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吾听了也不断点头,这事情是他们做的草率了,还出了胡亮被鬼魂缠绕的事情,怪不好的。
这时青烟与大蛇吃好了,凑了过来。
大蛇是个没心没肺的,已经过去的问题也不缠绕了,忽而说道,“陆吾,你看不如我们跟着云大师干吧,她那里有门路。我们也不用再做这样不靠谱的生意了。”当然那里应该也有好吃的,这句话他没说。
“这个主意好。”青烟也想能有个人一起讨论诗词。不得不说青烟太天真了,郁阳是不会让这样的情况发生的。
陆吾想了下,也是赞同。反正他们本就是来找云子诺的,一起行动也好。最重要的是可以有人一起管管那两个人。他看着郁阳,本能觉得这位能够起到作用。
陆吾稍微客气一下问,“我们过去方便吗?我是想一起行动的话,也能帮你们的忙,你们有需要可以让我们去办。也能让店里卖点正常的东西。”
云子诺想了想,询问地看了郁阳一眼。另外三个,六只眼睛也一同看向郁阳。
郁阳想着问天那里还算是大,何况以后也是需要多些人手才好。只是这几个的性格实在是,不在时光中沉默,就在时光中变态了。
于是他又回看了一看云子诺,一副你决定的样子。
“那就去吧。”随着云子诺的话音落下。
青烟与大蛇,“耶”的一边叫一边击掌,“我们现在就去收拾。”
两条身影瞬时不见了。
陆吾看着颇为无奈,“他们的性格怕是改不过来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总之等我察觉的时候,就这样了。”
云子诺摆摆手示意她不在乎,有张欣与陆胖纸的玉珠在前,这些不算什么。“我那里是一个空间断层,你们可以根据需要自己施法改变一下,只要不要牵动基本大阵。”
***
“这里真的不错。”陆吾很久没有感到这样的灵气了,“我们也多加几个阵法,加强灵气更自然的流转,就选择住在右侧的最后一个院子里。会自己加大空间的,你不用担心了。”
青烟与大蛇早就跑过去了。
“以后有什么事情的话,可以来左侧第一个院子找我和郁阳,但是有时我也会在前面的四合院里。进出那里时你们稍微注意一下就好,虽然一般常人是不会来的。”云子诺叮嘱着将几个玉符交予了陆吾,“至于网店的事情,你可以与张老板娘谈谈,应该会有所收获,或者你们可以合伙。”
“太谢谢了!那我就先去布置了。”陆吾告别两人,他不是不想客气一下,而是再不去的话,也不知道那里会被青烟与大蛇折腾成什么样子。
“他们居然也留在了这里。”郁阳等三人走了之后,对云子诺边说,“这几位都不是普通的精怪。”
确实这三位都是洪荒中有名的人物。
陆吾,就《山海经·西次三经》而言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
它是天帝的大管家,掌管天帝九部中的一切事物,为人刚正,居然留在凡间没有离开。
大蛇,据《山海经·北次三经》载,“西望幽都之山,是有大蛇,赤首白身,其因如牛,见则其邑大旱。”
据说它的蛇形极大,可以盘踞幽都山几圈,食量极大,有能够让一方水土干涸的能力。
相对而言,知道九尾狐的凡人就多了。它们住在青丘国,以九尾狐族为王者。《山海经·南次一经》中言,“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若食用了九尾狐的肉,可以使得邪不入体。
当时的九尾狐是祥瑞与子孙昌盛的征兆。当年大禹治水到三十,过涂山,听到传闻,见到九尾白狐就会称王,见涂山的女儿,则家道兴旺。后来他确实为王,也多子多孙,统治一方。
而那些关于狐狸妖媚的传闻则多源于他们的化形,以及封神之战后的误解。
“总有一些原因,让他们和别的精怪留了下来。”云子诺知道此间应该还有一些能人异士,只是不知何时会遇到,“这也许是因为一个约定,或许是故土难离,又或者是其他什么,不用追究太多。”
“也是,只要目标一致,别的不用深究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五月五六月六”·祭虫王
农历五月初五已过,六月初六尚未到来的时候,金瘦猴终于要回北平了,他说还会带回来一些好东西。
按照阳历来算,这日子也已经到了七月份。这个晚上,夜凉如水,大家吃完了之后,在屋子里面闲聊。也不知是谁提议的,就要进行一场百鬼夜话。
“这感情好,我还没有玩过。”大蛇已经席地而坐了,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个蜡烛,围成一个圈子,相对坐着。六个人绕成一圈,每个人说一个诡异的故事,然后选出最吓人的那一个。
“一般来说每个人点上一支蜡烛,要是万一不小心灭了,就要小心了。说不定这一圈人里头,就多了一个不知名的东西,也来听故事了。”
张欣抽了一下嘴角,他们又不是没有见过鬼,还要应景地点了蜡烛,这个蜡烛还是她的店里的物资。好吧,不能太小气了。“既然我提供了蜡烛,那我也不客气圈定一个主题,不如就把话题圈定在五月五六月六里面,你们看呢?倒也不一定是鬼故事,也能是一些好玩的事情。”
“我对六月六感兴趣。” 陆胖纸先起了个头,“就说一个以前遇到的事情吧。”
***
老一辈的人都知道,六月六的这一天是虫王的生日。
在这日的前后要献祭,以向虫王祷告,不要降虫害于农田之上。
只是这种习俗现在已经几乎看不见了。
有个村子叫丰收村,当然这是别名。那里的庄稼长得很好,以此得名。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种田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年轻人都走了,古沐也是其中的一个。
要说古家在这里已经很久了,到底有多久呢。也许始于村子建立的时候。
古沐在六月六这天回到家乡探亲。就在农田里,看到大家都在祭祀一种奇怪的东西,他就问爷爷,“真的有虫王吗?他可以号令百虫?”
老人说,“这可怎么说呢?你信就有吧。”
大家一起吃过饭,一起谈论近年来的庄家涨势收成,像古沐这样的年轻人已经不太懂了。
饭后,他爷爷对他说,“沐子啊,你要记得每年六月六要回家来祭虫王,这可是我们村子的根本啊。”
古沐是个听话的晚辈,自是将这句话听了进去。那年他才十六岁。
古沐每一年都会准时回家,只是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回来的越发少了。而懂得祭虫王的老一辈却一一过世了。
后来他爷爷去了。古沐也打算在城里结婚生子了,双亲早逝,由爷爷带大的古沐,在爷爷去世后也失去了回去的理由。
一晃眼就是十年,三十岁的那一年,不知怎么的他又回了村子。
此时的丰收村早就是一片荒凉,田地里一片片的杂草,村里住的也是一些老弱病残了。
古沐觉得这里和以前不同了,这个家乡显得是那样的破败与说不出的阴沉。
在六月初六的晚上,古沐睡得并不沉。他的耳边响起了“悉悉索索”的声音,打开灯,他看向四周什么都没有。
睡不着的他披上衣服出去转转。
推门而出,看向空中。
这天的夜里也没有月亮,像是被云遮住了。而农村本来就没有什么路灯,四周真的很黑。不是那种不见五指的黑,而是明明有一丝光芒,却还是找不到来源,看不真切的黑。
“悉悉索索——”又是这种声音,古沐听着这种声音,总感觉有种被人抓着挠着皮肤。
这次他确信自己没有听错,他向着声音的来处走去。
他不应该有这样大的胆子,但是为什么要去看看呢,古沐也说不上来。
古沐走过了一家又一家人家,他们家中的灯都暗着,老人们睡得都很早。但是奇怪的是,四周静悄悄的,似乎有一种这里根本没有人的感觉。而那个吸引人的声音,就在前面。
终于走过了许多路,古沐来到了农田边上,那里有一似亮光。像是明灭的烛火的样子。
“怎么会有人用烛火呢,会点燃大片的杂草,要出事的。”古沐更加快速走了过去。
可就在他看清那画面的那一刻,古沐感到胃部翻腾,晚饭被呕了出来。
成千上万的虫子,从老人们的身体中爬进爬出,游走在农田上。
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所有土地上都是虫子,在啃着土地,在啃着杂草。好像要是不够吃了,就会将那些人类的身体全都啃光了。
古沐浑身发麻,他不敢动弹,就怕有一只虫子爬到他的身体上。
而就在这时候,他的腿上就有一种感觉,麻麻痒痒的!
是虫子吧,一定是虫子,它爬上来了,会把我怎么样。
古沐屏住呼吸,而那只虫子像是找到了什么好玩的东西,在他身体上到处爬动。
忽的发出“哧哧”的翅膀煽动的声音,等不及思考。就感到了一群东西飞了过来。
“完了。”古沐想到。一群虫子扑到了他的身体上,在脸上爬、在头发上爬、在衣服里面爬。
从鼻孔里、嘴巴里、耳朵里爬到了他的身体里。
最后古沐好像听到了有声音再说,“我们吃了他吧。”
后来,据说古沐留在了丰收村里,和城里的妻子离婚了。
***
“那村子后来呢?”青烟连忙问陆胖纸,怎么停在这种地方。
“不知道。反正我去那里的时候,古沐已经病逝了。这个故事也是听周围的人说的。说不定是谣传,但是那里的农田房屋,确实受到了很深的虫害,都已经不能用了。”
“祭虫王是为了保佑庄稼丰收,”张欣掠过了这个让人头皮发麻的故事,转移话题说,“但是在清朝的京城,六月六的时候,最常见的事情,根本不是祭祀,而是暴晒与给动物洗澡。”
在六月六的那一天,人们将衣服与书籍都拿出来晒。相传在那一天晒衣衣不蛀,晒书书不蠢,给家畜洗澡就不生虱。所以家家户户将能晒的东西都拿出来晒一下。于是老儒晒破书,贫女敝破衣,直到日落西山,才收起来。
而这一天也是‘晾经节’。寺庙、道观会把经书统统拿出来晾晒。
以前的时候,北平的白云观藏经楼里有五千多卷经书,要从六月初一到初七晾晒。善果寺会在那天做斋饭,僧侣们礼佛诵经,开庙一天,面向百姓。
老百姓们就有得乐了。因为那天可以看得东西多。比如洗大象。
在元明清的时候,宫中养大象,而六月六这一天,被定为‘洗象日’。
那天从宣武门引着大象出来,到城南墙根处让大象们洗澡。这天周围还搭棚,为了官员监管洗象。
各种摊贩早就来占好位子,附近的酒楼也都准备好。到时候百姓们根据经济实力,有钱的在酒楼上看大象,钱少的就这路边小摊吃上一顿,热闹热闹。
看着大象戏水,吃点东西,末了还能去吃一顿斋饭,听一次讲经,生活也是挺有滋味的。”
“那日子是不错。”大蛇砸吧嘴回忆了一下,以前好像参与过的样子,“我记得那个斋饭味道还行。还有什刹海边上的莲藕,在这个时节也能吃了,加上一些冰,这生活就倍爽。”
“可就没人关心一下那个虫王的事情吗。”青烟还是耿耿于怀。为什么后来会有满村爬虫的可怕景象。
“一种祭祀的反效果?封印失效?”陆胖纸猜测,“这事情说不准,也许当初是人们与虫王有过约定,每年会进贡给它什么,它保佑庄稼丰收。但是后来人们失约了,世间哪有什么便宜的事情。敢与异物做交易,就一定要信守承诺,它们可不是人,不会允许出尔反尔。一旦违约,那就要以命相抵了吧。”
毕竟从前誓言的力量,又是祭祀这样的力量,是很可怕的。
它可以让一方昌盛,也能让一方消亡。
作者有话要说:
☆、“五月五六月六”·端午赐扇
“那我说说五月五的事情吧。”云子诺接过了话题。
如今说起这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大家想到的先是粽子,吃的总是第一位的。然后再是屈原,也许是因为最后吃饱喝足了,要运动一下那就划龙舟吧。
但是对于最初究竟为什么要过端午这一天,大家都忘得差不多了。但那不单单是为了纪念屈原。
话说端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日子呢?看看这两个字就明白了。
“端”与“初”同义,“五”与“午”相通,按着地支推算,五月为“午”月,所以初五日为“端午”。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人们要进入一个苦难的时节了。
从先秦起就有“恶五月”的说法。在《礼记月令》可以看到,“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说五月这个季节是,“阴阳争,气血散”,“暖气始盛,虫蠹并兴”。
后来了有着“善正月,恶五月”的说法。从农历五月开始,天气开始逐渐湿热,蜈蜙、蛐蜒、蛇、蝎、蚊、蝇之类肆虐。多有病毒瘟疫,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是五月被视为“恶月”。
端午处于五月之初,自然也被视为“恶日”。
有一个人更让这一天充满了浓郁的历史色彩,他就是屈原。
在公元前278年的这一天,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而死,大家为了纪念他,开始积极地过起端午节。
“所以在这一天,我们能做的当然不只是吃粽子,”云子诺看了一看吃货大蛇,“过五月五的本意,其实是要驱赶病害。为此,人们纷纷贴上钟馗的画像,并将红纸剪成葫芦或者五毒的样子,用来镇宅。也会将菖蒲、艾草插在街道门旁,以来驱邪。”
郁阳也补充着,“此外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单就北平来说吧,元代的时候,大都城内要举行‘赛关大会。’这是说人们将会用各种兽皮缝制、染绘成关羽的样子,然后齐聚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