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潮闩萘艘簿吞岵黄鹦巳だ戳耍讲涣耸值木褪亲钕『钡摹导嗜Γ衷诨实圩非蟮奈ㄒ荒勘辍
应该说建安四年之前的汉献帝生活得还是比较自由的,可以随便接见大臣,也可以按自己的意思发道诏书,比如:建安三年四月,就自行诏令裴茂率中郎将段煨,###曾欺负过他的李傕(时郭汜已被部将所杀),结果大获成功,李傕丧命,被灭三族。
出了一口恶气的刘协更体验到了权力的可贵,于是,这次他决定搞一次自我政变,干掉曹操,重振皇权。
这等大事,依靠谁呢?皇帝选定的是自己的大舅哥,车骑将军董承,关键时刻还是要用亲戚。
这董承是什么人呢?说白了本来就是董卓的余孽,跟随董卓的女婿牛辅当过几年兵,机缘巧合,自己的妹妹成了汉献帝的董贵人,这董承也就成了国舅爷,东归时倒也确实尽心尽力地维护过皇帝妹夫,所以被封为列侯,并于建安四年三月被提升为车骑将军,这在当时的许都已是最高军衔。
可惜再高的军衔也就是一块空牌子,曹操的部队是不会听这位车骑将军指挥的。再说这董承也谈不上是什么忠勇之臣,支持曹操进京,也不过是想借曹操的力量,拾掇韩暹罢了,既不是为的皇帝,也不是一心为曹操,更没有收拾曹操的本事。
不过奉到皇帝的衣带诏,董承还是挺当回事的,虽然一同随董卓起家的人们现在就剩了他一个了,可以说势力单薄,但也是经不住权力的诱惑:毕竟取代曹操在朝廷中的位置太令人向往了!于是便秘密开始了串联活动,发展的地下党当然都是对曹操现政府的不满分子。
其中有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等人。这些人虽然都是军职,却都跟董承一样,是空头将军,武人手下没兵,其实连秀才也不如,啥行动还没开始,便被曹操的“校检”侦察出了猫腻,事情报到了曹操那里,该曹操下决断了。
这后来的太祖确实英明果断,当即便命令抓人,论说这时还没抓住董承他们什么真实的反政府凭据,不过那年头,都是先定罪名;后找犯罪证据的,抓起来往监狱里一关,这边专案组一成立,想要啥证据还能找不出来?
别说这些人还都有这么档子事,就算你再清白无辜,也一样给你造出一些犯罪证据来。
那位说了,这不是军衔最高的将军吗?没用的,别说将军,元帅也没用,定个啥罪你都是遗臭万年,###要的是结果,是既不论理也不讲法的。
人一被捕,啥证据都全了,献帝的衣带诏给搜出来了,亲笔手令!这下证据确凿了吧?据说还有什么武装起义的纪要,上边还有政变集团的个人亲笔签名,你看这帮政变分子傻的?竟然保存这么确凿的犯罪证据,这下一个集团谁也跑不了了!
至于政变分子供出来的刘备?那本来就是个阶级异己分子,哪能会放过他?
董承、王服、种辑等政变集团首要分子被镇压,本着除恶务尽的原则,又灭了他们的三族,现在只剩下董承的女儿董贵人了,躲在皇帝的身边就没事了?这回该咱老曹亲自出马了!
带剑来到宫中。见了献帝以后却不便指责皇帝是幕后黑手,毕竟皇帝现在还有别人无法代替的作用,那也得警告一下你的领导责任吧:“董承谋反,陛下知道吗?”
皇帝一听就明白了,政变流产了!只好装憨卖傻:“董卓已经死了呀?”
“不是董卓,是董承!”曹操心说:你演什么戏呀?咱们都哑巴吃饺子,各人心里有数就行了。
献帝无言以对,曹操命令将董承的妹妹董贵妃立即逮捕。皇帝有点舍不得:“董妃已有五个月身孕了,请曹将军放过她们娘俩这回吧。”
曹操一听,那更得杀了:“想留此逆种,为母报仇吗?”当即命令把董贵妃推出去砍了头。
曹操的安内大见成效,现在该攘外了,可还是没有袁绍反应得迅速。袁绍听说曹操杀了董承、董贵妃,又把献帝给甲兵保护了起来,便抓住这个机会命那会写妙文章的枪手陈琳;写了一篇声讨檄文指责曹操,大意为:
软禁天子,残害栋梁,违法乱纪,残暴荒唐,亲爹买官,爷爷剦党,下戮人民,上虐廷堂,擅断万机,扰乱朝纲,心如蛇蝎,形似豺狼,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除不足以慰忠良。
总之是把曹操骂了个狗血淋头,臭熏三代。
那曹操却是肚量大得很,还是不理睬袁绍的公开宣战,还是怕袁绍?现在已经不是了,早在建安四年八月,曹操便主动向袁绍开了战,自己提军进驻黎阳与袁绍相持,又命吕布的降将臧霸等人攻入了青州,连破齐、北海、东安等城,在袁绍的侧翼埋了根硬钉子,就是现在,部将于禁仍正屯军河上与袁军对峙。
那么,还是在担心南边的张绣?也不是,两月前,张绣已经主动第二次向曹操投降了。
五十五 会投降的人才是高手
一部《三国演义》迷倒多少国人,有人认为是三实七虚,子金山自己研究的结果:应该把比例反过来。其实现在好多对人、事的评价都可以反过来设比例的。
一部三虚七实的小说,竟能改变历史进程,据载,清朝的祖宗们就是怀揣着一部《三国演义》,将偌大中国置于铁蹄践踏之下的。
清朝末年,大西北###,首领马占鳌于太子寺对决湘军名帅左宗棠,势弱之下出了绝招:派表弟马海晏率敢死队员三百名,趁深夜潜入湘军腹地,借隆冬严寒,浇水筑堡,引天明后大惊的湘军围攻,马占鳌则趁势从外突击,一战大获全胜。
马占鳌给此计取名为“黑虎掏心”。大胜之下,马占鳌力排众议,向清军投降。左宗棠正值败局难以收拾、更难向清廷交代之际,惊闻马占鳌投降,喜出望外,当然少不了厚赏马占鳌,马占鳌因此被委任为三旗督带兼中旗旗官。这便是名扬中外的马占鳌趁胜妙降。
其实此举没啥新创意,也是从一部三国中学来的法门,而且罗老先生在此事上也并没有演义,多部史书均有明载。这便是张绣未败先降曹,正应了那句老话:识时务者为俊杰!
实际上,当时识时务者的俊杰是贾诩。
就当时中国的乱战局势来说,已经凸显出两大超强军事集团争霸天下的苗头,当时的曹操、袁绍,恰如后世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国,一些二流小国都不免要决定自己分投哪个阵营,跟风使舵更需要先看准。
同样,袁绍与曹操也要不遗余力地拉拢第三世界的各个小国,那张绣所处的穰城,由于地处荆州的前沿,曹操的后方(对北部的袁绍而言),更是双方争夺的要点。
袁绍派来招降张绣的人先到了穰城,并亲笔写信给贾诩,请这位大明白人帮助说服张绣,联合灭曹。军政大事,贾诩岂敢耽搁?立即去找张绣。
袁绍当时手握四州,不但地广兵强,而且声望极高,论其才智,在当时群雄中,亦当首屈一指;而曹操的所谓后方仅是破烂不堪的兖州,东面还有公开叛乱的徐州刘备牵扯着,本身所处的豫州实际只控制北半部,且南北有劲敌虎视。两人的强弱是分明的。
张绣怎么掂量,觉得也应该向袁绍倾斜,正在设宴招待袁绍之亲善大使时,贾诩到了,未曾入席陪客,先问客来何意?那还用问吗?当然是来搞袁张亲善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
贾诩当场质问:“袁绍对亲兄弟都不能包容,怎能包容天下豪杰?”双方还没谈判,关系先破裂了。
张绣惊惧圆场:酒桌上不谈业务,自古醉汉说话不算数。
客离后埋怨贾诩:得罪了超级老大,我们靠什么奔小康?
贾诩说:有曹操呀。
张绣晕了:“袁强,曹弱。傻大木都能看出来,我们又跟曹操结过大怨,莫不是没喝酒您老也被熏醉了吧?”
贾诩的话极为深奥:“正因曹操势弱,我们才应该扶弱拆强。袁绍强盛,对我们这点兵,怎会看在眼里?曹操微弱,才会重视我们呀,何况曹操现在尊奉着天子,号令天下,名正言顺,政治上是曹强!至于过去恩怨,欲称霸天下的,怎会纠缠私人怨恨?肯定会借此向世人展示胸襟。将军没有必要担心,不用犹豫。”
张绣早就心里发过誓:贾诩的话,一当万,你说咋办咱咋办,你说黑了咱闭眼,你说无耻咱就不要脸,你说讲人道,咱就放贪官。
于是,张绣率军归降曹操。果然,曹操握住张绣的手,激动万分!
欢宴贡酒九酿春,尽忘子侄丧命冤。
来个亲上作亲吧:让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当场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贾诩的大功更得酬,任命为许都警备司令(执金吾),又封都亭侯。
亲上作亲倒是真:张绣也不是傻子,怎忍心当真棒打鸳鸯急曹操、误婶婶?献上小婶婶与曹操为妾吧,只是这以后咋叫呢?曹操这后补的叔叔是自己的平辈亲家,自己的女儿以后要管以前的奶奶叫小婆母,要是这两对新人都生了孩子呢?自己该怎么称呼那帮小崽子呢?他们之间相互该咋称呼呢?不能想下去了,脑袋大了,又快晕了!
南方已定,曹操还不动兵刃地安抚了西方,关中(陕西省中部)将领们开始对袁、曹都保持中立,欲看看风势再说。凉州牧韦端,派从事杨阜来许都探听情况,杨阜带回了自己的印象:
“袁绍宽松少决断,计多却不知用哪条合适。无断则必将无威,少决则必然被动,眼前虽强,却难免后败;曹操有英雄之才,心胸广阔,遇机会从不放过,法令统一,执行彻底,既敢用仇,亦会用亲,被用之人皆都能职守,定可成大事!”
此语传开,西方的军阀们最起码在短期是不会来骚扰了。在与袁绍对决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徐州刘备的问题了。军报早就放在案头,刘岱、王忠大败于刘备之手,以现在刘备的眼光与谋略,在将来袁、曹大战时,对许都将是极大的威胁。
对刘备,曹操现在的评价是:“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
对曹操的论断,智囊郭嘉也表示认同,但袁绍就真的那么听话吗?袁绍的智囊团更为庞大,其中也不乏如二荀、郭、程之才,如:田丰、沮授…… 。。
五十六 打工的啥时候也不如老板
紧靠肘肋的徐州始终是曹操的一块心病,早在吕布霸徐州之时,曹操就极为忧心,其时袁绍峙强骄横,经常来书辱骂曹操,曹操因徐州掣肘,无力与之抗衡甚为烦恼,当时还是荀彧解除的他的心结。
这荀彧在史书中说话,惯会长篇大论,弄得子金山替他当翻译工好生为难:原文照搬,成了子金山抄书;全文翻译,又太过冗长;越过不甘,删节可惜,只得尽量不失原意,改文风简化成半白话文。
他替曹操分析了双方的优劣各点:
自古成败,皆是人力,强弱转换,无不人为,高祖克项羽,即是前鉴。当今天下,唯袁绍可算曹公对手,然袁绍有四不如曹公:袁绍外宽内忌,曹公唯才皆用,度不如公一;袁绍迟疑少决,曹公善于立断,谋不如公二;袁绍治军涣散,曹公赏罚严明,武不如公三;袁绍虚荣好名且吝啬,曹公自身谨俭多赏功,德不如公四。今公秉一心辅助天子,八方多助,持四胜代天征伐,谁敢不从?袁绍虽强,必无所为!
曹操听了当然大为高兴,荀彧接着提醒:“如不先制服吕布,收复徐州,还是没有可能兵向河北对付袁绍的。”
那次曹操听从了荀彧的建议,置袁绍的威胁而不顾,兵出徐州,终于消灭了吕布,将徐州收入囊中。现在到手的徐州转眼又成了敌人,尤其是那刘备最可恨,竟然在曹某对他最好的时候参与密谋,什么叫以怨报德?大耳朵就是榜样,就等着看你铁心与我曹某作对的下场吧!
袁绍就没想过与曹操动真格的吗?当然不是,还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曹操迅速控制皇帝之时,他犹豫了一下被曹操抢了先手;才想硬抢过来曹操又及时服了软,让给了自己大将军职务;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总不能做得太过分了吧?等到曹操与张绣开了仗,那背后的公孙瓒又到了收拾的最后关头,不靖后方,怎能前攻?
曹操与吕布打成一团,那倒是个好时机。可是打下了四个大州,总得先分配胜利果实吧?青州给了大儿子袁谭,幽州派去了二儿子袁熙,外甥高干去代理并州,自己坐镇邺城,亲掌冀州。
对袁绍的这次“分家”,谋士们几乎都有不同看法,军师沮授就这样说:“大祸从此就开始了呀!”
为什么呢?沮授这样解释:一只兔子一万个人去追,只要有一个人先逮住了,其余的人也就不追了,只要是兔子还在,大家就永远不会停止追赶的脚步。
现在袁绍一下把四只兔子全分给自己的儿子了,大家伙还会继续卖力地去追赶兔子吗?没目标了,还追什么去?那袁绍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是观察与选拔接班人的好办法,让他们各自治理一个州,谁有本事不就清楚了吗?
这时候的袁绍绝不会想到:要是他们把本事都用在抢对方的兔子上面怎么办?
现在曹操要对徐州的刘备动手了,袁绍分配完四州后还留出来机动部队十余万,分别由万夫不当之勇的两位大将颜良、文丑率领,这些兵是用来干吗的?就是在等出兵打击曹操的时机,曹操便当真把这个机会留给了袁绍,自己率部从与袁绍对峙的官渡沿河东下,杀向了徐州。
大好时机留给了袁绍,谋士田丰极力建议,趁曹操大军远出徐州之时,袭击许都,抢过皇帝来!
但事情就那么凑巧:袁绍的小儿子突然病了,袁绍现在哪还有心思干工作?是啊,儿子如有了什么不测,打下地方来留给谁去?
怎么说都没用,袁大将军还是把全部注意力都用在关心革命接班人上面,坚决不许妄动刀兵。气得田丰出门便顿着拐棍说:“千年难遇的机会呀,而以一个小儿之