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九六五年后的彭德怀-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采煤工们听后高兴地说:“彭主任,你要真能帮助解决了,下次来宝鼎煤矿,我们请你到家里喝喜酒!”
  彭德怀高兴地说:“这酒呀,我算是喝定了!”
  第三十章157
  彭德怀的目光停留在山下几棵高大的树上,问道:“这是什么树,如此挺拔?”
  大家告诉他,这树就叫攀枝花,又叫木棉树,还叫英雄树。过完春节,就可以看到她满树盛开的红花了!
  第二部 不屈的岁月165
  第一章166
  彭德怀听完秘书的话摇摇头,凄然一笑,然后说:“綦秘书,你是有文化的人,我想你一定能看出这文章后面即将来临的风暴。这个姚文元真是个混蛋,刚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就开始无事找事,在鸡蛋里去挑骨头。有什么法子哩,无非是再来一次全国上下对我彭德怀的批判。我已想好了,我一生光明磊落,对得起党和人民。实际上哪有人是被批臭的哩,只要自己不腐烂,不变质,就什么都不怕!”
  第二章171
  彭真等人按照已留好的位子入座。
  摄影师调好了镜头,准备按下快门。
  突然,有人发现合影的人员中少了彭德怀。
  原来,彭德怀听说彭真等人要接见参加三线建委会议的全体人员,并与大家合影,于是,就在大家集合排队的时候,独自悄悄地离开,回到了会议室。
  第三章174
  彭德怀轻声地说:“不了,我们不进去了。”
  说到这里,一滴泪珠从这位英雄的元帅眼眶里涌了出来,与脸上的水珠融在了一起。
  元帅久久地伫立在雨幕中,看着小楼的灯光下那个十分熟悉的身影,自言自语地说:“好了,好了,看看这个地方就行了,行了,看看就行了啊!”
  第四章178
  彭德怀点燃一支香烟,猛力地吸了一口。他夹着香烟的手在微微地颤抖,他那不屈的头颅,仍然高高地昂着。
  突然,他站了起来,大声地说:“同志们,大家在这里批判我,我不怪同志们,因为很多同志不了解具体情况。我彭德怀有错,但是我也有功,这是不能改变的历史。我彭德怀功一面,错一面,到底哪面重,哪面轻,这也要历史来做结论。但是,有人说我革命一面,反革命一面,我不服,杀了头也不服!”
  第五章184
  片刻之后,大家才醒悟过来,忙问:“彭总,你还记得吗,他是谁?”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目录(6)
彭德怀一字一句地说:“我永生永世都忘不了啊!他名叫邓萍,与我一同从井冈山下来,当过我的参谋长,是一个很有血性的男儿。他常跟我说,为了受苦的人民,为了可爱的中国,甘愿挥洒自己的一腔热血……”
  第六章188
  现在,重新复出的彭德怀,在三线工作了很短的时间之后,被这篇莫名其妙的社论给激怒了,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写这篇社论的就是那个曾给他投石下井的秀才陈伯达。
  彭德怀气愤地说:“《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我看那些写这篇社论的秀才才是牛鬼蛇神,把我们好端端的江山都给搅乱了。”
  彭德怀抓起那张报纸,生气地撕得粉碎……
  第七章194
  这时,有人突然想出了新的批判内容。用手指着彭德怀“揭发”说:彭德怀到威远去了解三线建设的能源——天然气的情况是假,而是通过这种手段到威远去“搞兵变”。威远那地方山高水远,好打游击,是彭德怀的“兵变基地”。
  会场如同扔进了一枚重型炮弹,“轰”地一下炸开了。整个批斗会“热闹”起来,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如同发现了“匪巢”,要求彭德怀“说清楚”。
  第八章200
  彭德怀见警卫参谋向自己下了“命令”,有些生气,冲着景希珍说:“小景呀,你从朝鲜战场上就跟着我,有多少年了?你见过我从战场上向后退过吗?战斗中我们朝前冲,子弹从前胸打进去,牺牲了是光荣的!要是朝后退,战斗中当逃兵,子弹从后背穿进去,死了那是可耻的!我知道自己是姚文元文章里那个未点名的‘海瑞’,在这场斗争中难免会受重伤,我也做了牺牲的准备。想想湘江突围的那一场血战,牺牲的红军战士一个叠着一个,垒起来像小山岗一样,把一条江水都染红了,面对他们,我还怕什么呢?”
  第九章205
  警卫参谋冲上前去阻拦,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一群人推着彭德怀,吵吵闹闹地将他架上了一辆早已停在永兴巷外面的卡车,在漫漫夜色中向着成都东郊开去。
  就这样,彭德怀在毛泽东让他到大三线工作了一年零25天之后,历史再次无情地将这位正直刚强的共和国开国元帅,抛进了苦难的深渊,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第十章211
  彭德怀说:“现在是什么时候,现在中国人自己整自己,共产党里出了内奸,要害人了,你还跟我干什么!快回去吧,要杀头我一个人顶着,不能再连累别人了!你走吧,你走呀!”
  景希珍看着彭德怀被折磨得疲惫的面容,才几个小时啊,一个生龙活虎的共和国功臣,就被这些人弄成了这个样子,就对彭德怀说:“保卫彭总安全是党和人民交给我的任务,要死要活我都得跟你在一起,这是我的工作,我的责任。”
  “胡说!”彭德怀一下子来火了,对自己的警卫参谋大声命令,“景参谋,我现在命令你:立——正,向后——转……”
  第十一章215
  1966年12月27日,从成都开来的列车开进了北京站。
  当最后一节挂车车厢打开时,几位军人早已站在了外面。
  彭德怀被一群红卫兵押到了车厢门口。
   。。

目录(7)
这时,走出一位干部模样的军人来,“叭”地一下立定站在彭德怀面前,向他敬了一个军礼……
  第十二章221
  1967年7月19日,戚本禹在江青、康生的策划下,指使北京航空学院韩爱晶组织召开万人大会,对彭德怀进行残酷批斗,要他交待“为什么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写信反对毛主席?”
  好个彭大将军,不肯弯腰,头颅高昂,面不改色,铁骨铮铮。他说:“我写信给毛主席是反映情况,我不反对毛主席。”
  第十三章228
  令警卫参谋景希珍惊喜的是,这年一月,他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信,那苍劲有力的笔迹,一看就是彭德怀的。
  他兴奋地打开信,看着看着,不觉鼻子有些发酸,泪水在眼眶里转动……
  第十四章231
  这是彭德怀写给毛泽东主席的最后一封信。信中报告了自己的处境,充满着一种悲愤、痛苦与无奈,彭德怀已预感到自己在这场全民族的劫难中,很难生还,因此用了“向你最后一次敬礼”这样的“绝命”之笔……
  第十五章237
  彭大将军手握着笔,铺开稿纸,一身正气,给姚文元这个政治投机商写了一封信。这是在“文化大革命”那个非常的岁月里,全国所有被姚文元写文批判的人中,唯一的一封敢于直面事实,向姚文元提出挑战的回信,其正义之气,充溢在字里行间……
  第十六章243
  彭德怀这才明白,这场“文化大革命”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那种天真的、想通过这场运动的审查弄清事实的想法是完全不可能的了。他必须在“巩固和提高毛主席威信”与“抗拒交待”这两个方面做出自己极端痛苦而又极端矛盾的选择……
  第十七章250
  彭德怀将笔扔在地上,大声地说:“你们别问了,没有什么俱乐部!”
  一群人见彭德怀如此态度,就对他吼道:“写,今天你非写不可,把你的组织名单写下来!”
  令这群人没想到的是,彭德怀一听说写什么“名单”,又要借此加害别人,顿时一股血气直往头顶上冲,只见他怒目圆睁,“啪”的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大声地吼道:“没有,杀头也没有!”
  第十八章256
  彭德怀——中华五千年的史册上,一个即将流传千古的伟大囚徒!
  他的这份交待材料(自传)整整写了十万言之巨,作为一个戎马一生而又并非擅长文字的职业军人,这需要多大的毅力与勇气!
  令人惊叹的是,到了此时此刻,这位彭大将军仍然像战场上一样横刀立马,铁骨铮铮,在这份交待材料(自传)的最后,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吼声:“我仍然挺起胸脯,大喊百声问心无愧!”
  第十九章264
  彭德怀按照规定走了进去,站在那个圈子里。他觉得很不自由,可是又无可奈何,只能在圈内走来走去,不能迈到圈外半步——因为带班员就在旁边监视着。
  一只猛虎,被囚禁在无形的牢笼里。
  彭德怀站在圈子里,仰望着头上的苍天,只见一群大雁排开雁阵,在天空组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向着远方飞去,他不由地发出一声令人心颤的长叹……
  

目录(8)
第二十章270
  彭德怀收起拳头,对这伙人说道:“还是那句话,要文斗不要武斗,我彭德怀不怕你们那一套,我手下杀死过多少日本鬼子,还怕你们那些人吗?我光明正大,不怕你们审问,不过审问也得讲道理,谁对谁错都得有个真理,你们年纪还轻,不了解历史,不能怪你们,但你们不能这样对待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什么反党集团!?我是反错误路线。我又没跑,又没自杀,是什么反革命?”
  第二十一章275
  于是,王大宾等人不顾事实,继续追问:“彭德怀,你为什么要带毛岸英去朝鲜前线,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彭德怀说:“不是我要他去的,而是他自己要去的,毛主席还为此专门找了我,我能不同意吗?目的是什么,毛主席当时说了,让毛岸英到朝鲜前线去经受战火的考验。”
  第二十二章285
  当医护人员将彭德怀抬上手术车时,他突然对旁边的专案组人员大声喊着:“手术前我要见毛主席,我有事要见毛主席,我今天就要见毛主席,把我对问题的看法说清楚!”
  彭德怀犟着从车上爬下来,就去穿病床前的鞋子,接着就朝门外走……
  尾 声293
  飞机在首都上空盘旋了一圈,然后飞向西苑机场。
  当三位军人捧着彭德怀的骨灰出现在机舱门前的时候,外面等待的人群早已哭成一片……
  附录:彭德怀最后十年大事年表299
  跋303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引子 第一章(1)
第一章
  毛泽东经过认真考虑,决定让被罢官六年的彭德怀“出山”,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可是,庐山会议的阴影仍笼罩着,彭德怀愿不愿意离京赴任呢?
  对于彭德怀来说,这也许是一次命运的转机,是对他这位“反党集团头子”的一次宽容,但他却站起来说:“的确,我对工业不熟悉,我不能干这差事!”
  1965年9月11日,被罢官后迁往北京西郊挂甲屯的彭德怀,突然接到彭真打来的电话,让他速去人民大会堂,有急事相商。
  已经在挂甲屯种田度日达六年之久的彭德怀,扔下手中的锄头,匆匆忙忙换了一件衣裳,就直奔人民大会堂江苏厅。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乔明甫站起来同他握手。
  然而,“二彭”相见,谈得却并不投机。
  彭真向彭德怀传达了中共中央基于目前国际形势,决定建设大三线的部署。
  彭德怀仔细地听着,一言不发。
  彭真说:“中央希望你能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
  彭德怀看了彭真一眼,说:“要是不去呢?”
  彭真说:“这是毛主席的意见。”
  彭德怀倔犟地说:“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定》还在,我彭德怀已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中被批臭了,这怎么干工作!”
  彭真与乔明甫一时沉默无语。
  1966年前后,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形势——
  中苏之间的“兄弟”关系已经破裂,在与苏联有着漫长边境线的中国北方,苏联屯集了数十万军队,战火的硝烟随时都可能燃起(不久,果然发生了中苏两军的珍宝岛之战)。
  中国南方,强大的美军侵占了越南的大片领土,战火随时可能燃过友谊关,威逼中国大陆。
  中国西部,中印边境反击战的硝烟还未散去,中印边境之争仍未结束,在二战中曾经显赫一时的印度军队,随时都有可能越过麦克马洪线。
  西藏叛乱后逃亡国外的###喇嘛,在一些国家的支持下,不断地派人窜入西藏边境,继续阴谋策划“西###立”。
  在东边的台湾海峡,美军第七舰队仍然在“巡逻”。
  建国初期,彭德怀率军援朝的朝鲜半岛上,“三八线”两侧也不时发生军事磨擦……
  为此,毛泽东曾登上天安门城楼,针对越南战争发出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的号召。
  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九字方针。
  鉴于这样的国际形势,鉴于苏联卫国战争前将工业大都集中在欧洲地区,而放松了后方战略基地的建设,当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时,才急急忙忙地将欧洲的一些工厂迁往乌拉尔,在严酷的战争中重新建立战略基地的教训,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做出了加快战略后方大三线建设的指示。
  毛泽东经过认真考虑,决定让被罢官六年的彭德怀“出山”,到西南去抓大三线建设。可是,庐山会议的阴影仍笼罩着,彭德怀愿不愿意离京赴任呢?毛泽东知道这位同乡人的脾气,因此让彭真首先出面,秘密找彭德怀谈话,先进行“火力侦察”,试探一下彭德怀的态度。
  

引子 第一章(2)
彭德怀接着向彭真袒露了自己的胸怀:自从平江起义喊出“我们起义了!为工农服务开始了!”以来,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自己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磊落光明,耿直刚正,扪心自问,自己从未做过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在党内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