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八路军一二0师六八九团征战历程-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有没有不安全的漏洞。等到一切都感到放心了,康应中才敢去打个盹,常常在休息后还要爬起来检查几次,不敢睡踏实觉……
  二十九团二营随身携带着锨铲,遇到封锁沟挡住去路时,就把又宽又深的壕沟挖开一道口子,让人马通过。有时候沟内有齐腰深的水,刘少奇同志和战士们一样涉水而过。有一天,护送队伍从一个汉奸和大地主的村庄通过时,敌人发现了疑点,从碉堡里发射出土炮和枪弹,不时地呼啸着从头顶穿过。大家都感到十分紧张,康应中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生怕刘少奇同志遇到什么意外。他甚至专门走到刘少奇同志身旁,用身子挡着土炮和枪弹射来的方向。刘少奇同志却非常镇静沉着,对身边的同志和战士说:“不要怕,夜里的枪弹是打不着人的。”然而,等远离了碉堡,土炮和枪弹不再响之后,康应中还是冒了一身的冷汗。
  过后,喻和坦和康应中开玩笑说,我们那一次真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稍不留神就搬家了。康应中说,要是真的出了问题,哪还等得让别人枪毙咱,早就跟敌人拼了。
  途中经过了几道封锁线,直至3月底到达日军严密封锁的陇海铁路时,才与日军正面遭遇。此时幸好山东前来接应的部队赶到,二十九团二营指战员与山东接应部队一起,从数量上超过敌人。日军以为碰到了运动作战的新四军大部队,不敢穷追。一阵激战之后,护送队伍突破了封锁线,越过陇海线进入安全地带。
  至此,二十九团二营顺利地完成了他们承担的护送任务。刘少奇同志一行随后又在其他接应部队护送下,最终走完千里征程,安全到达延安。
  血战林公渡活捉日本鬼子
  康应中担任保卫干事和特派员期间,遇到部队战斗时还是指挥员、战斗员。1944年,康应中随部队参加林公渡战役,亲手和战友一起活捉了3个日本鬼子,成为这次战斗的一大亮点。
  1944年3月,粉碎日伪军对我淮河和苏北根据地进行的“蚕食”和掠夺后,主动权转至我军手中,解放区军民开始向敌人发起局部反攻。4月下旬,康应中所在的二支队六团和四团参加了杨口战斗,圆满完成了打援任务,为主力攻占杨口,打响高(沟)杨(口)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收复了六塘河两岸地区,扩展了淮海、盐阜区走廊。7月15日,二支队攻占泗阳北部的陆集、两营圩据点。
  在我军连续打击下,敌人被分割孤立在几个城镇据点,水陆交通几近断绝。但是敌人不甘心失败,在运河沿线重新安设据点,顽固推行其“以点联线”计划,企图恢复运河沿线宿迁、泗阳的水陆交通,再度切断我苏北、淮北地区之间的联系。为了麻痹敌人,我军有意将主力集结于远离运河沿线的钱集附近,做出向东北方向行动的态势,使敌人错误地以为我对运河放松了控制,诱使敌人上钩,以达到各个歼灭敌人的目的。
  果然,敌人不知是计,宿迁日军六十五师团七十二旅团第一三五大队,派出所谓的“王牌”金井中队88人,与伪宿迁县保安队第十一中队及伪泗县第四区汉奸武装90余人,于1944年8月29日进占了宿迁境内运河北侧的小张庄,在运河上的林公渡口南侧设立据点,修筑外壕、明碉暗堡和各种防御设施,控制了林公渡。
  林公渡据点西北距离宿迁县城30余公里,东南距泗阳县城20余公里,北靠运河,渡口以南200米为废黄河堤。据点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50米,共有民房12座。据点四角筑有炮楼,一道2~3米宽的外壕环绕。敌人妄图再度切断我苏北与淮北根据地的联系,固守以确保宿泗段运河交通畅通。
  敌人占领林公渡后,十旅兼淮海军分区迅即调集四支队和二支队及地方武装一部,决心趁敌人立足未稳而拔除据点,消灭敌人,断绝其运河交通。9月5日,十旅详细分析敌情后,做出具体战斗部署:以康应中所在的二支队六团配属支队警卫连、旅迫击炮连、重机枪排和旅特务营二连为第一梯队,五团为第二梯队;以四团配属泗阳地方武装阻击泗阳方向可能出援之敌;四支队及宿迁地方武装担任向宿迁、洋河镇、仰化集方向阻援任务。
  6日黄昏,二支队各团在支队长冯志湘和政委石瑛的指挥下,自裴集、里仁集一线向林公渡奔袭,于7日拂晓前从东边崔镇渡过运河将敌人据点包围。经过进一步实地勘察后,立即做出部署:六团三连在据点西侧担任主攻,四连随后跟进;二连在据点西南侧攻击,旅特务营二连和支队警卫连在东侧助攻;一连位于据点西侧运河岸边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截击溃逃之敌。当晚各分队抓紧构筑工事,挖掘交通壕,做好战斗准备。
  7日上午,据点敌人为了争取主动,组织伪军三次出击,均无功而返,损兵30余人。下午,援兵宿迁日军一三五大队百余人,进至洋河镇,我阻击部队亦同时到达阻援位置,使援敌未能继续前进。入夜,我攻击部队紧缩包围圈,逼近据点前沿。六团三连在连长关来福、指导员薛复礼的率领下,乘敌人慌乱首先从据点西侧发起进攻,用集束手榴弹炸开鹿寨,冲入据点外壕。壕内侧暗堡敌人以猛烈火力疯狂射击阻我前进,六团集中机枪火力封锁敌人暗堡射孔支援三连。突击班勇士乘机跃出,挥起马刀砍断暗堡外围铁丝网,猛扑暗堡,将手榴弹塞入射孔,炸毁暗堡,突破前沿阵地。三连后续班排立即搭长梯越过外壕,进入突破口,分两路攻击西侧三间房子并将其占领,歼灭伪军一个班。日军一个小队在火力掩护下,从北端院内向三连反击,打燃了三间房屋。三连在炮火支援下,冒着浓烟烈火奋力将敌人击退。尔后,就地构筑工事,依托三间房屋废墟,坚守阵地伺机再战。
  8日傍晚5时许,我军再度炮击据点,六团各攻击连队从各自方向发起总攻。三连向西南方向猛烈攻击,打死日军小队长和10余名伪军,又占领了西侧的几座房屋。从南侧进攻的二连也突破敌人前沿,但遭到敌人暗堡火力的压制,连长负伤,副连长牺牲,难以向纵深发展。其它方面也被敌人猛烈火力所阻,三次连续冲击均未奏效,敌我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当晚10时,我再次集中炮火重点摧毁压制敌人火力,各连队乘机勇猛冲击。二连果敢坚决地打破僵局突入敌人纵深部位,指导员温海中带人强占南端一排房屋,毙伤日伪军20余人。二、三、四三个连由西向东坚决向敌人纵深进攻,穿墙打洞,近战肉搏,与敌人展开激烈的逐屋逐院争夺战。战至9日凌晨2时,最终将百余名敌人压缩在东北端三间房屋的敌指挥所及东北、东南角两个炮楼中。我炮兵集中火力向敌人指挥所猛烈轰击,从东侧进攻的旅特务营二连和支队警卫连也突入据点,与六团三个连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各连队持续给予敌人以坚决打击,冲进敌人指挥所击毙金井中队长。守敌惊恐万状,点燃房屋争相向西突围逃跑,当即被我军歼灭过半。残余的敌人沿运河向西狼狈逃窜,我预备队一连立即跟踪追击,至郑楼一带将敌人大部歼灭,仅10余名残敌漏网逃回洋河镇据点。
  康应中自始至终战斗在第一线,几次与冲进据点的连队联系了解情况,报告团指挥部采取相应措施。组织后勤机关把阵地上需要的物资送上去。当他带领炊事班把馒头和菜送到与敌人对峙的连队时,战士们都说正饿着,吃饱了再跟鬼子拼,不信拿不下据点。最后总攻击时,他又与指战员们一起冲入敌人据点,追歼逃敌,几天几夜根本没有合眼。
  在追歼沿运河西逃的残敌中,康应中与一连一排排长赵先顺率领的二班战士争先恐后向前追击,直追出20余华里以外,截击住3名日本鬼子。没有逃路的日本鬼子以其所谓的“武士道”精神,拒不交枪投降,还拉开了以死相拼的决战架式。康应中大吼一声,和战士们向鬼子扑了过去。鬼子向冲在最前边的康应中开枪,击中康应中腰部。康应中打了个趔趄,顾不得伤痛,继续朝前扑去,与鬼子扭打在一起。最终大家制服了这几名拒不投降的日军,活捉押解而归。林公渡战斗共击毙日军中队长金井以下66人,俘虏3人;毙伤伪军90余人,缴获长短枪45支,轻机枪2挺、迫击炮1门,电台1 部。 这一战斗的胜利,给宿泗地区人民以极大鼓舞。战后,万余群众在十几里长的道路两旁兴高采烈夹道欢迎押着日军俘虏凯旋归来的子弟兵。
  当时很少有抓到鬼子俘虏的,为了鼓舞人心,部队和地方政府决定押着日军俘虏游街示众。康应中和战士们把日军俘虏五花大绑,在街道村巷里游街示众了整整两天。所到之处人群如潮,气氛十分激动。深受日本鬼子蹂躏的人民群众把烂菜叶子、垃圾、土块等各种污物投向俘虏,辱骂他们也有今日。有的人冲过来要揍这几个日军俘虏,甚至要求交给他们处死。康应中一边阻挡,一边对群众做工作,说要按照新四军的政策对待俘虏,不能随便打骂,更不能由群众自己随意处理。后来这3名日军战俘,除了其中一名因伤重死亡外,其余2名都被交到了战俘营。




    第四章 转战东北(上)

  三千里路云和月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战败投降。全国军民热烈欢庆中华民族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沉浸在无限喜悦和欢乐之中!然而好景不长,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开始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抢占战略要点,企图独占全国,继续其压迫人民的反动统治。国民党政府用美国提供的飞机、军舰,把远在大后方的精锐部队,源源不断地运往14年前拱手让给日本,而被苏联红军解放了的我国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沃土千里,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周边与朝鲜、苏联、蒙古接壤,与中原华北仅一关之隔。谁占领了东北,谁就拥有了战略根据地。党中央毛主席深知东北对敌我双方的战略意义,确定了“向南防御,向东北发展”的战略决策,决定从晋察冀、冀热河、山东、华中等解放区,抽调2万名干部10万大军向东北进军。
  1945年9月13日,中央军委命令苏北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部于10月15日前到达山东临沂,而后向东北地区挺进。新四军三师独立旅随第七师于9月22日刚从皖江巢湖地区转移到淮南盱眙集待命,接到七师转中央军委电报后,即命令独立旅返回淮海区归建三师,准备挺进东北。独立旅奉命将三个支队编号三个团,回师淮海,到达泗阳里仁集集结。原二支队编号一团,康应中被任命为一团二营教导员,营长吴存堂。
  部队立即进行北上思想动员和各项物资准备工作。独立旅大多数指战员是苏北淮海人,半年来南下征战迎来了抗战胜利,如今荣归故里和亲人团聚,很多人不愿意离开家乡故土。也有些人认为抗战胜利了,该解甲归田不愿意再打仗。部队当时普遍存在着“乡土观念”、“地域观念”和“和平幻想”。为了保证按时北上,政治工作人员采取各种措施疏通思想。担任营教导员的康应中肩上的担子很重,他按照旅政治部下达的北上动员令,教育指战员认清形势,丢掉幻想,服从大局。他采取了依靠地方,依靠群众做思想工作的老办法,把方圆百里之内6个县的部队家属和当地乡村干部,一批一批请到部队,使母子相见,夫妻团圆,兄弟重逢,亲亲热热欢聚一堂。许多家属在畅语家常之际,情意绵绵之中,动员亲人北上远征。出现了许多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送儿到前方的感人场面。通过这些措施,康应中较好地解决了全营上下的思想问题,只等一声令下,即刻开拔。
  10月8日,康应中所在新四军三师独立旅,告别淮海老区人民,从安徽泗阳里仁集出发,浩浩荡荡向东北挺进。在部队出发的日子里,正是秋天大忙季节。到处芦花飘落,红叶飞扬,广袤的苏北平原秋高气爽,湛蓝的天空中万里无云。一团二营指战员过去同乡亲们朝夕相处,亲如一家情同鱼水。此刻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相见,乡亲们流着泪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康应中跟一个个熟识的大娘和乡村干部握别,挎包里被满满实实塞进了鸡蛋、花生等。
  10月11日,部队过了陇海铁路,到达山东临沂,在此休整两天补充给养后继续前进。经过沂蒙山区,过胶济铁路,渡过黄河,穿过津浦铁路一路北上。那时候康应中正是20多岁的小伙子,作为营级干部配备着马匹,但是很少骑马,让马匹去驮病号。他和战士们一样徒步行军,跑前跑后鼓舞战士照管部队。部队连续长途行军,体力消耗很大,战士们生病的也不少。但是为了跟蒋介石的飞机和轮船争速度,什么困难都要坚决克服。
  11月10日,部队抵达冀东的三河、玉田。天空下起大雨,道路泥泞,指战员们都没有雨具冒雨行军。天气已转至寒冷,部队淋透后更加困难,只好就地休息,但是从上到下心里都十分着急。因为此时蒋介石正在迫不及待抢占东北,于10月底将驻扎在九龙全副美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第十三军石觉部和驻越南的半机械化部队第五十二军赵公武部,共计7万人,海运至秦皇岛登陆,企图阻止新四军三师北上。中央电令三师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先敌赶到山海关、锦州地区,控制各要点。
  山海关一面靠山三面临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已于1945年8月30日在苏军配合下,由我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收复。国民党十三军和五十二军在杜聿明指挥下,正在大举向山海关进攻。三师于途中紧急动员部队就地轻装,高速向山海关方向急进。康应中和营长吴存堂带领二营高速度强行急行军,头上秋雨滴滴,地上道路一步三滑,行军非常艰难。康应中动员党团员干部带头,帮助老弱病残战士减轻负担,保证行进速度不低于100里。就这样,部队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先头部队赶至山海关时,山海关已被国民党军队占领。
  山海关失守,迫使新四军三师放弃从山海关进入东北的原定计划,改道迁安从冷口翻过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