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旦、狗娃我们一起长大,长到可以独立生活,各奔东西。
关于现在
看到很多前卫的人总是过得有滋有味,可自己的过去总是很苍白,应该说是惨白吧。总是想不这么平庸地走完一生,想留下点什么,因此找到了一种疗伤的,拿起笔来记录自己。
不过这种方式总是孤寂的,在一分钟前还是笑着的,可在一分钟后就感到悲伤。
关于未来
在日记中很多次地盘点自己,想这样可以规划自己的未来,将想干的事列了一大页。可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总会改变那些愿望的排列。
记得第一次盘点自己时第一个愿望是拿到第一次的稿费后给父母买点东西,因为弟弟在军营里每月拿一千多元的军贴给父母买了好多东西。可是当我拿到第一次的稿费后却给在同班的女友买了礼物。
写过一篇文章,叫《我喜欢的生活》,那是用浪漫主义也就是理想主义的手法写的,里边有很多凌云壮志的话语:
先到政府机关去干个领导;
然后下海从商;
最后坐下来写小说;
在此期间还想找个女友,开个书店,再连锁个茶舍,然后再开个琴行。。。。。。
到了最后,只有快快乐乐地度过每一天了。
关于自己
始终想不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一直有很多伤感围着自己,为一首歌或一句诗而伤心,也很容易被一些琐碎的事而感动。
很长很长的时间总是在半夜哭醒,却再也无法进入梦中。望着自己在墙壁上写的东西,很久很久地发呆,像刚刚醒来而找不到妈妈的婴儿,一种无助的悲伤。
对自己的过分敏感和过分注意细节而反感自己,总是感到周围很浑浊。虽然是一些无名的人我却能深刻地记住他们,以为这就是宿命,这就是缘分。
明明知道生活得简单点,就会快乐点,可总是自欺欺人地将一件事弄得复杂得让自己都受到伤害。
总是猜不透自己为什么会将未来发生的事情在事发后处理的结果与最初想像的不同。
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总是去问别人这样的问题,他们总是说,你是个让人不明白的人。有时感觉自己有些失忆,希望别人带来写快乐让自己想起记忆中的快乐,可最终想到的却全部都是忧伤。
就像人们说的,想得多了,自然就感觉有伤了。
关于朋友
起先想,我有朋友吗?他们总是把我不当一回事,他们总是为自己而奔波,却从来想不起我,只是需要我时才来找我。
想把这个题目改成“关于别人”时,却发现我还是有朋友的,她们都是我的一大堆同桌。我才明白原来我的生活中她们给了我比我的哥们儿给我的更多的关怀。
小素喜欢音乐,她说她要去读一所一流的音乐学院,然后在一个安静的小镇开一间水吧。她说让我给她的水吧起个名,我写了“蓝色梦吧”。小紫说自己要成为一名画家,把自己的白马王子画在画上,然后嫁给他。。。。
我知道这一切快乐都无法挽留,我尽量地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可是你把它抓得越紧,它们就失去得越快。
关于生活
一直以为自己很享受生活。
在回老家的列车还未到家时提前下车,用步行的方式往家走,我想看看有关自己童年时的一切回忆。总喜欢安静的生活,在家里安静地待着,翻出过去自己用伙食费买来的书,安静地听音乐,安静地思考,安静地独处,安静地写字。
母亲总害怕我懒,找不到好媳妇,担心我以后无法照顾自己,对自己的小孩手足无措。我举着茶壶说,我以后不娶什么也就解决了。
喜欢一个人在山顶上坐着,看周围山群被夜色从远方吞噬到眼前。感觉过平淡的生活才是一种幸福。
关于写作
自己当初为了记录一段感情而开始写字。我认为它是在改变一些心灵的贫瘠,放弃一些精神的荒芜,填充一些生命的空白。
关于回忆
我是喜欢回忆的人,在对着镜子回忆好一阵后,发现许多事情都很荒唐,许多事情都很可笑。
当然一个喜欢文字的人,肯定是喜欢回忆的,因为写作是在回忆过去。
听人说过,喜欢回忆的人是最容易苍老的。也许我已经很老了吧!我回忆了那么多的过去。
关于爱情
想不再写起这四个字,一直在逃避它,它最终还是出现了,也许它就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种感情吧,可它给人的却总是伤痛。
记忆里很多个夏天的傍晚,我和她总是在柳条垂着的湖边坐着,听湖中的水波被风吹起的声音。我给她讲很多关于自己过去的故事。
她是个善良的女孩,时常哭得眼睛很红,看到她的眼泪时,我的心很痛。我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彼此习惯沉默,彼此喜欢安静,在体育场那些大台阶上我们不知坐了多长的时间。我很喜欢看她在风中被风吹起的长发的样子,她是多么可爱。很习惯在车的后座上载着她去那棵刻了我们名字的大树旁。
她经常送给我“阿尔卑斯”糖来吃,可我不知道她为什么送给我这种糖,直到有一天在电视上看到那只狗给自己的女友送了一篮子的“阿尔卑斯”。习惯了牵着她的手,很踏实,很开心,人文这是永世永生的幸福。
直到有一天,她说,我们分手吧!
没有原因,我想起北岛的《一切》: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过了很久,我认为我已经想通了,想明白了,认为一切都过去了,可当我看见她和一个学吉他的男生在大街上相拥而走时,我觉得自己的心都要碎了。
原来伤口好得再好,也是会留下痕迹的。
关于结尾
不知道自己还能写些什么,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就这样整理完了,或许成长就是这样。自己曾经拥有过,也就知足了。相信任何的轩然大波最后总会归附平静。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解之词
不解之词
… 苏旭东
除了文字,他们一无所有。创作;从开始就是属于他们的。写作是一个没有界限的境域,在那里,任何都能被否定,任何都能被超越,他们生活在不安之中,他们本不应该去那里,而他们义无返顾的进驻那里。
真正的写作者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因为只有内心才能告诉他,他的灵魂与现实是否真实纯粹的。要想自己变得纯粹是很恐惧的一件事,就像捍卫一个圣洁的原则,而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期的痛苦。在这个现实与实在只存在于过去与将来的中间状态时,纯粹的人或文字是不可出现的,或许出现只能是一种奇迹。纯粹的文字从而产生在 酒鬼、赌徒、色狼以及修士和隐士笔下。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纯粹,他们只有一个心灵目标,他们随时可以放弃生存,而他们从来就没有把生活当成生活而是简单的生存。
文字不仅创造了时间,还创造了故事和情节,以及句子和细节还有作者所讲述的意识到的事物和未意识到的事物,比如诞生与死亡,平静与动荡,痛苦与幸福,感动与记忆。这一切对于写作者都是内心深处的恐惧,他们每创造一种预知的情感,总在承受另一种未知的情感,逾是文字表露的宽泛,写作者所承受的逾是极端的痛苦。写作者被自己的疲惫状态所麻痹,他们创造生命,创造博爱,创造感动,而他们不知到疲惫状态所麻痹的自己都是兴奋状态的映像。因此,他们的创造是一种死亡的趋向,把生命变成一种命运,把记忆变成一种有用的行为,把延续变成一种有向度的和有意义的时间,用时间来创造一切。这种依恋,好像在等待希望,就像在等待爱的到来。写作者是在创造一种形象的心理学,他们受到的影响就如同一种习惯,而当某一天他们感到这种影响变成一种囹囵而无法逾越时,就变成一种焦虑,从此自己就总是在试图超越自己。如同一个大家的形成,当他筑起的峰越高,他周围的的沼泽险滩就越深,他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而他经历的也是别人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超越的。
人的本质是孤独的,就如同无奈的宿命。我们试图去阐解,于是就有了写作者。
写作者精神深处的恐惧与渴望一般强烈,因为他的恐惧来自于他的与生俱来的敏锐所预知是未来的苦难和命运的不幸。当这些都在外人无可预知的潜伏期时,作为写作者,他对于这一切而充满惊悚。写作者的想象力如期膨胀,他对那遥远的悲剧感到巨大的恐惧,他渴望回到母体,回到原始,只有那里才可以容纳一切写作者的才情、孤寂与高傲。而他们却不排斥这种与生俱来的敏锐,而是借用孤独的外形来存活,他们渴望生命的孤独,他们用孤独来探寻世界的未知。当他们的智慧与日俱增,而终将感到过多的未知和世俗时,写作者就感到无可名状的痛苦。因为他们在虚无与孤独之间选择了孤独,他们要体验这种奇异的悲凉和同样奇异的快乐,并将这种快乐注入到悲凉中,这就是创作的状态所在,也是诉说的动力之源。
写作者一直对语言保持着某种自己审美观念下的兴趣,对世间的事物保持尽可能多的好奇,那样才有激情去体味广义的生活,才会对人类的处境保持某种同情。他们会经常想文体和风格以及修辞之外的美妙,用活跃的心智把想象力从兴奋变得安静,再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恰当地用智性表露出来。作为一个写作者,寂寞是一种必须付出的代价。当他的内心遭受极大痛苦时,他的精神就有极大的救赎,正是在这种寂寞的催生之下,他的内心才不会依赖于世俗而自由地成长,世俗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束缚,它将一个人的生命情感局限于内,世俗天生与写作者相隔离,不然写作者就不会成为真正的写作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一种不断追索不断寻求爱之中,要学会去爱,一个真正会爱的人,他其实就懂得了艺术。苦难的岁月,写作者的心中只有惟一的希望之路,这种依恋之情很简单,称为爱,人类的一切智慧都蕴藏在爱之中。故而当一个写作者懂得了爱也就成为了真正为内心写作的人。
写作的孤独是写作者缺少了孤独而无法进行写作,而孤独永远没有参照物,就如同婴儿刚刚出世一般。孤独总是以疯狂为伴,而这种疯狂的始终是未知数,因为写作者还未处在写作状态之中,在这时写作者十分清醒,只是仅仅预感到那种疯狂,这种疯狂是沉默是无声的喊叫,写作者好像触得到又好像触不到。正是因为如此,才值得去写,如果写作者知道自己所写的是什么,那么写作者是永远也不会去写的。写作者试图知道先写什么,却发现只是荒芜一片,只是在创作当中,才知道为什么去写而又不知道怎样能停止写作,一直沉浸在刺激性的写作状态中,直到一部作品完成。
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也没有一个人生是可以替代的。写作者的人生具有不可模仿性,他们的经历一般是在杜撰真实,他们按照自己设置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大多数是一群在路上的人,他们不习惯长久地处在特定的生活方式里,所以他们总是在漂泊游离。也是因为如此,他们的人生总是在以外和巧合里上演一段一段的故事,这使他们有了别人难以企及的人格和无可培养的博大才情,有了善良的本性和孤傲的外性,致使他们有了孤闭和隐归的潜在意识,而这种意识一直与世俗相对抗,一触即发的苦闷和巨大的摧毁性,世俗的入侵,使他们感到很难维系内心的孤傲。他们拒绝所有人,拒绝性与爱,拒绝浮躁,他们压抑自己,用这种手段来保留残存的内心孤独,不为别的,因为他们是一旦开始就无法结束的文学圣徒。写作者的生活是可以预知的,他们总在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们在别人没接近一步时,总是马上树起一道篱笆而阻挡别人向自己的内心靠近,他们只因为内心异常脆弱而使自己变得异常强大,所有人都接近不了他们的内心,他们的内心永远是封闭了倒数第二层,又在后面筑起一层,永远不可打开,只为自己留着。
才华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随时毁了一个人。文学讲究一个缘字,如果写作者是个天才,可他生不逢时,创造的思想不合当代,作为天才,他的使命与天性促使他疯狂地坚持自己,那么他就是当代最优秀而被才华毁掉的人,他会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露宿街头。他最终会成为精神的乞丐,而与自己初衷完全相悖。但他完全不需要常人去同情,因为他没有毁掉思想,只是被疯狂毁掉了生活而已,他完成了自我,他的其他一切都无需追索,他得到的比任何人都多,他从来没有后悔。没有任何人能像他一样按自己的理想而生活。还有,假如一个人根本不具备文学思想的素质,却总在苦苦追寻,那其实是很悲凉的事情。他总是不愿放弃但又想解脱。他是在等一位大师告诉他一句,你不适合文学。而他听到的总是加以时日,你会有所作为。被期望和搪塞所蒙蔽,他最终会毁掉,完完全全地毁掉,他的结果无非就是挑着两个箩筐,一个箩筐是硕大的土豆,另一个箩筐是艰涩的手稿。
写作者大都是有目的的开始写作,比如金钱、名誉、女人,而最终都是为了诉说自己的某种思想,这样就回到了原始本质的目的,诉说传递表达大多都是如此目的。当他们怀着某种目的陷入这个城池时,不论是走在路上,还是走过这条路,都会留下一个梦,这种经历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它不仅完善了人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