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的研究,考据成癖的胡适先生曾深加考证,在他《中国禅学的发展》演讲稿中,有独到的见解,并为吾人解答了“六祖公案”的疑难问题。
印度禅第二十八代的菩提达摩,在梁武帝时(520或526)来到广东,传布释迦的《正眼法藏》。因为不得武帝的赏识,达摩渡江而去,于是有“一苇渡江”的传说。慧能像渡江后,至北魏,住河南嵩山面壁九年,为东土的第一代“禅祖”。一代传一代,慧可为第二代,僧璨为第三代,再传道信为第四代,至第五代为弘忍。“五祖”弘忍再传第六代就闹出双胞案来了。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达摩初到中国,是落脚在南方,其后,才渡江北上,在北方传道。因此,到第五代的五祖弘忍为止,禅宗是划一的,并未分家。问题出在衣钵的传承上,有了曲折,才闹出“南宗”和“北宗”来。
禅门六祖闹双胞
胡适根据传说,给我们讲了一个很有趣的“六祖故事”。五祖弘忍在湖北黄梅县修行,门下有两大弟子:一个有学问,北方人,叫做神秀;一个没学问,广东人,叫做慧能。当时一般门徒的看法,继承五祖衣钵的,一定是有学问的神秀,对于广东的没有学问的慧能,很瞧不起,只叫他做劈柴挑水的日常工作。
到了弘忍欲传法的一天,召集门徒,令各作一偈,谁作得好,便把衣钵传给他。从学问上的建树来看,毫无疑问地非神秀莫属;从他作的一偈也可看出修行很到家,五祖当然赞赏不止: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一偈,道出了禅宗的“正宗”禅理。因为自从达摩东来,传的就是“渐宗禅”,“时时勤拂拭”便是“担水砍柴,无非妙道”的渐宗主张。依照传统,神秀大弟子的参禅得道,并未离经叛道,洵乃道地道地的正统思想,五祖弘忍不把衣钵传给神秀,这才出人意料之外。
神秀作的一偈,被慧能改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这一偈,却教五祖弘忍顿惊。他发现慧能的一偈,把本来的“渐悟”来一个革命的提升,打破传统,把禅理赋以更加高超的生命,达到更高的境界;“本来无一物”道出了“四大皆空”的思想。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超脱禅理,也就是俟后顿宗所提倡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精神支柱。慧能因这一偈,得弘忍五祖的青目,弘忍便下定决心将法传与慧能,并命他即速逃走,躲个几年才可出来传道。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南能北秀风波恶慧能vs神秀(2)
为什么五祖弘忍会把衣钵传给慧能,并叫他赶快逃走?这里说明了禅门和世俗并无二致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他怕神秀不满,会把慧能杀了。果然不出所料,慧能出走后,神秀俟五祖入定,便自称“六祖”,在北方传道。正式继承衣钵的广东人慧能,当然称为“六祖”,回到广东老家,躲了许多年,才公然出来传道。
慧能后有二大弟子;一为怀让,一为行思。怀让后又传马祖,行思后又传石头。马祖、石头以后,宗派更多,南派五宗的说法,便是这样演成的。一方,神秀自称为菩提达摩的嫡派,号称“两京法王,三帝国师”,享誉于长安和洛阳之间,备受则天武后尊崇,他死于公元706年,死后谥“大道禅师”。神秀的二大弟子普寂和义福,也被朝廷尊为“国师”,气焰熏天。从玄宗到开元的四十年中间,神秀一派,一枝独秀,惟我独尊。
神会和尚大翻案
据胡适的考证,神秀并未著书,临死时的遗嘱仅仅是“屈、曲、直”三个字。这可证明他的禅法是近乎正宗的印度禅。主张的是“趣定之前,万缘尽闭;发慧之后,一切皆如(张说所作的碑文上说)”、“禅灯默照,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出文记。”(《楞伽人法志》上说)这和他的大弟子普寂的说法“凝神入定,往往心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是一致的教义。
正当神秀二大弟子普寂和义福的气焰方张,开元二十二年(734),河南滑台的大云寺来了一个神会和尚(这是胡适的《神会和尚考据》考证出来的),居然大声疾呼,要打倒伪法统,在大会上宣言,弘忍并不曾传法与神秀,真正的第六代祖师是他的老师岭南慧能。
原来,弘忍死后,慧能住在韶州的曹溪山成为南宗的大师,故后人皆称为“曹溪派”,又因为他在最南方,就称为“南宗”。他是个不识字的人,提倡的教义就是“顿悟”。他死于713年(比神秀晚死7年),留下一部《坛经》(但神秀从未著书)。慧能的教义“直指人心,是性成佛”、“一念思量,化生万法”、“识心见性,自成佛道”、“自性自度,无上正法”、“永所不作,名为忏悔”、“一切时中,念之不忘”、“一行三昧,行住坐卧”。他讲得很清楚:“不用求净土,净土只在你心中;不用坐禅,见你本性即是禅;不用修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神会和慧能是何关系?这仍然根据胡适的考证:神会和尚,襄阳人,约在慧能死后的21年才到河南滑台传道。在他到河南传道以前,也就是慧能死去前三年(710),曾到曹溪见过慧能。得悉弘忍传法与慧能时,以历代传代法言的信证,也就是一领袈裟,授给慧能。
神秀在世时,因袈裟在韶州慧能处,所以不敢自认是第六代。但在前年(神会见慧能的前一年,神秀死后3年),普寂竟派人到韶州把这领法衣偷去。唐神秀偈语行草神会便根据慧能告诉他的这一番话,在大会上指斥普寂妄称自己为第七代,把神秀称为第六代,他要誓死反对!于是,普寂一派人只好利用政治势力来压迫神会。天宝十二年(753)遂有御史卢奕上奏,弹劾神会,说他“聚徒,疑萌不利”。朝廷就把他赶出东京,黜居弋阳。
安禄山之变后,神会被请回京。那时大乱之后,军饷无着,便请神会来承办劝导度僧,推销度牒(唐代做和尚须购度牒),筹助军饷。因其功劳甚大,肃宗皇帝下诏替他盖造禅院于菏泽寺中。死后并为他建塔洛阳,塔号般若,赐谥“真字大师”,俟后朝廷下敕立菏泽大师神会为第七祖,于是随神会的革命成功,慧能的南宗遂成为禅宗的正统了。
禅门朝廷密不可分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普寂得势时也曾一度自称七祖。原来“七祖”也仍然闹起“双胞案”。但神会和尚的七祖却是朝廷加封的。禅宗和朝廷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可见,中国的禅宗和政治是分不开的。中国的禅学,从七世纪到十一世纪,也就是从唐玄宗起至宋徽宗止,这四百年间,是极盛的黄金时代。
。。
南能北秀风波恶慧能vs神秀(3)
日本的禅学,也在这一段时间,几次派来“遣唐使”,全盘接受中国禅学的教义。日本和中国一样,禅宗和朝廷的关系亦甚为密切。仓时代更是“念佛”的黄金时代。在当时“日莲正宗”的民间教派是受排拒和镇压的。由此可见,日本的禅宗也和政治分不开。
六祖风波开禅宗和政治关系的先声。神秀禅师留在北方,声誉极隆,虽不敢自称“六祖”,却和朝廷建立了政教关系,其弟子普寂声望不减乃师,自称“七祖”,并追封其师神秀为“六祖”以为嫡系正统。想不到,逃到南方的慧能,却因神会被朝廷封为“七祖”而被尊封为“六祖”。因此,“六祖”有二人,“七祖”也有二人。当“渐宗”渐渐为“顿宗”取代之后,禅宗世界的优胜劣败,“六祖慧能、七祖神会”的说法也就定下来了。
淝水不落外人田:苻坚vs慕容垂(1)
苻坚:王猛遗言逆耳,淝水师败亡国秦兵逼淝水而阵,晋谢玄等引兵渡水往击,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之七八。
383年,冬十一月,谢石、谢玄等大破前秦兵于淝水(今安徽合肥市西金桥市,淝水西北流过瓦埠湖,至寿县西北八公山西入淮),杀其大将苻融,秦王坚走还长安,史称“淝水之战”。这次战争,前秦号称百万大军,却败于东晋的少数精锐军队,就像曹操的百万大军败于“赤壁之战”一样,都是以少胜多的战例。
雄才大略,弒主自立
在抒写淝水之战前,先要认识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就先从介绍苻坚开始。
苻坚(338~385),氐族的首长。氐族是蒙古族,群居在今陕西西部、甘肃南部一带,和同是蒙古族的羌族不同的是生活方式。羌族是游牧民族,氐族虽也是游牧民族,却过着农耕生活,这大概是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苻坚在357年即位为前秦的皇帝。距离刘渊即位、建国号为汉约晚53年。从刘渊自称汉王(304)开始,到北魏统一华北的439年为止,有135年,这一段时期,史称“五胡十六国”时代。
五胡即匈奴、羯、鲜卑、氐、羌,都是塞外民族。这些塞外民族趁着晋司马氏的骨肉相残(八王之乱)、四海鼎沸的天下大乱时期,扩大势力,在华北一带纷纷建立王朝,史称“五胡乱华”。羯族是匈奴的一个部落,鲜卑是战国时代屈服于匈奴的东胡子孙。“匈奴”若指政权而言,而非人种或民族的名称,则鲜卑也应该算是匈奴的一系。
晋王朝迁移南方,以南京为都,偏安江左,史称“东晋”。和东晋对峙的是北方的五胡势力范围。氐族的首长蒲氏,本来臣服于羯族的后赵政权,蒲洪从后赵独立出来,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即把蒲姓改为苻姓。苻洪(蒲洪)在攻略长安的战役中猝死,即由其子苻健继其淝水之战
遗志,于350年占领长安。翌年称帝,政权在其弟苻雄的辅佐下强大起来。可是,苻雄不到4年便逝世,秦王苻健为弟之死哭至呕血,说:“天不欲吾平四海耶?何夺吾元才(苻雄)之速也!”苻雄子苻坚袭爵为东海王。旋秦王苻健卒,太子苻生继位。
苻生生性好酒,不恋其位。苻坚性至孝,幼有志度,博学多能,交结英豪。357年8月,苻坚弒其君苻生自立为天王。苻坚弒主和得王猛的经过,《纲鉴易知录》有详细的记载:
生饮酒无昼夜,乘醉多所杀戮,群臣得保一日如度十年。东海王坚,素有时誉,与故姚襄参军薛赞、权翼善。赞、翼密说坚:“宜早为计,勿使他姓得之!”坚以问尚书吕婆楼,婆楼曰:“仆里舍有王猛者,其人谋略不世出,宜请而咨之。”
坚因婆楼以招猛,一见如旧友,语及时事,坚大悦,自谓如玄德之遇孔明也。坚与吕婆楼帅麾下三百人鼓噪而进,宿卫将士皆舍仗归坚。生犹醉寐,坚兵杀之。坚去帝号,称大秦天王。左仆射李威知王猛之贤,常劝坚以国事任之。坚谓猛曰:“李公知君,犹鲍叔牙之知管仲也。”猛以兄事之。
王猛当政,秦民大悦
王猛,汉人,少好学,倜傥有大志,不屑细务,人皆轻之,猛悠然自得,隐居华阴(今陕西渭南县东)。他遇苻坚之前,曾遇东晋的北伐将军桓温。他听到桓温带军攻入关中(长安),身穿粗布之衣特往拜访,边谈边捉身上的跳蚤,从容不迫无畏惧,简直是旁若无人。
桓温见状颇以为异,便问他:“我奉天子之命,率领十万锐兵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竟没有来拜望的,为什么?”王猛对着他说:“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而今长安近在咫尺地不渡灞水,百姓不知公心,所以不会前来至。”
桓温默然半晌,放松语气说:“江东无卿比也!”(东晋地方没有一个人可以比得上您)便赐酒给王猛喝,设礼要把王猛带回东晋,但王猛坚辞不就。因他已看出来,桓温这个人从他的英雄观来评分是不合格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淝水不落外人田:苻坚vs慕容垂(2)
苻坚即王位后,就以王猛为尚书左丞。王猛一当政,举异才、修废职、课农桑、恤困穷、礼百禅、立学校、旌节义、维绝世;秦民大悦。苻坚虽是氐族出身,却相当重用汉人。他身边的贤才,除了王猛外,吕楼婆、梁平老也是汉人。他的弟弟苻融更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关中一地是汉人占多数的地方,氐族大部分移居到河南。苻坚为实行人才政策,命牧、伯、守、宰各举孝悌、廉直、文学、政事,察其所举得人者赏之,非其人罪之。由是人莫敢妄举,而请托不行,士皆自励。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苻坚的民族政策,他向来不偏袒氐族。从他杀氐族豪族樊世(359)这件事便能看出来:
王猛日亲幸用事,勋旧多疾之(妒忌他)。樊世本氐豪,佐秦王健定关中,谓猛曰:“吾辈耕之,君食之邪(我们氐族辛苦,你们汉族幸福)?”猛曰:“非徒使君耕之,又将使君炊之(不但要叫你们氐族劳动,还要叫你们氐族服务)!”世怒曰:“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然,吾不处世!”猛以白坚(王猛将樊世的这一句话,告诉秦王苻坚),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僚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纲鉴易知录》)
此外,尚书仇腾和王猛不和,也被贬至甘松边地;丞相长史席宝和王猛争位,同样被降职停俸。仇腾和席宝这两人也都是氐族。
中国北方大一统
苻坚抱有统一天下之志,他想建立一个有史以来第一个融合各民族的大帝国,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在他的部将东征西伐累建军功之下,很短时期便使前秦的版图扩大起来,和东方慕容氏的前燕成为长江以北的两大势力。而在南方的汉人政权东晋仅占全中国的四分之一。
慕容氏是鲜卑族,据有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两大半岛,慕容(燕王)的祖父慕容皝的时代,曾###高句丽,在版图上比前秦大一倍。燕王手下有两位大将:太宰慕容恪和吴王慕容垂。慕容恪临死之前,曾对燕王说:“吴王垂文武双全,可以和管仲、萧何相比,若委以重任,国家可安,不然秦、晋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