周华自然是明白的。那群可怜的小混混,余生将要在某个不知明的矿井里度过了,永不见天日。但是要对洪胜堂下手,以周华现在手上的实力却还远远不够。所以他不得不向钟泱求助:“一个星期的时间太短,而且我手上的力量也不足以完成这个任务,可以调动陆战队吗?”

    周华口中的陆战队,就是纯粹由泛用型陆战士兵所组成的作战小队。虽然除了陈泽、刘进洋以及伊忠明,其余人并不知道智能工厂的存在。但是却也了解一些信息,比如说陆战士兵的存在,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机械构装体,但是他们明白陆战士兵的强大战斗能力。

    明白情报部门的难处,钟泱也只好同意了周华的请求:“需要多少名陆战士兵以及具体的武器装备需求,到时候做一份报告给我。”

    得到了想要的答复,周华也感到了欣喜:“是的,我知道了。”

    说完,便躬身而退,离开了办公室。

    情报部门草创,仅仅是负责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就已经不容易了。何况这次这么大规模的刺杀活动,自然必须要向钟泱那里得到足够的武力使用权限。

    这一切在常人眼里看来或许很残忍很不符合法律,可是无论是钟泱还是周华,他们都不是警察或者法官,他们没有必要给那些人定罪。只要钟泱觉得有必要消灭他们,就足够了。挡在前面的绊脚石,总要有被碾压得粉碎的觉悟。

    收到了钟泱的命令,周华也去做着必要的准备工作,至少查清楚整个洪胜堂的基本状况是必须。

    就在钟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