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唐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那时唐朝-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实哪是投什么降,只不过是想来看看隋军部署得如何,看看你吃什么,看看你士气咋样,明摆着是来捞情报滴。可见乙支文德,也算是个有胆有识的汉子,这家伙胆敢只身闯隋营,也要叩谢杨广先前“投降不杀”的诏令。
  在隋军营中,乙支文德就像大明星出场一般,大摇大摆,昂首阔步,旁若无人。
  老将于仲文事先得到杨广的密令,说是只要高元或者乙支文德来降,就不要讲客气,给我逮住先。
  无奈监军刘士龙,不知道也不相信有杨广的密旨,阻止于仲文擒拿乙支文德,说是人家来投降,你还抓人家,太不厚道了吧?当时,宇文述也在军中,可是没有一个能拍板的统帅,只能眼睁睁的又把乙支文德放了回去。
  待放走乙支文德,杨广捕人的命令来了。可是悔之晚矣,这个不怕死的高丽宰相,已经“济鸭绿水而去”,早越过了鸭绿江,在高丽营中乐哉乐哉,唱着歌、跳着舞,在喝红酒了。
  隋军又派人去追,对乙支文德说:“兄弟,等一下先,等一下先,还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商量滴!”
  诸将仍然天真地以为他会真的再回来,乙支文德只是窃笑,胡子一吹:还回去,你脑子进水了吧?
  隋军只好渡过鸭绿江,进行追击!
  

溃败
这时候,乙支文德还大发诗兴,赋诗一首,送给于仲文,诗曰:
  神策究天文,妙算穷地理。
  战胜功既高,知足愿云止。
  于仲文回信说:兄弟,你还是投降算了。文德兄睬都不睬,气得于仲文哇哇大叫,只好继续追击。
  乙支文德,老谋深算,何等精明,他既已知道隋军都饿得不行了,于是打起了疲劳战,诱敌深入,不和你玩正面的,只要一有接触,老子撒腿就跑。一路打胜仗,隋军高兴得不得了,宇文述一日之内,七战七捷。
  一路狂追,长驱直入。
  隋军一直追到距平壤城30里开外的地方,才扎下营来,等候前来接应的来护儿水军,准备一起攻城。可是等啊等,等到花儿也谢了,等来的却是乙支文德捎来的口信,说是只要隋军撤兵,他便带高丽王高元去杨广那里谢罪。
  宇文述见士卒疲惫不堪,又不见来护儿的接应,答应出兵夹击高丽的百济军队,连影儿都没见到。而平壤城,也实在是修得太高大、太坚固了,于是接受高丽的投降,下令班师。
  诸将领着隋军,拖拖拉拉、垂头丧气地往回撤退。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此刻的高丽军正在养精蓄锐,磨刀霍霍,并且已举起了屠刀,准备对隋军发动突然袭击——四面抄袭的大屠杀,终于开始了。
  7月24日,隋军退至萨水,刚渡到水中央,高丽军就从背后发起总攻。
  隋军大溃!各路大军,都饿着肚子,迈着腿上灌了铅的步子,争相逃命。
  一泻千里!
  落荒而逃的隋军,个个都是顶级马拉松选手,一天一夜就跑了450里。史载:“于是诸军俱溃,不可禁止,将士奔还,一日一夜至鸭绿水,行四百五十里。”
  幸好有殿后的李景和王仁恭两位将军拼死抵抗,直到鸭绿江时,终于稳住阵脚。24军中,只有卫文昇一根独苗,因为没与高丽军接战,毫发无伤。来护儿听到隋军惨败的消息,仰天长叹一声,也只好渡海回师。
  这一仗,隋军惨败,不是一般地惨,而是特别地惨!当时渡过辽河的9路大军,共有305000人,可是逃回来的,就只剩下2700人了,财物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直到唐朝的时候,李世民再征高丽时,战场上,依然是一片狼藉,白骨成堆,惨不忍睹。
  杨广回到洛阳,开始秋后算账。
  他根本就没想过要反省自己的错误,而是找了几个替罪羊,把责任全往他们身上推。首先被斩的是刘士龙,说是怪他不听话,放跑了乙支文德;其他人,不是免官,就是下狱,反正没一个逃得了——只要是一起去的,放心,都有份儿。
  后来,诸将又将罪责全部推给老将于仲文,杨广也找了个台阶下,于是将其他人释放,独降罪于他。可怜的于老头儿,68岁的年纪,竟然被活活气死。
  这一仗,把杨广的威风快打没了,可是这小子死要面子,坚持不懈,又在第二年,发动第二次对高丽的战争。
  此时的农民起义,已是星星之火,在四处燎原了。史书记载:“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
  长白山、高鸡泊、瓦岗寨,更是燃起了熊熊烈火。正向全国蔓延。
  二征高丽,开始打得还算顺利,高丽在隋朝几路大军的猛烈攻击下,眼看就要撑不住了。不料,礼部尚书杨玄感,却在黎阳起兵造反。
  中央的部长都造反,咋办呢?
  

被逼无奈
这是杨广万万没想到的,没办法,只好撤军,回去对付杨玄感。
  撤军虽是秘密进行,但大把的作战器具、军用物资、后勤粮草,就全部成了高丽人的战利品和囊中之物。这次后院起火,狼狈退回,杨广又是搞得灰头灰脸,可是这位爷,意志坚强,还是不死心。
  第三年,也就是公元614年2月23日,杨广又再次下诏,第三次御驾亲征高丽。
  这一次,又如前两次一样,照旧征发百万大军,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杨广算是典型中的典型了。
  可是不曾想,被迫来参军的有些醒悟了,都不愿当炮灰,纷纷当起了逃兵。杨广穿了一身威风凛凛的军装,亲自设坛祭祀黄帝,将抓到的逃兵一一斩首,并以人血涂鼓,以示警戒。但是,涂人血也没用,当逃兵的还是络绎不绝——不祥的预兆,杨广郁闷得很,只能是唉声叹气。
  这时候,杨广心里清楚,国内已是一团糟,即便灭了高丽,又能怎样,还不是控制不住?可是伟大的杨广同学,就是要讨一个说法。
  高丽终于给了一个说法,他们也打累了,人疲马乏,无力再战,不想打了,战争的结局,往往还是要靠政治手段来解决。
  “小丑”高元遣使上表投降,杨广也就下了这个台阶,命令隋军停止攻击,班师回朝。
  水军仍由来护儿率领,本来已经快要打到平壤了,却突然接到回师的诏令。
  来护儿召集部下,说:“大军三次出征,都搞不定高丽,这次回去,恐怕就再没机会来了,劳而无功,是做武将的耻辱!如今高丽已经疲惫不堪,再打他一榔头,还怕搞不定?老夫打算打进平壤,把高元小丑逮起来,岂不更好?”
  来护儿上表请求出征,还没等到杨广的回复,长史崔君肃怕担责任,催促来护儿快些撤兵。
  来护儿仍是慷慨陈词:“高丽已是穷途末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皇上是充分信任我的,老子抓了高元回去,受到责罚,也一个人来顶,怕他个鸟?老子决不放弃这次成功的机会!”
  崔君肃见来护儿铁了心,只好亮出杀手锏,恐吓大家:
  “各位弟兄,要是真跟着元帅违抗圣旨,到时候,即使打胜了,还不是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众将起哄,来护儿无奈地长叹一声,泪流满面,只好奉诏班师。三征高丽,又是一无所获。
  在回军路上,杨广御驾在河北邯郸时,遭到起义军杨公卿部8000多人抄劫,驾后第8队倒了大霉,杨广的42匹御马,竟然都被抢走。天子御马被抢,杨广也无能为力,可见,面子真是丢到家了。
  时值秋风飒飒的八月,来护儿的心里,更是凉意阵阵。
  哎,要是皇上给我个二三十万军队,老子放手一搏,高丽小儿,早就给灭了,还用得着这般狼狈?
  可是,杨广信不过别人,不会用人,总想自己逞能。无奈心气太高,眼高手低,最后只能是惨败收场。
  三征高丽,把杨广的威信彻底打没了,自此以后,谁都知道,杨广只不过是一只纸老虎。于是,全国各地的造反派,都蠢蠢欲动,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为什么高丽就这么难打,直到唐高宗年间,才彻底摆平它呢?这个问题,以后我再慢慢细说。
  大家都闹事了,有些胆大的,拉起杆子,百十号人,就造起反来,反正又不用办执照,只要胆子大,就他妈的干他一场。
  天下大乱!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李渊闪亮登场(1)
既然天下已经大乱,混水摸鱼的人,可就要排成长队了。不但有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遍地开花,各地手上握有兵权的官府,也心急火燎地造起反来,“流感”大爆发!这时,杨广的姨表哥李渊,也受了传染,不甘寂寞,有些不安分了。
  以前的历史,一直大力贬低李渊,目的就是为了抬高李世民。也不知道中国人怎么总喜欢玩这一套,难道一定要踩了别人,才能显示自己的伟大?
  其实不然,不是还有一个叫双赢与多赢的说法吗?
  现今的历史翻案风,从不理性地去分析问题,总是走极端,彻底打倒,一定要把以前黑的全说成白的,白的全说成黑的才甘心,以此来显示自己多么地高深和与众不同。
  李渊也享受了这种“待遇”,有些历史学家为他翻案,又把李世民贬得一塌糊涂,这简直就是莫名其妙和不可理喻——历史学家,如果没有一种超然的历史责任和科学理性的态度,那就真的连狗都不如了。
  其实,事实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两人,都他妈的特别牛,而且不是一般地牛。史书这样记载李渊:“帝素怀济世之略,有经纶天下之心,接待人伦,不限贵贱,一面相遇,十数年不忘,山川冲要,一览便忆,远近承风,咸思托附。”厉害吧?简直就是百年不遇的大才。
  以前提到李渊,总是说他嗜酒好色、昏庸无能,儿子打江山,老子坐天下,这其实是一个比窦娥还冤的千古冤案,今天应该说,要理性平反了。
  理性平反,什么意思?就是说,我们根据各种历史资料,去还原历史的真实,实事求是地去评价一个人的对与错、是与非、功与过。
  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是怎样爬上这个位子的呢?
  李渊的家世是神秘的,自称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建立西凉的陇西李暠的后代,而李暠也说过,他就是汉朝抗击匈奴,一箭射进石头的那个“飞将军”李广的后代。
  李渊的祖先,一直在今天甘肃与陕西一带活动,属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所以史书记载他:“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或“其先陇西狄道人”,对于这个说法,后人也有存疑。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老先生认为:“隋唐两朝继承宇文氏之遗业,仍旧施行‘关中本位政策’,其统治阶级自不改其歧视山东人之观念。故隋唐皇室亦依旧自称弘农杨震、陇西李暠之嫡裔,伪冒相传,迄于今日,治史者竟无一不为其所欺,诚可叹也。”这里说得很明白,李渊与李暠完全不搭界,并非出自陇西李氏。陈寅恪先生进一步考证说,李渊其实是西魏弘农太守,鲜卑大野氏人李初古拔的后代,也就是说,李渊的家族,与鲜卑族关系密切。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争议,我以为,李渊出身于武川镇军阀衍生出来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是可信的。
  有人提出,李渊不是汉族,进而推出唐朝也不是汉族建立的政权,这显然是错误的——汉族,历来就没有一个特别纯正的血统,一直以来,就是由许多不同的民族,在不断的通婚、同化与交流中,逐渐融合而成的。
  所以李渊,只是有些鲜卑血统的汉族人。这就如同你的祖上,奶奶的奶奶辈,是个美国人,有些美国人血统,但你还是中国人是同一个道理。另外,在父系社会中,父系血统决定一切,说李渊出自蛮夷,完全是胡说八道。
  鲜卑族,是中国古代北方一个很强悍的少数民族,李唐的血液中,带有鲜卑的基因,就势必形成李渊、李世民这样的强人。因为所谓正宗的汉人,儒化太厉害,多多少少都“训练”成了只会之乎者也、只会窝里斗、只会安分守己的人,没有了血性、没有了激情和野性,便少了许多积极进取的精神。
  李渊出生在北周天和元年,也就是公元566年的长安,7岁时,就死了老爸,成了没爹的孩子。后来,他接班做了唐国公。李渊是个典型的贵族公子,史书称赞他“倜傥豁达、任性真率、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
  

李渊闪亮登场(2)
可见李渊不但是个大帅哥,而且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大帅哥,李渊讨老婆,却是一件趣事。
   。 想看书来

雀屏中选(1)
当时的人们,极为重视门第和家庭出身,贵族往往通过相互联姻,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增强自己家族的势力。李渊的家人,在为李渊这小子选媳妇时,也打起了周围贵族的主意,根据综合情报分析,他们盯上了窦毅。
  窦毅何许人也?
  他是宇文泰手下的大将,也是北魏政权可以依靠的大人物,而且他与宇文泰是儿女亲家。要是谁娶了窦毅的宝贝千金,那可不单单是面子十足,恐怕还要天天躲在被窝里偷着乐。窦家有女初长成,是一个才貌双全的长发美女,就是刘德华爱的那种类型。
  要选夫君了,终身大事,可要慎之又慎。送礼的、拉关系的、说好话的、走后门的,络绎不绝,窦毅家里的门槛,都被踩烂了。可是窦将军就是牛,谁也看不上,没办法,只好玩了一个花样,搞起了“海选”。
  窦毅命人在一个大屏风上,画了两只漂亮的孔雀,然后请来几十个贵族子弟,让他们PK射箭技术,并且只能射两箭,而靶心,竟然是画在屏风上那两只孔雀的眼睛。
  要射中孔雀都很不容易,还要射中眼睛?几十个贵族子弟,都叫苦连天,纷纷败下阵来,红着脸,咬着牙,唉声叹气地悻悻而退。
  这时,我们的李渊宝贝终于闪亮登场了。李渊从小善于骑射是。只见他信心百倍、非常潇洒地拉弓射去,一连两箭,各中孔雀一只眼睛,顿时,赢了个满堂彩,掌声经久不息。
  大家啧啧称奇!
  窦毅真会看人,怕是与当年汉朝刘邦的老岳丈吕公也不相上下,当即,他就让自己的女儿,与李渊订下了终身大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