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成为了苏联远东地区的一个烫手的山芋。大汉帝国军队的靠近海参崴的牡丹江边界地带的集结,也让斯大林颇为头痛。
西元1938年9月10日,天气阴暗。大约是在上午11点左右,一架小型的大汉帝国军用飞机突然降落在双子城西北面20公里的一个俄罗斯乡村附近。当几个苏联红军士兵乘坐着一辆军用吉普车匆匆赶来调查的时候,他们发现在迫降的飞机旁边,一个大汉军官正在烧毁从公文包中拿出的一些文件。
苏军士兵立即冲上去扑灭了火焰,夺下文件。这些文件差不多被烧成了灰烬,很多纸片已经烧焦不能辨认。苏军士兵不敢怠慢,小心地将这些文件残片收拾好,然后将这个大汉军官和还在昏迷不醒的飞机驾驶员一起抓回了双子城的警备司令部,进行审讯。
双子城警备司令部通过翻译,解读了这些文件残片的内容。它们是一个绝密计划的片断,有的日期还没有填上,但它涉及到大汉帝国空军的作战计划,表明了按计划进行的大汉帝国军队攻势的大体上的性质。就像一份文件所表述的,要从双鸭山直到格罗谢维奇进军;在其中两页上标有特别记号,大汉帝国国防军的第三军团要越过边界攻占双子城,切断海参崴的驻军退路后掉头南下,攻打海参崴;空降兵将在锡霍特山脉南部一个小镇附近空降,占领一座关键性的桥梁。
尽管是用尽了残酷的审讯手段,苏联人仍然不能从被俘的大汉帝国军官口中得到任何消息,只能从他的军服上知道他是一名少校,名字叫韦海明。而那位大汉帝国空军的飞机驾驶员已经在医院中不治身亡。
斯大林在当天深夜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一架大汉帝国空军的飞机在双子城附近紧急着陆,并带有大汉帝国有关远东地区海参崴的秘密军事计划。这引起了这位苏联最高统帅的些许惊慌。
席卷苏联大地的肃反运动已经达到了高潮,并扩大到了苏军的基层单位,成千上万的中低级军官和其他老百姓一样,被流放被枪毙,在强化了斯大林铁幕统治的同时,也大大削弱了苏军的战斗力。根据情报部门的消息,大汉帝国在东北三省聚集约有一百万的陆军,无论从装备上和心理上都正处于高峰时期,兵锋鼎盛。虽然在外交上,斯大林不会口软,但是他从大汉帝国对日作战的通报中,已看出现在的苏军不是大汉帝国的对手,如果在海参崴地区开战,正如莫洛托夫所说的一样,胜算不大。
斯大林一夜未眠,他还不能确定这些文件的真实性。
次日,大汉帝国驻莫斯科大使向苏联外交部递交了一份照会,上面说明昨天一架大汉帝国的小型军用飞机因为天气原因,迷失了方向,迫降在双子城附近,大汉帝国要求尽快见到这架迫降飞机的生存人员。
苏联人窃听了大汉帝国外交人员和韦海明少校之间的谈话。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不能详谈,但是大汉帝国的外交人员过多的关注秘密文件是否已经被销毁引起了苏联人的重视,更加证实了文件内容的可靠性。
大汉帝国边界的第三军团大规模集结,一直吸引着苏联人的目光,再加上韦海明少校的不请自到,更加强了苏联人的猜疑。苏联远东军区的部队受到了莫斯科的秘密指令,开始进行了局部动员,保持警惕状态。
苏联政治局召开了紧急会议,对于海参崴地区的危机,主战派和反战派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远在北京的莫洛托夫也被紧急召回国内,参加这次紧急会议。
斯大林再三权衡了利弊后,同意了莫洛托夫就海参崴问题和大汉帝国进行实质性的谈判。这等于是告诉莫洛托夫,必要的时候,苏联还是可以牺牲这个远东太平洋舰队的港口,来换取更大的政治利益的。当莫洛托夫带着这一成果,再次飞到北京的时候,他带去了方云想要的一切东西。
莫洛托夫首先解释了自己在政治局委员会上经过“艰苦卓绝”地谈判后,已经争取到不仅使苏联政府而且使海参崴当地政府也都能接受了方云的要求,并对大汉帝国蒙古省境内的俄罗斯人也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然后,他就详尽地提出了实现这些要求的办法:海参崴地区可以在经过公民投票后来决定归属,俄罗斯人不参加投票,只是当地的大汉人参加投票;杂居地区可以交给一个由俄罗斯人和大汉人组成的委员会来管理;蒙古省的俄罗斯人在自愿的原则下,可以从大汉帝国回归苏联;苏联和大汉帝国签订友好条约和经济条约,以促进两国双边经济贸易的发展;大汉帝国政府在德国和苏联之间斡旋,以促进德国和苏联达成友好协议。
“莫洛托夫同志,我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苏联政府已经同意把海参崴地区归还给大汉帝国?”方云问道。
“是的。”莫洛托夫回答说。
“那么,我感到很遗憾,”方云说:“由于过去一段时间的形势发展,这些提议有些不合时宜了。”
“什么?”莫洛托夫被方云的话吓了一跳,他有点神经质地嚷道:“为了满足你对海参崴地区归还的要求,我已经是拿我的政治生命在做赌注了。”
的确,为了满足方云的要求,莫洛托夫已经被国内的反对声给淹没了,好在他是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要不早就被内务部关到监狱里面去了。
“不不,莫洛托夫同志,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我是说,对于海参崴地区实施公民投票公决就不用了,可以直接移交给我们,而且对于杂居区的管理,也由我们大汉人自己来处理就可以了,当然,所有的俄罗斯人都可以带上他们的财产自由地离开。作为补偿,大汉帝国政府将在一定程度上补偿贵国的损失。我想我这个提议更加符合实际。”
莫洛托夫仔细想了一下,觉得方云的提议也没有什么不妥,本来苏联政府只让大汉人参加投票的意思也就是等于默许了海参崴的回归,如今大汉帝国只不过把这些都挑明了,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的。只不过大汉帝国要求的方式是非常无耻的。他感到现在自己的心情即使愤怒又是无奈,他真的有一种翻脸和大汉帝国对干一场的冲动,可是想想自己祖国周边的政治环境和国内的现状,他忍住了这个冲动。
会谈结束后,莫洛托夫飞回莫斯科。他把方云的要求再次向斯大林做了汇报,并试图说服政治局委员会接受方云的要求,但是这次他碰到了意料不到的强烈反对。不但委员们反对他,就连一向对他信任有加的斯大林也开始对他颇有微辞。甚至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把这个消息泄漏给了海参崴地区政府,恶化了当地大汉人和俄罗斯人之间的矛盾,并造成了流血冲突事件。
面对这种局面,莫洛托夫非常焦急。他在政治局特别会议上,不顾礼仪地责问道:“如果我们因为眼前的局部利益受到损失而与大汉帝国发生冲突,那么我们的国家和军队能够承担起战争的责任吗?我看是不能!我们伟大的红军在芬兰刚吃了败仗,军队的政治运动还没有结束,同样也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同志们,我们需要的是时间!明白了吗?是时间!”
“大汉帝国正在和日本帝国作战,他们也需要时间,对苏维埃政权的威胁不是重要的。而我们西面的德国,已经是武装到了牙齿,它才是苏联最直接的威胁。我们在不能和西方取得一致条件下的同盟,就必须要依靠大汉帝国,在这方面打开突破口,以换取我们需要的宝贵时间。”
莫洛托夫的讲话让斯大林和政治局的委员们意识到这样一个情况:目前西方强国都是在反对共产主义的。
在屈辱地以归还海参崴土地为代价后,苏联和大汉帝国的关系一下就升温起来,而且大汉帝国忙于对付日本帝国,并着手对占领的九州岛实施统治管理框架,也需要和苏联之间有一个平和的外交环境。
当一切都尘埃落定后,方云和杜英豪在总统府办公室里对喝了一瓶红酒。方云赞叹道:“英豪,这个计划真是太完美了!”
杜英豪彬彬有礼地回答说:“天时、地利加人谋,自然水到渠成。”
原来,大汉帝国进攻海参崴的军事计划是一个精心设置的圈套,一个让苏联人心甘情愿地归还海参崴地区的陷阱。
※
大汉帝国有点心满意足地收下了苏联人的礼物。当然,拿了礼物,自然要为客人办点事情。方云给德国元首希特勒发了一封很长的电报,并对德国解决苏台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并且很技巧地点出了大汉帝国、苏联和德国之间的关系。
希特勒收到方云的电报后,对里宾特洛甫说:“我们的亲密朋友在苏联人那里获得了实惠,现在开始为苏联人说些好话了,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里宾特洛甫有点谨慎地说:“其实方总统所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苏联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和我们是死对头,但是英法两国更加不安好心,是要我们和苏联开战。伟大的元首,我们已经获得了奥地利,那么,我相信这次英法也会和默许我们吞并奥地利一样,会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我们。在这方面,我同意大汉人的看法。”
希特勒很是满意,他说:“不错,英国人和法国人现在做梦都希望我们和苏联干上一架。这要一步一步地来,我们的领土和空间还不够。我们的目光要先落在捷克斯洛伐克身上,然后再是波兰,至于苏联,就让它先安静几年吧。”
里宾特洛甫有点担心说:“元首,如果您认为您能把冲突局限在捷克斯洛伐克,那您就错了。如果我们进攻捷克斯洛伐克,您将会激怒整个欧洲的,虽然我们丝毫不怀疑我们将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是全欧洲也将和我们作战,后果不容乐观。”
希特勒笑了起来,说:“我的老朋友,你多虑了。有时候解决问题不一定要用战争的。”说完,希特勒离开了办公室,留下里宾特洛甫一个人在那里发呆。
事情还真如希特勒预计的一样,吞并苏台德地区并不需要战争。首先是英国首相张伯伦不顾国内强烈的反对,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尽快和德国解决苏台德问题,并且把战争的责任放在了捷克斯洛伐克身上。
这让英国国内攻击张伯伦的论调更加高昂起来。这点引起了美国的注意。美国的柏林大使馆向国内报告说,英国驻德国大使对英国国内反张伯伦势力的发展非常不安,并提醒美国政府注意,张伯伦的倒台就意味着战争。他呼吁美国政府公开支持张伯伦,以巩固他的地位。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美国驻英、驻法和驻大汉帝国的大使也向本国政府发出了同样的呼吁。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张伯伦和法国总理达拉第的政治生命,给希特勒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发了两封内容完全相同的信件,呼吁他们继续谈判,以便“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设性地解决争论问题”。同样的,他也要求张伯伦、达拉第在谈判中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罗斯福还给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写信,请他“帮助继续努力,以求用谈判或其他和平手段就争论问题达成协议,而不要诉诸武力。”而在给方云的信件中,他是希望大汉帝国利用盟友关系,尽量协助德国“圆满地解决争端,而不是动用武力。”
正因为美国对此做出如此的努力,一个有利于德国的计划形成了。
法国在为获得苏台德地区的解决,决定不惜任何代价。法国特使对希特勒说:“在您的基本要求不必诉诸武力就能得到解决,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呢?”
从英法两国的反应中,希特勒已经知道了,英法两国愿意以和平为代价向他出卖捷克斯洛伐克。而这时候,意大利大使也来了,向希特勒说:“尊敬的元首,我们的领袖让我通知您,无论您作出什么决定,法西斯意大利都支持您。”
西元1938年9月29日上午,西欧四大国领袖在风景优美的古城慕尼黑集中。希特勒元首府迎接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政治首脑,并和他们一道共用了午餐。
在午餐过后的会议上,希特勒发表了简短的演讲,感谢与会者接受了他的邀请,并指出迅速作出决定的必要性。
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会议开始的时候,曾坚持应当有一个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出席,但是希特勒寸步不让。他不允许任何捷克斯洛伐克人出现在他面前。最后在张伯伦的一再坚持下,还是赢得了一个让步。大家同意,就像首相所建议的那样,可以有一个捷克斯洛伐克等在隔壁,随叫随到。于是,两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杯冷漠地带到了隔壁的一个房间。
直到晚上10点,两位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拿到了四国协议要点的通知,并且得到了一张捷克斯洛伐克人应立即撤出苏台德地区的地图。当捷克斯洛伐克代表提出抗议的时候,那位来通知他们的外交官打断了他们的话头就离开了。
9月30日凌晨,希特勒、张伯伦、达拉第和墨索里尼依次在《慕尼黑协定》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个协定规定德国军队在10月1日进军捷克斯洛伐克,并在10月10日完成对苏台德地区的占领。
9月30日清晨,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收到了《慕尼黑协定》的全部文件,随即召开了紧急会议。英国和法国不但抛弃了捷克斯洛伐克,而且威胁说如果他拒绝《慕尼黑协定》的话,它们将支持希特勒动用武力。在这种情况下,捷克斯洛伐克于当天下午13点宣布投降了。为此发布的官方公告说,它是带着“对全世界提出抗议”投降的。
波兰人和匈牙利人这时候也趁虚而入,在孤立无援的捷克斯洛伐克各分得了一块土地。对英国来说,从多瑙河到里海的门户已经向德国洞开;对法国来说,它在欧洲的军事地位被毁了。
原来法国拥有一百多个正规师,而且还同东欧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等较小国家建立了同盟,这些国家加在一起的军事力量师可以抗衡德国的。然而,慕尼黑会议把捷克斯洛伐克给肢解了,部署在山地工事里面的35个捷克师被缴械了。这35个师原来还牵制着数目庞大的德国部队。现在法军失去了这支部队,无异于自断臂膀。
在慕尼黑事件之后,法国在东欧剩下的盟国还有哪个能对它的信誓旦旦相信呢?同法国的结盟还有什么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