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章墨- 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刻吴玲满脸冷漠地看着王行,一头长发无风自起,笼罩在圣光之中的身体竟然未着片缕,那修长曼妙的身体就这般呈现在王行面前,美的让人窒息。

    那一剑终究没有落下,吴玲收回秋水残剑,在王行面前将其插入地面,一股葬剑之意席卷而出,让王行感觉熟悉又陌生,和自己领悟的葬剑之意极为相似,却又仿佛是两种截然不同意境。

    待王行回过神来,那曼妙的身影已然远去,消失在了这个世界。

    无数徘徊着的剑灵恶灵感觉到那令自己不安的气息彻底消失,纷纷尖啸着向着王行冲来,足有千万头,气势惊人,仿佛席卷了整个剑冢。

    原来如此。

    王行在吴玲落下那一剑之后,心中便有感触,这短时间的思索之后,便是有了明悟。

    葬剑,非剑自葬,而为人葬。

    剑执于手,也唯有葬于手。

    剑,并非葬入剑冢万年才成葬剑,在离开了那双执剑之手后,剑心便已死去,剑意便已入葬。

    解开了这最后的心障,王行释然一笑,伸出右手,心念一动,一道墨线流入王行手中,变换成一只通体黑色的笔。

    王行缓缓地挥动那支黑笔,在前方凭空写起一个字。

    他写的极慢,似乎完全没注意到周围那些聚集而来速度极快的剑灵恶灵,依旧慢而细致地写着这一个字。

    字写至一半,最快的剑灵恶灵便已至王行身前,嘶吼着向着王行咬来,却被不知何处传来的一道剑意劈成了两半。

    更多的剑灵恶灵在进入王行十丈之内便被数道凭空出现的剑意搅碎,随着王行笔下那字逐渐成型,剑意出现的范围越来越大,百丈,千丈,直至整个剑冢。

    待剑冢内所有的剑灵恶灵都被剑意剿杀之后,王行笔下的那个字终于成型。

    剑。

    单字一个剑字,不同于王行此前领悟的凌天剑意和葬剑剑意,只是纯粹的一个剑字,是最最单纯的那个剑。

    天下剑道千千万万,变化无穷,剑道本源却只有一个。

    王行从剑道之中最玄奥的葬剑之意入手,悟透其中根本,便返璞归真,领悟了最纯粹的剑道本源。

    这一道剑,纯粹到了极致,已然不再是葬剑,而是剑道本源。

    可以说,天下千万剑道,都是由这一道剑道本源变化而来,只要王行能够领悟那些变化之理,便能根据这剑道本源变化出天下千万剑道!

    无数在剑道上造诣颇丰的修士,终其一生都无法摸到剑道本源的门槛。可想而知,这道剑道本源若是出世,将会在剑修之中引起怎样的波澜。

    王行满意地看着那纯粹的剑字,随手一挥,手中黑笔和那个纯粹之剑都随风飘散。

    笔墨世界再次墨意紊乱,开始变幻。

    梅山竹海,王行身前的凡纸之上,一个剑字挨着之前的行字出现,无比纯粹。

    同时他体内,一个纯粹剑字出现,化为墨意随着经脉流转全身。

    更多的灵气被那剑意所化之墨从王行体内挤出,若是有修士见到王行,必然会感到无比诡异,明明王行气息是起尘境,可是体内的灵力却还不如肉身境深厚,就像是刚刚耗尽的大量体内灵力一般。

    但若是有修士起了心思想趁机出手,必然会吃大亏,王行的手段靠的从来都不是灵力,而是各自虚符以及聚符成阵。

    而且有流字虚符和聚灵阵的存在,王行短时间内便能聚集大量的灵力。

    眼前墨意紊乱,画面变幻,稳定之后,王行面前又多了一条道。

 ;。。。 ; ;
第八十二章 鹅湖辩
    这一条道,王行从未走过,却十分离奇的并不感到陌生。

    这次道上不只有他一个人,来来往往的人影被笔墨简单勾画,只看得见轮廓,看不清面孔,只感觉一个个都行色匆匆。

    王行在略显拥挤的道上随着人群走着,不知前方是何处,只是后面的道在王行走过之后便消失了,没有退路,只有前进。

    天空下起了点点细雨,自然也是笔墨所绘,落下的动态极为传神,虽未画风,可风却在雨点落下的轨迹中体现,随后又化入人群之中。

    不知是错觉还是什么,王行真感到有雨点落在自己脸上。

    这个笔墨世界极为神奇,王行在之前的场景之中只留有视觉,和那不知是从脑海深处还是那里传来的听觉,在这个场景中他居然会有触觉。

    玄墨子一笔落下,王行未来得及看清他写的是什么字,便被卷入这个笔墨世界当中。

    前几个场景,都是从王行的记忆深处挖掘出来的,先是根据自己幼时凡间的经历,让自己回忆起自己名字的由来,并由此领悟了行之意境。

    随后又根据自己在那妖罗密境内剑冢内的经历,幻化应景,纠正了自己走向偏失符葬剑剑意,并由此领悟到了剑道本源,也就是自己久久无法掌握的剑之意境。

    单字意境之领悟何其艰难,王行此前不过通悟了一个流字而已,而在进入这个笔墨世界之后的短短时间内,他居然能够连续领悟两个单字意境!

    纵然两个单字的领悟于他以前的积累有关,可是能够重现昔日场景,令自己破开桎梏,这笔墨世界功不可没。

    而这一幕,却是全新的场景,不曾出现在王行的记忆中过,甚至自己能够在这一场景之中拥有触觉,乃至嗅觉,却没了听觉,只有一片宁静。

    他还闻道了阵阵花香。

    这花不是梅花,随着王行沿道而行,道路两旁的植被愈发丰富,满目绽放着的,是树树梨花。

    梨花瓣细,每一笔都被极为细腻地勾勒而出,无比灿烂地展现在王行眼前,若不是亲眼所见,王行简直难以相信这是笔墨所绘。

    道终有尽头,随行的路人自此稀疏起来,前方是一片广阔湖畔,亭台楼阁,梨花绽放,远处一片大湖平静无波,如同明镜,风景怡人。

    随行之人纷纷步入湖畔,寻地而座,王行愣愣地站了一会,见着满湖畔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热闹,便也步入其中,择地而座。

    显然,这湖畔正在举行一场盛会。

    湖畔风景绘制的极为细致,但人却画的极为粗糙,除了王行自己都不过寥寥几笔了事,连面容都难以识别。

    而前方楼阁之中的人物,却画的极为细腻生动。

    王行望去,只见得里面人隐隐分为两个群体,一边个个仙风道骨,身着道袍,一看便知诸是修仙大家。

    而另一边的人物则颇为繁杂,有的青年壮士,意气风发,有的年迈无力,却精神矍铄,这些人当中,王行一眼便看到了一个青年,面容居然和自己有七分相似!

    这莫非是年轻之时的祖父!王行心中震惊,再次望去,观察那青年衣着,举止神情都是那般相似,更加确定了这个青年的身份。

    祖父乃是凡人,怎么会和修仙大家出现在一块?王行心中只是一瞬的疑惑,便立马醒悟过来,他环顾着四周的场景,有些感慨地自言自语,没想到这里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鹅湖之辩。

    没想到这笔墨世界最后演化出的场景,居然会是这里。便是在这,李白坐实了诗仙之名。能够重复当年的场景,玄墨子也必然在这现场。

    既然事件名称叫做鹅湖之辩,那这必然是在举行一场辩论。两边修士正在激辩当中,王行虽然听不到声音,却也能想象其中的激烈。

    他仔细寻找了一下那些绘制的极为细腻的修士,终于在那一帮繁杂之人那边找到了一个人,他单手撑额如卧佛一般极为不雅地躺卧在长凳之上,满脸的不屑不羁之色,手中拿着一个葫芦,不时喝上两口,满脸憨态地看着场间两边互相那如同争吵一般的争论,仿佛自己只是来看热闹一般。

    没想到,传说之中的诗仙太白居然是这样一副流痞模样,丝毫没有王行想象中的高手风范,也不同凡间流传的那般英姿飒爽。

    李白始终自顾自喝着酒,哪怕对面的白胡子老道吹胡子瞪眼,手指都快指到李白脑门上了也好不为之所动。

    王行看了偶像一会,便继续寻找起来。只是他始终没能发现玄墨子的身影。

    听玄墨子所述,此时的他应该道心已破,自然不可能加入坚守所谓正道的修仙大家的阵营之中,但李白的青莲居之中却也没有玄墨子的身影。

    莫非玄墨子在这场盛会当中只是一个观众?王行心中疑惑,望向周围那些线条粗糙,面容迷糊的身影,不再搜寻。

    双方激辩正酣,已然到了白热化的地步,但是王行却什么也听不见,自然感到有些索然无谓。

    他的注意力始终在那外表看上去浪荡不羁的李白身上。

    面对群修千夫所指仍然不为所动,光从这一点看来,李白便是个人物。

    王行耐心地盯着李白,这个鹅湖之辩上面绝对的核心人物,希望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些转变。

    修仙大家的阵营当中走出了一个修士,面容儒雅,满是微笑,让人生不出半点厌恶之色。他一出场,只是寥寥数言,不知说了什么,竟是让青莲居众人哑口无言。

    王行仔细的观察着那个走出的修士,却是心里暗惊,这修士的面容他实在熟悉,居然和梅山外门弟子叶楚有些相似,只是两人气质截然不同。

    应该是偶然?王行心中想着,却突然发现,那个和叶楚长得极像的修士居然回过头来,冲着人群之中的王行望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莫名的微笑,看得王行一阵心悸。

    这时,李白终于有了动静,他扔掉喝空了的酒壶,极为潇洒的一个鲤鱼打挺起了身来,插腰张嘴,不知是在大笑还是打哈欠。

    王行明显感到修仙大家的阵营有了一些混乱,而之后便是一番舌战,李白单手插腰,一手指指点点,嘴中话语不断,观其唇势,该是一些难以入耳的污秽言语,真如同当街泼妇一般,竟是以一人之势便将青莲居落后之势全部扳了回来。

    那面容酷似叶楚的修士脸色难看,他身后的修仙大家们也是一个个脸色难看至极。

    李白却全然不顾,竟是直接一跃而起,手中不知何时多出了一支笔,当空书写起来。

    那一笔气势好不非凡,就连隔着时空间隙的王行都忍不住一声好字叫了出口,心潮澎湃。

    一笔落下,两个大字凭空浮现,一字为人,一字为山!

    两字在空中迎合,神奇地合而为仙!

    接着,这个笔墨世界在王行不可思议般的注视下,出现了除黑白之外的第三种色彩!

    一道金光出现在那个仙字之后,周围的一切墨色在这金光的照耀下如同阳春融雪一般消散,沉默观战的人群不见了,激辩着的修士不见了,连那风景怡人的湖畔都消失了,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这一道金光!

    金光之中,似是一只无形大手出现,强行将那已经合成仙字的人山二字强行拆开,又一条长道在王行面前出现,只是在前方,这条道分岔出两条道路,分别通往那被拆开的一人一山二字!

 ;。。。 ; ;
第八十三章 择人山
    王行看着眼前出现的岔道,神情有些惘然,鹅湖之辩的结局天下尽知,他自然不是因为没看到那个结局而心生遗憾,只是不知为何眼前会出现这个岔道。

    人登山为仙,仙字分开,自然也就成了人山二字,当年的鹅湖之辩的辩题便是有关这人山二字孰轻孰重的争辩。

    人自然便是指人之本身,探仙之道的载体,便是人。人本身有优劣之分,天赋性情决定了人的上限。

    而山则非眼前所见之山,这里的山寓指天地,天地即为大道,人登山而为仙,指的便是人领悟了天地大道之后才能得到成仙。

    无论是修仙界还是凡人界,源远流长的道本思想都深入人心。

    天地即为大道,大道孕生万物,人为万物之一,自然在大道之下。

    所谓修仙,便是征循问道,提升修为,是为了获得更长的寿命以获得更多的寻道时间,同时修为越高,也能越贴近天地本源,能更真切地探索大道。

    天地大道便是如此,择其优者,淘汰劣者,物竞天择,亘古不变。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之下,李白的人定胜天,人择其道的思想是何等的离经叛道,这是玄域修仙界数千年以来第一次有人向道本思想发出挑战。

    也不是没有其他修士提出过类似思想,只是要不本质没有偏离道本思想,要不便是实力太差,修为太低,完全掀不起一丁点风浪。

    而李白这样一个异类则不同,他在他自己的道上,那些外人眼中的歪门邪道上,接连创造奇迹,甚至在开元境便领悟到神启之境,使得修仙界的震荡,这不仅仅是引起了某些长久探索神启之境无果的问鼎大修嫉妒,也真真正正地用行动动摇了道本思想的地位,因为这符合了李白的人本思想,也因为这颠覆了修仙界的传统观念,更因为这让世人看到了一条似乎是更为正确的成仙之路!

    所以,李白让那些真正掌控修仙界的上层人物感到了恐惧,这个在思想上打击了他们的根基的修士成长的太快太快,甚至到了能够让他们都感觉到了威胁的地步,所以无论是为了大义,还是为了利益,李白都必须得从这个世界消失。

    这是一个无法调节的矛盾,形势之下,于是便有了之后的李白独上昆仑,再之后,一切归于平静。

    这时上一辈人的争斗,而在此时,这样的选择题又出现在了王行的面前。

    左边为人,右边为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