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浇饩觥5笔保峭獾陌傩眨颖苷交穑泻芏嘞虢侨ケ苣眩饺艘膊蛔枥梗晃誓信仙伲客ㄍǚ判小
这下可不得了,杀伤力极大,连守城将士都被电到了,蠢蠢欲动。哟,义军如此宽厚仁慈,那还不如去投奔他们,跟他们一起混哩。可是,高德儒这个猪脑袋,仍旧执迷不悟,发誓与义军血战到底——这倒还有几分男子汉气概。
可是,民意不可违。
6月10日,李建成、李世民下令攻城,史书记载:“以兵临之,飞梯才进,众皆争上。”顿时,万箭齐发,云梯、滚木、刀剑、肉搏、拼杀、惨叫,刀刀见血,枪枪到肉,放眼望去,四处都是一幕幕悲壮的画面,义兵们不顾生死,拼死血战。
开门红
而此时,城内的百姓,早就不想给高德儒卖命了,都哭爹喊娘地想着要投降。高德儒部下朱知谨,看准时机,率领手下将士和城内的百姓,一同宣布起义,并放义军进城,活捉高德儒,送到义军军营。李世民痛骂高德儒这猪头:“你这老东西,看见一只鸟,就说是彩鸾来朝,骗取高官厚禄,这与赵高指鹿为马又有什么分别?我们起义兵,就是要杀掉你这种奸佞小人!”
而后,将吓得半死的高德儒拖下去,一刀砍了。斩了高德儒,李建成、李世民又严令,不可胡乱烧杀抢掠,其他官员,不杀一人,仍是各复原职。史载:“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
对百姓秋毫无犯,又能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自然会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任何时候,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要想取得胜利,是基本不可能的。
前后九天摆平西河郡,义军凯旋,李渊大加赞赏,连声说:“像这样用兵,就是横行天下,也不在话下啊!”
首战告捷,让李渊充满信心,他下令开仓赈济贫民。如此一来,参军的人,越来越多,络绎不绝。
6月13日,李老大正式确定进军关中、攻取长安的作战计划,次日,又效仿西汉大权臣霍光,建立大将军府,自称大将军;另外,任命裴寂为大将军府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唐俭和温大雅为记室。而温大雅与其弟温大有共掌机密,也就是起草文书,写写稿子,做做秘书工作。武士彟的风险投资,获得第一笔分红——他被任命为铠曹,负责管理后勤方面的工作。
其余人等,都有封官,沿用的依然是隋朝的官制,哪有什么时间去搞创新?况且现成的还不错,拿过来用就行了。大将军府,下辖三军,分左中右:左三军由李建成统领,这时候,他的名片上,印的应该是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右三军由李世民统领,这时候,他的名片上,印的应该是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而中军则由李元吉统领,他的名片上,印的应该是姑臧公。
后来李元吉这臭小子,没有随大军南下,而是留守晋阳,他接了李老大的班,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同时还加了个镇北将军这么酷的军衔。
这样,李渊的领导班子就建立起来了。独立的政治、军事组织的创建,为义军西进关中,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李渊还规定:凡是一起参与起义的人,通称为义士。多么鼓动人心的称呼!
另外,还有一项政策,更能体现出李渊的高明之处。
附近,前来归顺的起义军日益增多,其中有一个叫郗士陵的草头王,只带着几千“杂牌军”来碰运气,很不好意思地前来投奔。
一般看到这种队伍,最多给点稀饭吃,给点冷水喝,打两个哈哈,就给打发走了。李渊不,他还相当地重视,相当地器重,引郗士陵为镇东将军,封为燕郡公,置镇东府,让他招抚山东郡县。
真是不敢相信,没饭吃的那么多,在路上随便抓都一大把——郗士陵直后悔,怎么不多拉几支这样的队伍来呢,搞不好,还可以封个宰相做做嘛。
这一新闻迅速被传遍四方,为李渊赢得了爱才如命、礼贤下士的好名声。前来投奔李老大的人,更是像赶集一样,忙得李渊登记的册子,都连连告急,印都印不过来。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誓师!
一时间,“要做官,找李渊!”这句话,成了许多人的口头禅。人们在路上碰到,问的第一句话,不再是:“你吃了吗?”而是:“你做了吗?”(呵呵,不要误解,不是做那事。)
对农民起义军,采取招抚政策,吸引他们加入“李家军”,是李渊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他高出对手一筹的高明之处。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直是李渊的基本策略,这也为日后唐朝的建立,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从后来事态的发展,可以看得很清楚——这也如同一个公司,有时候,收购自己的竞争对手,远比在市场上与他拼死搏杀要好得多。
7月5日一大早,天气很燥热,李渊身披铠甲,骑着高头大马,率领3万将士,打起迎风飘扬的赤白旗,在晋阳誓师。李渊慷慨激昂地宣读了誓文,赞颂杨坚,痛斥杨广,并阐明了起兵的宗旨和立代王为帝的“伟大意义”;同时,向各郡县发布檄文,以争取更多的支持。
大军随即启程,向关中进发,留李元吉镇守晋阳,作为义军的后备基地,西突厥的好朋友阿史那大奈,也率部随李渊出征,大军出发,直奔长安。
为了唐朝的建立,李渊带领他的“李家军”,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在太原首义中,李渊还是起着主导作用的,他虽不及李世民这般锋芒毕露,但在那种环境下,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是必不可少的。
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贬低李渊在晋阳起兵中发挥的主导作用,把这些美妙的光环,几乎都戴在李世民同学一个人头上,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所以说,李渊实在是比窦娥还冤。
当然,李世民在晋阳起兵中,也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他们父子两人,就如同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是牛人,一唱一和,同心协力,才有了大唐帝国创立前的一幕幕精彩故事,这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拉一个,打一个。
我们的唐国公,就要向长安进军了。他要带领一群满腔热血的“革命者”去创造历史的奇迹!
伟大的唐朝,就这样,在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渐渐拉开序幕,露出她灿烂的笑容,并且逐渐变为现实。
前途是难以预测的,可是,只要还有希望,我们就应该以非凡的胆略和智慧,去搏上一搏,让梦想变成现实,因为,命运是你自己去创造的。
李渊和李世民,作为大唐帝国的开创者,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让我们时刻紧随他们父子,进行“追踪报道”,一同去开创伟大的唐朝。同时,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个镜头:52岁的李渊,在公元617年7月5日,带领着一群向往新生活的“革命者”,踏上了创建大唐帝国的伟大征程。
这是一群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满怀崇高的理想,向未来奔去!
大军浩浩荡荡开出晋阳,李建成、李世民则分别统领左右两军,沿着汾水,一路南下。
不错,有气质!
傍晚时分,大军在清源宿营。
义军在此安营扎寨,放牧战马,命令强壮的兵士休息以养精蓄锐。老弱士卒则去砍柴做饭和警夜,像一只只猫头鹰,百般警惕,时刻搜索着周边的每一丝动静。
据“随军记者”温大雅记载,军营防卫之严,即使一只小鸟,也休想飞过去,何况是人?可见李渊的细心和军队的纪律严整。
李渊非常关心士兵的生活,他带着李建成、李世民两兄弟,亲自下基层,到军营巡视工作,进行慰问。不时问寒问暖,拉拉家常,开开玩笑,说说心里话,真正与下层士兵打成一片。
如果发现武器不好使,饭菜不好吃,战马没草料,心情不大好,李老大也都是现场办公,马上派人解决问题,工作效率那是没得说,不由得不让人竖起大拇指:“不错,有气质!”
同时,李渊还不忘告诫李建成与李世民哥俩:“娃啊,自古历来,开创基业,没有无功而成为帝王的。爹爹从小就生长在唐国公府中,身为皇亲国戚,历任太守之职,做的官也不少了,从小养尊处优,饥寒交迫的事情,看到过,却没亲身体验过;艰难险阻,听说过,却没亲身经历过。这次行军,爹爹是要好好尝尝这种滋味,倘若不自己亲历亲为,恐怕上天也不会饶恕啊!你们跟随老爸开创基业,千万不可懈怠,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争取得到部下的信任,就是要事事作表率,做出个榜样来,听到了吗?”
哈哈,李老大竟然说:没吃过猪肉,但看到过猪跑,真是搞笑。两兄弟齐声称是,但有不同意见。
李渊示意他们说出来。原来,他们也是关心自己的父亲,劝他没必要什么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事必躬亲,太累了,很多事情交给部下去办就行了。对于这个建议,李渊却不接受,或许,他有他自己的想法,非常时期,必做非常之事,自己肯定要苦点、要累点、要努力点,但他感谢儿子的孝心,也叮嘱他们要自己保重身体。这个时候的父子情深,真是难以言状。
自从窦氏死后,李渊把所有的心血几乎都倾注到了这几个儿子身上,既当爹又当娘,很是辛苦。幸好这几个家伙都还争气,不但一个个长得标标致致、生龙活虎,而且都能独当一面,魅力十足。
既然李老大这么敬业,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在军中,李渊虽为大将军,但武器的发放、粮草的运输、奖罚的制定、招抚的执行等这些大小事,都要亲自过问,一一安排,没有李渊的批示,其他人等,无权最后裁决。
据说,当时每天都有上千人出入李老大的营帐,或来请功论赏,或来告状伸冤,或来送递文书,或来投诚归附。大将军营帐人气爆棚,来者如云,观者如堵,我们的李老大应付得过来吗?
有人来找麻烦了
可爱的李渊同志,不但能够从容面对,而且应付自如,一点也不手忙脚乱,办起事来,干净利落,雷厉风行,极有效率。史载:“帝处断若流,尝无疑滞,人人得所,咸尽欢心,皆叹神明,谓为天下主也。”
要是与李老大来一次零距离接触,让老李哥“服务”一次,真是一种享受,那可比咱们现在去银行排队要好多了。
由此可见,李渊确实非同寻常,他后来能够取得天下,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自有他的道理。如果只是乐不思蜀的阿斗,或是司马炎的傻儿子,或是只会唱歌跳舞的陈后主,那可根本就没有唐朝的诞生——办事能力,有时候,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才最重要的标准。
7月8日,李渊大军到达西河,既然西河已经“解放”,当地的军民都喊着“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载歌载舞夹道欢迎义军的到来。李渊进入城内,又做了许多很得人心的工作。
比方他特意做了几件善事,凡城里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授予通议、朝请、朝散大夫的荣誉官衔,让他们既有面子,又有福享,还发布教旨,优待他们,以此来争取民心。
凡是前来投奔的,不管是阿猫阿狗,还是阿猪阿牛,一概按其才能,一一授官,无论官职大小,李渊都亲自书写“告身”,也就是任命状,以示重视。他一边询问来者的情况进行“面试”,一边笔下“沙沙沙”地写个不停,而具体掌握此项工作的官员,只是从李渊手中领取“告身”,向来者宣布任命,并颁布“告身”而已。史载:“帝特善书,工而且疾,真草自如,不拘常体,而草迹韶媚可爱,尝一日注授千许人官,更案遇得好纸,走笔若飞,食顷而讫,得官人等不敢取告符,乞宝神笔之迹,遂各分所授官名而去。”
可见李渊也是乐在其中,想必这与后来唐朝书法的兴旺发达,也多少有些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李渊的书法功底,是相当深厚的。当时有人把李渊的书法视为神笔,只盼着能得到他的亲笔签名,要是留到现在,那可是国家特级文物了。
李老大亲历亲为,也是想让别人知道,我李渊与你们,是无时无刻不站在一起的啊。
当时,有人提出封官太滥,李渊付之一笑,其实心里在说:你懂个屁,多开些空头支票出去,有什么损失?打下了江山再说,打不下,也能多拉些人上“贼船”啊,反正大笔一挥,要多少官就给多少官,就像写作文一样,无穷无尽的从俺笔尖流出来,多好!
这可是一桩非常值钱的买卖。
李渊率军经过雀鼠谷,也算是故地重游。7月14日,大军到达距霍邑50余里外的贾胡堡。就在李渊得意之时,在前往长安的路上,却有两头拦路的“猛虎”在龇牙咧嘴地等着他。
这时,李渊的外交使者从洛口返回了义军营地,最大的收获,就是怀里兜着李密的回信。李渊拆信看过,信上说:
兄弟啊,我与你也是家门,500年前是一家,自以为不咋的,却承蒙天下英雄抬爱,一不小心,被推做了盟主,希望与你同心合力,互相扶持,一起来做一件在咸阳捉拿子婴,在牧野灭掉纣王这样的大事业,岂不盛哉?
信中还要求李渊,亲自带几千步骑去河内郡,与他搞个见面仪式,签一份合同,并当面缔结盟约。
这封信,就是那个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骂人文章——讨杨广檄的超级写手祖君彦写的。原来,当李密听到李渊在晋阳起兵的消息,也敏锐地意识到,李渊会打关中的主意,去抢占长安。
做人要低调
可是,自己如今正围攻东都洛阳。洛阳,对于李密的手下而言,那可是能否获取胜利的一个最大标准,打下洛阳才算成功,眼前的好处可是香喷喷的。只是长久的打算和利益,谁会去考虑?洛阳不下,则是等于一切白做,所以,李密也有他的苦衷。打下洛阳,是铲除暴政;西入长安,是帝王之业。
可是部下肯定不会想那么远,他们只顾眼前利益,所以,李密死也要先攻下洛阳,本想早点拿下来,再考虑进军关中,无奈王世充很难对付,虽然是屡战屡败,但却也是一个屡败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