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方先觉其人:眼前这个男人近在咫尺,跟自己相隔的却又岂止天涯。想到此,李艺茗再也忍不住了,眼角一行清泪终于滑出,趴在枕头上呜咽起来。
方先觉见此,也对刚才的鲁莽言行感到后悔。
“哎!李小姐……这事不能怪你!要怪只能怪咱们有缘无份。”方先觉调整好语调,压低嗓门,“如今这世道国难当头,生灵涂炭。投身革命,求国民于水火之中,是我最大的人生目标。我这一生注定要南征北战,打打杀杀,随时都有杀身之祸。你是个好姑娘,随便找个人嫁了吧,踏踏实实过日子……”
“你既然不同意这门婚事,为什么不早向咱爹咱娘说明!事到如今……”李艺茗听到此,更伤心了,哭得象个泪人儿,“我可是明媒正娶进你家门……你叫我以后怎么做人……你这样不是害我吗……”
“我学过法律,咱这夫妻关系不能成立。你也是个读过书的姑娘,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方先觉一边翻箱倒柜,一边说“我不能耽误你……再找人嫁吧……算我对不住你……为了你的清白,我今晚不能住在家中……”
方先觉把结婚收到的礼金、衣物及常用书籍,打个包裹往肩上一挎,拉开婚房的门栓,直奔院外走去。
走到院子的大门口,他好象又想起了什么,遂转身对着父母休息的堂屋(正房)看了看,扑通一声跪下:“爹!娘!孩儿对不住了!”
两行热泪涌出,三个响头磕罢,起身走出院门,一路小跑,直奔村外走去。
方家寨村里一阵犬吠过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3、荣归故里
儿子成亲,了却父母一块心病。
人逢喜事精神爽,方为宝昨天多喝了几杯,天亮仍有睡意,就听门外有人轻声的道:“爹,娘!儿媳这边给二老请安!”
这声音正是新进门的儿媳妇李艺茗,跪在门外向长辈请安(这是方家寨一带的风俗;新人第一天应该向公公婆婆请安)。
“免礼!咱家不兴这规矩!”方为宝听到这应了一句。
“昨晚你们小两口睡得可好?”此时康氏也醒了,打着呵欠问道。
这不问还罢,一问这个,李艺茗呜呜地在门外哭了起来。
方为宝夫妇都一惊:“怎么了?小两口吵架了?”
“不……不是……”李艺茗抽泣着说,“他……我只和他说了一句话……他就气跑了……”
“什么?跑了?跑哪了?”方为宝披上外套,连扣子也没来得及扣,直奔儿子婚房而去。
找了半天,发现案头留有书信一封,方为宝拆信一看,心里凉了半截。
书信的大致内容如下:
爹,娘:
恕孩儿不孝!此事孩儿不能答应。
请二老安顿好李姑娘,尽快把这门婚事退了,不要误了人家。
自幼对二老言听计从。如今孩儿大了,应有自己的主见。
不是经常教育孩儿‘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吗?
如今国难当头,要亡国灭种了,岂能苟全性命于乱世?孩儿要走出去寻求救国救民之路,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孩儿不在二老身边,仍有两位兄长及两位弟弟尽孝,切勿挂念。……
方为宝读罢,将信撕个粉碎,长叹一声:“这个忤逆子!气煞我也!”
方先觉离家出走了,这是一个事实。出走后,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乡邻甚至对方先觉报考黄埔军校一概不知,只知道他这一走多年,书不捎、信不传,毫无音讯,等他再次回乡时已经是国军的一个营长了。
(1930年,冯玉祥和阎锡山联合反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石友三于是反戈重回冯玉祥麾下,参加中原大战,受命率10万大军进攻陇海线。南京受到严重威胁。蒋介石因其嫡系无法调回,让卫立煌速返安徽,组织军队保卫南京。正在招兵买马的卫立煌电请方先觉去他的第45师任职。对于这位曾对其有知遇提携之恩的老上级的邀请,方先觉欣然接受。同年4月,方先觉抵达驻防蚌埠的第45师师部报道,并被卫立煌任命为第134旅<;旅长李树森>;第269团第1营少校营长。)
1930年,清明节,老汪湖畔春光一片明媚,到处显现盎然生机。湖边的大片小麦正在拨节,麦苗刚好没着脚脖子。而零零散散的黄色油菜花夹在其中,更是美不胜收。早起的农民正在田野里忙碌着,辛勤耕耘着他们的希望。
而就在这个时候,老汪湖南岸马嘶声声,旗帜飘扬,一大队兵马沿着老汪湖大堤从南向北直扑而来。
田里的农民还没反应过来,只见这队人马刚入湖北岸,就立刻下令:全部下马!
然后这队人马牵着战马直奔方家寨而去。
两边的百姓的吓呆了,都趴在麦地里,小声嘀咕:这多马人马至少一个营的人,这是干嘛啊?不会是方家寨谁家要犯抄吧?
原来这路人马正是方先觉一行,此时他已经是国民革命军中的一个营长。时值北伐大革命时期,而他所在的部队恰好在皖北蚌埠一带驻守,夸官亮职、衣锦还乡自当是顺理成章的事。那次正值清明,正是文武百官回乡祭祖的日子。当时没有现有现在的汽车,军中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战马,当时方先觉将军与随行士兵骑马返乡祭祖。
祭了祖,扫完墓,这村子里出了一个营长,可喜可贺呀,亲戚邻居都来寒暄。
午饭时间到了,这午饭怎么招待?方家寨的保长犯了难:方先觉这上上下下至少一个营的人马,这方家寨也就是几十户人家,全村的锅都架出来就是烧茶水也供应不上啊。
方先觉却说:清明扫墓,对祖上“思时之敬”,当寒食野祭,不用招待。
祭祖完毕,即马不停蹄地赶回部队去了,连一滴水也没喝。
事后有人说,方先觉的部队与民秋毫无犯、寒食当饮,特别是离村五里下马,乃仁义之师也。笔者认为,老汪湖一带乃方家寨的村民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方先觉只所以令全军下马步行而不耀武扬威,乃是对祖辈的敬意。
而此次之行让他最为尴尬的一件事就是他那个有名无实的老婆李艺茗。一别多年,夫妻二人终于团圆了。
熟料方先觉这些年一直南征北战,多年没进家门,还因为父母早把这门亲事给退了。连自己都忘了家中还有个有名无实的妻子,在军中也没听他提起过。
一个小兵笑着问:方营长,我跟你这么久,咋不知道你家里还有个老婆?
李艺茗的出现,让他想起那段不光彩的事来,这要是传到军中颜面何存?他一把把李艺茗拉进偏房,质问李艺茗:这桩荒唐的婚姻,你还守着干什么?现在是革命年代,你们这些妇女思想应该解放解放,要敢于追求自由婚姻……
李艺茗左思右盼,没料到等来的却是这句话,没好气地说: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二鞍,既然进了方家的门就是方家的人!我就是这命,我认了!
方先觉见李艺茗如此执拗,气就不打一处来,大骂道:“好!你既然要当传统婚姻的牺牲品!想当烈女……那简单!!!”
说罢一把抓住李艺茗,拖到院中,并命令手下士兵把她绑在院中小树上。
“亲事早退了,竟然还留在我家中?世上竟有此女子!”方先觉边骂边从腰间掏出佩枪,指着李艺茗说,“你不是想当烈女吗?我就成全你!”
众人都愣了:久别胜新婚嘛,刚才还因为小俩口在房中叙旧呢。怎料会闹出眼前这一幕?
方为宝闻讯赶来,大声喝斥:你这个不孝子,我看你敢!人家不偷不抢,在家里忙里忙外,象亲生闺女一样照顾我们老两口子。何罪之有?你凭什么毙人家。毙她可以,先把老头子毙了!
方为宝是个非常传统的人,他认为这娶进门的儿媳妇要是退了, 会让外人看笑话,所以一直没退。
见父亲如此迂腐,方先觉也只好作罢,长叹一声,收了枪,不再追究此事。
此后李艺茗没再改嫁,一直住在方家寨,对方为宝夫妇百般孝顺,而方为宝夫妇则视她为掌上明珠、象亲生女儿一样,相处非常融洽。
此事在方家寨一带传为佳话。
解放后,李艺茗去向不明,但没去台湾。
据说,在毛主席还只有有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父母替他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子为妻,但毛主席从来没有和她同居过,他不承认这个妻子。
看来早期革命者还是比较反传统的,敢于争取婚姻自由。 txt小说上传分享
4、被军校“开除”的黄埔生
孙中山先生于1911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一个政党必须要有自己的军队才能实现其政治使命。
此时孙中山先生希望通过创建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武装革命军必须有象样军事学校,为革命军培养军事人才。
1924年孙中山先生本着“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因校址始设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所以通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原军校大门已毁于战火。现校门于建国后重新修建。在二门门口挂着一副对联:“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二门右侧墙壁上,挂着蒋中正手书的“亲爱精诚”校训。军校大门彩楼两旁原挂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住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额为“革命都来”。)
黄埔军校师生们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建立铁的纪律,形成了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爱民,不怕牺牲的作风,被称为黄埔精神。
当时中国黄埔军校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并称为世界五大军校。
创办初期主要教职员
中国国民党
蒋中正:校长
廖仲恺:国民党代表
李宗仁 :黄埔军校校务委员,南宁分校总负责人
陈诚 :军校军事教官、校长办公厅特别官佐
李济深:教练部主任
邓演达:教练部副主任兼总队长;教育长;武汉分校代校长
王柏龄:教授部主任
戴季陶:政治部主任
邵元冲 :政治部主任
林振雄:管理部主任
周骏彦 :军需部主任
俞飞鹏 :军需部副主任
宋荣昌:军医部主任
李其芳 :军医部副主任
杜景祺 :军医部主任
何应钦:战术总教官;教育长;潮汕分校校长兼教育长
胡谦 :教育长
王柏龄:教育长
钱大钧 :参谋处处长
石醉六:长沙分校分校校长
顾孟余 、徐谦: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方鼎英 :黄埔军校教育长、代理校长
张治中 :武汉分校教育长,南京中央军校训练部主任、教育长
邵力子 :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厅秘书长、政治部主任
程潜 :黄埔军校校务委员,长沙分校校务委员会主任
中国共产党
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周佛海 :政治部主任
叶剑英:教授部副主任
张申府 :政治部副主任
包惠僧 :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熊雄:政治部主任
聂荣臻: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鲁易 :政治部秘书
恽代英:本部总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夏曦 :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
项英 :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阳翰笙 :政治部秘书,*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总支书记
陈毅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武汉分校校党委书记
董必武 :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校务委员
陈潭秋 :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李达 :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官
民*主党派
许德珩 :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章伯钧 :武汉分校政治教官
郭沫若:政治部教官
苏联
瓦西里。布留赫尔( 加伦 将军):顾问团团长
契列班诺夫:军校总顾问
鲍罗廷 :军校总顾问兼政治讲师
白礼别列夫:步兵顾问
嘉列里:炮兵顾问
互林:工兵顾问
喀扶觉夫:政治顾问
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其影响之深远,作用之巨大,名声之显赫,都是始料所不及的。
黄埔师生在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5年1月,方先觉和其他萧县籍同学一道从上海乘船南下广州。经过初试、复试,方先觉顺利通过多重考核,正式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的一名入伍生。
方先觉和其他黄埔三期同学在校长校长蒋中正主持下在开学典礼上宣读“入学宣誓辞”:
遵守总理共同奋斗之遗嘱,本校亲爱精诚之校训,追随校长、党代表与本党各同志,于广东统一以后,更努力于全国之统一,以完成国民革命之工作。不爱钱,不怕死,不闹意气,实行主义,恪守党纲,永矢勿渝,死而后已。
谨誓!
此时的方先觉刚满20岁,风华正茂,长成1米85的个子,体型健硕又魁梧,浓厚的徐州方言,是校中典型的北方汉子。
方先觉生性豪爽奔放,不拘小节,加上政法大学出身,颇有正义感,看到有的同学被欺负,总爱打抱不平。
方先觉不仅个头高大魁梧,而且才华横溢、能力突出,特别是军演科目学习和考试都得心应手,成绩优秀而独占鳌头,有同学叫他“方大个”。
起这个绰号的同学本义是想说方先觉不仅个子高而且才高八斗、满腹经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